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对即将进行的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和阐述的重要文件,本文将围绕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及对策展开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1. 教育与就业需求脱节当前,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导致部分毕业生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难以顺利就业。
2. 就业信息不对称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对于就业岗位的要求和趋势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就业信息不对称,影响就业效果。
3. 缺乏实践经验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后缺乏实践经验,难以胜任工作岗位。
4. 就业歧视现象一些用人单位存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歧视现象,认为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其就业前景持怀疑态度,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二、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对策研究1. 加强专业与市场需求对接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活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 拓宽就业信息渠道高校可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匹配度。
3. 强化实践教育高校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习实训环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4. 打破就业歧视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歧视监管,倡导用人单位公平招聘,鼓励企业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消除就业歧视现象。
结语:大学生就业困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强化实践教育和打破就业歧视等对策,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困境,为他们的就业之路铺平道路。
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方案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方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逐渐变得竞争激烈,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一、就业问题的原因1. 就业观念不合理一部分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过于追求高薪、高地位的职业,对于基层岗位和实习机会忽视或抗拒。
这使得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竞争力。
2. 专业不对口一些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困难。
这主要是由于教育体系和行业需求之间的脱节,使得某些专业的学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岗位。
3. 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这使得他们很难与有工作经验的竞争者相比较。
许多雇主更倾向于雇佣有实践经验的求职者,这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就业压力。
4. 就业渠道不畅一些学校的就业服务机构相对薄弱,学生缺乏得到就业信息和资源的渠道。
此外,一些大学生对于网络招聘平台和其他就业渠道的了解有限,限制了他们的求职范围。
二、解决方案1.加强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理性评估就业市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此外,学校还应注重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源。
2.优化专业设置学校应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调整,将学科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促进专业和行业之间的对接。
同时,学校应开设跨专业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补充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3.加强实践教育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
通过实习、实训和校企合作项目,使学生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和资源。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渠道。
同时,加强与校友资源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和校友网络的支持。
5.鼓励创业就业政府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创业就业支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发展自主创业。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考入大学,然而大学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就业机会变少、工作难找、竞争激烈等方面。
那么,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下面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毕业人数增加导致就业岗位不足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长,而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就业岗位相对不足。
由于大学毕业生数量过多,毕业生就业求职难度增加,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
对策:政府应该加强就业政策制定与落实,不断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同时,学校应该更为注重培养实用性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降低就业难度。
二、就业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以服务业、创新型企业为主的新就业模式越来越普及。
然而,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选择传统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就业机会已经非常有限,造成了供求矛盾突出。
对策:学校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状况、用人单位需求的深入了解和了解,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大学生也要调整自己的职业观念,合理把握就业市场趋势,把个人的职业选择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三、贫困地区面临的困难贫困地区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表现为家庭经济条件差,相对的求职决心和机会较少。
对策:政府应该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就业扶贫政策,增加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同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回到本地区发展。
可以通过免息贷款、创新创业园建设、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鼓励和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
四、大学教育与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有些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从而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对策:大学应该加强与社会联系,了解市场需求,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现状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就业率下降: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市场供求失衡,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下降。
许多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就业压力巨大。
2. 找工作周期延长:随着技术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许多传统的工作岗位正在被自动化取代,大学生无法适应市场变化,从而导致找工作周期的延长。
特别是对于不少专业岗位的毕业生而言,找到与之相关的工作需要更长的时间。
3. 就业素质不足:许多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发现自己缺乏应聘所需的实际技能和工作经验。
在大学期间,以学历为主要参考标准的教育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存在一定的欠缺。
二、原因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教育改革滞后: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仍然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导,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学校缺乏实践机会和真实工作环境,导致毕业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 就业市场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和行业的就业市场供求结构不合理,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遇到了困难。
这一方面由于政府缺乏精确的就业市场预测和调控,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行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不足的情况。
3. 求职观念不合理:一些大学生求职观念存在偏差,只追求大城市和名企单位,过分追求高薪和舒适环境。
这种观念使得许多大学生放弃了一些实际就业机会,导致就业难。
三、对策研究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1. 教育改革:推进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改革,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创新意识。
开设更多实践课程,提供更多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2. 优化就业市场:政府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和预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引导大学生就业。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与此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而就业率却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会面临如此严重的就业难题?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呢?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 教育体制的问题要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就必须从教育体制方面下手。
当前的教育体制以及教育教学手段,与社会需求和实际就业形势存在较大脱节。
传统的教育制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相对不足。
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实际求职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
2. 就业观念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还在于个人就业观念的问题。
许多大学生对就业的准备和规划往往不够充分和成熟,他们过于理想化,并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也缺乏在职场中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素养。
3. 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也变得愈发紧密。
许多行业和领域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而新毕业的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二、改进措施1. 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
教育部门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需求。
2. 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促进就业观念转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或组织就业指导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就业形势、薪资待遇以及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促使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规划,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就业挑战。
3. 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增加就业经验政府和企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就业经验和机会。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论文4篇(优质)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论文4篇(优质)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吧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论文篇一在课堂上老师帮我们分析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式,还有关我们实习工作的安排。
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人开展意向,老师给我们一些建议。
这是很难得交流时机。
也进一步增进我们师生间的理解。
为每一个学生的开展有一定的帮助,我挺喜欢这门课程。
本质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对学生进展比较系统的择、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国家、各省市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按照社会需求确立就业期看和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理解大学生就业程序,把握一定的就业技巧,以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
同时,进展相关的职业知识、道德、素质教育,使学生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趋势和职业必备素质和技能,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顺利地就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即是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一部分,也可以说是求职信息传播。
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我意思到对自己的认识也是就业的关键部分,我们更好地认识了现状。
对自己有了一个更清醒更深化的认识,对自己的将来和前途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案。
培养了我们的职业素质,鼓励了我从现实开始不断地丰富自己,为就业早做准备,就不会像一个苍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了。
我们应该进步自己的觉悟。
正处于快毕业的我们总是会陷入几个就业心理误区:自我期望值过高、过多的物质要求、迷恋大型企业、追求热门职业。
因为对自身的才能都还不认识清楚,往往过高的期盼总会使我们碰到很多的挫折。
因此,我们从中知道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灵敏选择。
但不管怎样,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
因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对社会,毕业的大学生早日就业是硬道理。
《就业指导》它很多的讲到了很多我们以后会遇到的问题,即将遇到的问题,告诉了我们很多普遍的应对方法,但我们不能光只看,不动手,必须理论才能在以后的困难中沉着的对待,以获得成功。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7篇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7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1、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和原因分析1.1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分析。
事实上就业难的原因还有大学生心态的问题,认为大学毕业就是精英。
有些学生认为到了大学里不用学习,大学四年过去了,等到找工作时,发现自己除了有一张毕业证外,什么都没有。
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就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
过度在意单位的规模性质、地理位置、起点待遇,往往失去了一些好的就业机会。
1.2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也是近年来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近几年金融市场的动荡也是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市场经过了一次大的整顿,有太多的企业倒闭,很多人失业,而事业的人群又具有极大的技能,而我们的大学生仅仅空有理论,在实际工作中要实行磨练,这个时期都是相当长的阶段对于很多的企业都是不喜欢的。
同时市场真正为我们留下的就业的岗位又是很少,这样对于就业来说更加的艰难了,这样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在未走出校园的时候就要积极的参加各类的社会的时间的工作,目的是当走入社会的时候更好的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的群体当中来。
1.3大学人才培养定位脱节分析。
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关系到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原因。
现在我国的大学生的心态有一定的问题,在他们的心里想的是如何能够做到学有所用,对于书本的知识过于依赖,对于自己未来从事工作的方向不够清晰,想的是如何管理别人的工作,而不是实行实际现场的经验的积累,绝大多数都是处于空想的阶段,如果真的顺着大学生的意愿出发,那么将来就会出现乱指挥的现象,对于实际的工作的方向上提供不了任何的协助。
所以,我们在定位的过程就要实行全面的分析,本着未来的发展前景,现阶段仅仅一个学习的阶段,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
2、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及思路2.1高校大学生树立准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是就业率提升的关键动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就业与择业的认知和理解也在持续的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持续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及应对策略研究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及应对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面临着就业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压力呢?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展开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1.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
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同行业同岗位的竞争,这使得找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2. 就业岗位需求不匹配部分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受到兴趣、家庭因素等影响,导致最终选择的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往往会面临就业岗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3. 缺乏实践经验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大学生都是在课堂学习,缺乏实践经验。
而许多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有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使得缺乏实践经验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
4. 就业心态不正确一些大学生对就业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毕业后就能轻松找到一份高薪工作。
当现实与期望产生差距时,就会产生就业压力。
5. 社会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来源。
经济形势的波动、政策的调整等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产生影响。
二、应对策略1. 提前规划职业生涯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专业,提前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做好职业规划。
2. 增加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实习、兼职等方式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实践经验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大加分项。
3. 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大学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4. 积极参加就业指导学校和社会机构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大学生可以积极参加这些活动,获取就业信息,了解市场需求,为自己的就业做好准备。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文 / 李 辉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1.大学生对自身就业定位不准大学生之所以就业困难,大部分原因在于眼高手低、自我认识不清。
面对众多的就业机会,大学生找不到自己理想的职业。
大多数毕业生都有一种焦急、无奈和迷惘的心态。
虽然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都会花时间、精力主动寻求就业机会,但是,在求职的整个过程中会遇到这种情况:在校期间屡次面试失败,甚至在离校毕业后面对诸多选择,权衡利弊,还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与其自身能力和素质没有多大关系,主要是其面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岗位感觉无所适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找不到与自身职业发展相匹配的单位。
对自身认识的不足,主要是前期没有做好职业规划。
由此可见,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没有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不但会导致毕业生择业的盲从和失败,更重要的是将影响到个人今后事业的发展和人生前途。
所以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和规划,无论对于应届毕业生还是在校的大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2. 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培养主要问题集中在专业、课程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
首先,一部分高校专业设置太过片面,造成了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其次,课程的设置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与日新月就业EMPLOYMENT编辑 李黄珍82OCCUPATION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就业EMPLOYMENT编辑 李黄珍异的社会发展脱节,体现在教材和教学模式上的落伍。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各方面能力都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较大距离,不能很好地匹配岗位,也就造成了就业困难。
最后,目前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不系统,也不科学;同时还存在着形式单一,以及有效时间不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就业的成功率。
3.劳动岗位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大学毕业生要面临与失业人员、农业转非农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大批人员的激烈竞争,这些人员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就业岗位。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5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5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大全)精选篇1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
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调查者都是在校大学生,其中专科学校的学生占64%。
专业有:传媒(新闻、文秘)语言类(商务英语、应用英语、日语、德语)经济类(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会计)设计类(建筑设计、动画设计)技术类(计算机科学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管理类(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调查形式:调查问卷共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高达96%,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取,不定项选取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
调查数据分析: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
而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取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
调查目的: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透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忙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带给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带给参考。
调查结论及推荐: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向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
宏观经济政策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
宏观经济政策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受到很多影响因素的制约,包括宏观经济形势、产业结构变化、政府政策等。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视角出发,研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探讨各种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宏观经济形势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宏观经济形势是影响就业市场的重要因素。
宏观经济形势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影响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
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会减少人员招聘,导致大学生就业机会减少,就业难度增加。
而在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企业招聘需求增多,大学生就业机会相对增加。
宏观经济形势对大学生就业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宏观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刺激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来促进就业。
可以通过减税降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提高大学生就业机会。
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推动创业就业等方式来引导大学生就业,从而在宏观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
二、产业结构变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演变,一些传统产业逐渐没落,而新兴产业则日益壮大。
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一些传统产业的就业岗位逐渐减少,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新兴产业的就业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技能要求较高,许多大学生难以适应。
为了解决产业结构变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政府可以通过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也可以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
政府还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鼓励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岗位,从而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政府政策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及对策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虽然不同地区、不同学科、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就业难、就业压力大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面对这个问题,学界、政府和社会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形势的压力与变化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远远超过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导致供过于求。
其次,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变化,高技能人才和技能人才缺口渐渐扩大,而中低收入人群的职位则越来越多,使得毕业生进入市场的门槛更高。
此外,全球化的影响也使得就业市场更加变化多样化,毕业生需要适应更多元化的工作环境。
研究和探索的方向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学界、政府和社会都在作出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学界主要通过开展相关研究,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和建议。
政府方面则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机会。
社会则通过各种渠道,为毕业生提供更加详实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机会。
研究方面,学界主要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多方位、深度的分析研究。
例如,从就业市场结构、就业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分析就业问题;从毕业生就业意愿、就业压力来源、择业观念等方面剖析就业问题;从政策法规、政策效应、政策落实等方面评价就业政策等等。
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政府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扮演了比较重要的角色。
通过财政投入、政策措施等来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机会。
最近几年,政府的就业政策不断优化,重点措施如下。
一是加大公共就业服务的力度,全面推行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
二是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项行动计划,扩大就业岗位需求和供给。
三是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鼓励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四是支持创业就业,给予创业补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五是完善就业保障体制,建立完善的就业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就业者的权益和利益。
社会扮演的角色社会各界也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中重要的成员。
大学生就业难题与解决方案
大学生就业难题与解决方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校门,面临着广阔的就业市场。
然而,就业难题却成为了许多大学生面临的头号困扰,导致许多毕业生毫无头绪,甚至陷入困境。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应对此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1.就业市场需求较少当前,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是我国就业市场上最为火热的领域,但是这些领域都要求求职者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而大学生毕业时通常没有太多实践经验,导致他们很难在市场上找到技能匹配的工作。
2.大学生自身条件不足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甚至对自己的专业都不是很熟悉。
此外,有些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沟通能力不强、自信心不足等问题也是大学生就业的难点。
3.工作经验要求较高许多企业都要求应聘者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而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成为一个充满挑战的问题。
由于大学生毕业时没有实际经验,他们很难在市场上获得很好的工作机会,也难以获得高薪的职业机会。
二、解决方案1.提升大学生就业技能在实际就业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外,市场上还要求一些其它技能,比如沟通能力、应对困难的心态等。
大学生应该在校期间提前学习并提升这些技能,以便给自己的求职机会提供更充分的保障。
2.搭建更多实践平台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以便在大学毕业之后具有更好的实际经验。
学校和企业可以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比如实习、兼职等,以便让大学生学习实践技能,更加适应实际就业环境。
3.推广创业教育对于有创业愿望的学生,学校应该推广创业教育,加强教育学生如何创立新事物的方法,培养其实际操作技能和创业心态,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和将来就业。
4.打破行业门槛限制企业和学校应该打破行业领域的门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工作理论和知识技能等教育资源,以便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和就业发展。
5.改变就业观念对于学生而言,一些学生总认为我们就该去找一份高薪的工作,或者去做一些文艺行业的工作,但他们往往没有早合入社会,往往还没有真正的理解一个职业发展的条件。
《2024年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湖北大学生就业调查为例》范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湖北大学生就业调查为例》篇一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湖北省大学生就业调查为例,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一、引言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湖北作为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其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普遍状况。
因此,对湖北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湖北大学生就业现状1. 就业率与就业结构近年来,湖北省大学生就业率总体上保持稳定,但存在一定波动。
在就业结构上,多数毕业生选择进入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等。
此外,还有一部分选择继续深造或自主创业。
2. 就业地域与行业偏好大多数毕业生倾向于选择经济发达地区或省会城市等作为就业地点。
在行业选择上,IT、金融、教育等行业备受青睐。
三、湖北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1. 就业难现象突出尽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导致部分毕业生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2. 职业发展与个人期望不匹配部分毕业生对自身职业规划缺乏清晰的认识,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职业发展与个人期望不匹配的现象。
3. 地域与行业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和行业过于集中,而一些急需人才的地区和行业则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毕业生。
四、原因分析1. 供需矛盾:教育资源的扩张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部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也加剧了供需矛盾。
2. 个人因素:部分毕业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在就业过程中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 社会因素:社会对学历的过度追求以及部分用人单位的不合理要求,也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五、解决对策与建议1. 政府层面: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创业环境,鼓励用人单位吸纳毕业生;同时,加强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岗位的供给。
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6篇
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6篇大学生就业难调研报告篇1在当今社会中,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周围就业环境也日益严峻了起来。
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讲,就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及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快的生活节奏。
为弄清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以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供需方面双方出现的问题。
如何使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增值,更快地融入企业的发展中,在企业如何有效地发展,我们自发组建了关于大学生寒暑假以及应届毕业就业的暑期实践调研。
队员精心挑选并相互熟悉,成员之间配合密切,灵活性较大,分工十分明确。
有在兼职同时深入企业做调研的,有在暑假专职在工厂做调研人员,有文字处理较好的人员,能第一时间反馈调查结果。
其中张瑜、熊亮、李亚欧、韩传燕利用家乡优势,在当地在家调研工厂现状,发放问卷,了解工厂对学生寒暑假工作的需要状况。
同时利用网络媒体,例如腾讯、朋友网、有我网、社区等大学生网站发放电子问卷。
我是,深入企业一线的同时对工厂进行深入调研的。
原本计划的是在南京统宝光电有限责任公司深入企业一线的同时,对工厂进行深入调研。
但,因为种种原因临时转到了上海昌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深入企业一线做调研,我感觉此番来上海非常不虚此行,我收获了许多,也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进入公司首先接触到得就是中介,一直听人说黑心中介,这次是深深地感觉到了。
首先就是他们组织特别混乱,特别是乱收费,强制性的购买一些不符合物价的东西。
我想这也是阻止大学生寒暑假就业比较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中介行业混乱乱收费现象严重。
为了进入公司,跟我一批来的大学生都忍了。
刚进公司是,认识也认识了一些大学生朋友。
其中一个湖北武汉的朋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我俩一起上班下班,但做了几天他留下了一句:“哥们,这里不是我的圈子,我走了”。
好朋友走了,给我的打击也是挺大的。
最终也是坚持了下来,后来一次事件差点没让我精神崩溃,我的手机在职工宿舍被偷了。
父母劝我回家,我认为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没说什么就这样坚持了下去。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学⽣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学⽣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形势下,⾼校⼤学⽣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造成这⼀局⾯的因素是⽅⽅⾯⾯的,下⾯⼩编为⼤家带来⼤学⽣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希望⼤家喜欢! ⼤学⽣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篇1 随着⼤学毕业⽣⼈数的增加,⼤学⽣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学⽣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欢迎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学⽣毕业⽣⼈数增长很快,⼤学⽣就业形势⾮常严峻,⼤学毕业⽣的就业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个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如何解决⼤学⽣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名⼤学⽣的前途,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要解决这⼀问题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
关键词:⼤学毕业⽣;就业现状;就业政策 ⼀、当前⼤学⽣就业困难的现状 1.⼀些长线专业就业⽐较难。
我国的⾼校⽬前的⼀些长线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讯⼯程、汽车⼯程、⾦融学、国际贸易、法律和临床医学等专业毕业⽣数量较⼤,⽽社会对这些专业的需求量并没有明显的增加,出现了供⼤于求的状况,毕业⽣就业⽐较困难。
2.⼀般普通院校的毕业⽣就业⽐较难。
⽬前,在我国出现了⼀种⽤⼈的怪圈,各个⽤⼈单位普遍把眼光盯在985或211⼤学的毕业⽣⾝上,造成⼀些⾮重点院校毕业⽣就业难。
3.⾼学历毕业⽣⽐专科和职业⾼中的毕业⽣就业难。
⽬前,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些企业迫切需要⼀些动⼿能⼒⽐较强的毕业⽣,所以就造成了博⼠⽣和硕⼠⽣就业⽐本科⽣难、本科⽣⽐专科⽣难的现象,⽽我国的⾼校却都热衷于升本、创硕、招博,直接造成了毕业⽣就业⽐较困难的局⾯。
4.⾼校毕业⽣就业体制造成毕业⽣就业难。
⽬前我国的⾼校毕业⽣就业体制弊病很多,在⼤学⽣就业过程中,不是靠能⼒⽽是靠“关系”⼏乎是⼈所共知的现象,谁的关系过硬谁就在就业中可以化解种种不利因素,⽽那些普通⽼百姓的孩⼦就业就⽐较困难了。
5.⼥⼤学⽣⽐男⼤学⽣就业⽐较难。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为何中国大学生就业难?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原因:
1. 就业市场供求失衡:大量大学生毕业进入就业市场导致就业
市场供求失衡,就有些行业就会出现过剩,而有些行业却供不应求,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大。
2. 就业歧视现象发生:社会歧视的情况,一些企业喜欢招聘毕
业生有经验的工人而并没有为新的毕业生开放空缺的职位。
3. 学生专业与市场不适应:由于大学选择专业时没有准确地了
解各个专业未来的职业前景,因此很多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市场对接
不良导致就业困难。
4. 缺乏“软实力”:许多学生只注重硬科技的学习,缺乏社交
能力和沟通能力。
5. 行业和企业正在开发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新技
术会取代许多传统职业,导致许多人失业或无法找到工作机会。
对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 加强学习实践,提高学生的“软实力”,如社交能力和沟通
能力。
2. 大学可以开拓更多与市场需求相关的专业,给学生提供更多
的工作机会。
3. 大学可以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
领域和市场应用。
4. 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创业,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减少与其他学生的就业竞争。
5. 促进技能培训,引导学生掌握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趋势,增加学生的竞争力。
宏观经济政策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
宏观经济政策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就业难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但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不少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宏观经济政策视角下深入研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对于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具有重大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宏观背景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反映了我国的整体经济面临的问题。
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劳动力需求呈现出结构性变化。
传统的重工业和制造业逐渐萎缩,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增长态势。
这意味着大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的经济也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影响。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严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劳动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技术继续升级,对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1.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持续增长,而就业市场的需求并没有相应增加。
这导致了就业市场的供需失衡,使得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
我国的经济结构呈现出重工业比重较大,而轻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相对较小,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市场遇到了困难。
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着力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2. 教育与就业不匹配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育与就业的不匹配。
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侧重于传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着力改革教育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学年论文(经管学院双学位)题目: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综述院( 系 ) 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名称人力资源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O一二年五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综述【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文章主要从社会、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方面分析,剖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提出改进方案,使其自身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求职之路增加砝码,扮演好自己的职场角色,使其将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更高效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高校扩招就业难就业现状就业理念择业观1.引言2012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首先是领导人换届将会迎来权利的交接,其次是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可能又将来临了。
据统计局最新统计出来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创历史新高,预计将突破700万人。
07年大学毕业生495万,就业率75%;08年大学毕业生560万,就业率70%;09年大学毕业生610万,到目前为止就业率40%。
更有,大学生毕业生平均就业起薪逐年下降[1]。
数据表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不是新鲜话题,且一年难过一年。
其根本原因在于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较严重的脱节,以及教学目标与企业人才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网上大多数人表示:明年的就业形势会更加的严峻!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在学人口增长很快,旨在拉动内需的扩招虽起到了延缓高中学生的就业困境和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但由于扩招的速度过大,超过了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和市场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增长速度,致使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买方市场性质进一步加强。
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的主要原因,而高校扩招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一个原因。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1.经济转型期中国劳动力供大于求,下岗再就业人员多,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2]。
2.高校扩招使人才市场上大学生供给量增大,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仍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高校毕业生需求仍然短缺[2]。
3.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类型特征鲜明、整体走势明朗、社会认可又认证、难度初见缓解、产学途径渐趋畅通、人才市场趋理性、观念得以改变。
4.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大学生难在传统的就业领域或岗位就业。
<2>就业体制存在障碍。
(3)就业率统计和评估方法有待完善。
(4)促进大学教育与就业市场协调发展。
(5)加强大中小学就业与创业教育。
(6)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7)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
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
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3]。
2.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因素从1999年开始,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招生人数几年内迅速增长,到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19%,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高速增长[4]。
目前,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不平衡。
一是地理不平衡性。
东部省市吸纳了全国5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而西部地区,既缺乏人才,又留不住人才。
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从学历看,高职高专毕业生仍然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而一些文科专业就业出现困难[5]。
社会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不足。
经济因素是影响毕业生就业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是空前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加大人才的需求量,这就形成了一个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和高校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供求关系问题。
从长远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对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但从目前看,我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总量不足,与我国13亿人口的大国身份很不相称,这就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加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相对比较少,经济发达地区分布不均,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相对落后,当然高新产业更是寥寥无几了。
经济发展水平的有限性,高新技术产业的稀缺性和地区分布不均,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就不足为奇了。
(二)高等学校的教育机制不科学因素。
在专业结构上,存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现在是科技飞速发长的时期,所以学校所学的知识也应与时俱进,不然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就会与时代严重脱节,不能及时满足社会需要。
另一方面,中国以前由于处于计划经济之下,在高校里面实行的是“统包统分”,毕业生不愁毕业后没工作,长期以来,高校不注意专业的设置与市场的结合。
当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实行市场经济,将过去那种“统包统分”改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问题马上暴露出来,寻求市场和信息观念不强,就业指导观念落后等,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近年来,一种情况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另一种情况是,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没有及时调整招生人数,改革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业机制,就业指导体制不完善,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或者是刚从相关部门分离,其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其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欠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就业指导课形式单调,有的只是在学生大四阶段开设,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高校是直接培养和造就大学生的地方,高校的教育机制决定了毕业生的质量,大学生的质量又直接影响自身的就业,落后的不科学的教育机制肯定会影响大学生就业[6]。
在网络游戏逐渐风靡的今天,游戏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
“首届中国游戏行业人才培训研讨会”上获息,一款开发成本上千万的游戏,绝大部分开销花在人员薪酬上。
尤其是游戏开发人才的薪酬,游戏行业面临的大问题是月薪8000元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于是出现了外国人开发中国游戏的现象,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在作怪。
传统的教育体制社会化程度不够,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为社会所接受,这就导致了人才供求关系的脱节。
(三)用人单位的因素。
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或多或少的存在误区,过分注重文凭就是表现之一。
很多用人单位不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选拔人才也不做职位调查和岗位分析。
他们只是片面认为学历越高越好,考评选拔人才重学历甚至唯学历,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进而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6]。
不少本科生或大专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的业务能力差,而用人单位单纯的依学历高低判断一个人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四)关于大学生就业自身存在问题的分析(1)知识转化率低把知识物化为高效创造生产力的能力才是当今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真正要求。
然而,据统计,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对所学专业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根本无法转化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9]。
总体表现在: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为1~1.5年。
即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
可见此问题的严重程度。
(2)就业理念滞后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其就业理念主要存在四大误区:1.“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部分重点院校三分之二学生毕业首选出国,不考虑家庭的承受力的大小和自己所学专业是否适合等因素,结果“海归”变成“海待”[7]。
2.“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
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空间、提供创造能力平台、个人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易于产生成就感等都大于外企[7]。
3.“创业不如就业”。
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
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勇于从误区中走出。
4.“就业难不如再考研”。
在校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情愿,但别无选择,在大学里流传“大四不考研,天天都过年”,学习已不是兴趣,但还是选择了再学习之路[8]。
(3)价值判断盲目1.攀比与求高心理。
在攀比心理影响下,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自己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存在些许差别,有些大学生就盲目放弃,事后却又后悔不已。
另外,单向考虑自己的择业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各个方面都十全十美,从工资、福利、待遇到住房到地理位置到工作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中。
这种不给自己合理定位而产生高期望值的盲目求高心理,往往使自己与很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9]。
2.自卑与自负心理。
自卑心理往往使毕业生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求才若渴的用人单位,甚至把自身的长处也退化成了短处,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与择业。
3.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为了生活,毕业就业与继续深造,往往使大学生手足无措。
其实很简单,如果真的想继续在科学的殿堂里学习,而且具备相应的物质等条件,不妨安安心心地学习,但同时不要脱离社会。
但如果是因为就业的压力而选择考研,这种选择并不可取。
考研可以使我们增长更多的学识,但是不纯粹的求学心理也会影响今后的生活。
大学生就业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难免会由于时间仓促,导致准备不足,而显现出捉襟见肘的情况,最终不利于就业。
所以,大学生入学就应做职业生涯规划[10]。
如果选择了就业,就应该在大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11]。
通过在校期间进行不间断的完善和补充,进而使自己与社会发展,所学知识与专业进步,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能够同频共振。
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给了当代学子们很大的压力,同时也提供了更大的展示空间。
看清形势,摆正心态,以积极的心境和行动去面对,感受社会压力的同时,在磨练中更快地成长。
而且家长的支持、学校的努力、国家政策的协助(比如今年教育部人事部出台的五项举措、劳动保障部的四大措施),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就业空间。
就业形势虽然并不乐观,但是大学生仍有理由相信自己——微笑着面对一切!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随着高校扩招而愈加严重,如果不及时予以解决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12]。
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势在必行。
1.社会与用人单位的配合。
在社会方面,努力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乃务实之举。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