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铸天盾 争先保平安——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院八部主任贾耀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5
2018.04“航天精神”是支撑航天事业发展、做优做强做大航天产业的坚强支柱,更是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强大动能。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第八设计部成立近40年来,武器装备列装祖国三疆、遍布五大战区,在我国防空导弹武器领域缔造了多个第一,填补了多项技术领域空白,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并逐步发展成为涵盖地空、舰空、空空等多个领域的总体设计部和主要武器装备研发、集成中心。
尤其是在“十一五”和“十二五”的10年中,八部在系统总体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经济规模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八部始终坚持“以国为重、以人为
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始终将为国防建设提供“管用、好用、实用、耐用”的武器装备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始终将“铸神州天盾、保华夏平安”作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始终以矢志不渝的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工程”,凝练“精品队伍”,铸建“精品企业”,推动“个人成长、企业发展”与“航天梦、中国梦”的高度融合。
2005年4月至2015年1月,贾耀兴同志担任八部主任,在他担任部主任的近10年间,带领班子成员秉承“发发创优、步步争先”的企业理念,团结全体干部职工以改革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推动战术武器总体设计部“四大转变”,
即发展模式从国家计划的任务型为主向市场竞争的能力型为主转变;质量管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化转变;研发模式从跟踪研仿向自主创新转变;队伍建设从个体培养向团队建设转变,开创了八部快速发展的新篇章。
铸神州天盾,保华夏平安
格局中有大局。
1999年5月,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美国空袭轰炸,造成了人员伤亡,这一消息震惊了全世界,触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也深深震撼了每一位从事防空导弹研制的科研人员。
2005年,接过沉甸甸的战术武器总体部指挥棒,贾耀兴深感责任重大、使
RESPONSIBILITY
企业家精神
创优铸天盾 争先保平安
——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院八部主任贾耀兴
命光荣。
战略中有战术。
贾耀兴充分认识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战略意义,以国家战略为指引,立足现代战争需求,瞄准技术前沿,以防空导弹武器装备发展为纲,以总体能力建设为主线,带领团队编制出“十二五”武器装备与专业技术综合发展规划,并成为集团公司 “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提升了八部在我国防空导弹武器领域内的重要地位。
正是因为瞄准国家大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结合自身实际精准定位,贾耀兴同志带领八部职工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在10年中导弹武器立项和设计定型/鉴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先后有5型装备参加了建国60周年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在担任八部主任以后,贾耀兴对于战术领域和企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他坚持认为,在“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良好的市场需求背景、国家政策支持、航天发展的产业定位以及武器装备升级换代,是八部实现跨越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我们不能只做追赶者,更要做行业的领路人!”在他的统筹谋划下,八部密切围绕市场与用户的发展需求,大力开展体系论证和领域规划,积极拓展战术导弹武器发展的新领域,每年实实在在突破几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了“批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良性循环。
他常说,要通过我们自身努力,在未来武器发展史上留下“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创造”的记录。
通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八部科研水平快速发展,集团公司“战术导弹仿真中心”、八院“信息对抗研究中心”等研发主体相继落户八部,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掌控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新一代防空武器系统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造金牌武器,树质量品牌
始终坚持“军工产品质量第一”方
针。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
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
战争中,武器装备质量直接关系到部队
的战斗力,关系到战争的进程。
正是由
于军工产品质量的极端重要性,贾耀兴
始终坚持贯彻“军工产品质量第一”的
方针。
还在担任型号主任设计师、副总
设计师期间,贾耀兴对质量的严格要求
就出了名。
他坚持航天特有的“严慎细
实”的工作作风,总是亲临试验现场,
了解试验过程的每个细节,确保产品的
每个技术状态。
年轻人找贾耀兴签署
技术文件,常常会被他抓住细节刨根问
底,如果真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一定
逃不过他的“审问”,久而久之,大家
去找贾耀兴签字前都有了互相“翻一遍
底”的习惯。
始终坚持质量软硬实力齐头并进。
世界军事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竞争的
核心是技术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是
人才的竞争。
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和武
器装备的现代化,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
员、管理人员和实施人员,要用队伍的
高素质、工作的高质量,保证产品的高
质量。
贾耀兴常说,我们的质量工作还
处于“问题管理”阶段,要向“规范管
理”推进,目标是达到“道德管理”的
层次,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驰而不
息,久久为功。
意识到这一点,贾耀兴执掌八部的
10年,大力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在他看
来,质量文化是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无
形力量,通过培育先进的质量文化,从
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质量道德观念入
手,养成良好的质量行为和习惯,把质
量纪律和质量规矩始终挺在最前面,把
执行规章制度,预防质量缺陷,变成员
工自觉的行动。
通过提高人员的素质,
加强过程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
如果说质量文化是软实力,那么建
体系就是贾耀兴践行“以质取信”的硬
实力,在他的多年力推下,八部建立了
较为完善的质量体系,编制了20个专业
的设计手册、22个专业的任务书模版、
6类大纲模版、3类大型试验手册,将质
量体系要素转化为量化标准,推动产品
设计的规范化;建立了自上而下、逐步
迭代完善的指标分解模式,牵引分系统
开展优化设计及迭代改进,找出指标体
系的最优组合,做到指标分解科学、有
效,以高效的流程推动产品设计。
在严格的质量管理下,某两型武器
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荣膺“金牌武
器”称号,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创技术之新,强发展之基
依托自主创新跻身世界一流。
作为
军工科研院所的高科技企业,贾耀兴提
出在核心技术上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
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占据市场制高点。
为此他多次召集科技委专家研讨八部未
来发展重点和方向,依托科技委专业组
加强核心专业领域前沿、共性和基础类
技术创新,以此推动专业建设和技术孵
化工作。
设立“自筹创新基金”,每年
自筹数百万经费资助研发项目,重点支
持前沿探索性课题研究工作,先后对8
批近80项自筹课题进行了立项,累计投
入资金3000多万元。
2013年,贾耀兴带
领班子成员主动对标世界航天强国的建
设标准,从战略规划研究、创新体系建
设、创新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等四
方面制定了16项具体举措,全面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在空天防御前沿
领域实现后来居上、弯道超车。
依托产业发展扩大市场份额。
贾耀
兴以其独特的战略眼光意识到,要想站
稳武器领域的龙头地位,除了死死咬住
国内传统领域的市场份额,还要大胆实
企业家精神 RESPONSIBILITY
962018.04
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转型,面向全球加大武器装备军贸工作推介力度,提前启动军贸型号研制。
在他的力推下,八部形成了猎鹰、飞豹、飞鹰3大核心品牌,国际市场份额持续扩大、竞争力大幅增强,国际品牌效应成效显著。
某型武器持续获得大额军贸订单,已成为开拓军贸市场的拳头产品。
依托试验验证提升科研效率。
导弹武器飞行失利的惨痛教训和型号科研的高风险性,让贾耀兴深知总体设计部作为技术抓总单位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要在地面充分识别风险、释放风险、应对风险。
2005年以来,他立足长远、谋篇布局,累计争取中央投资能力建设项目累计获批总经费超10亿元,在原有八大试验室基础上,逐步构建了以集团公司战术导弹仿真中心为代表的“6大试验中心,28个试(实)验室”的试验验证体系,建成了一批满足防空导弹武器领域发展需求的系统级仿真和试验验证设施,覆盖目前在研和预研型号的制导半实物仿真试验需求,具备多种复杂环境仿真模拟验证手段。
依托信息化手段推动模式转型。
面对型号科研任务爆发式增长,多型号常态化并行研制,型号研制周期大幅缩短,科研任务保进度压力日益增大的客观现实,贾耀兴深刻体会到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型号整体能力的要求愈发迫切,信息化、数字化必将推动产品研制流程的转型和产业模式的变革。
搭创业平台,塑一流人才
在贾耀兴上任之后,高度重视科研队伍面临结构性不足的突出矛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各类专业紧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完善人才资源核心能力的开发体系。
在现有型号设计师队伍基础上,率先设立专业主任
师岗位,建立预研师队伍,促进各领域
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和专业学科带头人培
养,以高层次创新人才为重点,努力造
就一批高水平的战术导弹领域领军人
物、工程师和创新团队。
以“广纳贤才”筑总体人才高地。
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贾耀兴力推
与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建立
博士联合培养和输送机制,在西北工业
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所院校设立
“天盾奖学金”,选拔优秀学生进行定
向培养。
加大总体与分系统单位人才交
流的推进力度,积极从分系统引进雷达
制导、电气工程、控制系统等专业领军
人才和成熟人才,有效提升了总体相关
专业水平。
制定了《专业主任设计师
暂行办法》《专业学科带头人管理办
法》,在结构设计、软件工程、制导仿
真等非总体专业设立专业主任师、专业
副总师和总师岗位,重点培养专业学科
带头人和领军人才,增强在领域内的话
语权,也为专业技术人员搭建了更高的
上升通道。
以“专业代表”破科研模式困局。
为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效率和效益,
2014年贾耀兴带领班子全力推进科研人
员队伍分类管理及优化配置工作,他创
造性地提出“专业代表”的概念,这一
新鲜岗位的设立,打破了“一个型号一
支队伍”的固有配置模式,提升了技术
创新能力和型号研制效率,同时搞活人
力资源的统筹使用,探索出一条适应科
研任务“爆炸式”增长的新路。
八部先
后在31个专业设立37个专业团队。
专业
团队的构建推动科技人员从“型号人”
向“专业人”过渡;专业格局从“大总
体、小专业”向“小总体、大专业”转
变;科研模式从“型号项目型”向“专
业能力型”转型,有效打破了型号之
间、个人之间的技术壁垒,形成了专业
团队合力,从根本上解决了各型号项目
之间技术不能沿用、产品不能共用、接
口不能通用、软件不能复用的弊病。
以“二次创业”激发队伍创新活
力。
贾耀兴求贤若渴,为激发全体干部职
工干事创业的激情,他倡导创新人才竞争
性选拔机制,在干部换届过程中改变固有
模式“波澜不惊”的“原地就业”,实行
“全体起立”的“公开竞聘”,促使全体
干部主动思考“二次创业”,点燃了主
动作为的激情,也使得一大批政治上靠
得住、工作上拿得出、作风上过得硬、
群众中信得过的干部通过公开竞聘脱颖
而出,使“赛场选马”的干部竞聘理念
在群众中得到认可。
在竞聘过程中,增
加笔试环节,通过客观题促使竞聘者掌
握战略规划、转型思路、规章制度等知
识;通过论述题促使了竞聘者主动思考
后续发展、管理创新等工作,进而促进中
层干部主动提升“勤于学习、善于思考、
精于管理”的良好素质,变“低头拉车”
为“抬头看路”。
系统工程专业出身的贾耀兴,将
系统工程理论与东方管理学理念融为一
体,并实践于现代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并最终回归于世界上最积极、最能动的
因素“人”这一主体,始终坚持以德为
先的原则,努力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
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将才、在创新事
业中锻造帅才;在内部建立互信机制和
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全员主观能
动性,激发全员自觉、持久围绕企业目
标同向发力、精准发力。
金戈铁马啸西风,长空利剑冲光
焰;长缨执手缚苍龙,漫展红旗戍神
州。
贾耀兴坚信,在创人类航天文明、
铸民族科技丰碑、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
征程中,只要坚定“以国为重、以质取
信、以新图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
值观,我们必能“铸神州天盾、保华
夏平安”。
RESPONSIBILITY 企业家精神
97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