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凝血四项指标对肝硬化患者的价值影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凝血四项指标对肝硬化患者的价值
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对肝硬化患者开展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验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40例社区老年健康体检人员以及我
院收治的72例肝硬化患者,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比
较两组研究对象、、以及FIB指标的凝血四项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FIB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可为肝硬化患者的临
床治疗提供充分的医疗依据,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需要做好应用依据。
关键词:肝硬化患者;;;;FIB
引言
肝硬化是消化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如今我国肝脏疾病患者人数持续
增加,肝硬化发病呈现出年轻化的发展趋势。
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脏器,
在肝脏受损环节将会大大减少凝血因子的合成数量,造成人类机体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糖脂代谢紊乱的情况,对于患者的器官功能造成损坏[1]。
为此在对肝硬化患
者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做好凝血因子检测工作,对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
判断,严格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
本文对肝硬化患者开展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的价
值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40例老年健康体检人员以及收治的72
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基本资料
项目对照组(n=40)观察组(n=72)性别(例)
男34
女38平均年龄(岁) 6 5
平均病程(年) 6
肝功能分级(例)
Ⅰ
级
34
Ⅱ
级
21
Ⅲ
级
17
1.2排除标准
第一,患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研究对象。
第二,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对象。
第三,存在其他凝血机制障碍的研究对象。
第四,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研究对象。
1.3检验方法
第一,检查前一天需要叮嘱所有研究对象在晚间前禁食禁饮,直至次日清晨研究对象均需要保持空腹状态。
第二,选取Stago凝血分析仪进行凝血指标检验,采取配套分析试剂。
第二,在血液采集过程中,需要抽取研究对象静脉血液,需要在抗凝管内增加的枸橼酸钠抗凝剂,将其与患者的血液充分混匀后,将血液标本放入离心机内,将其按照每分钟转速度进行离心处理,持续离心。
第三,2小时内对其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对于血浆内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的指标检测活动。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凝血四项指标。
1.5统计学指标
本次数据研究选取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若组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时,则需要利用来表示。
2结果
观察组的指标、指标、指标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FIB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的四项凝血指标[(±s)]
组别
例
数
PT指标TT指标APTT指标FIB指标
对照组
4
14.77±
2.53
16.54±
2.62
37.09±5.
41
3.24±0.
66
观察组
7
2
17.36±
2.18
20.13±
3.07
48.63±4.
79
2.13±0.
58
t8.514 5.38215.262 5.187
p0.0320.0290.0150.026
3讨论
肝硬化发生可能与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血吸虫感染以及代谢障碍等因素
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四肢无力、腹胀、黄疸等症状,在肝硬化疾病发病后将会对患者体内肝细胞造成严重损伤,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肝硬化患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是后期肝硬化患者将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2]。
这是由于肝硬化患者存在肝功能不健全的情况,将会大大减少蛋白质、凝血因子
的合成数量,降低清除组织凝血活酶、纤溶因子的能力,导致患者抗凝系统与纤
溶系统出现失衡的情况[3]。
另外患者存在维生素K 吸收障碍问题时,患者将会出
现凝血因子活性降低的情况,大大增加血浆中的相关诱因[4]。
现阶段关于肝硬化的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未完全研究清除,但肝硬化的发病诱因则是营养障碍、酒精中毒以及病毒性肝炎等[5]。
如人们在长期性大量酗酒的情况下,将会对患者的肝脏带来极为严重的损伤[6]。
指标与患者的出血情况有着密切性关联,指标则能提示机体存在凝血功能减退情况,指标可充分反映其凝血功能,FIB则代表的是肝脏合成的糖蛋白,在FIB指标水平降低时,则代表患者机体蛋白合成量大大减少,患者合成酶活性大大降低。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指标、指标、指标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FIB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临床检测,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充分的治疗依据,判断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受损情况。
参考文献
[1]于春艳.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TBA、ChE及凝血四项水平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27):148-151.
[2]杨华.检验凝血四项指标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9):2761-2762.
[3]张宁,何小帆,张亚亚.凝血四项联合D-二聚体(D-D)水平检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血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
志,2020,28(04):64-65.
[4]崔琼,甘淑芬,曹佳淋.凝血四项D-二聚体水平及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在肝硬化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05):588-590.
[5]何玉佼.凝血四项与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验对早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20,15(04):160-161.
[6]孙孟甜.凝血四项联合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血风险预测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03):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