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初中快乐作文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初中快乐作文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湘波中学语文教研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乡村初中的作文教学问题,长期以来是广大师生的“老大难”现象。
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小学阶段教师的误导,大部分学生走入了“背范文”的畸区,或为老师的“指挥棒”而投其所好,甚至有个别老师“精心设计”作文题材和框架,指定学生必须按照某种模式来填空补白。
此种教学方法,与应试教育中的题海战术如出一辙:学生挤牙膏式的“蛮写”,收集作文本后,教师逐篇逐句逐字埋头“苦改”。
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了创造性,扼杀了个性。
使学生长期依赖范文(每人必备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点”(多为当代“八股”文),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大多数上作文课就头疼。
每次作文训练采取完成任务的课堂作业的形式。
另一方面,从语文教师来说,同样苦不堪言:每期八次作文都有些学生交不上作业,只要写作就抄范文——甚至文不对题,有时令人啼笑皆非,不改吧,对不住党、对不住人民;改吧,实在不知如何下手,况且教学中并没有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边是教师的抱怨不休,而一边是学生苦恼的叹息——不会写呀!正因为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乡村初中的作文教学走入了下雨背稻草——越背越重的艰难境地。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必须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教改以来,新课程教材呼唤教师和学生必须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路。
本课题组提出“乡村中学快乐作文教学”这一课题,力求从根本上解决乡村中学学生“怕作文”、“抄作文”、“背作文”的陋习,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良好的作文情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作文课成为乡村学生最受欢迎的课。
二、理论假说与理论依据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综观国外作文教学着重于发展学生个性的培养,着重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着重于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使写作教学形成全新的格局。
在我国,教育界对作文教学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探索,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关于写作教学的理论或经验。
影响比较大的如王寿山的“主体性作文教学”实验,主张作文以学生为主体,:杨初春提出的“快速作文”观,大胆地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式作文教学的做法。
目前来说,“快乐作文”在各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应用很普遍,如河北师范大学的刘海英提出的《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研究》,山东省滨城区教研室申报的“三·三·九” 式小学快乐作文教学研究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辽宁的杜耘哲提出了《快乐作文的可行性》一说,储晋著有《从此不怕写作文》系列丛书,是集“储晋快乐作文教学法”最具代表性内容的精华之作。
等等,但这些有关“快乐作文”教学的理论和研究,大部分针对小学生而言,对象是面向城镇中小学生。
对于广大的乡村中学生来说,“快乐作文”教学研究还未进行课题性的研究,没有很好的理论来指导他们进行快乐作文,这是我们快乐作文教学研究中的一种缺憾。
当然,近年来,许多地方也开展了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创新作文教学的尝试,都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
(二)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既有外在的表现,如爱好、兴趣、知识面、个人特征;又有潜在的内涵,如性格、情感倾向。
总的来说,作文是学生情感、思想、精神的集中表现形式,通过文字叙述出来。
所以,作文教学,要尽可能挖掘一个人内在的“真、善、美”,克服心理障碍,寻求心灵沟通,培养学生把写作当作一种精神世界的需要、内心交流的需要、学习生活的需要。
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
教师应该使课堂回归生活,通过一定的诱因把形成的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激活状态,充分调动其内部因素——积极性和趣味性,达到快乐的境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这一点出发,“快乐作文教学”力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写作成为一种内心表白的需要、一种心理的满足。
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
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科学的系列训练方法,以作文为契机,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全人格,提高教学质量。
(三)、坚持的基本原则
研究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整体综合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普遍性原则。
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
1、积累训练法;建立“书本——生活——作文”互动模式。
2、导写训练法;教师的导写与学生的训练相结合综合训练。
3、活动训练法;通过系列生活中的活动经验来为写作提供素材的训练。
4、平台展示法;建立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加强交流和沟通。
三、研究目标
1、全面提高写作兴趣,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以及人文修养各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让作文课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逐步健全人格。
2、激发学生作文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写好”为“好写”,达到“乐写”的境界。
3、建立快乐作文教学体系,探研出一条持之有效的快乐作文教学途径,编写《乡村中学快乐作文作品集》和《乡村中学作文教学教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以作文教学改革为契机,改变作文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等综合素质,更好地为德育服务。
四、变量的控制
1. 自变量的界定基础因素:学生的课外阅读、人生阅历、情感变故、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智力因素:学习优劣、语言运用、智商、理解、分析、观察、记忆、判断、思维;重点探求课堂内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效率,强调生活写作、心灵写作,关注课堂内外的主观能动性,研讨文学修养的直接效果。
2. 因变量的界定本实验的因变量局限于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水平的提高。
(1)浓厚的写作兴趣与氛围和愉快的写作过程;
(2) 45分钟内能完成一篇500——600字且有质量的习作,并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的短时提高,文学修养的提高;
(4)与其它各科目不相冲突。
3. 样本的选择每一个年级随意抽选一个班级,实行学习时间等量,但一学期作文总量增加(两倍)。
可以分班,只需一年的时间改变作文水平,并且可以出成
果。
五、探讨内容
1、建立乡村初中阶段快乐作文训练系统:
(一)“趣写”阶段
兴趣入门阶段[七年级] 鼓励写作:“没有写不出的,只有想不到的。
”
①叙事系列训练②记人系列训练
(二)“好写”阶段
巩固练习阶段[八年级] 倡导写作:“允许个性存在,不许任性胡来。
”
①描写系列训练②说明系列训练
(三)“乐写”阶段
创作提高阶段[三年级] 激发写作:“给我一片天空,我就要飞翔。
”
①议论系列训练②话题系列训练③创作系列训练
2、优化课堂结构,向45分钟要质量。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向45分钟要质量。
课堂上教师少指导,多引导;少抱怨,多激励;轻模式,重实践;从学生实际出发,与乡村特点相结合,推出系列“乡村版快乐作文教学”教改课。
3.群策群力编写《乡村中学作文教学教案》
建立一套系统的乡村初中快乐作文教学的训练模式——《乡村中学作文教学教案》。
既可以全套运作,也可以单独套用某一阶段;既能循序渐进,又能取长补短。
六、研究方法、措施和步骤
一、创改“作文”成为“作品”,诱发学生人文个性的追求,体会欢愉的成就感。
强烈的表现欲是学生的天性,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写作,更应适合学生心理的健全发展,富有个性的挑战,抓住学生表现自己的动力,引导他们走上成功之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本合订成一册,可让学生创意作品的标题:《花季》、《薰衣草》、《阳光少年》、《同窗岁月》……有绘画兴趣的同学自身设计封面,雅俗无妨,重在创造性。
而且在扉页开设有“作者简介
”和“写作宣言”等栏目,有的还拟用笔名,让学生尝尝小作家那种风光无限的滋味。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这份美好的憧憬,指引学生细细地去追寻人生的足迹,顿悟作品的珍贵。
这样,不言而喻的不甘人后的拼搏精神,树立了学生的写作的信心,创造了成功的机会,就会为作品的日益完美而必须付诸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事实如此,许多学生甚至在封底标明定价“一百万美金”、“青春无价”等等,足见对作品的钟爱。
教师只要学生不任性乱来,完全可以允许个性的存在。
二、采取课堂快乐教学,促使学生乐于动笔,达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作文难,难就难在难以下笔,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是最基本的问题。
所以,教师除了授以写作技巧以外,最重要的是帮学生找米下锅,也就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1、直观演示,丰富生活认知。
写作源于生活,但乡村初中学生的感性和理性认知往往是局限的。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教师可以将多彩生活浓缩于三尺讲台,或把大千世界汇聚到斗室之课堂,增加学生的深层形象,丰富内心情感,求得文如泉涌。
组织户外活动如春游、参观名胜古迹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如精品展览、小制作、小实验等,生活的再现和创造如表演小品、绘制图片、讲述故事等等。
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
2、利用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通过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电话教学手段,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集中利用课堂体现。
感染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引起共鸣,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达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让学生寻找情境的切入口,导入写作的冲动、灵感乃至震撼!从而捕捉"闪光点",把握作文的灵魂,达到"乐写"的境界。
3、嘉宾作秀,挖掘写作潜能。
根据实际需要,教师可特意邀请一些社会名流、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开展有组织如电视中嘉宾作秀的谈话节目。
畅所欲言,台上台下互动,教师串演好主持人的角色,让活跃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
这样,不仅语言丰富起来了,更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相互交流情感,体会感受,写作如鱼得水,表现淋漓尽致。
三、展开精彩点评,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和鉴赏能力。
作文需要评卷,没有评阅不能找出作文的成功失败所在,但也不能教师独揽生杀大权,一个人说了算。
首先,作文快速完成后,教师需当场进行三项评估:1、写作快枪手。
抓住学生的竞争意识,在黑板上公布收卷前十位学生的姓名、耗时、大概字数以及质量等级。
榜上有名,写作速度自然而快。
2、本次小乌龟。
主要针对那些不专心、拖沓的学生则以鞭策为主,在规定的时间内仍达不到要求就警示一下,目的在于激励。
3、推荐小作家。
教师快速浏览学生上交作文,丛中挑选几篇上乘之作,供大家当场点评(评一点,算一点),再综合评估,推选出"当日小作家"、"点评高手",旨意乐在其中,强调整体优化,以达到共同提高。
其次,精心组织"责任编辑"参加作文的评改,因为在乡村初中,不可能每人都能达到评阅的程度,所以教师选择部分脱颖而出的"责任编辑"分成几组完成作文评卷。
教师总结,综合评议。
但学生的评议也有局限,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那么还可以开设"争鸣天地"与"同学留言板"栏目,供小读者们各抒己见,提高鉴赏能力。
四、广泛关注社会实践,组织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探求写作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1、每个学生置备《生活笔记》或《心灵笔记》,每周布置生活、感悟题材,让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素材,积累语言,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在班会时间进行交流,相互记载读后感并点评。
2、组织学生有益的课外阅读。
规定一期必须阅读十本以上文学名著,并做好读书笔记,修炼写作内功。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向广阅的社会去锻炼,了解生活,实践出真知,感悟人生,感悟天下。
4、创办文学社团和作品期刊。
做到一所学校一份文学期刊,一个广播室,班班设有创作园地。
5、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报刊投稿,征文活动,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写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七、实验效果
总而言之,快乐作文教学正适合乡村初中的状况,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加强了师生沟通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挖掘了学生的写作潜能;既提高了语文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素质。
八、实验成果
1、主研者主要成果
李爱兵老师从2003年开始有200多篇(首)文学作品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在学生中影响很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很高,并多次获得市教研师训中心组织的学校青年教师作文教学大比武一等奖;他所指导的天鹅文学社被评为2004年度《散文诗》“百佳文学社团”优秀指导教师;教学论文《乡村初中快乐作文教学略探》发表并荣获第五届振兴杯全国教师论文比赛一等奖(河南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园地》杂志举办),还选入<<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一书(经济出版社2003.6.) 利用教研完成了作文教学专著《亲爱的,你跟我飞——快乐作文大师谈写作》和《乡村中学快乐作文教学教师辅导书》的编写工作;在《中外教育》《小天使报》《娄底晚报》《涟源报》等报刊发表作文教学论文数篇;
2、学生取得的主要成绩
C152夏迎春:<<青春野草>>发表于<<涟源报>>2003.10.19.
C152陈羽翼:<<我的读书生活>>载于<<娄底广播电视报>>2004.3.19.
C154李全:<<祝福自己>>发表<<今日涟源>>2004.5.21.
C154阳清辉<<我是那片云>>发表<<今日涟源>>2004.5.21.
C154俊彦《上帝是谁》、夏迎春《风中有你》发表于《作文天地》2004.06.
C152阳彩虹<<天空那只鸟>>获第二届长江杯文学作品大奖赛优秀作品;
C154夏卓婷<<那片枫叶>>获第二届蓓蕾杯中学生文学作品大奖赛优秀作品.
C154陈羡华《路,在何方》发表《青少年文选》
C150龚智慧《悲伤的挥别》发表《青少年文选》
C150欧阳姣《别人眼中的我》发表《小天使报》2004.10.12.
C167李倩静《谁敢说我胖》发表《小天使报》2005.9.15.
C177肖景《短诗两首》发表《洪源报》2006.05.27.
C177肖景《同学之间》发表《今日涟源》2007.03.02.
C177肖金艳《守望最后一片叶子》发表《涟河》2006.04.
C173夏秋姣《mr ouyang外传》发表《涟河》2006.04.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