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有些班干部认为学生偶尔迟到、早退等违纪现象不足为训,班主任没必要在此过多做文章。
B . “大衣哥”经网络一曝光,立即引起了轰动,一度成为网民追捧的对象,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C .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少不更事的王强呆坐在那里,大脑一片空白。
D . 晚会这对男女主持人,整个过程配合非常的默契,他们的主持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
B . 我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妈妈一样,愿把自己的孩子打扮得漂亮些。
C . 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D . 我在记忆的浅海里穿梭,想找出一些闪亮的贝壳,却带回满身的沙砾。
3. (2分) (2018高二上·牡丹江月考) 下列楹联与场所不匹配的一组是()
A . 文庙——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
B . 书房——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钩任翕张。
C . 宗祠——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心裁在一家。
D . 寺院——法云广荫无遮会,慧日高悬有相天。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7分)
4. (11分) (2018高一上·海淀期末)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隼
一只猛禽用翅膀尖梢在蔚蓝的天空中扫画出一个个圆圈。
这个飞翔的“几何学家”正是游隼——古埃及神话中法老的守护神荷鲁斯的化身。
相传,荷鲁斯有时变成鸟,有时以人身隼头的形象出现。
这是个明智的选择:游隼美丽英勇,无疑是天空之神的理想象征。
游隼上体呈深蓝灰色,有黑褐色横斑,头颈部为黑色,带蓝色光泽,下体由白色到淡黄,有黑色横斑。
游隼体长约0.5米,双翅展开可达0.7米左右,体格强健,善疾飞,有鸟中“歼击机”的美称。
游隼分布广,适应性强,尤为喜欢在开阔的原野上活动,捕食正在空中飞行的鸟类。
它们一旦发现猎物,就快速升上高空,占领制高点,然后将双翅折起,使翅膀上的飞羽和身体的纵轴平行,头收缩至肩部,以每秒近100米的速度向猎物猛扑过去,迅速伸出强健的脚掌,猛击猎物的头部或背部。
这一击非同小可,一下可打掉鸽子或乌鸦的头。
猎物被击昏或击毙后坠落时,游隼会快速轻盈地跟随猎物下降,在半空中将猎物抓走。
猎物在其短的钩状喙和长而尖端弯曲的钩状爪的配合下,迅速地被肢解和撕碎。
一对游隼和它们的一窝儿女,在一个夏季能够捕食300多只中型鸟类,所以猎人经常驯养游隼作为狩猎助手。
这种最野性、最凶猛的鸟类一旦养熟了,在人面前会变得像母鸡似的温驯,是世界上可用作猎鹰的最好种类之一。
游隼和大多数猛禽一样,可以消灭猎物种群中老、弱、病、残个体,对于促进生物种群的进化和更新,以及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凭借卓越的捕食技能、优良的驯化性能,成为猎人向往拥有的狩猎助手。
也有许多人将游隼的标本甚至羽饰,视为威严和权贵的象征。
这样对游隼的狂热追捧,导致游隼的价格飞涨,目前国际市场上一只游隼实际售价达数千美元,一只完整的标本也有数百美元的报价,从而引发了众多偷猎者对游隼的疯狂捕捉和猎杀。
游隼数量急剧减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剧毒有机氯杀虫剂在世界范围的滥用。
有毒化学物质随猎物进入游隼体内,大量富集,导致不育、幼鸟畸形,乃至于成鸟的大量死亡。
少数的幸存者也会因这些有毒物质的侵害,导致产卵率降低,卵壳变薄,孵化时极易破碎,造成繁殖率的进一步下降。
许多鸟类专家认为,欧洲、北美的游隼种群就是这样于20世纪50年代被彻底瓦解的。
另外,生息地遭到人类活动的破坏,也是游隼数量减少重要的原因。
这引起了相关国家政府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高度关注。
英国早在1954年就颁布了《野生鸟类保护法令》,并和周边国家联合起来对游隼以及其它大型猛禽进行保护,如在繁殖季节派人守护它们的巢,产卵期给它们供应食物,以防止污染造成的危害。
有些国家还采取人工孵化的办法,成功地养育游隼等猛禽种。
如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在世界野生生动物基金会的赞助下,对游隼实施了一项饲养繁殖计划,最终取得了成功。
尽管是人类让游隼得以繁衍,但事实上,我们对它们的破坏永远比我们所做的补偿多得多。
(1)下列对文中划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驯养(xùn)
B . 狩猎(shòu)
C . 供应(gòng)
D . 繁衍(yǎn)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游隼因为外形美丽、性情勇猛,成为了古埃及神话中法老的守护神荷鲁斯的化身。
B . 游隼具有卓越的捕食技能和优良的驯化性能,是世界上可用作猎鹰的最好种类之一。
C . 游隼可以捕食很多有害物种,因此它对于促进生物种群的进化和更新有重要作用。
D . 尽管人们为保护游隼做出了很多努力,但目前这一物种的生存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3)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游隼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的一项是()
A . 为了利益,偷猎者对游隼疯狂捕杀。
B . 剧毒有机氯杀虫剂在世界范围滥用。
C . 游隼自身的产卵率较低,繁殖困难。
D . 人类破坏了游隼栖息地的自然生态。
(4)目前,游隼已经上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录,以上选文中为我国的游隼保护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鉴的国际经验?请分条概括。
5.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
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
后经文论家的发展,“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
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
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处,也不可以遽
论其文。
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由此看来,在教学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
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据我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
由此看来,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其诗作的理解。
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
而诗人的本意却是以此为喻,委婉试探自己的诗作合不合主考大人的评判标准。
“洞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士也,“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也,“妆罢低声问夫婿”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张籍也,“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
张籍自是心领神会,于是用同样的手法做了巧妙的回答,《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自知文章写得好,但是还不够自信;后两句张籍对其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流露出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
不了解诗人这些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就无法理解作诗的本意。
“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刻、更透彻的全面了解作家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下列关于“知人论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知人论世”就是要联系作家的生平遭际、思想为人和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等,来理解和评价诗歌。
B . “知人”是指对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动机等作了解;“论世”是指考察文学作品内容要考虑作者所处的时代。
C .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法”。
D . “知人论世”作为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广为人知,影响深远,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王国维运用假设论证法指出,如果已经做到了知人论世,还不能正确解读诗歌,这样的读者是很少的。
B . 清人黄子云、章学诚的论述,从正反两面对比论证了评论诗文必须先了解作者的身世处境和时代背景。
C . 鲁迅和朱熹对陶渊明的评论,都指出其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有力地论证了“知人论世”的必要性。
D . 朱庆馀和张籍的献酬诗,极富生活气息,看似写闺情,实则另有深意,以此论证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高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作品相关背景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
B . 如果对作品任意取舍,不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就必定会影响到对其作品的理解。
C . 如果不用“知人论世”进行赏析,那么《近试上张水部》一诗很可能被看成闺情诗。
D . 有了文学常识的积累,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能力,就构建起了文学史的框架。
6. (20分) (2019高二下·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如意楼和得意楼
汪曾祺
①竺家巷是一条不很长,也不宽的巷子,巷口就有两家茶馆。
一家叫如意楼,一家叫得意楼。
②如意楼的生意很好。
一大清早,小徒弟就把铺板卸了,把两口炉灶升起来,——一口烧开水,一口蒸包子,巷口就弥漫了带硫磺味道的煤烟。
一个师傅剁馅。
茶馆里剁馅都是在一个高齐人胸的粗大的木墩上剁。
师傅站在一个方木块上,两手各执一把厚背的大刀,抡起胳膊,乒乒乓乓地剁。
一个师傅就一张方桌边切干丝。
另外三个师傅揉面。
包子皮有没有咬劲,全在揉。
他们都很紧张,很专注,很卖力气。
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③如意楼的胡二老板有三十五六了。
他是个矮胖子,生得五短,但是很精神。
双眼皮,大眼睛,满面红光,一头乌黑的短头发。
他是个很勤勉的人。
每天早起,店门才开,他即到店。
各处巡视,尝尝肉馅咸淡,切开揉好的面,看看蜂窝眼的大小。
我们那里包包子的面不能发得太大,不像北方的包子,过于喧腾,得发得只起小孔,谓之“小酵面”。
这样才筋道,而且不会把汤汁渗进包子皮。
然后,切下一小块面,在烧红的火叉上烙一烙,闻闻面香,看兑碱兑得合适不合适。
其实师傅们调馅兑碱都已很有经验,准保咸淡适中,酸碱合度,不会有差。
但是胡老二还是每天要视验一下,方才放心。
然后,就坐下来和师傅们一同擀皮子、刮馅儿、包包子、烧麦、蒸饺……茶馆的案子都是比较矮的,他一坐下,就好像短了半截。
如意楼做点心的有三个人,连胡老二自己,四个。
胡二老板坐在靠外
的一张矮板凳上,为的是有熟客来时,好欠起屁股来打个招呼:“您来啦!您请楼上坐!”客人点点头,就一步一步登上了楼梯。
④胡老二在东街不算是财主,他自己总是很谦虚地说他的买卖本小利微,经不起风雨。
他和开布店的、开药店的、开酱园的、开南货店的、开棉席店的……自然不能相比。
他既是财东,又是要手艺的。
他穿短衣时多,很少有穿了长衫,摇着扇子从街上走的时候。
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手里很足实,这些年正走旺字。
屋里有金银,外面有戥秤。
他一天卖了多少笼包子,下多少本,看多少利,本街的人是算得出来的。
“如意楼”这块招牌不大,但是很亮堂。
招牌下面缀着一个红布条,迎风飘摆。
⑤相形之下,对面的得意楼就显得颇为暗淡。
如意楼高朋满座,得意楼茶客不多。
上得意楼的多是上城完粮的小乡绅、住在五湖居客栈的外地人,本街的茶客少。
有些是上了如意楼楼上一看,没有空座,才改主意上对面的。
其实两家卖的东西差不多,但是大家都爱上如意楼,不爱上得意楼。
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
⑥得意楼的老板吴老二有四十多了,是个细高条儿,疏眉细眼。
他自己不会做点心的手艺,整天只是坐在帐桌边写账,——其实茶馆是没有多少账好写的。
见有人来,必起身为礼:“楼上请!”然后扬声吆喝:“上来×位!”这是招呼楼上的跑堂的。
他倒是穿长衫的。
账桌上放着一包哈德门香烟,不时点火抽一根,蹙着眉头想心事。
⑦得意楼年年亏本,混不下去了。
吴老二只好改弦更张,另辟蹊径。
他把原来做包点的师傅辞了,请了一个厨子,茶馆改酒馆。
旧店新开,不换招牌,还叫做得意楼。
开张三天,半卖半送。
鸡鸭鱼肉,煎炒烹炸,面饭两便,气象一新。
同街店铺送了大红对子,道喜兼来尝新的络绎不绝,颇为热闹。
过了不到二十天,就又冷落下来了。
门前的桌案上摆了几盘煎熟了的鱼,看样子都不怎么新鲜。
灶上的铁钩上挂了两只鸡,颜色灰白。
纱厨里的猪肝、腰子,全都瘪塌塌地摊在盘子里。
吴老二脱去了长衫,穿了短袄,系了一条白布围裙,从老板降格成了跑堂的了。
他肩上搭了一条抹布,围裙的腰里别了一把筷子。
——这不知是一种什么规矩,酒馆的跑堂的要把筷子别在腰里。
这种规矩,别处似少见。
他脚上有脚垫,又是“跺趾”——脚趾头摞着,走路不利索。
他就这样一拐一拧地招呼座客。
面色黄白,两眼无神,好像害了一种什么不易治疗的慢性病。
⑧得意楼酒馆看来又要开不下去。
一街的人都预言,用不了多久,就会关张的。
⑨吴老二蹙着眉头想:我怎么就这么不走运呢?
⑩他不知道,他的买卖开不好,原因就是他的精神萎靡。
他老是这么拖拖沓沓,没精打采,吃茶吃饭的顾客,一看见他的呆滞的目光,就倒了胃口了。
⑪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气神。
(选自《汪曾褀小说》有删改)
(1)第③段说胡老二是个“勤勉的人”,他的“勤勉”表现在哪里?请分条简要概括。
(2)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的含义。
①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②“如意楼”这块招牌不大,但是很亮堂。
招牌下面缀着一个红布条,迎风飘摆。
(3)多角度对比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分条概括出文中的对比,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4)有人建议删去结尾⑩⑪两段,也有人认为保留更好,请你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并给出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20高三上·万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亮,字宝明,藁成人。
元浙江行省掾。
明师至旧馆,亮降,授中书省礼曹主事。
迁济南知府。
以母忧归。
洪武元年冬,礼部尚书钱用壬请告去,起亮代之。
初,亮居礼曹时,即位,大祀诸礼皆其所条画,丞相善长上之朝,由是知名。
及为尚书,一切礼制用壬先所议行者,亮皆援引故实,以定其议。
考证详确,逾于用壬。
二年,议上仁祖陵曰“英陵”,复请行祭告礼。
太常博士孙吾与以汉、唐未有行者,驳之。
亮曰:“汉光武加先陵曰‘昌’。
宋太祖亦加高祖陵曰‘钦’。
曾祖陵曰‘康',祖陵曰‘定’,考陵曰‘安’,盖创业之君尊其祖考,则亦尊崇其陵,既尊其陵,自亦祭告,礼固缘人情而起者也。
”廷议是亮。
帝尝谓亮:“先贤有言:‘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今祭祀省牲于神坛甚迩,心殊未安。
”亮乃奏考古省牲之仪,远神坛二百步。
帝大喜。
帝虑郊社诸祭坛而不屋或骤雨沾服亮引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于太尉厅望祭及元《经世大典》坛垣内外建屋理避风雨故事奏之遂诏:建殿于坛南,遇雨则望祭。
而灵星诸祠亦皆因亮言建坛屋焉。
时仁祖已配南北郊,而郊祀礼成后,复诣太庙恭谢。
帝以日中有黑子,疑祭天不顺所致,欲增郊坛从祀之神。
亮执奏:汉、唐烦渎,不宜取法,乃止。
帝一日问亮曰:“朕郊祀天地,拜位正中,而百官朝参则班列东西,何也?”亮对曰:“天子祭天,升自午陛,北向,答阳之义也;祭社,升自子陛,南向,答阴之义也。
若群臣朝参,当避君上之尊,故升降皆由卯陛,朝班分列东西,以避驰道,其义不同。
”亮仓卒占对。
必傅经义,多此类。
自郊庙祭祀外,朝贺山呼、百司笺奏、上下冠服、殿上坐墩诸仪及大射军礼,皆亮所酌定。
帝以灾异所系尤重,命有司驿闻,与亮议异焉。
三年九月。
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崔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帝虑郊社诸祭坛/而不屋/或骤雨沾服/亮引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于太尉厅/望祭/及元《经世大典》坛垣内外建屋/避风雨故事/奏之/
B . 帝虑郊社诸祭坛/而不屋/或驟雨沾服/亮引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于太尉厅望祭/及元《经世大典》坛垣内外建屋避风雨故事/奏之/
C . 帝虑郊杜诸祭/坛面不屋/或骤雨沾服/亮引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于太尉厅望祭/及元《经世大典》坛垣内外建屋避风雨故事/奏之/
D . 帝虑郊社诸祭/坛而不屋/或骤雨沾服/亮引宋祥符九年南郊遇雨于太尉厅/望祭/及元《经世大典》坛垣内外建屋避风雨故事/奏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洪武,年号名。
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
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文帝开始的。
B . 考,指父亲,又指已故的父亲;妣,指母亲,又指死去的母亲。
已故父母合称“考妣”。
C . 陛,意为台阶,又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陛下”一词的尊称与“殿前阶下”有关。
D . 有司,泛指官吏。
在古代朝廷中设官分职,官员有具体的职务,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崔亮任职期间能力强,名声响。
因丞相李善长举荐而出名,他曾筹办重大祭祀活动以古礼上奏改迁省牲与神坛的距离,支持修建祭祀宫殿与房屋。
B . 崔亮为官勤勉,恪尽职守。
他担任礼部尚书后,对钱用壬先前考虑施行的一切礼仪制度都进行了详细的考查验证。
考查验证详细准确,堪比钱用壬。
C . 崔亮精通礼制,贡献巨大。
他不但在开国之初的郊庙祭祀活动及场所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祭祀形式、朝贺山呼等力面也做出了独特贡献。
D . 崔亮学识渊博,对答如流。
即使在仓促间应对太祖祭祀天地时太祖位置居中而百官上朝却分别于东西内侧的问题时,他也能引经据典.对答如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创业之君尊其祖考,则亦尊崇其陵,既尊其陵,自应祭告,礼固缘人情而起者也。
②天子祭天,升自午陛,北向,答阳之义也;祭社,升自子陛,南向,答阴之义也。
四、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
8. (6分) (2018高三上·广州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既以蚯蚓为喻,正面论证了“学习要专心”的论点,又用“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从反面来论证这个论点。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又写出了守军威武雄壮的气势。
(3)《氓》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写“氓”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婚前是“总角之宴,________”;婚后是“________,至于暴矣”。
五、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9. (3分)(2020·广东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下面这张图片与大家的心理压力有关,你的心理压力越大,下图中的图转得越快。
”像这种所谓的心理学测试实际上就是一个骗局。
其实这就是一张静态图,并不是动态图,________,是一种叫作周边漂移错觉的现象造成的。
这种现象可能涉及神经生物学机制。
外界信息传递到眼睛里,经过大脑处理,让人意识到看到了东西,________ ,这段时间就称作反应潜伏期,代表了人的视觉对外界信息刺激的反应过程。
而人识别高对比度(比如黑与白)比识别低对比度(比如深灰与浅灰)的潜伏期更短,当高对比画面与低对比画面同时出现时,________。
10. (5分)某校一中学生喜欢李清照的词,特别喜欢她笔下的“黄花”意象,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定为“哭泣的黄花”,抒发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然而教师阅罢,把“哭泣的黄花”改为“哭泣的易安”,理由是黄花无知无觉,又如何能“哭泣”呢?请针对以上材料发表评论。
六、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高二上·大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高考临近,某中学为鼓励高三学生努力学习,在校因中张贴了大量内容各异的宣传标语,如“天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全上211“每天增分,干掉千百人”“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些标语引发了校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地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