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构建创新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6
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构建创新研究
宋凯
1
何玲玲
2
(1.中北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8507;2.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四川泸州646000)
Innovation of School-Based Characteristic Curriculu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SONG Kai,etal.
(School of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038507,Shanxi,China)
摘要:针对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进行研究,在了解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的基础上,对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进行创新,为小学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结果表明:城西实小围绕“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丰富体育课程,着力打造高效体育课堂,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核心内容,推行“1+1+1”体育课程模式,采取“常规课+武术课+足球课”的新课型组合,即中段以上年级一周一节常规体育课(低段两节)、一节武术特色课程、一节足球特色课程,培养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理念。
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校本特色课程的构建实现了“立德树人”“以体育人”的目标,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了“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构建
基金项目:1.“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渝地区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资助一般项目(项目编号:CYJXF23029);2.2022年度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一般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宋凯(1989—),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通讯作者简介:何玲玲(1989—),硕士,研究方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1体育校本课程概述
校本课程最初起源于西方国家,其核心概念则是校本,也就是将学校作为基础与根本,将学校发展作为最终目标。
而校本课程则是教师对学校内部与外部的相关资源进行运用,构建具有多样性、丰富的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能够将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整合起来进行有效利用,结合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构建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充分体现学校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基于这个角度来说,体育校本课程则是将体育教学作为主要目标,对学校内部与外部的体育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出符合学生兴趣与需求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
2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构建创新2.1体育校本特色课程构建的理论依据
习总书记对学校体育提出了“四位一体”的目标,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因此,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构建的目标以此为依据,整体布局,让学、练、展、赛紧密结合。
通过“教好”“练好”“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基本健康知识;让体育作业、课余训练流行起来,改变家庭面貌和社会面貌;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员参与的体育比赛,要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项体育技能,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至少参加过一次体育竞赛。
形成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和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品质;形成“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推动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树立正确健康观。
2.2体育校本特色课程构建目标
(1)充分体现学校“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思想,体现学校“让每一株新苗拔节生长”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实施“项目式德育”,培养政治素质高、道德品质优、法治意识强和行为习惯好的高尚之人。
(2)让学生体会到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灵活创新的数学思维,活泼有趣的英语情景;培养学生情操,培养个性,维持良好的学业,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3)形成阳光健康、奋发向上的学校运动和知行合一、刚健有为的素质;开展“健身常识+基础动作+专业动作技巧”的学校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一到两个动作能力,促进了文化与身体的和谐发展,让他们享受健身乐趣,增强体质,健全
人格,锻炼意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4)构建由“一校一品”到“一校多品”的高校德育新格局;创新“艺术基础、艺术审美经验+艺术专业”的培养方式,培养学生一到两个艺术专业,注重文化理解、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通过创造性的锻炼,培养学生特殊的美术技能,培养他们的心灵美、形象美、语言美、品行美。
(5)切实把劳动教育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实践劳动,出力流汗,锻炼意志,使其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劳动能力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品质,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体验劳动造就幸福人生,意识到劳动没有高低之别,培养对劳动的喜爱和对平凡工人的尊敬;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者。
2.3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体系创新
图1是小学体育校本课程体系。
体育课程围绕“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丰富体育课程,着力打造高效体育课堂,以“四位一体”“教会、勤练、常赛”为核心内容,既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挖掘学生潜能,又同样注重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四位一体”主要通过一定、二学、三展、四赛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定”是明确教学目标,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为主要目标;“二学”则是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掌握体育技能,通过一周一节常规体育课(低段两节)、一节武术特色课程、一节足球特色课程来实现对学生体育技能、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三展”则是通过展示学生的体育技能,以“体”育人养精神,通过60米、200米、400米、立定跳远、沙包投掷、一分钟跳绳、亲子运动“毛毛虫”等活动展示学生技能;“四赛”是通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每年一次运动会、一次球类联赛,让竞赛促进学生对体育的
热爱。
图1小学体育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示意图
137
“教会”是指教会学生健康知识,教会学生基本运动技能,教会学生专项运动技能的要求。
“勤练”是“宅家锻炼”。
疫情期间,推出在线体育课程,由体育教师制作的“宅家锻炼”系列视频,通过安排练习内容、教师示范,制作出10期锻炼视频,其中包括热身、身体素质锻炼、挑战、亲子项目,全方面地为宅家锻炼提供素材,获得广大家长、学生的喜欢。
武术自编操、足球自主活动都在大课间进行勤练,让学生学到的武术、足球的技能得以运用。
“常赛”是校内竞赛和校外竞赛。
小学每年一次运动会、一次球类联赛,让竞赛促进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并开展体育节、足球文化周等活动,响应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起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传承学校足球文化传统。
通过足球活动,让学生获得足球运动的快乐,在比赛中锻炼身体,培养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提高竞争意识和公平意识;为学生提供展示并发展才能的舞台;“身体动起来”是校园足球的外显形式,“文化美起来”是校园足球的内涵所在,以足球联赛为中心,辐射阅读、写作、艺术创作、综合实践、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形成更加丰富的、立体式的、动静结合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校外竞赛中,小学积极组队,参加区市比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4小学体育校本课程模式创新
图2为小学体育校本课程构建示意图。
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通过体育课、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认真践行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学校体育工作目标。
结合“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品牌铸造,立足于教会学生健康知识,教会学生基本运动技能,教会学生专项运动技能的要求,学校改革体育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推行“1+1+1”体育课程模式,采取“常规课+武术课+足球课”的新课型组合,即中段以上年级一周一节常规体育课(低段两节)、一节武术特色课程、一节足球特色课程,培养健
康第一、全面发展的理念。
图2小学体育校本课程构建示意图
2.4.1一周一节常规体育课
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近年来,城西实小围绕“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丰富体育课程,着力打造高效体育课堂,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核心内容,既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挖掘学生潜能,同样注重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因此,学校在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坚持每周至少保证一节常规体育课。
高效的课堂,保证学生掌握必备技能。
除了定期的足球、武术等专门的集中培训,体育教师还自发网上学习、跟堂学习,苦练基本功,把自己锻炼成一专多能型人才,高质量推进学校的体育改革。
让现在每周一至两节的常规体育课程更科学、更高效,让学生掌握好小学必备的专项技能,如列队、体操、跳绳、翻滚、短跑、投掷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模仿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集体荣誉感等。
2.4.2一周一节特色足球课
城西实小一周一节足球课分年级分梯度在推行(目前该校五个年级,只有小学低段和中高段)。
小学一二年级(低段),一学期大概16个课时,分别安排了“走近足球,了
解足球”“带球、传球训练”“折返跑训练”“脚外侧带球训练”等。
小学三、四、五年级(中段以上)一学期的大概16个课时中,包括游戏“跳芭蕾”“脚背外侧踢网中球、踢实心球、运纸球”“曲线脚外侧运球”“足球绕杆”等内容。
同样的内容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也不同,但到学生毕业时,一定是人人懂足球、会踢球、敢上场,身体健康,阳光自信。
同时为学校发现、输送有潜能的优秀足球后备人才。
此外,学校开展了足球文化周活动,以画足球、讲足球、唱足球、足球赛、写足球等内容,真正做到全员参与,人人受益,深度普及、推广足球项目,营造校园足球氛围,让学生喜欢上足球项目。
2.4.3一周一节特色武术课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进一步推广,这学期,城西实小正式把武术纳入该校的体育课程,一周一节(一学期大概16节课),让低段孩子们从学习武术、武德开始,学习拳、掌、勾等手型动作,弓、马、仆、虚、歇步等基本步型,冲拳、崩拳、亮掌、挑掌等武术基本功;让中段孩子们通过“抡臂砸拳、乌龙盘打、单拍脚”等锻炼柔韧性以及体能素养,并学会弓步搂手冲拳、弹腿冲拳、弓步架拳冲拳等。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后,不同年级的孩子都至少会一套完整的动作,一套武术操(包括课间操、室内操、室外操)。
学校还准备将八段锦、太极等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得到更多元的锻炼和成长。
2.5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创新效果
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秉承着本校的创新性教学理念,通过体育校本特色课程的构建,践行了体育育人的教育之路,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育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体育校本特色课程实施以来,获得多个奖项,足以证明体育校本特色课程实施所取得的显著性效果。
具体的获奖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历年获奖情况
年份比赛
名次2019年江阳区校园足球联赛小学丁组第四名
2021年
江阳区U 系小篮球比赛
U10女子组获第四名,U8组第一名,U8组将代表江阳区出战泸州市比赛
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体育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新理念。
2019年,在学生仅有三个年级的情况下,在借读七中两个学年,没有系统训练的情况下,学校高度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师积极筹备,精准施策,科学训练,参加区、市的各项比赛,最终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获得江阳区校园足球联赛小学丁组第四名。
2021年,江阳区U 系小篮球比赛中,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获得U10女子组第四名,U8组第一名;泸州市U 系小篮球比赛中,获U8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充分体现出,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通过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在学校课后服务兴趣课的选课中,学生对足球、武术课程的选择度很高,校本课程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做准备,为体育强国事业贡献力量。
3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构建策略
3.1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法普遍运用于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或者是解决存在不知矛盾问题,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问题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关联度。
基于影响评价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的因素较多,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作为对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进行分析
138
和评价的方法之一。
在进行分析评价时首先对课程本身、课程的权重进行确定,再构建评价子集矩阵,利用加权评分法最终对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进行分析评价。
3.1.1建立评价子集
表2为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评价子集表。
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体系为完整的一个集合,利用Uij 表示每一个评价子集,i 表示各个子系统,j 表示各个子系统中的j 级指标,构建的矩阵如表2所示。
表2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评价子集表
一级评价子集
二级评价子集U1j={课程本身}
U11={课程模式}U12={课程目标}
U13={课程内容}U22={课程方案}U23={课程评价}U2j={外界因素}
U31={教师}
U32={校领导}U33={场地设施条件}
3.1.2评价等级标准集
为了便于计算分析,对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评价结果进行量化赋值,采用李克特五分计分法,将各级指标的满意度设置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分别赋值为(5、4、3、2、1)。
3.1.3构建分类模糊评价隶属度矩阵
基于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以及各级指标权重确定结果,对指标的隶属矩阵进行构建,如表3所示,利用SPSSAU 进行模糊性综合评价分析。
表3指标层指标评分结果矩阵构建表
指标项权重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U11={课程模式}8.66%0.250.260.240.210.03U12={课程目标}
8.80%
0.330.250.150.130.13U13={课程内容}13.03%0.270.320.270.120.02U22={课程方案}14.92%0.280.260.250.190.03U23={课程评价} 1.14%0.230.260.140.300.07U31={教师} 1.00%0.200.270.230.210.09U32={校领导} 6.54%0.090.290.220.280.11U33={场地设施
条件}
5.61%
0.03
0.18
0.32
0.36
0.11
3.1.4模糊综合评价隶属度计算结果分析
表4为隶属度计算结果统计,针对8个指标,以及5个评语集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且使用模糊算子进行研究;首先建立评价指标权重向量矩阵A,以及构建出13x5权重判断矩阵R,最终分析出5个评语集的权重值,分别是:0.227,0.279,0.250,0.188,0.056。
从表4可知,5个评语集中比较满意的权重值最高(0.279),结合最大隶属度法则可知最终综合评价结果。
为了更为准确地了解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的痛点,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法计算得出的满意度作为分值,以
AHP 分析法计算得出的权重为重要性,最终形成小学体育校本特
色课程满意度表,结果统计如表5所示。
表5
指标层评价指标重要性和满意度统计表
序号
重要度分值课程模式C118.657 2.4901课程目标C128.804 2.4205课程内容C137.027 2.0020课程方案C147.917 2.0444课程评价C157.138 2.6980教师C2112.996 3.8781校领导C2216.542 3.9669场地设施条件
C23
13.608
3.6424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简称IPA 分析法,评价体系分为表现良好区域、额外资源区域、缓慢改进区域和重点改进区域,如图3所示。
图3IPA 四象限模型图
图4为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象限图。
图4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象限图
参考IPA 分析法所划分的表现良好区域、额外资源区域、缓慢改进区域和重点改进区域四个区域,对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满意度和重要度进行分析,绘制成上述象限图。
确定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表现良好区表现为,教师、校领导、场地设施条件,说明这些指标重要性满意度综合性评价结果较高,应该继续保持这方面的优势。
缓慢改进区(即次要改进区)的指标有课程模式、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案、课程评价。
3.2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策略
从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体育校本特色课程构建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体育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创新,要重视对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如下:
首先,要加强对体育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借助体育教学的政策优势,为学生创造更多了解体育运动的机
会,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热情。
其次,对体育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让体育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内,将体育教学延伸到课外生活中,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构建更具创新性的体育教学体系。
再者,在对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构建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向结合,促进小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兴趣的提升。
最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普遍存在教育体系单一的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因此,在对小学体育校本特色课程开发中,要注意对教育体系多元化的构建,将校内与校外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构建多层次的教学体系,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4结语
体育校本课程是将体育教学作为主要目标,对学校内部与外部的体育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出符合学生兴趣与需求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
城西实小围绕“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丰富体育课程,着力打造高效体育课堂,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核心内容,推行“1+1+1”体育课程模式,采取“常规课+武术课+足球课”的新课型组合,即中段以上年级一周一节常规体育课(低段两节)、一节武术特色课程、一节足球特色课程,培养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理念。
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体育校本特色课程实施以来,获得多个奖项,足以证明体育校本特色课程实施所取得的显著性效果。
校本特色课程的构建实现了“立德树人”“以体育人”的目标,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了“五育融合”。
参考文献
[1]王红英,任书堂,刘雪丽,等.上海市部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探索:以操舞类校本课程实施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1):81-84.
[2]王萍,赵永忠.民族文化传承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联动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5):446-448.
[3]林丽妹.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推动学生成长:核心素养视野下校本课程优化小学体育篮球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2021(24):22.
[4]王明建.建设校本特色课程视域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应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4):72-74.
[5]孟德洲.鹤峰县小学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传承与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21.
[6]王利敏,缪锦瑞.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分析与展望:基于1979~2020年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21(10):86-91.
[7]秦银桂.小学多元化体育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1(2):40-42.
[8]黄萦姣.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有效应用[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23):75-76.
[9]张卉.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5):208.
[10]宋凯.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224-225.
[11]张细谦.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涵义与路径[J].体育学刊,2019,26(6):98-102.
[12]潘绍伟.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核心追求与路径优化: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视角[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276-278.
[13]马文慧,周志平,张小青,等.八极拳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区域优势与价值体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4): 62-64.
[14]吴明冬,李政,张萍,等.“一校一拳”教改背景下中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7(10):
145-149.
[15]马文慧,周志平.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14):47-49.
[16]孙留中,李慧娜,陈乾菊.民间体育游戏融入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体育科技,2022,43(5):107-109.
(上接第135页)
总结疫情中线上教学的实践经验。
多措并举确保苏州城市学院线上体育课程的有序开展,引导学生积极选修线上优质课程,降低新冠疫情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为其他高校线上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启动江苏省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紧急通知[EB/OL].(2020-01-25) ./art/2020/1/25/art_76954_ 8960826.html.
[2]邬大光.教育技术演进的回顾与思考: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在线教学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20(4):1-7.
[3]动商研究院.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2008年)[EB/OL].(2021-10-26)./info/1012/1130.html.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3号文件.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中发[2007]7号文件.
[5]谢润.普通高校体育课线上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
[6]姜玉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高校公共体育在线教学机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6):141-146.
[7]刘焱,张辉蓉.高校线上教学调查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0(5):66-78.
[8]张千友,刘梅竹,等.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24-128. [9]王竹立.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3-20.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