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波联合暖宫贴促进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康复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短波联合暖宫贴促进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康复的效果
观察
王丽蕊;李国民
【摘要】目的:评价超短波联合暖宫贴促进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围场县医院2015年01月~2016年08月收治的开腹行子宫切除术后患者2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暖宫贴组和观察组,各90例.常规组给予术后常规处理、清洁换药;暖宫贴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术后6h给予暖宫贴贴于气海穴;观察组在暖宫
贴组的基础上,术后6h联合应用超短波和暖宫贴贴于气海穴.观察三组的术后疼痛
情况、VAS评分,腹胀、首次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疼痛感、VAS评分,腹胀情况、首次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均优于常规组,观察组的术后疼痛感、首次排气时间均优于暖宫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超短波联合暖宫贴用于开腹子宫切除手术术后,明显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感,首次排气时间
明显缩短,减轻甚至避免腹胀的发生,并促进切口的愈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河北医学》
【年(卷),期】2017(023)007
【总页数】3页(P1074-1076)
【关键词】超短波;暖宫贴;子宫切除术后;疼痛;腹胀;切口愈合
【作者】王丽蕊;李国民
【作者单位】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 河北围场 068450;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 河北围场 068450
【正文语种】中文
随着彩色超声的广泛应用,在妇科领域,子宫肌瘤的检出率明显上升。

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要求手术治疗此类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子宫
全切除术仍是治疗此类病症最常见和最基本的手术之一 [1]。

依我院目前的医疗水平,多采用开腹子宫切除术。

在开腹子宫切除手术中,疼痛、腹胀、切口愈合不良仍是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状,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治疗此类并发症的方法。

我院在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后采用超短波联合暖宫贴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妇科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后患者2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开腹手术。

麻醉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无心、脑血管疾病,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均采用麻醉镇痛泵镇痛24h。

采用随
机数字表将其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暖宫贴组和观察组,各90例,常规组中,年龄42~53岁,平均(44.1±3.1)岁,暖宫贴组中,年龄39~50岁,
平均(43.6±2.9)岁,观察组年龄41~56岁,平均(42.9±3.8)岁。

三组患者在年龄、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术后常规护理,给予补液、抗生素预防感染48h,留置尿管48h,
术后6h适当床上活动、进食温水,术后24h可在家属协助下,下床活动。

术后
2d,切口换药,1次/隔2d。

①常规组予术后常规处理,如给予补液、抗炎、留置尿管;术后6h适当床上活动;24h下床活动;常规切口换药。

②暖宫贴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于术后6h,将暖宫贴贴于气海穴(肚脐下三指)的内裤的外侧,如患
者感觉过热,可适当加用隔热垫,防止烫伤。

夜间休息时,将其取下。

每天更换一
贴,共用一周。

③观察组在贴暖宫贴的基础上,加用超短破治疗:采用上海产
LDT-CD31型落地式超短波电疗机,频率为200W,2个电极,面积29×20cm,将两电极板分别置于患者小腹部及腰骶部对置放置(需要注意: 电极不能直接接触皮肤,电极与患部之间可用干毛巾或棉垫隔开),微热量,采取连续波,输出调节选
用1档,输出调节为40~50毫安,20 min /次,1次/d,连续治疗1 周。

1.3 观察指标:观察三组治疗后的疼痛感、首次排气时间、有无腹胀、切口愈合情况。

1.3.1 疼痛:依据国际公认VAS(视觉模拟标定法)评估[2]。

术后24~72h内无痛为
0分,最痛为10分,镇痛良好为0~3分,中等为4~6分,无效为7~10分。

1.3.2 腹胀及排气时间:以患者主诉有无腹胀感为主要评价标准。

护士定时询问患者肛门排气的情况,记录患者自觉肛门排气的开始时间,以患者主诉为准。

1.3.3 切口愈合术后切口无液化、无感染,术后7d切口拆线,切口愈合为一期愈合,切口出现液化、感染或者不愈合为二期愈合。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
级资料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及多重比较的Nemenyi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率的多重比较以P<0.012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子宫切除术后24hVAS评分及口服止痛药使用情况:3组患者术后24hVAS评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4.029,P<0.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常规组(χ2=10.130,P<0.001)、暖宫贴组与常规组(χ2=7.99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暖宫贴组(χ2=2.139,P=0.0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组患者
术后24h使用口服止痛药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05, P<0.001),多重
比较结果显示,暖宫贴组与常规组(χ2=19.087,)、观察组与常规组(χ2=58.609,P<0.001)、观察组与暖宫贴组(χ2=14.839,P<0.001)用口服止痛药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2.2 子宫切除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腹胀情况:三组患者子宫切除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常规组、暖宫贴组与常规组、观
察组与暖宫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患者腹胀发生率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33,P<0.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常规组(χ2=37.131,P<0.001)、观察组与暖宫贴组(χ2=21.983,P<0.001)腹胀发生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暖宫贴组与常规组(χ2=3.168,P=0.075)腹胀发生率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2。

2.3 子宫切除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的比较:3组患者一期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6,P=0.01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常规组(χ2=7.283,
P<0.001)一期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暖宫贴组与常规组(χ2=2.924,
P=0.087)、观察组与暖宫贴组(χ2=2.022,P=0.155)一期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在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除手术后,疼痛、腹胀、切口愈合不良仍是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状。

出现上述症状,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情绪。

如何有效的减少甚至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是医务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术后疼痛伴有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3]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

妇科手
术病人即使使用了术后镇痛(PCA)泵,还有约1/4的人遭受中到重度疼痛、睡眠不良和术后运动功能障碍,镇痛理论认为辅助非药物的方法比单独使用药物更有效[4~6]。

腹胀的出现与术中麻醉药的松弛,术后肠管的血液循环差有着直接的关系。

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 81% ~ 92% ,全麻后子宫切除的病人甚至可能接近100%。

腹胀不仅使患者术后出现排气、排便功能困难,还会影响患者的进食、休息,影响呼吸及下腔静脉回流,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使腹壁肌肉紧张,加重切口疼痛,影响愈合[7,8]。

而切口愈合不良与患者肥胖,高频电刀的使用,患者的低营养状
况等因素直接相关。

要解决以上问题,除了常规的止痛、抗炎、止血、补液、促进
胃肠动力、伤口换药等治疗外,需要找到一种更便捷,更有效的方法。

我们采用了可以产生温热作用的暖宫贴联合穿透力强超短波,应用于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

暖宫贴是国粹中医中药、现代生物学、现代科技材料的完美结合体,其主要成分是由铁粉、水、木粉、活性炭和食盐等组成,在氧分子的作用下,发生发热反应,从而产生红外线辐射。

最高温度65℃,温度保持在40~65℃之间,平均53℃,维持时间在12h以上[10]。

超短波治疗仪是一种采用电子管振荡、生成超短波高频电场来进行治疗的仪器设备。

超短波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极为广泛,疗效独特[11]。

通过探讨超短波联合暖宫贴对患者术后疼痛感、VAS评分,腹胀
情况、首次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的改善,了解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

通过组间和组内对比,结果显示,暖宫贴联合超短波治疗子宫切除术后的并发症状临床效果显著,明显高于常规组和暖宫贴组。

在暖宫贴的温热作用的刺激下,协同远红外线的辐射作用,可以加快腹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切口组织的修复与生长,减轻了腹部切口的疼痛,并进一步促进了胃肠的蠕动,减轻甚至避免腹胀[12]。

在此基础上,我们加用超短波治疗,它具有作用深、疗程短、疗效高的特点。

通过超短波电疗,使肌体表面和深层组织产生热效应,由于在人体内各组织之间的介电常数差别比较小,所以产生的热分布就相对比较均匀。

这就是超短波的热效应。

应用此热效应原理,让超短波作用于人体部位,产生适量的温热量,活血化瘀,从而来治疗疼痛;超短波通过高频电作用于人体,对炎症组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扩张血管,促进了病灶部位渗出物质的吸收,使炎性产物排除加快,病灶的充血水肿进一步减轻,从而加速了切口愈合[13~16]。

实验证明:在小剂量
超短波作用下,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能力进一步增强,交感神经的紧张度会降低,促进建立侧枝血液循环,并扩张毛细血管,增高血管壁的通透性,从而加速血液循环;能促进结缔组织的再生,加速肉芽组织的生长[11]。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超短波联合暖宫贴用于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切除手术后,明
显改善了患者的血液循环及微循环,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减轻甚至避免腹胀的发生,并促进切口的愈合,有效控制并减少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身体各项机能的恢复,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该方法简单、经济、安全、方便、有效,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本研究临床应用病例较少,需要临床更大量样本的采集和应用。

另外,可以扩大实验范围,将此研究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后和其他的妇科、产科、普外科手术中去,证实此研究的临床效果。

【相关文献】
[1] 郎景和.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外科:过去、现在与将来(之二)[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
40(3):145~147.
[2] 小玲.术后疼痛评估及自控镇痛泵的临床应用[J].当代护士,2008,(2):17.
[3] 郭丽芳.疼痛分级:第五生命体征的评估[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5):216.
[4] Althaus A,Hinrichs-rocker A,Chapman R,et al.Development of a risk index for the prediction of 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J].Eur Pain, 2012, 16( 6) : 901~910.
[5] Ismail S,Shahzad K,Shafiq F. Observational study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J]. Anaesthesiol Clin Pharmacol, 2012,28( 1) : 36~40.
[6] Good M, Anderson GC, Stanton-Hicks M, et al. Relaxation and music reduce pain after gynecologic surgery[J].Pain Manag Nurs, 2002, 3(2): 61~70.
[7] 张春英,姚丽安. 穴位按摩联合艾灸防治子宫切除术后腹胀的效果[J].上海护理,2013,13(6):38~40.
[8] 蒋志,陈志成,曹立幸,等.中医药对术后胃肠功能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8):1147~1150.
[9] 杨丽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 21) : 176.
[10] 赖春玲.暖宫贴在妇产科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0):13.
[11] 李秋革,李贺芝,超短波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1,
13(34):17~18.
[12] 王丽蕊,李国民,暖宫贴用于妇科手术后腹胀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18):3545~3548.
[13] 刘玉兰,超短波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12,30(3):230~
231.
[14] 景玉华,郭亚莉,电脑中频配合超短波治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盆腔积液的临床应用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3):4690~4691.
[15] 罗琼秀,李香秀,新斯的明肌内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J].江西医学,2014,49(9):947~948.
[16] 王文娟,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115例小结[J].中医临床研究,2013,5(9):54~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