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转精 青胜于蓝--评袁连成淮剧《祥林嫂》的艺术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INRUIZHENGMING华夏艺谭
后出转精 青胜于蓝
——评袁连成淮剧《祥林嫂》的艺术创新
■ 李 晓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摘 要〕新编淮剧《祥林嫂》虽较同名越剧晚出,但因其另辟蹊径、大
胆创新,可谓后出转精、青胜于蓝。

如其以儿歌“老人讲了一个故事”的形式
既形成首尾照应的结构,又奠定了全剧的悲剧情感基调;通过卖福老人反复出
现,既推进了情节的展开,又以喜乐反衬悲苦,凸显其悲剧特征;增加“途中
相识”情节,为后面的“洞房相认”作伏笔,使得情节的发展与转环更为合乎
情理;让贺老六成为剧中主要人物,形成男女搭配的“生旦”戏;对大段唱词
的重新编排与加工,再加上方言土语的大量运用,使得其更符合淮剧的表演和
审美特征,进而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

〔关键词〕淮剧《祥林搜》;创作特色;艺术创新
么时候才能真正改变?
其次是精心设计了开场卖福老人卖“福”字的喜庆场面,以喜衬悲。

大幕拉开,随着卖福老人那一声“哎……买福,买福啊……”悠长而低沉的叫卖声,尤其是卖福老人那一段“送你一个福字如意吉祥,送你一个福字太平安康;送你一个福字名登金榜,送你一个福字子孙满堂”的充满祝福与喜庆气氛的唱词,观众被巧妙地引进了旧社会年底除夕临近这一特定的历史情境与氛围之中。

剧作者巧妙地设计这一情节,既符合民众在过年时买福字为的是讨个祈运求福的吉利彩头,满足大众身体健康、读书升官、发财致富、福寿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是借红色的对联、福字来制造和渲染过年时特有的喜庆、欢乐气氛。

其实,其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此来引出下面祥林嫂登场时自述身世的悲苦场景来,并与其构成由喜乐、欢庆向哀愁、悲苦的转场作用。

随着场景变换、镜头切变,在一阵寂静过后,荒凉破落、冷冷清清的村外井台边,祥林嫂登台了,她的那段“自述身世”唱词,显得是那么的孤苦无依、凄惨忧愁,使得剧情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反衬。

作者这一设计颇为巧妙,又煞费苦心,其不仅体现与符合《祝福》的精髓和要义,把原本小说“祝福”的抽象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了,而且是借此乐景来表现、烘托、反衬后面祥林嫂的人生悲苦命运,造成一种由大喜到大悲的环境、氛围的迅速变化与切换,形成观众情感上的震撼和巨大的心理反差。

同时,卖福老人还推动了悲剧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

卖福老人每次出现,都预示着祥林嫂命运朝着更加悲苦凄惨的方向发展与变化。

开场时祥林嫂刚买了福字,就听到了老癞头和恶婆婆商量将其卖给山里贺老六的逼嫁消息;其刚在鲁家安身,刚买了卖福老人的福字便遭恶婆婆带人抢回逼她嫁给贺老六;在与贺老六成婚、添了儿子阿毛时,则在卖福老人反复劝她再买个福字后就遇到了子亡夫死的噩运;刚在庙里捐了门槛,卖福老人便再次出现并力劝她再买个福字,其虽怀疑犹豫但还是买下了,但接踵而至的便是被鲁府强赶出门;最后卖福老人于风雪飞舞中再次登场,祥林嫂终于发出了对命运的怀疑与控诉,怒问苍天大地,于除夕之夜冻毙街头。

显然,福字就似灾星,卖福老人更像幽灵,一旦出现便给祥林嫂
15
XINRUIZHENGMING华夏艺谭
三、塑造更加鲜活、生动的戏剧人物形象
戏剧表现的是人和事,既要有起伏跌宕、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更要有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方面,淮剧《祥林嫂》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祥林嫂是袁先生浓墨重彩、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从而克服和解决了因《祝福》短篇小说的文体局限和束缚,对祥林嫂的悲苦婚姻与悲剧命运未能作具体、细致描述的遗憾,充分发挥戏曲长于叙述、擅于抒情的特长,大胆地对祥林嫂的悲剧人生轨迹,先进行必要的铺垫,介绍其先为童养媳、终把小她岁数很多的小丈夫带大成人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苦楚,为全剧和祥林嫂的人生奠定下了悲剧的情感基调。

尤其是“途中相识”情节的增加和丰富,既为全剧的充分展开作铺垫、张本,更作为后来祥林嫂“婚礼巧逢”贺老六“补充式”的预设的伏笔,这样便弥补了小说与越剧中的祥林嫂、贺老六原本素不相识,在婚礼上虽以死抗婚但最终成婚而失去爱情基础的缺憾,也克服和解决了《祝福》和老越剧中缺乏对其转环的交代与过渡的不足。

这一情节的补充可谓神来之笔,其使得后来的祥林嫂与贺老六洞房重逢、由悲转喜变得水到渠成,也更合乎逻辑与情理。

这些情节的丰富与强化,给祥林嫂提供了大量唱段和表演的机会,使得她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化了,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活起来。

剧作家主要运用悲与喜的不断转换,形成一种悲与喜前后对比、相互烘托、彼此映衬以及反复的艺术手法,再现了祥林嫂一生总是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悲苦命运。

通过频繁的悲欢场景转换,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情节发展,使得祥林嫂的人物性格更加多样丰厚,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跃然纸(台)上。

贺老六,是作家精心设计而增加、补充的一个主要人物。

其在小说中虽只是寥寥数笔,但他却是祥林嫂整个悲剧命运中唯一一个带给她温暖、关爱与宽慰的人。

袁编《祥林嫂》紧紧抓住贺老六这个亮点,为其精心设计情节、场景,予以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的再造与刻画。

首先是“途中偶遇”。

其在送山货去鲁家途中偶遇逃婚的祥林嫂,在了解她遭逼嫁而逃婚的走投无路情况后,便加以同情而援手相助:“原来你也是一个苦命之人,大嫂,那鲁镇上的大户人家图吉庆,一般不收留寡妇帮工, 大嫂若能隐去寡妇身世,我愿意为你,向我送货的那户东家说上一说”,为其能逃脱虎口,毅然带她去鲁家做工,还善意提醒她隐瞒寡妇身份,为她出谋划策,表现出他的热情、聪明和智慧。

其次是婚礼后“仗义相送”。

婚礼上见祥林嫂执意不从,觉得“做夫妻,怎能够用棍用绳用屠刀”,遂仗义放人,表现出他的质朴、仗义与理性。

再次是“临别赠衣”,“聘礼钱没得什么大不了,只当失落在半山腰。

拉开柴门送大嫂……遮风挡雨御寒潮。

”反映其对他人的关爱和同情之心。

最后是“夫妻恩爱”。

洞房相逢、喜结连理后,他勤劳持家,疼妻爱儿,后来天降灾祸,己病儿亡、魂断山坳,通过一系列情节的不断发展和细节的逐步呈现,凸显了贺老六这个山里猎人特有的勤劳、善良、憨厚、淳朴的性格与品质,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企盼的鲜明个性特征。

显然这也是新编《祥林嫂》的亮点所在。

剧中的柳妈是个比较重要的人物。

原本卫老婆子作为中人的牵线搭桥的联系作用,鲁四太太原本作为鲁府的重要人物,掌握着鲁府中内务方面的大权,更作为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联系人、传话人的沟通作用也都由柳妈一个人来担任,凸显其鲁府佣工代表人的独特身份,再加上其对祥林嫂一番改嫁二夫死后会遭阴曹地府的双鬼刀劈斧砍而争夺的恐怖场景,并教其捐门槛赎罪过。

是一个介于鲁四老爷和佣工之间的联络人,也是一个有好有坏的复杂人立体人。

至于体现封建礼教、代表“三座大山”的鲁四老爷,真是要比吃掉阿毛的狼还更加残忍、阴险、狠毒。

此处不再赘述。

(责任编辑:杨建)
参考文献:
[1]马航.独特与多样的自觉:从淮剧《祥林嫂》谈地方戏曲在改编文学作品上的多样性[J]上海戏剧,2014(5):36-39.
[2]钱成,吉钰梅.谈淮剧《祥林嫂》对剧种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戏剧,2017(3):54-56.
[3]薛慧君.“活”起来的《祝福》——谈淮剧《祥林嫂》[J]剧影月报,2015(8):45-46.
资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9SJA1783.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