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江苏专用练习:专题2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课后达标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 .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 .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ΔH >0
D .ΔH 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无关
解析:选C 。

化学反应过程中,既有物质的变化,又有能量的变化,A 错;B 项反应为放热反应,B 错;ΔH 的大小与化学计量数对应成正比,D 错。

2.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能量变化。

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
B .物质燃烧可看作是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
C .氮气分子内部存在着很强的化学键,故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D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解析:选C 。

氮气分子内部存在很强的化学键,故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3.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与下图一致的是( )
A .2Al +Fe 2O 3=====高温
2Fe +Al 2O 3
B .
C +CO 2=====高温2CO
C .CaCO 3=====高温CaO +CO 2↑
D .C +H 2O(g)=====高温
CO +H 2
解析:选A 。

据图可知,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给出的四个反应中,只有A 项中的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B 、C 、D 项中的反应均是吸热反应。

4.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苛性钠固体溶于水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⑥干冰升华
A .①④
B .②④
C .③⑤
D .④⑥ 解析:选B 。

①③⑥不是化学反应,②④是吸热反应,⑤是放热反应。

5.已知2H 2+O 2=====点燃
2H 2O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B .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生成的水的总能量
C .反应条件“点燃”决定了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D .2 mol H 2和1 mol O 2反应时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2 mol H 2O 时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解析:选C 。

氢气与氧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中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中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反应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6.已知: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Q 1 kJ ·mol -1,
2H 2(g)+O 2(g)===2H 2O(g) ΔH =-Q 2 kJ ·mol -1,
2H 2(g)+O 2(g)===2H 2O(l) ΔH =-Q 3 kJ ·mol -1,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CH 4和H 2混合气11.2 L(折算为标准状况时)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放出的热量是( )
A .0.4Q 1+0.05Q 3
B .0.4Q 1+0.05Q 2
C .0.4Q 1+0.1Q 3
D .0.4Q 1+0.2Q 2 解析:选A 。

放出的热量为
11.2 L 22.4 L ·mol -1×45×Q 1+11.2 L 22.4 L·mol -1×15×12×Q 3=0.4Q 1+0.05Q 3。

7.标准状况下将1 L 纯净的CH 4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放出39.75 kJ 热量,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 .CH 4(g)+ 2O 2(g)=== CO 2(g)+ 2H 2O(l)
ΔH =-39.75 kJ/mol
B .CH 4(g)+ 2O 2(g)===CO 2(g)+ 2H 2O(l)
ΔH =890.4 kJ/mol
C .CH 4(g)+ 2O 2(g)===CO 2(g)+ 2H 2O(l)
ΔH =-890.4 kJ/mol
D .CH 4(g)+ 2O 2(g)=== CO 2(g)+ 2H 2O(l)
ΔH =39.75 kJ/mol
解析:选C 。

1 mol CH 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39.75 kJ ×22.4=890.4 kJ 。

8.已知12H 2(g)+12
Cl 2(g)===HCl(g) ΔH =-92.3 kJ·mol -1,则反应2HCl(g)===H 2(g)+Cl 2(g)的ΔH 为( )
A .92.3 kJ ·mol -1
B .-92.3 kJ·mol -
1 C .-184.6 kJ·mol -1
D .184.6 kJ ·mol -1 答案:D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9.下列对热化学方程式12H 2(g)+12
I 2(g)===HI(g) ΔH =26 kJ·mol -1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1 mol 氢气和1 mol 碘蒸气完全反应需要吸收26 kJ 的热量
B .1个氢分子和1个碘分子完全反应需要吸收52 kJ 的热量
C .1 mol H 2(g)与1 mol I 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的HI 气体需吸收52 kJ 的热量
D .1 mol H 2(g)与1 mol I 2(g)完全反应放出26 kJ 的热量
解析:选C 。

在A 、B 、D 三个选项中均未指明生成物的状态,且A 、D 未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与ΔH 正确对应起来;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并不是表示分子个数;另外D 将反应错认为是放热反应。

10.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关于合成氨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表明,在化学反应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B.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物的化学键变得容易断裂
C.过程②需放出能量,过程③则吸收能量
D.常温下该反应难以进行,是因为常温下生成物的化学键难以形成
解析:选CD。

过程②为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过程③为形成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C项不正确;常温下该反应难以进行的原因是反应物中化学键难以断裂,D项不正确。

11.过氧化氢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解:2H2O2(l)===2H2O(l)+O2(g),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B.2 mol H2O2所具有的能量小于2 mol H2O和1 mol O2所具有的总能量
C.加入MnO2或FeCl3均可提高该分解反应的速率
D.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分解速率越慢
答案:C
三、非选择题
12.已知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1 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1.9 kJ的热量。

(1)该反应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吸热反应。

(2)石墨和金刚石相比,________能量高,________更稳定。

(3)推测石墨与金刚石各1 mol在相同条件下燃烧,_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多。

解析: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故1 mol石墨可转化为金刚石,该反应吸收1.9 kJ的热量,属于吸热反应。

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的能量低,故石墨更稳定,石墨与金刚石各1 mol在相同条件下燃烧时金刚石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1)是(2)金刚石石墨(3)金刚石
13.在一定条件下A与B反应可生成C和D,其能量变化如下:
(1)若E1>E2,反应体系的总能量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E1<E2,反应体系的总能量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研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应从反应体系和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降低放热反应物的部分内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热能释放给环境
(2)升高吸热反应物从环境中吸收能量
14.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 ℃的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滴入5 mL盐酸于试管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推知,MgCl 2和H 2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g 和HCl 的总能量。

解析:Mg 与HCl 反应放出热量,使烧杯中溶液温度升高,而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烧杯中有Ca(OH)2析出。

当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放出热量。

答案:(1)Mg 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Mg 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析出固体
(2)Mg 与HCl 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因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有Ca(OH)2固体析出
(3)Mg +2H +===Mg 2+
+H 2↑
(4)小于
15.(1)肼(N 2H 4)和NO 2是一种双组分火箭推进剂。

两种物质混合发生反应生成N 2和H 2O(g),已知8 g 气体肼在上述反应中放出142 kJ 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 mol 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 2H 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 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知H 2O(l)H 2O(g) ΔH =44 kJ·mol -1,则11.2 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

(3)已知N 2(g)+3H 2(g)2NH 3(g) ΔH =-92.4 kJ·mol -
1。

现将1 mol N 2和3 mol H 2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或“=”)92.4 kJ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8 g N 2H 4与NO 2反应放热142 kJ 可写出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N 2H 4(g)+2NO 2(g)===3N 2(g)+4H 2O(g) ΔH =-1 136 kJ·mol -1。

(2)生成气态水时放热少,应为2 165
kJ ×12-32
×44 kJ =1 016.5 kJ 。

(3)1 mol N 2和3 mol H 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 3时放出92.4 kJ 热量,而该反应为可逆反应,H 2、N 2不能完全反应。

答案:(1)2N 2H 4(g)+2NO 2(g)===3N 2(g)+4H 2O(g)
ΔH =-1 136 kJ·mol -
1
(2)B 2H 6(g)+3O 2(g)===B 2O 3(s)+3H 2O(l) ΔH =-2 165 kJ·mol -1 1 016.5
(3)<该反应为可逆反应,N2、H2不能完全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