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9月 第6卷/第25期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Vol.6, No.25 Sept. 2019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
27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邓 甜,李泽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 总结并归纳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在我院所收
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的患者中随机挑选出50例患者共1052颗牙齿,时间选取为2016年4月~2018年3月。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每组25例,分组依据为时间。2016年4月~2017年3月期
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的患者纳入探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方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固定矫治器应用中,固定矫治器得到了不 断地完善和改进[1]。本文针对50例口腔正畸治疗者,总结并 归纳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在我院所收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的患者中 随机挑选出50例患者共1052颗牙齿,时间选取为2016年 4月~2018年3月。将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患者的数据 及本研究基本内容提交,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 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 患者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每组25例,分组依据 为时间。2016年4月~2017年3月期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 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的患者纳入探究组。其中探究 组25例患者(526颗牙齿):男女患者之比为17:8(例); 年龄最小9岁,最大17岁,平均年龄(14.37±1.20)岁; 其中安氏1类8例,安氏2类10例,安氏7类;治疗前牙软垢 指数为1.50~4.10,平均(3.51±0.10)。对照组25例患者 (526颗牙齿):男女患者之比为14:11(例);年龄最小 8岁,最大17岁,平均年龄(14.25±1.24)岁;其中安氏 1类7例,安氏2类10例,安氏8类;治疗前牙软垢指数为 1.51~4.08,平均(3.50±0.09)。两组治疗前均无釉质脱 矿的情况,样本数据在年龄、性别等信息上总结,两组表 示出P>0.05的结局,提示组间差异微弱,可比性强。 1.2 方法 将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采 用常规护理方案,包括健康宣教等内容。 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的患者纳入探究组,采用 循证护理方案。具体如下:(1)在临床病例的基础上,提 出循证问题,便于护理人员根据循证问题探寻相关解决办 法。(2)在以往病历资料以及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搜集 关于“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中牙釉质脱矿”的相关研究, 分析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原因主要包 括:①固定矫治器无法在治疗期间取下,增加了口腔清洁
2 结 果
2.1 两组牙釉质脱矿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15例患者发生牙釉质脱矿;探究组 7例患者发生牙釉质脱矿。探究组患者牙釉质脱矿发生率为 28.00%(7/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0%(15/25),两 组组间比较(x2=5.0424,P=0.0247<0.05),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1052颗牙齿中,上颌牙齿526颗,釉质脱矿发生率为 19.77%(104/526);下颌牙齿526颗,釉质脱矿发生率为 14.45%(76/526)。上颌牙齿釉质脱矿发生率明显高于下颌 牙齿,组间比较(x2=5.2546,P=0.0219<0.05),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分析180颗脱矿牙齿的发生部位,其中发生于托槽龈方
案。整理两组数据,比较两组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多项指标(包括牙釉质脱矿发生率、牙软垢指数、
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因素、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等多项内容)。结果 探究组牙釉质脱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
组,其中上颌牙齿釉质脱矿发生率明显高于下颌牙齿,发生于托槽龈方釉质区域的脱矿牙齿明显多于其他部
位,组间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分析,上颌牙齿、托槽龈方釉质区域、经常饮
整理两组数据,比较两组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 多项指标(包括牙釉质脱矿发生率、牙软垢指数、牙釉质 脱矿的影响因素、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等多项内容)。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牙软垢指 数录入平均值和标准差,由(x±s)展现,行t检验,牙釉 质脱矿发生率录入百分比,由%展现,行x2检验,若体现为 统计学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两组存在分析意义。
的难度,导致细菌更容易滋生和繁殖、局部PH下降;②牙 釉质表面凹凸不平,导致菌斑易停留在牙釉质凹陷处,加 重了脱矿的发生率;③固定矫治器改变了口腔细菌群落的 环境,是菌斑中变链菌数量增多,引起釉质脱矿;③患者 经常摄入甜食、碳酸饮料,口腔卫生欠佳。(3)针对牙 釉质脱矿的发生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包括:①嘱 患者增加每日刷牙次数,饭后刷牙、清理牙缝,改善口腔 卫生情况;②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 对口腔卫生的重视,拒绝不良饮食习惯,及时清洁牙齿; ③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方式刷牙,杜绝死角,及时清除食 物残渣。(4)定期对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评价,针对患者 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建议,提高护理质量。
用碳酸饮料等不良口腔习惯,均是影响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牙釉质脱矿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探究组患者对护
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存在分析意义。结论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
用中牙釉质脱矿发生率较高,临床应根据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预防牙釉质脱矿的发生。
【关键词】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牙釉质脱矿;研究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 年9月 第6卷/第25期
28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Vol.6, No.25 Sept. 2019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
27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邓 甜,李泽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 总结并归纳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在我院所收
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的患者中随机挑选出50例患者共1052颗牙齿,时间选取为2016年4月~2018年3月。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每组25例,分组依据为时间。2016年4月~2017年3月期
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的患者纳入探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方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固定矫治器应用中,固定矫治器得到了不 断地完善和改进[1]。本文针对50例口腔正畸治疗者,总结并 归纳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在我院所收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的患者中 随机挑选出50例患者共1052颗牙齿,时间选取为2016年 4月~2018年3月。将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患者的数据 及本研究基本内容提交,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 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 患者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每组25例,分组依据 为时间。2016年4月~2017年3月期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 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的患者纳入探究组。其中探究 组25例患者(526颗牙齿):男女患者之比为17:8(例); 年龄最小9岁,最大17岁,平均年龄(14.37±1.20)岁; 其中安氏1类8例,安氏2类10例,安氏7类;治疗前牙软垢 指数为1.50~4.10,平均(3.51±0.10)。对照组25例患者 (526颗牙齿):男女患者之比为14:11(例);年龄最小 8岁,最大17岁,平均年龄(14.25±1.24)岁;其中安氏 1类7例,安氏2类10例,安氏8类;治疗前牙软垢指数为 1.51~4.08,平均(3.50±0.09)。两组治疗前均无釉质脱 矿的情况,样本数据在年龄、性别等信息上总结,两组表 示出P>0.05的结局,提示组间差异微弱,可比性强。 1.2 方法 将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采 用常规护理方案,包括健康宣教等内容。 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的患者纳入探究组,采用 循证护理方案。具体如下:(1)在临床病例的基础上,提 出循证问题,便于护理人员根据循证问题探寻相关解决办 法。(2)在以往病历资料以及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搜集 关于“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中牙釉质脱矿”的相关研究, 分析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原因主要包 括:①固定矫治器无法在治疗期间取下,增加了口腔清洁
2 结 果
2.1 两组牙釉质脱矿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期间,对照组15例患者发生牙釉质脱矿;探究组 7例患者发生牙釉质脱矿。探究组患者牙釉质脱矿发生率为 28.00%(7/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0%(15/25),两 组组间比较(x2=5.0424,P=0.0247<0.05),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1052颗牙齿中,上颌牙齿526颗,釉质脱矿发生率为 19.77%(104/526);下颌牙齿526颗,釉质脱矿发生率为 14.45%(76/526)。上颌牙齿釉质脱矿发生率明显高于下颌 牙齿,组间比较(x2=5.2546,P=0.0219<0.05),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分析180颗脱矿牙齿的发生部位,其中发生于托槽龈方
案。整理两组数据,比较两组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多项指标(包括牙釉质脱矿发生率、牙软垢指数、
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因素、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等多项内容)。结果 探究组牙釉质脱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
组,其中上颌牙齿釉质脱矿发生率明显高于下颌牙齿,发生于托槽龈方釉质区域的脱矿牙齿明显多于其他部
位,组间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分析,上颌牙齿、托槽龈方釉质区域、经常饮
整理两组数据,比较两组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 多项指标(包括牙釉质脱矿发生率、牙软垢指数、牙釉质 脱矿的影响因素、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等多项内容)。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牙软垢指 数录入平均值和标准差,由(x±s)展现,行t检验,牙釉 质脱矿发生率录入百分比,由%展现,行x2检验,若体现为 统计学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两组存在分析意义。
的难度,导致细菌更容易滋生和繁殖、局部PH下降;②牙 釉质表面凹凸不平,导致菌斑易停留在牙釉质凹陷处,加 重了脱矿的发生率;③固定矫治器改变了口腔细菌群落的 环境,是菌斑中变链菌数量增多,引起釉质脱矿;③患者 经常摄入甜食、碳酸饮料,口腔卫生欠佳。(3)针对牙 釉质脱矿的发生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包括:①嘱 患者增加每日刷牙次数,饭后刷牙、清理牙缝,改善口腔 卫生情况;②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 对口腔卫生的重视,拒绝不良饮食习惯,及时清洁牙齿; ③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方式刷牙,杜绝死角,及时清除食 物残渣。(4)定期对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评价,针对患者 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建议,提高护理质量。
用碳酸饮料等不良口腔习惯,均是影响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牙釉质脱矿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探究组患者对护
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存在分析意义。结论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
用中牙釉质脱矿发生率较高,临床应根据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预防牙釉质脱矿的发生。
【关键词】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牙釉质脱矿;研究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 年9月 第6卷/第25期
28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