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县中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鹤壁市淇县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共5题;共10分)
1. (2分)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气魄(pō)宛转(wán)
B . 发源(yuán)赞歌(zàn)
C . 滋长(zhī)浊流(zuó)
D . 哺育(pǔ)九曲连环(qǔ)
2. (2分)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A .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 . 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 . 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
D . 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3. (2分) (2017八上·天水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兰州人性乐观,善诙谐,说话风趣幽默,有时令人忍俊不禁。
B . 一些甘肃省偏远的农村小学,连一个学生都没有了。
C . 在这次考试中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刻苦用功。
D . 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使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空气清新了许多。
4. (2分) (2019九上·广州期末)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宋人郑熊也在《番禺杂记》中记载:“二三月花既谢,芯为绵。
②由于华南不产棉花,当地人就用木棉果荚中的棉絮代替棉花。
③它全身都是宝,花朵、树皮、树根皆可入药,躯干可作木材。
④唐代诗人有“衣栽木上棉”之句。
⑤木棉树不仅适于观赏,更是粤人生存的依傍。
A . ②④①③⑤
B . ⑤③②④①
C . ⑤②①④③
D . ②④①⑤③
5. (2分)下列短语中都是偏正短语的一组是()
A . 自由自在象征意义革命风暴
B . 越来越低掠起飞沫预言胜利
C . 蜿蜒游动热情的火焰大声叫喊
D . 善于潜水渴望暴风雨力量和信心
二、默写(10分) (共1题;共10分)
6. (10.0分)(2017九上·平顶山月考) 古诗文默写
(1)吾视其辙乱,________,故逐之。
(《曹刿论战》)
(2)杜甫于《登楼》中用“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
(3)岑参在《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大胆运用夸张手法来表现边塞风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爱情是永恒的话题。
“________,________。
”(《关雎》)表现了男子因相思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蒹葭》通过“溯洄从之,________。
________,宛在水中央。
”的重唱复沓,写出了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三、阅读理解(33分) (共3题;共33分)
7. (9分) (2017九上·娄底月考)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后边的题目: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B . 行/天下之大道
C . 骈死于/槽枥之间
D . 舍生/而取义者也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B . 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指带来好处)
C . 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
D . 行道之人弗受(助词,的)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一段从人们对“鱼”与“熊掌”的取舍写起,目的在于通过比喻引出“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再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证明,然后强调“舍生取义”“人皆有之”,只是“贤者能勿丧耳”。
B . 文章第二段用行道之人不食“呼尔”之食和乞人不不食“蹴尔”之食的事例,证明了“义”“人皆有之”——在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时,也不能忍受羞辱。
C . 文章第三段用一组对比排比句,斥责了那些“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接受优厚俸禄的人的不“义”,从正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D . 文章比喻的运用,引出了中心论点,证明了“义”重于“生”;对比的运用说明了义比生更可贵,不义比死更可恶,赞扬了舍生取义之人,批判了见利忘义之人;排比的运用,使论证逐层深入,说理透辟,气势磅礴,论辩有力。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大意。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8. (9.0分)阅读《细菌发电前景广阔》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读书不妨多一些“慢阅读”
耿银平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
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
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
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
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
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
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
其三,就是功利化。
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
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
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
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
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4月24日,略有改动)
(1)
结合全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①段由“世界读书日”引出论题“慢阅读”。
B . 文中④到⑥段从电子阅读的误区和危害两个方面对电子阅读进行了分析。
C . 文中④段作者从正面展开论证,与上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慢阅读”的好处,论证了中心论点。
D . 第⑦段总结全文,再次提倡慢阅读,并列举了慢阅读的诸多好处。
(2)
下列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A . “慢阅读”中的“慢”在文中的意思是读书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
B . “慢阅读”能够达成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和书香琴韵的自然衔接,从容不迫、饱满自在地完成“体验”、“思考”、“质疑”、“沉淀”等精神活动。
C . “慢阅读”让兼收并蓄得到充分实现。
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
D . “慢阅读”需要读一些有用的书,如考试类的、健康类、工具书等。
(3)
结合第⑦节并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中学生应该怎样开展名著阅读。
9. (15分) (2017八上·山西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一样的爱
须一瓜
①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起。
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洋大盗?
②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
在河滩上,我们欣喜的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瓜只有皮球大小。
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
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
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蹋了不少。
③几个农民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
在把我们押送回家的路上,农民一路恶声威胁,
要给这帮小偷灌粪!这让我极度恐惧。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自卑毫不为过。
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垂头丧气,任凭农民愤怒宣判。
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
④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
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农民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
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
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
她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厉的认错声,非常刺耳。
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
⑤我父母给了农民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
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
所以,索赔是巨额的,农民是用西瓜结子再生西瓜的方法计算损失的。
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
然后他们就忙自己的事了。
当我在院子里惊心游走,听着各家各户痛打孩子的惨烈之声时,我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到了崩溃的地步。
⑥然而,我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居然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谈和趣闻。
开始我还无地自容,但我父母始终坦荡安然,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
⑦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
他们压根就不接受那些农民对小孩的严厉惩罚。
我父母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与院子里其他父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给予我的有力呵护和巨大的心灵解放。
⑧如果事情相反,我想以我的年龄、我的个性,即使不逆反成为小偷,内心的扭曲也是难免的。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的。
⑨当然,我父母也不是神仙,两个哥哥太捣乱的时候,父亲偶尔也教训他们。
但是,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
(1)文章结尾句说“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
你是如何理解此句中“笑脸”一词的?
(2)“不一样的爱”不光体现在作者的父母身上,还体现在很多人身上。
例如:美国富豪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日前倡议全美的亿万富豪宣誓,在有生之年或死后将自己的大半家产捐给慈善机构,而不是全留给自己的子女。
你在生活中感受过“不一样的爱”吗?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写出真实感受,不少于100字。
四、名著导读(4分) (共1题;共4分)
10. (4分) (2017七上·无为月考) 《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________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在《朝花夕拾》这几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________
五、作文(43分) (共1题;共43分)
11. (43分)作文。
以《我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语言生动,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默写(10分) (共1题;共10分)
6-1、
6-2、
6-3、
6-4、
三、阅读理解(33分) (共3题;共33分)
7-1、
7-2、
7-3、
7-4、
7-5、
8-1、
8-2、
8-3、
9-1、
9-2、
四、名著导读(4分) (共1题;共4分)
10-1、
五、作文(43分) (共1题;共43分)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