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师专业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4_真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师专业知识临床血液学检验-4
(总分103,考试时间90分钟)
一、
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意义的细胞是A.幼稚单核细胞 B.原始单核细胞 C.幼稚淋巴细胞 D.原始淋巴细胞 E.异常淋巴细胞
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骨髓象正确的是A.异常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B.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增多 C.淋巴细胞稍增多,可见异常淋巴细胞 D.原始及幼稚单核细胞增多 E.红系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3. 下述不符合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特点的是A.PAS染色阳性 B.以成熟淋巴细胞增多为主 C.篮细胞明显增多 D.骨髓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E.白细胞总数增高
4. 患者女性,高热4天就诊,血常规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36×109/L,血涂片原始及幼稚细胞占82%,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慢性白血病 C.急性白血病 D.类白血病反应 E.溶血性贫血
5. 患者男性,72岁。

头晕乏力1年余,白细胞18×109/L,淋巴细胞8×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成熟淋巴细胞占56%,浅表淋巴结肿大,脾左肋缘下3cm。

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多毛细胞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浆细胞性白血病
6. 患者男性,65岁。

因低热,头晕,乏力7个月就诊,脾肋下4cm,血常规发现白细胞41×109/L,血涂片分类:早幼粒细胞4%,中幼粒细胞16%,晚幼粒细胞17%,中性杆状核20%,中性分叶核19%,嗜碱性粒细胞10%,嗜酸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6%,单核细胞3%,血小板170×109/L,NAP积分为0,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B.类白血病反应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7. 患者男性,25岁。

起病急骤,高热,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2.5cm,脾肋下5cm,血红蛋白72g/L,白细胞2.1×109/L,血小板32×109/L,骨髓异常组织细胞占26%,片尾部较多,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霍奇金病 B.非霍奇金淋巴瘤 C.恶性组织细胞病 D.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8. 患者男性,54岁。

头晕头胀,皮肤及颜面紫红,肝脾肿大,血红蛋白195g/L,白细胞17.3×109/L,血小板460×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巨核系均呈现增生,细胞形态无
特殊异常变化。

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C.骨髓纤维化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E.MDS
9. 粒细胞缺乏症血常规结果正确的是 A.白细胞总数>4.0×109/L B.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 C.血小板明显减低 D.红细胞明显减低 E.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10. 患者女性,31岁。

发热1周,乏力贫血,皮肤可见紫癜,骨髓象可见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6%,早幼粒细胞65%,其最可能的FAB分型应为A.AML-M1 B.AML-M2B C.ALL D.AML-M3 E.AML-M5
11. 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病时查骨髓象,可见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粒细胞占93%,其最可能的FAB分型为A.AML-M1 B.AML-M2B C.ALL D.AML-M3 E.AML-M5
12. 狼疮抗凝物质筛选试验测定值/确诊试验测定值等于 A.0.8~1.2 B.0.8~1.5 C.1.0~1.5 D.1.0~2.0 E.1.5~2.0
13. 在凝血酶时间甲苯胺蓝纠正试验中,延长的TT明显恢复正常,表示A.血浆中狼疮抗凝物质增多 B.血浆中狼疮抗凝物质减少 C.血浆中肝素或类肝素样物质增多 D.血浆中肝素或类肝素样物质减少 E.血浆中活化蛋白C增多
14. 纤溶酶原增高见于A.原发性纤溶症 B.DIC C.肝硬化 D.血栓前状态 E.前置胎盘
15. α2-抗纤溶酶活性减低见于A.DIC B.静脉血栓 C.动脉血栓 D.恶性肿瘤 E.分娩后
16.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阴性见于A.DIC B.DIC前期 C.DIC早期 D.DIC中期 E.DIC 晚期
17. 可导致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出现假阳性的是A.原发性纤溶症 B.DIC晚期 C.败血症 D.DIC早期 E.DIC中期
18. 血浆D-二聚体增高的病理条件是A.纤维蛋白原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B.纤维蛋白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C.纤维蛋白原形成和原发性纤溶亢进 D.纤维蛋白形成和原发性纤溶亢进 E.纤维蛋白形成和纤溶系统功能减低
19. D-二聚体阴性见于A.静脉血栓 B.恶性肿瘤 C.肝脏疾病 D.继发性纤溶亢进 E.原发性纤溶亢进
20. 将D-二聚体作为重要诊断依据的疾病是A.肾脏疾病 B.肝脏疾病 C.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 D.恶性肿瘤 E.DIC
21. 由于缺陷可导致血友病的凝血因子是A.Ⅶ和Ⅷ B.Ⅷ和Ⅸ C.Ⅸ和Ⅹ D.Ⅹ和Ⅺ E.Ⅺ和Ⅻ
</
22. 下列选项中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是A.血友病A B.血友病B C.血管性血友病Ⅰ
型 D.血管性血友病ⅡN亚型 E.血管性血友病Ⅲ型
23. 下列选项中可导致血栓形成的是A.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 B.狼疮样抗凝物质增多 C.因子Ⅷ抑制剂增多 D.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增多 E.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多
24. 符合DIC时变化特征的是A.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 B.D-二聚体水平正常 C.FDP水平正常 D.血小板数量增多 E.抗凝血酶含量和活性降低
25. 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是指纤溶酶活性增强,降解 A.纤维蛋白原 B.纤维蛋白 C.抗凝血酶 D.蛋白C E.蛋白S
26. 下列易栓症中,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是A.蛋白C缺陷 B.AT缺陷 C.高半胱氨酸血症 D.富组氨酸糖蛋白血症 E.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27. 可导致静脉和动脉血栓的是A.PAI-1过多 B.APC抵抗 C.t-PA缺乏 D.AT缺陷 E.蛋白C缺陷
28. 属于易栓症的是A.纤溶酶原缺乏 B.血小板活化 C.血管内皮损伤 D.凝血因子Ⅷ含量增加 E.血流淤滞
29. 在口服抗凝药的起始阶段,首先迅速减低的凝血因子是
A.FⅡ
B.FⅦ
C.FⅨ
D.FⅩ
E.FⅪ
</UL
二、
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个考题,请根据各考题题干所提供的信息,在每题下面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胞体直径8~15μm,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约占细胞的1/2,核染色质凝聚成条索状或块状,其中有明显空隙,核仁消失。

胞质内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可呈嗜多色性。

30. 符合上述形态特点的细胞是A.早幼粒细胞 B.中幼粒细胞 C.早幼红细胞 D.中幼红细胞 E.幼稚单核细胞
31. 在正常骨髓象中,符合上述形态特点的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是
A.1%
B.2%
C.5%
D.10%
E.20%
原始粒细胞大多呈阴性反应,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随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的程度逐渐增强。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呈强阳性反应,嗜酸性粒细胞阳性反应程度最强,其阳性颗粒比中性粒细胞粗大,有折光性,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反应。

32. 符合上述正常血细胞染色反应特点的化学染色是A.过氧化物酶染色 B.过碘酸-雪夫反应 C.碱性磷酸酶染色 D.酸性磷酸酶染色 E.α-乙酸萘酚酯酶染色
33. 此化学染色可以辅助鉴别诊断的疾病是A.小型原始粒细胞与原始淋巴细胞 B.戈谢细胞与尼曼-皮克细胞 C.不典型巨核细胞与霍奇金细胞 D.白血病细胞与腺癌骨髓转移的腺癌
细胞 E.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与恶性组织细胞病
34. 此化学染色呈阳性反应时显示的颜色是A.鲜红色 B.淡红色 C.深红色 D.蓝色 E.乳白色
原始粒细胞为阴性反应或阳性反应,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为阳性反应,酶活性并不随细胞的成熟而增强。

嗜酸性粒细胞为阴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嗜碱性粒细胞为阳性反应。

单核细胞为阴性反应,个别可呈弱阳性反应。

淋巴细胞、浆细胞、幼稚红细胞和血小板均呈阴性反应。

35. 符合上述特征的化学染色是A.α-乙酸萘酚酯酶染色 B.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C.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D.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 E.过碘酸-雪夫反应
36. 此化学染色在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时显示A.个别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此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 B.白血病性单核细胞呈阳性反应,此反应被氟化钠抑制 C.幼稚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为阴性反应,此反应被氟化钠抑制 D.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可呈阴性反应,此反应被氟化钠抑制 E.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白血病性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
患者女性,45岁。

1个月前发现四肢散在紫癜,并有牙龈出血,后出现鼻出血,出血量大。

发热,乏力。

血常规血红蛋白102g/L,白细胞3.4×109/L,血涂片分类可见异常早幼粒细胞占63%,血小板15×109/L。

骨髓分类: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粒细胞5%,早幼粒细胞76%,胞质内可见束状Auer小体。

37. 此患者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AML-M1
B.AML-M2A
C.AML-M3
D.ALL
E.AML-M5
38. 该病例细胞化学染色的结果是A.PAS染色强阳性 B.POX染色强阳性 C.POX染色阴性 D.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可被NaF抑制 E.SBB染色阴性
39. 此病最容易并发A.肺部感染 B.口腔溃疡 C.溶血反应 D.骨骼破坏 E.DIC
患者男性,56岁。

乏力,苍白,肝脏轻度肿大,脾脏明显肿大,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31×109/L,血小板121×109/L,血涂片可见中、晚幼粒细胞及晚幼红细胞,成熟红细胞大小不均,部分为泪滴状红细胞。

骨髓穿刺有“干抽”现象。

40. 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多发性骨髓瘤 B.骨髓纤维化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恶性组织细胞病
41. 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A.骨髓活检 B.Ph染色体检查 C.造血祖细胞培养 D.免疫学检查 E.POX染色
甲苯胺蓝可纠正肝素的抗凝作用,在TT延长的血浆中加入少量的甲苯胺蓝,若延长的TT明显恢复正常或缩短,表示受检血浆中肝素或类肝素样物质增多,否则为其他类抗凝物或是纤维蛋白原异常。

42. 提示血浆中肝素或类肝素样物质增多,应是加入甲苯胺蓝后,TT缩短A.3s以上 B.5s 以上 C.7s以上 D.9s以上 E.10s以上
43. TT的原理是在测定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所需的时间之前,应在受检血浆中加入A.“标准化”凝血酶溶液 B.“标准化”凝血酶原溶液 C.“标准化”抗凝血酶溶液 D.“标准化”凝血活酶溶液 E.“标准化”血小板磷脂溶液
三、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在考题前列出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

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正常,RDW正常 B.MCV增加,RDW正常 C.MCV减低,RDW正常 D.MCV增加,RDW增加 E.MCV减低,RDW增加
44.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Bessman分类特点是
45. 缺铁性贫血的Bessman分类特点是
46. 急性失血的Bessman分类特点是
47. 巨幼细胞贫血的Bessman分类特点是
48.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Bessman分类特点是
A.是可出现绿色瘤的白血病
B.是牙龈溃疡、出血坏死较多见的白血病
C.是容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
D.是最容易并发DIC的白血病
E.是常可出现巨脾的白血病
49. AML-M1
50. AML-M3
51. AML-M5
52. ALL
53. CML
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B.骨髓纤维化
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粒细胞缺乏症
E.类白血病反应
54. 中性粒细胞<0.5×109/L
55. 白细胞明显升高,NAP积分明显增高
56. 血涂片异常淋巴细胞增多(>10%)
57. 红细胞明显升高(>7.0×109/L)
58. 骨髓出现“干抽”,血涂片可见泪滴状红细胞
A.多毛细胞
B.异常浆细胞
C.异常淋巴细胞
D.R-S细胞
E.异常组织细胞
59. 恶性组织细胞病
6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61. 多毛细胞白血病
62. 霍奇金病
63. 多发性骨髓瘤
A.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B.细胞大小不一,有许多不规则纤绒毛突起
C.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D.多为成熟淋巴细胞,原幼淋巴细胞少见
E.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
64. ALL-L1型
65. ALL-L2型
66. ALL-L3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