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尿道拖入术治疗外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尿道狭窄多由外伤性疾病所致,如骨盆骨折患者发生尿道膜部断裂继发后尿道狭窄,若此类患者伴有会阴部瘘管形成、感染等复杂情况,则将为临床治疗造成一定困难。
该研究将对该院自2011年1月1日—2013年3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48例外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改良尿道拖入术治疗外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患者临床疗效,为提高此类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共选取48例外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患者进行该次研究,按照抽签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后尿道狭窄长度、手术史、并发症、例数等)具有临床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患者均为男性,由骨盆骨折所致后尿道损伤,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41.29±2.17)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病程(9.18±2.21)个月,后尿道狭窄长度1.3~4.5cm ,平均长度(2.78±0.22)cm ,手术史:尿道吻合术6例、单纯膀胱造瘘术8例、尿道会师术10例;并发症:膀胱结石3例、阴茎勃起功能障碍4例、膀胱造瘘管22例;研究组患者均为男性,由骨盆骨折所致后尿道损伤,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1.94±2.35)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
(9.09±2.18)个月,后尿道狭窄长度1.5~4.4cm ,平均长度(2.74±0.21)cm ,手术史:尿道吻合术6例、单纯膀胱造瘘术7例、尿道会师术11例;并发症:膀胱结石2例、阴茎勃起功能障碍5例、膀
胱造瘘管21例。
1.2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①具有相关外伤史,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外
伤性后尿道狭窄;②排除由于其他疾病因素所致后尿道狭窄;③均伴有相关并发症,如膀胱造瘘管、膀胱结石等,排除单纯性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患者;④无心脏、肝脏、肾脏等机体其他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⑤无恶性肿瘤病史、精神类疾病史;⑥对该
次研究所使用尿道拖入术无任何相关禁忌症,可积极配合手术治疗,依从性良好;⑦对该次研究具有知情权。
1.2.2研究方法对照组给予Badenoch 手术治疗:患者取截石位,于会阴部纵行直切开球海绵体肌,将球部尿道暴露后游离至膜部尿道狭窄处,将合适的尿道探子由尿道外口置于狭窄处并将尿道切断,对远侧尿道进行充分游离后切开耻骨上膀胱,金属尿道探子由尿道内口经膀胱置入后尿道狭窄处近端,在其引导下将狭窄段瘢痕组织尽量切除,待食指顺利通入至尿道内口,将合适型号(F22-F24号)硅胶管由外口置入,采用1/0可吸收线将远侧尿道断端缝合(4~6)针,使其于导管中段固定,由近端尿道将导管近端引入膀胱,使远端尿道无张力脱入近端尿道而又无套叠(适当牵引导管),由膀胱将硅胶管近端引出体外,并将其与腹壁固定,常规留置造瘘管(膀胱内),将球海绵体固定于尿生殖膈下筋膜以减轻张力,冲洗后留置胶皮条引流,缝合切口;研究组给予改良尿道拖入术治疗:指导患者取截石位,于机体会阴部给予倒“Y ”形手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原手术瘢痕后,对尿道球海绵体肌进行纵行切开,将球部尿道显露于手术视野下并将其向膜部游离,将狭窄瘢痕组织切除,于其远端将尿道切断并对其充分游离。
于耻骨上切开膀胱(小切口),或由原有膀胱造瘘口利用适当大小金属尿道探子经尿道内口切除狭窄段尿道及瘢痕组织,插入气囊导尿管(自尿道外口),由金属尿道探子引导下将其引入膀胱,将气囊注水30mL 后将其稍向外牵引,使其与膀胱颈紧贴,待做标记后排空气囊并将导尿管拔出,使用2~0Dexon 线在标记处远气囊侧约0.3cm 将气囊导尿管缠绕并将其打结,使其形成一线圈(线圈松紧应适当),之后使用3~0Dexon 线将远端尿道创口边缘缝合4~8针(间断缝合),使其与线圈固定,经尿道将导尿管插入膀胱,气囊持续牵引(注水30mL ),常规膀胱造瘘。
两组术后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留置尿管,拔管后定期尿道扩张,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根据外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患者治疗后Qmax 情况及临床表现判断手术效果,即Qmax ≥15mL/s ,且患者无自觉排尿困难即表示
[作者简介]金松(1971-),男,四川丰都人,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
改良尿道拖入术治疗外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
金松
安蜀昆
汪建平
李松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云南昆明
650021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尿道拖入术治疗外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尿道拖入术(即Badenoch 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改良尿道拖入术治疗。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前后Qmax 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复发情况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高达100.00%,无手术失败情况(0.00%),显著优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75.00%、失败率25.00%;经不同手术治疗后,两组Qmax 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但研究组提高程度更为明显;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29.17%;研究组随访复发率仅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且其Qmax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改良尿道拖入术治疗外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有效提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改良尿道拖入术;外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中图分类号]R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7(c )-0038-03
. All Rights Reserved.
(下转第41页)
手术成功,反之则表示手术失败)、治疗前后Qmax (最大尿流量)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情况(复发率、Qmax )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3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2.1手术情况
研究组与对照组外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失败率对比分析,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分析[n (%)]
由表1可知,研究组手术成功率高达100.00%,无手术失败情况(0.00%),显著优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75.00%、失败率25.00%,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Qmax
研究组与对照组外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手术前后Qmax 变化情况对比分析,见表2。
表2两组患者Qmax 变化情况对比分析(x ±s )
由表2可知,两组患者术前Qmax 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不同手术治疗后,两组Qmax 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但研究组提高程度更为明显,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3并发症
研究组与对照组外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n (%)]
注:表示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由表3可知,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8.33%,显著低
于对照组29.17%,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4随访情况
研究组与对照组外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均给予1年随访,随访成功率100.00%,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后尿道狭窄复发情况及Qmax 对比分析,见表4、表5。
表4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对比分析[n (%)]
由表4可知,研究组随访复发率仅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5两组患者Qmax 情况对比分析[mL/s ,(x ±s )]
由表5可知,研究组随访Qmax 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研究表明[1],后尿道狭窄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发生
原因多为骨盆骨折引发尿道膜部断裂,目前临床主要通过外科手术将尿道连续性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有研究显示[2],由于后
尿道具有特殊解剖特点,因此手术治疗时显露差、位置深,无法给予满意的尿道断端良好吻合,术后后尿道狭窄复发率居高不下。
目前,随着我国交通及经济产业迅猛发展,骨盆骨折发生率显著上升,外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3]。
Badenoch 手术是临床使用较为广泛的传统尿道拖入术,主
要措施为将远端尿道与导尿管线圈缝合,之后将其插入膀胱,由气囊或缝线牵引,从而达到尿道断端对合的治疗目的[4]。
有研究
显示[5],Badenoch 手术虽操作简单,但经该手术治疗后两尿道断端无法确切固定、对合,即便形成良好对合,断端仍将产生明显瘢痕,手术治疗成功率较低,且复发率显著上升。
本文中对照组外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患者采用Badenoch 手术治疗后,其手术成功率仅为75.00%,且复发率高达25.00%,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根据Badenoch 手术手术治疗特点及不足,在其基础上通过研究创新,形成改良尿道拖入术对外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患者进行治疗已取得显著疗效[6]。
改良尿道拖入术治疗时特意将尿道断端形成套叠,并依托导尿管气囊,使该套叠持续固定,从而有效弥补Badenoch 手术的不足之处,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目的[7]。
该文
研究组(n =24)对照组(n =24)χ
2
P
组别
24(100.00)18(75.00)8.9920.010
手术成功研究组(n =24)对照组(n =24)χ
2
P
组别
22(8.33)*6(25.00)7.0170.039
复发[n (%)]研究组(n =24)对照组(n =24)t P
组别
6.71±1.246.89±1.301.4390.981
(24.09±2.45)*★(20.96±2.38)★
7.5120.041
术前术后研究组(n =24)对照组(n =24)χ2P
组别
0(0.00)
2(8.33)感染0(0.00)1(4.17)
尿道瘘2(8.33)
4(16.67)2(8.33)*
7(29.17)8.2140.032尿道疼痛总发生研究组(n =24)对照组(n =24)t P
组别
(22.56±2.37)*17.71±2.197.9250.032Qmax
. All Rights Reserved.
显微外科手术常规外科手术
χ2值
P 值
手术方法5555
例数3(5.45)1(1.82)
痊愈22(40.00)17(30.91)
显效23(41.82)20(36.36)
有效7(12.73)
17(30.91)48(87.27)*38(69.09)9.3680.021
无效总有效表1不同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疗效对比[n (%)]
注:与常规外科手术方法相比,*P <0.05。
比之下,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法的优点就凸显了出来:应用广泛、创伤小、安全性高、临床疗效好、不影响外貌、出血相对较少、不易产生并发感染等,在最几年的颅脑肿瘤治疗中大显身手,应用越来越广,并且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根据该研究结果: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总有效率为87.27%,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总有效率为69.09%,两组治疗效果相比,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这与文建平,陈冬萍[7]的研究结果相符,同时也足以说明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治疗颅脑肿瘤,在有效摘除患者肿瘤的同时,还能避免损伤其它组织,治疗效果显著。
相关研究[8]
还发现采用显微科手术可以有效切除儿童颅脑肿瘤,且能明显改善儿童预后效果。
虽然有以上种种优点,显微外科手术的缺点仍然不能忽视,在使用该手术方法之前,应该详细询问患者以往的病史,并且要求患者做好各种相关检查,比如脑部CT 、MRI 检查以及各种神经系统的检查;在决定手术方法之前要仔细分析患者的各种影像学
资料,明确肿瘤的性质、位置及周围的结构;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好患者的姿势,必要时可以采用头架来固定患者头部,并且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手术过程中对于脑组织产生的牵拉作用;手术之后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严防各种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手术成功率[9]。
两种不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而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得到更好的成效,这是治疗颅脑肿瘤医学史上的一大进步。
综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树青,陈淑玲.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
医生,2010,7(30):136-145.
[2]杨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脑幕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分析:附37例报告[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5(13):389-390.
[3]王琛,何岚,郭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研究[J].西安医科
大学学报,2012,24(4):325-327.
[4]曾晖,朱明亮.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和
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3,6(22):235-236.
[5]吕惠君.认知行为干预对颅脑肿瘤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相关因素影
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32(7):241-243.
[6]杜洪澎,曾现伟.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报告[J].山
东医药,2012(2):105-106.
[7]文建平,陈冬萍.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和
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68-69.[8]田广燕,梁向荣.小儿颅脑肿瘤28例临床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5(4):389-390.[9]张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
(3):103-104.
(收稿日期:2014-04-25)
(上接第39页)
中研究组外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患者经改良尿道拖入术治疗后,其手术成功率高达100.00%,复发率(8.33%)及并发症发生率(8.33%)均较低,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与田世河[8]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改良尿道拖入术治疗外伤性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低,有效提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舒心雨,范治璐,赵海.早期处理后尿道损伤手术方法的评价[J].实用
临床医学,2011,3(9):53-54.
[2]仇广明,李光辉,陆佳荪,等.骨盆骨折后尿道损伤的处理与预后:附
84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1(7):431-433.
[3]唐培金,冉学军.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的急诊处理[J].创伤外科杂
志,2009,1(22):27-29.
[4]刘峰,徐月敏,乔勇,等.影响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治疗复杂性尿道狭窄
疗效的相关因素[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1):40-42.
[5]刘毅东,王元天,黄翼然.阴茎转移皮瓣治疗前尿道狭窄[J].临床泌尿
外科杂志,2012(19):307-308.
[6]陈忠新,谭毅,朱文胜,等.尿道拖人术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J].
新医学,2013,7(11):441.
[7]撒应龙,徐月敏,金三宝,等.后尿道狭窄外科治疗191例临床分析[J].
中华外科杂志,2012,44(6):1244-1247.
[8]田世河,白文俊.Foley 管牵引固定尿道拖入术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9(9):554.
(收稿日期:2014-04-23)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