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的故事简短20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的故事简短20个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20个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一〕:
单衣顺母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
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
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
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骞用芦花絮。
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
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悄悄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
之后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
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明白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
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
'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
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
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二〕:
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
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明白必需去救自我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马上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最终松口逃走。
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三〕:
弃官奉亲
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
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
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
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
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
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
上官一再挽留。
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愿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
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
家中贫困,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友爱吃的食物。
他还喂了一群羊,每一天挤奶给母亲喝。
在他细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四〕:
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
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
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
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最终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观看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齐。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
众贼见他来势凶恶,锐不行挡,吓得四散逃命。
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
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之后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
贼乱平定,其母思归家乡。
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一再,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
后人有诗赞曰: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五〕:
黄香温席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知名。
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今他更细心地照看父亲,一人包揽了全部的家务事。
到了冬天,他可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
不像此刻,能够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我的身体。
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
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之后他当上了以孝有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六〕:
鹿乳奉亲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
郯子苦思冥想,最终想出一个方法。
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觉察。
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实行鹿乳。
'猎人明白原先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美不已。
有诗赞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七〕:
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异样孝顺父母。
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款待他。
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
之后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
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
袁术听了大为惊异,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我,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宝贵。
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奉献相当大。
[由整理]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八〕:
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
故人们叫他杨乞。
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
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
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欢乐。
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
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准时奉侍他们。
'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
之后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
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
有诗赞曰: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娱亲精彩引快乐,满室春风不断吹。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九〕:
汉文帝侍母
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有名。
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还要陪着母亲。
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我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向在母亲身边照看。
智慧小语:作为一个人,应当重视孝顺父母,平常对父母照看很重要。
当他们生病了,需要劝慰时,哪怕是一句爱惜的话,也会让他们很欢乐。
我们需要一种爱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十〕:
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
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
因其父率兵迎异民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
期望全体民民保卫家乡。
'大家深受感动,宣誓要夺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
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民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民,继续保卫道州府。
之后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异民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十一〕: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突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真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十二〕:
王建省千里寻医为母看眼
创业路上的艰辛仅有自我悄悄消化,他为了母亲的眼睛早日康复,走到哪问到哪,问到哪带到哪,跑遍全国只为寻得良医为母亲治疗眼疾。
"千里行孝',他让我们真实明白:赤子之情水长山高!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十三〕:
胡志光行孝无需等待
他不辞辛苦连夜驱车八百公里,只为父亲一句:"回来陪我喝两杯吧'!孝顺无需等待,或许只是陪父母吃吃饭,聊聊天!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十四〕:
李永胜陪伴父母兼做公益,大爱无疆
无论多忙,他总能支配时间陪父母吃吃饭、带他们出去旅游。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多年来,他坚持做慈善事业,照看孤寡老人,赞助贫困学生,谱写了一篇人间大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十五〕:
陈金排"久病床前'亦有孝子
母亲生病期间,他日夜陪护身边片刻不离,他用自我的实际行动告知我们:"久病床前'亦有孝子。
母亲故去后,他照旧无微不至照看父亲,挽着父亲的手走走转转,陪父亲聊聊天,对他来说是最平常可是的事儿,孝敬父亲的同时还替父亲赡养年过百岁的奶奶。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十六〕:
苏伟养父母之志,忧父母之忧
奋斗路上,他不畏风雨敢拼敢闯,只为实现父辈的期望光耀苏氏门楣。
事业有成,他代替父母照看弟弟妹妹的家庭,挑起家庭这份沉甸甸的职责,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孝子楷模这一诗篇!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十七〕:
田江波养父母之身
单独承担着生活的压力拼搏奋斗,心里最挂念的还是家里的老人,老人不愿给子女添麻烦,身体不舒适会忍一忍,他靠着一颗热诚之心奉养老人,关注老人身体健康,身体力行照看老人的饮食起居,他的孝心,是一个人最宏大的本真!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十八〕:
徐海均"色悦'
无论在外闯荡多么艰辛,应对父母,永久是一张笑脸。
从不顶撞父母,"色悦'不仅仅是对客户更是他对父母的看法,也是我们全部人对待父母最好的看法。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十九〕:
马健节俭自我却总是给父母最好的
为让父母欢乐欢乐,他几十年如一日,为父母支配生日宴,经常组织家庭聚会、外出旅游等一系列活动。
常聚聚,带父母多看看世界,是他的行孝之道,他用三十年铭刻了一座大孝的丰碑!
关于孝的故事简短〔二十〕:
王元甲最简洁的孝道就是听父母的话
孔子说:"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要顺父母之心,孝简洁,顺很难。
他从小就能体谅父母的艰辛,从不与父母争吵,完全服从父母的心意。
欲孝先顺,一腔热忱,凝聚着他对孝亲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