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ⅰ湘教版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时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训练]
读“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植被变化表”,完成1~2题。

A .温暖 干燥
B .温暖 湿润
C .寒冷 干燥
D .寒冷 湿润
2.华北地区从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变化特征是
( )
A .趋向于干旱
B .趋向于湿润
C .存在某种周期性
D .趋向于温暖
解析:植被中疏林草原和森林草原相比,疏林草原相对干旱。

以栎等阔叶林为主,比栎、松混交热量条件好,所以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气候特征为温暖、湿润。

从初期—晚期后可以看出干湿、冷暖的某种周期性。

答案:1.B 2.C
3.(2010·广东高考)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约20%,主要原因是
( )
A .冰雪融水增加
B .冻土面积扩大
C .青藏高原抬升
D .湖面蒸发增加
解析:色林错湖为内陆湖泊,湖水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上的冰雪融水增加,造成湖水增多,湖面扩大。

答案:A
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高幅度的分布图”。

读图完成4~5题。

4.1951~2002年,我国() A.各地都增温
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
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
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
5.气温变化在我国的表现及影响,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阿尔泰山区的升温幅度显著,从北向南逐渐增大
B.气候变暖会使城市耗能增加
C.西藏青稞种植面积扩大
D.黑龙江省水稻、春小麦种植界线北移,播种面积扩大
解析:第4题,由图示可以看出,1951~2002年的50多年间,我国各地气温最大增幅为0.8℃×5=4℃。

第5题,青稞喜温凉,生长期短,我国青藏高原河谷地区都可以种植,对气候要求不严。

随全球变暖,青藏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改善使青稞种植面积扩大。

答案:4.D 5.C
读“北半球近百年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完成6~8题。

6.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的变化B.距海远近的变化
C.气温的变化D.降水量的变化
7.在全球这种变化最不明显的地区应位于() A.西西伯利亚平原B.亚马孙平原
C.埃塞俄比亚高原D.墨西哥高原
8.近年来,与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①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②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
③大气层频发强磁暴④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由图可知,北半球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有向北扩展的趋势,反映了全球变暖这一背景;全球变暖在热带雨林区表现不太明显,而在中高纬度表现更为明显。

由于气
温升高,高纬度区域内冰雪融化,中纬度地区干旱加剧,而大气频发强磁暴和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与之关系不大。

答案:8.C9.B10.C
9.阅读下列资料,完成各题。

材料1:2011年11月28日~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南非港口城市德班举行。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加时赛”,德班气候大会终于在11日落下帷幕。

与会的近200个国家同意延续明年届满的《京都议定书》,并首次将所有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纳入同一个具约束力的削减排放协议。

材料2:下图示意“可怕的全球变暖”。

(1)联合国每年都要召开的气候大会针对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说明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简述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解析:第(1)题,为了减缓全球变暖趋势,联合国频繁召开气候大会。

第(2)题,全球变暖的影响应从冰川融化、水源、粮食、自然灾害、海平面上升等方面分析。

第(3)题,应对全球变暖,首先应改变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其次要提高人类的适应性,最后要建立相应的应对机制。

答案:(1)全球变暖
(2)①山地冰川融化加快;②陆地上径流量减小,水源短缺;③粮食产量减小,出现“粮荒”;④自然灾害加剧;⑤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

(3)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吸收温室气体;加强技术研究,如培育耐旱新品种、加快工业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等;通过经济、行政手段加强环保工作的实施;加强工程建设和防御机制建设,以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