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对于“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一话题的观点。

- 学会有条理地阐述理由,能运用恰当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 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对他人的观点进行简单的评价。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 在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 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观点,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观点,并能充分、有条理地阐述理由。

例如,在教材中提到了班级管理的多种方式,班干部轮流制是其中一种可能的方式。

学生需要理解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全体同学的发展。

如果支持班干部轮流制,学生可以从让更多同学得到锻炼机会的角度出发,像有的班级中,一些平时比较内向的同学在担任班干部期间,变得更加自信,组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果反对,可从班级管理需要一定的稳定性等方面举例,如有的班级频繁更换班干部,导致班级活动组织混乱等情况。

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尊重不同的观点。

在课堂交流中,这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技能。

比如有的同学可能因为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打断别人的发言,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明白尊重他人发言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可能比较单一,在看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个问题时,可能只会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如“我想当班干部”或者“我不想当班干部”。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班级整体利益、不同性格同学的需求、班级管理的效率等多个角度去思考。

例如,从班级整体利益角度看,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可能会让每个同学都关心班级事务,增强班级凝聚力;从不同性格同学的需求角度,内向的同学可能会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但这也是一种锻炼机会,外向的同学可能会觉得轮流制可以让自己尝试不同的角色;从班级管理效率角度,班干部的频繁轮换可能会导致交接工作不顺利,影响班级管理效率等。

使学生的发言具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三年级的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往往会出现条理不清、缺乏事例支撑的情况。

教师要通过示范、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先说观点,再分点阐述理由,最后进行总结。

比如,“我认为应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首先,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像我们班的小明,以前很胆小,轮到他当班干部后,他变得勇敢多了。

其次,每个同学都能体验班干部的辛苦,这样大家就会更理解班干部的工作,更加遵守班级纪律。

所以,我觉得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是个不错的选择。


四、教学方法
1 讨论法
-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一话题进行讨论。

在讨论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你们知道班干部都有哪些职责吗?”“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当班干部,会发生什么呢?”等。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例如当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可以说“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班干部轮流制对班级管理的影响,大家可以从这个角度再思考一下哦。


2 角色扮演法
- 创设班级选举班干部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支持轮流制的同学、反对轮流制的同学、班主任等。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不同角色对于班干部轮流制的看法。

例如,扮演支持轮流制的同学可以说“我觉得每个同学都有当班干部的权利,这样才公平。

”扮演反对轮流制的同学可以说“我觉得有些同学不适合当班干部,会把班级管理得一团糟。

”扮演班主任的同学则可以综合考虑双方的观点,说“大家的想法都有道理,我们可以想一个办法,既能让更多同学得到锻炼,又能保证班级管理的稳定。


3 案例分析法
- 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班干部轮流制在不同班级实施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例如,案例一:某班级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后,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班级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案例二:某班级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后,因为新上任的班干部经验不足,导致班级活动组织混乱。

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从而更好地理解班干部轮流制的利弊。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来引入话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在一
个班级里,同学们对于如何选班干部有不同的想
法。

有的同学认为应该让成绩好的同学一直当班
干部,因为他们有能力;而有的同学认为应该让
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当班干部,这样才公平。

那你
们觉得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该不该实行
班干部轮流制。


话题阐述与小组讨

- 教师简单解释什么是班干部轮流制,即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担任班干部。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6人。

每个小组围绕“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进行讨论。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讨论的要求:
- 每个同学都要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支持或反对)。

- 要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看到的其他班级的情况。

- 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不打断。

-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例如,当某个小组的讨论不够热烈时,教师可以参与进去,说“大家可以从自己想不想当班干部这个角度先说说看呀。

”当学生的发言缺乏条理时,教师可以提醒“我们可以先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一条一条地说理由哦。


小组汇报与全班交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汇报的内容包括小组的主要观点(是支持还是反对班干部轮流制)以及理由。

- 当小组代表汇报时,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倾听。

汇报结束后,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或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例如,第一小组代表说:“我们小组支持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理由是这样可以让每个同学都得到锻炼,还能让大家更了解班干部的工作。

”这时,第二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但是如果有些同学不想当班干部怎么办呢?”第一小组的代表可以回答:“我们觉得可以让那些同学先尝试一下,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呢。


-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如果学生的观点比较片面,教师可以进行补充和引导。

例如,当有学生只从自己想当班干部的角度支持轮流制时,教师可以说:“除了自己能得到锻炼,大家想想看,对于整个班级来说,轮流制还有什么好处或者坏处呢?”
角色扮演- 教师创设班级选举班干部的场景,选出几位同学分别扮演支持轮流制的同学、反对轮流
制的同学和班主任。

- 扮演支持轮流制的同学可以说:“我觉得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很好,因为这样每个同学都能
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像我以前很害羞,当班
干部后我变得勇敢多了。

”扮演反对轮流制的同
学可以说:“我觉得不行,有些同学没有管理能
力,会把班级弄得乱七八糟的。

”扮演班主任的
同学则要综合考虑双方的观点,说:“你们的想
法都有道理,我们可以先让有能力的同学带一带
新的班干部,这样既能让更多同学得到锻炼,又
能保证班级管理的稳定。


-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充分表达观点,同时也要注意倾听
其他角色的观点。

如果学生的表演出现问题,如
忘记自己的观点或者表达不清晰,教师可以在旁
边轻声提醒。

案例分析-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班干部轮流制在不同班级实施的案例。

- 案例一:某班级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后,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班级氛围变得更加活
跃。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案例成功的原因,可
能是因为同学们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感受到
了自己的重要性,所以积极性提高了。

- 案例二:某班级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后,
因为新上任的班干部经验不足,导致班级活动组织混乱。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案例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没有对新上任的班干部进行培训,也没有做好交接工作等。

- 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案例中的情况与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思考如果在自己班级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

总结与拓

- 教师对本节课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班干部轮流制,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班级更好地发展。

同时,教师总结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提出的一些好的观点和想法,如在实行轮流制时要做好培训工作、要根据同学的特点安排合适的岗位等。

-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去后采访自己的家长或者其他班级的同学,了解他们对于班干部轮流制的看法,并把采访的结果写下来。

课堂练习 1 例题一
- 请简要阐述你支持或反对班干部轮流制的一个理由。

- 答案示例:
- 支持的理由: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可以让更多同学学会承担责任。

例如,在我们的小组活
动中,每个同学轮流担任组长,那些原本不太负
责的同学在担任组长后,也开始认真对待小组的
任务了。

- 反对的理由:班干部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才能做好工作,轮流制可能导致经验不足。


在组织班级文艺活动时,有经验的班干部能很快
安排好节目顺序、准备好道具等,而新上任的班
干部可能会手忙脚乱。

2 例题二
- 如果你的班级要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你认为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应该
如何解决?
- 答案示例:
- 可能遇到的问题:
- 新上任的班干部不知道自己的职责,导致工作混乱。

- 有些同学可能会不配合新班干部的工
作。

- 解决方法:
- 在新班干部上任前,由原来的班干部进行简单的培训,告诉他们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

- 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同学们支持新班干部的工作,同时对于不配合的同学进行教
育。

3 例题三
- 阅读以下案例,分析这个班级实行班干
部轮流制失败的主要原因。

- 案例:某班级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后,新
上任的班干部在组织课间操时,不知道如何整
队,同学们也不听从指挥,导致课间操秩序混乱。

- 答案:
- 主要原因是新上任的班干部没有得到足
够的指导,缺乏管理课间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班级同学缺乏对新班干部的尊重和配合。

六、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是,部分学生在阐述观点时,仍然存在条理不够清晰、理由不够充分的情况。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例如多提供一些范例让学生模仿,或者进行专门的口语表达训练。

2 在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大部分小组能够按照要求进行讨论,但仍有个别小组出现个别同学主导讨论、其他同学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虽然进行了干预,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以后可以在分组时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搭配,同时在讨论前明确每个同学的任务,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充分参与。

3 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们的表现超出预期,能够较好地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表演,并且在表演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交流。

这说明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运用,并可以进一步拓展场景,让学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4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从案例中找出一些问题,但在将案例与自己班级实际情况相结合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班级的特点,在分析案例时多进行对比和思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