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教案第八章选择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发现学习的首倡者是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他1960年出版的《教育过程》一书是其阐述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作。
2、发现学习的作用与制约条件
(1)发现学习的作用
提高智慧的潜力;有助于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有利于学会发现探索方法;有利于所学材料的保持。
(2)发现学习的制约条件
学生的先备知识;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材料的性质;教师的指导;教学时间。
2、有效运用讲授法的技巧
(1)提供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简称组织者,最早由奥苏伯尔提出来的,是指在上课前为学生提供的有关本课学习内容的从总体上组织起来的引导性材料。
(2)提供信息加工时间
在教师讲授知识的同时,学生要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提供必要的加工时间的教学策略是在讲座中建立信息的冗余度。提供信息加工时间的另一个方法是在一次连续讲座的时间不宜过长。
(3)提供总结
提供总结在三个方面有助于学生学习: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所学材料作了一次回顾或即时复习;通过总结使学生明确所学内容的重点;通过总结使学生将一些关键概念聚集起来,形成一个有组织的知识结构。
(二)提问
1、提问及其作用
(1)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的评价的教学方法。
3、发现学习的分类
发现学习根据教师指导的多少,可以分为:
(1)无指导的发现学习:是一种无结构的发现学习或“纯发现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一个自然状态中依靠自己获得领悟。如科学家在研究领域作出的独一无二的发现。
(2)有指导的发现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发现学习,由教师提出问题的情境,提供有关的材料信息,引导学生去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





1、常用的课堂教学常用方法的涵义、适用范围、注意事项
2、可选择的教学策略的适用范围、特征




讲授
使



多媒体
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备注
一、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
(一)讲授法
1、讲授法及其适用条件
(1)讲授法的定义
讲授法:是指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放电影等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的方法。
(2)讲授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2、家庭作业
(1)家庭作业:是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让学生回家后(或课后自习)独立完成的一些学习任务或活动。
(2)有研究表明,父母对儿童完成家庭作业的监督明显的提高了儿童的学校学习成绩。
二、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
(一)发现学习
1、发现学习的涵义
(1)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3)讲授法的适用条件
以下情况时适用讲授法:当目标是呈现信息时、当信息不容易获得时、当学习材料需要以特殊方式进行组织时、当有必要唤起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时、在学生自己阅读前需要先介绍有关的主题时、当从不同来源的信息必须被加以综合时、当讨论后需要总结时、当教材内容过时需要更新时、当教师需要在讨论前向学生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观点或明确要讨论的各种问题时、当学生自己学习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对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解释说明时。
2、有效地组织讨论的技巧
(1)讨论的议题要明确
(2)讨论前让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
(3)充分发挥教师在讨论进行中的作用
(4)讨论结束后要适当小结
(四)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1、课堂练习
(1)课堂练习: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一些学习任务或活动。(2)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应注意:课堂练习的布置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安排不同水平的练习;练习题的设计应富于变化,新颖有趣,并有适当的难度;教师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
课程教案设计Leabharlann 页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上课地点:
本次课标题:第八章 选择教学策略





1、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讲授法、提问法、组织讨论、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2、可提供的教学策略:发现学习、掌握学习、程序教学、合作学习







1、掌握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2、了解可以选择的教学策略: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
(2)提问是课堂中师生之间相互作用、交流信息的主要形式,并被教师经常使用。
(3)提问的作用:可以使教师确定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有关的学习内容或知识点有没有弄明白;给学生提供了对理解水平进行自我监控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的信息加工,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和使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贮存。
2、有效提问的技巧
4、发现学习与启发式教学
(1)我国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源远流长。孔子《论语·述而》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对启发式教学的经典论述。这是的“愤”是指苦苦思索而想不明白;“悱”是指想要用言语表达却说不清楚。“愤悱”表明了疑问和认知上的矛盾。愤悱状态即是一种问题情境,这恰是对学生进行“启发”的前提和教学的逻辑起点。通过启发,培养学习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
(2)讨论法是以一种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3)讨论法的适用情况
在以下情况下适用讨论法:某些高度不一致的学科领域、有较多答案的问题、需要学生从不同角度加以考查的问题答案、当教学目标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时、要完成态度和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时、当班级纪律较好学生自控能力较强时。
(2)现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现代认知学习和教学理论基础,为古老的启发式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可以说,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掌握学习
1、掌握学习的涵义
掌握学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生以80%--10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为止,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
(1)要把握所提问题的难度水平
(2)要学会提出不同认知水平或类型的问题
(3)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
(4)要学会控制等待时间
(5)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与适当反馈
(6)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三)组织讨论
1、讨论法及其适用条件
(1)讨论法: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某个议题,在集体中或学习小组中,相互交流个人的观点、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