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案:文学是灯(全2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在回答媒体提问时,首先回顾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社会状况,当时的时代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当时是一个鄙视知识、文化荒凉的时代,文学作品中大多充斥着愤怒、仇恨以及对个体的不屑。)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运用反衬手法,以时代文化的“荒凉”突出好的文学作品的建设,突出好的文学作品对我的鼓舞和指引作用。)
7.这篇演讲是以“文学是灯”为题的,作者是如何通过她个人的文学经历来表达这一主题的?作者在文中两次说,这种说法是一种“冒险”,(第5节、8节开头)这是为什么?
作者是五十年代出生的,她在无书可读的日子里读到了被家中大人偷着藏起来的书,她又在高中毕业之后自愿到乡村当了四年的农民,这些经历使他慢慢懂得了有一盏文学之灯在引领着她的生活,影响着她的精神与价值取向,让她懂得了如何看待生活,看待人生。作者在文中两次提到“文学是灯”的说法是一种“冒险”是要说明从世俗的意义上讲,文学一直就不在社会生活的中心,尤其在今天,信息的爆炸把文学“挤压到一个稍显尴尬的角落”,这反映出当代的一种状况。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内容上:在那个文化荒凉的时代,文学照亮了“我”精神深处的幽暗之地,指引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在如今这个文化边缘化的时代,作者仍然坚信文学应该有力量去呼唤人类积极的东西,去照亮人性之美,并以此作为自己坚守的创作宗旨。并且,“文学是灯”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教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容一、导入ຫໍສະໝຸດ 课你喜欢的文学作品有哪些?在你的眼中,文学是什么?今天我们走进铁凝,走进她的《文学是灯》。
二、介绍作者
铁凝:(1957年—)当代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主要著作有:《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300余万字。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亦有小说在香港和台湾出版。
3.作者说在青少年时期曾经有两本书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什么?
因为这两本书让作者第一次真正领略到了文学的魅力,对她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它的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同寻常的思考,照亮了她精神深处的幽暗之地,给了她身心的沉稳和力气。使她在那个文化荒凉的时代认识到人的自身价值,并敢于去追求个体的独特价值。
三、初读文本
1.自由朗读,解决字词
2.了解内容
学生认真阅读,找出文中重要的句子
思考:文中出现的“灯”是什么含义?在文中出现过几次?
3.作者在回顾自己的文学启蒙时特别提到《约翰·克利斯朵夫》和《聊斋志异》,他们对作者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1)照亮了我精神深处的幽暗之地,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使我在那个文化荒凉的时代认识到人的自身价值,并敢于去追求个体的独特价值。(2)为我当时狭窄的灰色生活开启了一个秘密而有趣味,但又不可与人言的空间。给我带来了人生的趣味,使我敢于打破种种约束,去追求人的本质,去做一个真正的人。)
3、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心灵。
4.整体感知:诵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1~2):回忆作者的文学阅读。
(3~4):从文学与生活、与人的关系入手说明文学的本质。
(5~6):正面论述“文学是灯”。
(7~8):对“文学是灯”的进一步深化。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2教案编号:
备课组别
语文
上课
日期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课题
文学是灯(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明白“灯”的含义。
2.理清文章结构,能具体分析作者思想与观点形成的过程。
重点
理解和把握作者对文学的本质及意义的看法。
难点
文中作者在讲解“灯”的时候,语言含有哲理性,思考这些句子的含义。
但虽然如此,作者还是坚信,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心中都应该有一盏文学之灯,因为它“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具备着打不倒的价值”
而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更应该“以自己的文学实践去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和心灵真正地高贵”。
8..结合全文,谈谈如何理解“文学是灯”这一标题的含义?它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9):再次重申对文学传统、对在我们之前就亮着的灯要谦逊,同时进一步说明文学之灯的光亮是永恒的,文学之美是永远无法抵达的,这正是文学不朽的魅力。
四、课后思考与练习:
1.kē xiè suì hān xuàn
chún lǐn cuǐcàn xùn
2.这两本书让作者第一次真正领略到了文学的魅力,它的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同寻常的思考,给“当时狭窄的灰色生活开启了一个秘密的有趣味的、又不可与人言的空间”,对她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作者在农村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无一不体现出人性之美,正如文学作品所要反映出来的一样,也是作者日后对文学的态度的一种肯定,用作者的话说“那些醇厚的活生生的感同身受却成为了我生活和文学永恒不变的底色,那里有一种对人生深沉的体贴,有一种凛然的情义”,对作者以后在文学发展的道路上有很大帮助。这是从文学与生活,与人的关系入手说明文学的本质。文学之所以能够如“灯”般烛照人心,是因为文学对生活中人性之美的描绘,这是文学力量的终极来源。
(2)为她当时狭窄的灰色生活开启了一个秘密而有趣味,但又不可与人言的空间。给她带来了人生的趣味,使她敢于打破种种约束,去追求人的本质,去做一个真正的人。
4.体会“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的表达作用。
写出当时那个“鄙视知识、限制阅读的文化荒凉的时代”对人们阅读的限制及当时作者的阅读心态,突出了优秀文学作品对作者的吸引力。)
3.文学是有力量的,它能呼唤人类积极的美德,能够在极度绝望中洋溢出希望,所以作者把它比作“灯”,能照亮人性之美。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作者两次说这种说法是一种“冒险”,是要说明从世俗的意义上讲,文学一直就不在社会生活的中心,尤其在今天,信息的爆炸把文学“挤压到一个稍显尴尬的角落”,这反映出当代的一种状况。但虽然如此,作者还是坚信,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心中都应该有一盏文学之灯,因为它“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具备着打不倒的价值”;而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更应该“以自己的文学实践去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和心灵真正地高贵”。
作品风格: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5.本文论述的是“文学”的作用和影响,为什么还要加入一段描写自己在农村生活的感受?
(注意,这一问和下一问是相同的问题,这是从文学与生活,与人的关系入手说明文学的本质。文学之所以能够如“灯”一般烛照人心,是因为文学对生活中人性之美的描绘,这是文学力量的终极来源。)
6.在第3、4段中,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农村生活,这和“文学”有什么关系?
难点
文中作者在讲解“灯”的时候,语言含有哲理性,思考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一、复习导入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二、朗读课文后继续分析:
1、作者说在青少年时期曾经对她产生了深刻影响的两部书分别是什么?它们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这两部书是《约翰·克里斯朵夫》《聊斋志异》。 这两本书让作者第一次真正领略到了文学的魅力,它的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同寻常的思考,给“当时狭窄的灰色生活开启了一个秘密的有趣味的、又不可与人言的空间”,对她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结构上,“文学是灯”是全文的线索,将“我”作为一个文学的阅读者和创作者两个不同的人生阶段的文学经历贯穿起来。
三、结合课后问题总结语言特点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教后札记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教后札记
江苏省XY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2教案编号:
备课组别
语文
上课
日期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课题
文学是灯(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体会作者亲切平和的文字风格,加强对议论散文文体特点的理解和体验。
2.培养学生雅正的文学趣味和文化品格。
重点
理解和把握作者对文学的本质及意义的看法。
4.(提示:演讲)了解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




演讲词有三种类型。
1、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和规律。
2、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