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药配合穴位埋线对68例小儿脑瘫坐位运动功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3 1 2
3] 逆乱所致 [ 。
陕西中医 2 0 1 2 年第 3 3 卷第 1 0期 的确有良好镇静 作 用 盐 酸 氯 丙 嗪 片 。 故 对 气 郁 化 火 、 炼津成痰 、 痰火扰心之精神分裂证治疗效果良好 。 参考文献
[ ]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好转标准[ 北 京: 人 1 M] . 孙传兴 . 民军医出版社 , 1 9 9 9: 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 [ ] 2 国家食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 原则 [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M] . 2 0 0 2: 3 4 9 3 5 3. [ ] 3 李 清 泉 .柴 胡 加 龙 牡 骨 汤 治 疗 精 神 病 有 疗 效 分 析 [ ] 陕西中医 , J . 2 0 0 9, 9: 1 2 4 4 1 2 4 4. ( 收稿 2 修回 2 ) 0 1 2 0 2 1 0; 0 1 2 0 6 0 5
[] 创可贴敷盖保护创口 3~5 d2 。 每隔 1 5 d施 治 1 次, 6
次为 1 疗程 。 疗效标准 坐位功 能 测 评 治 疗 前 和 治 疗 后 参 照
陕西中医 2 0 1 2 年第 3 3 卷第 1 0期 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 表 坐 位 发 育 1 5项内容进行评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1 3 1 3 强腰膝 。 选用狗脊 , 《 本草正义 》 载: “ 能温养肝肾 , 通调 百脉 , 强腰膝 , 坚脊 骨 , 起 痿 废 …” 。 当 归 专 能 补 血, 又 能行血 , 佐之 以 补 则 补, 以 养 营 养 血, 补 气 生 精, 强形 体, 益神志 , 佐之以 攻 则 通 , 能 利 筋 骨, 治 拘 挛、 瘫痪等 证 。 诸药共奏健脾 补 肾 , 益 气 养 血, 填 精 补 髓, 强筋壮 骨之效 。 《 灵枢 · 经脉 》 曰: “ 督脉之别 … 挟膂 … 下当肩胛左 右, 别走太阳 ” , “ 膀胱足太阳之脉 … 挟脊抵腰中 … 下挟 脊” 。 小儿脑瘫腰控制力差 , 肌力低下 , 脊柱弯曲 , 属督 脉和太阳膀胱经 。 督脉乃阳脉之海 , 总督诸阳 ; 膀胱经 上交会于巅顶 , 络 于 脑, 过 腰 背。 本 组 患 儿 取 脾 俞、 肾 俞、 腰阳关 、 命门穴位埋线 , 刺激诸穴既能通调督脉 , 又 调理脾肾 , 肾充则 脑 髓 实 。 这 样 有 效 地 调 节 体 内 诸 阳 经气血的运行 , 调整 和 振 奋 周 身 阳 气 , 而 且 脾 主 肌 肉, 有利于调整全身肌力 与 肌 张 力 , 对加强腰背部控制能 力, 提高肌肉 力 量 、 改 善 坐 姿、 调 解 平 衡 有 积 极 意 义。
功能障碍改善报道尚 少 , 其机理在于长时间及较大的 刺激作用于穴位 , 穴位埋线的羊肠线对局部肌肉有持 续的兴奋作用使穴位发挥更大的调节作用 。 在羊肠线 软化 、 分解 、 吸收的过程中会对穴位产生一种柔和而持 久的刺激 。 且埋线过程对机身是一个综合的刺激有类 似于针剌 、 留 针、 持 久 行 针、 组织埋藏法等等多种效
伤寒论 》 , 原用于治 “ 伤寒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 《 八九日 , 下 之, 胸 满, 烦 惊, 小 便 不 利, 谵 语, 一 身 尽 重, 不可转侧 ” 等少阳热郁 、 阳明热盛 , 大阳不利之证 , 因其 有烦惊 , 谵语等突出的精神症状 , 故后世每用本方治疗 精神神志失常的病 证 。 本 方 柴 胡 、 黄芩清解肝胆之郁 热, 调畅肝经之气机 ; 大 黄 清 泄 阳 明 之 邪 热、 平浊热之 上扰 ; 桂枝 、 茯 苓 通 阳 化 气、 健 脾 利 湿, 以杜绝生痰之 路, 且茯苓尚有安神 定 志 之 效 ; 半 夏、 生姜化痰消饮以 解心窍之围 ; 党 参 益 气 扶 正, 病 久 正 虚, 可 适 当 重 用。 龙骨 、 牡蛎 、 黄丹镇肝胆 , 安心神 , 定惊除狂 。 加之公认
[ 3]
络, 调整气血 , 平衡阴阳 , 从而强化人体免疫功能 , 调节 人体生理机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达到消除疾病的目
6] 的[ , 对于腰部肌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
在督脉和膀胱经 所 过 腰 部 取 穴 进 行 穴 位 埋 线 , 通 过综合刺激 , 可促进 血 液 循 环 , 改 善 肢 体 营 养 状 态, 使
补益药配合穴位埋线对 6 8 例小儿脑瘫坐位运动功能的影响
) 王 辉 闫炳苍 郭延昭 杨 成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西安脑病医院 ( 西安 7 1 0 0 3 2 观察补益类中药配合穴位埋 线 对 小 儿 脑 瘫 坐 位 运 动 功 能 的 影 响 。 方 法 : 治疗组6 8例 摘 要 目的 : 在B 黄 芪、 党 参、 白 术、 当 归、 熟 地、 怀 牛 膝、 狗 脊、 杜仲 o b a t h 疗法基础上采用调中益胃颗粒 ( 等) 配合脾俞 、 肾俞 、 腰阳关 、 命门穴位埋线治疗 , 对照组采用 B o b a t h 疗法 。 治疗 前 后采 用 粗 对 坐 位 运 动 功 能 进 行 评 价。 结 果: 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 治 疗 3 个 月 后, 治疗组有 GMFM) 对照组总有效率 7 效率 9 差异有统 5. 1 8% , 6. 5 3 %, 2 组 GMFM 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 ) 计学意义 ( 。 结论 : 中药配合穴位埋线更有利于提高小儿脑瘫坐位运动功能 。 P<0. 0 5 脾俞 穴 , 肾俞 主题词 脑性瘫痪/中医药疗法 补益药/治疗应用 穴位疗法 穴 , 文献标识码 】 ( ) 中图分类号 】 文章编号 】 7 4 2. 3 【 0 0 0 7 3 6 9 2 0 1 2 1 0 1 3 1 2 0 3 【 R A 【 1 治疗方法 脑瘫患儿运动落后 , 大部分伴有坐位发育不好 , 坐 对照组 : 用 康复运动治 o b a t h 疗法 , B 位前倾 、 脊柱后突或 脊 柱 弯 曲 , 影 响 患 儿 坐 位 的 稳 定、 跪立位的平衡能力 , 也影响到头的稳定及手眼协调能 力 。 在治疗上没有有效的方法 , 治疗时间长 , 患儿痛苦 大等特点 , 给患儿 及 其 家 属 带 来 极 大 的 影 响 。 脑 瘫 患 儿坐位运动功能的提高 , 关键在于腰部肌力的改善 , 是 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 回归社会 的 前 提 。2 0 0 9年2月至 0 1 1 年 8 月来我们在 B o b a t h 疗法基 础 上 采 用 调 中 益 2 胃颗粒配合脾俞 、 肾 俞、 腰 阳 关、 命门穴位埋线治疗相 结合的治疗方法 , 对小儿脑瘫坐位运动功能进行研究 , 现报道如下 。 临床资料 2 0 0 9 年 2 月至 2 0 1 1 年 8 月在我院收 诊断参照 治的坐位运动功能 障 碍 的 脑 瘫 患 儿 1 3 6 例, 昆明) 的 0 0 4 年全国小儿 脑 性 瘫 痪 专 题 研 讨 会 通 过 ( 2 [ 1] 女3 年龄1 定义 、 诊断条 件 及 分 型 。 男 9 8 例, 8 例, 岁 ~3 岁 , 平均 1. 9 岁 。1 3 6 例患儿随即分为 2 组 。 治 肌张力低下型2 不随意运 疗组 6 8例痉挛型3 5 例, 1, 动型 7 例 , 共 济 失 调 型 1 例, 混 合 型 4 例。 对 照 组 6 8 例, 痉挛型 3 肌张力低下型2 不随意运动型 4例, 2 例, 混合型 3 例 。 两组资料对比 P>0. 0 5。 9例, 疗师每天 4 反射性促通 0 m i n,采 用 反 射 性 抑 制 手 法 、 手法 、 叩击关键点等 3 种 技 法 。 治 疗 中 常 用 全 身 伸 展 模式 、 伸腿坐位模式和以躯干为轴心的旋转模式 。 治疗组 : 在与对照 组 治 疗 相 同 的 基 础 上 口 服 调 中 , 淮牛 益胃颗 粒 , 由 本 院 制 剂 室 提 供 主 药 物, 当归6 0 g 、 粉碎成细粉 , , 党参 、 膝、 狗脊 、 杜仲各 4 黄芪 1 白 5 5 0 g g , 加 6 倍水煎煮 2 次 , 术、 熟地各 9 合 并 煎 液, 浓缩后 0 g 加入上述药物及适量蔗糖细粉 、 混匀 , 低温干燥 , 粉碎 , /包 。 每 日 2 包 ( /包 ) 装包 , 分成 1 , 分 3~4 次 , 0 0 1 g g 服用 3 个月 。 穴位埋线 : 取脾俞 、 肾俞 、 腰阳关 、 命门穴 位 。 常规消毒局部 皮 肤 , 戴 无 菌 手 套, 盖 上 洞 巾, 镊取 一段约 1~2 放置在穴位 c m 长 已 消 毒 的 1 号 羊 肠 线, 埋线针针管的前端 , 后 接 针 芯, 左 手 拇、 食指绷紧或提 起进针部位皮肤 , 右 手 持 针, 刺 入 到 所 需 深 度, 当出现 针感后 , 边推针芯 , 边 退 针 管, 将羊肠线埋填在穴位的 皮下组织或肌层内 , 用棉球或纱布压迫针孔片刻 , 再用
5] 应[ 。 经连续刺激把信息 、 能量经络传入体内 , 疏通经
n
6 8 6 8
治疗前 2 1. 8 5±9. 6 8 2 2. 0 8±9. 4 6
治疗后 3 4. 9 6±9. 2 8▲ △ 3 2. 8 8±9. 3 9▲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与本组治疗 前 比 较 , 0 5; 注 : △P<0. 0 5。 ▲P<0.
讨 论 本病属中医 “ 五迟” 、 “ 五软” 、 “ 五硬” 范 畴, 多因先天禀赋不 足 , 后 天 脾 失 所 养, 气血生化无源 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 产 时 脑 部 损 伤 , 导致先天禀赋不 足而 发 病 。 明 代 《 保 婴 撮 要 · 卷 三 · 五 软》 治疗体现 “ 治痿独取阳明 ” 的思想 : “ … 骨 脉 不 强, 肢 体 痿 弱, 源 其要总归于胃 。 盖胃水谷之海 , 为五脏之本 , 六腑之大 源也 ” , 主张使用 “ 补 中 益 气 汤, 以滋 化源” 。小儿生长 发育有赖于肾气的充 足 , 先天肾气需要后天脾胃之气 不断化生气血以滋养 , 而后天之气又必须依赖先天肾 气温运资助才能够 化 生 气 血 。 肾 藏 精 而 主 骨 , 肝藏血 而主筋 , 肾充则骨强 , 肝充则筋健 , 盖腰为肾之府 , 二经 虚, 则腰脊筋骨软而精气乏 , 症见腰软无力 , 坐而不稳 , 故治疗以滋化脾胃 为 主 , 辅 以 补 肾 健 脑, 填 精 益 髓, 强 壮筋骨
4, 5] , 但对脑瘫坐位 近年穴位 埋 线 治 疗 脑 瘫 多 见 报 道 [
△
半前倾坐 、 头能否直立 、 扶腰坐 、 头在中 。 评价内容 :
、 双手支撑坐 3 、 直腰坐 3 、 扭身坐 、 线稳定 3 自由玩 、 s s s 椅上坐 、 凳上坐 、 自己坐矮凳 、 自己坐高凳 、 坐位前方平 衡、 坐位侧方平衡 、 坐位后方平衡 , 每项3分总分值4 5 分进 行 测 评 。 评 分 标 准 : 完 全 不 能 完 成 运 动; 0 分: 1 能完成运动的2 分: 能完成 运 动 的 1 0% ; 2 分: 0% ~ 能完成运动的1 顺 利 完 成) 。治 疗 后 9 0% ; 3 分: 0 0% ( 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达到 4 0~4 5 分为显效 , 2~4 0 2 分为有效 , 1 分以下为疗效不明显或无效 2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 χ 检验 。 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2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n
6 8 8 6
显效 2 1 1 3
有效 4 3 3 9
无效 4 1 6
总有效率 % 9 5. 1 8 7 6. 5 3
与对照组比较 , 0 5。 △P<0. 注 :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评价评分比较 见表2 。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评价评分比较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3] 逆乱所致 [ 。
陕西中医 2 0 1 2 年第 3 3 卷第 1 0期 的确有良好镇静 作 用 盐 酸 氯 丙 嗪 片 。 故 对 气 郁 化 火 、 炼津成痰 、 痰火扰心之精神分裂证治疗效果良好 。 参考文献
[ ]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好转标准[ 北 京: 人 1 M] . 孙传兴 . 民军医出版社 , 1 9 9 9: 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 [ ] 2 国家食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 原则 [ 北京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M] . 2 0 0 2: 3 4 9 3 5 3. [ ] 3 李 清 泉 .柴 胡 加 龙 牡 骨 汤 治 疗 精 神 病 有 疗 效 分 析 [ ] 陕西中医 , J . 2 0 0 9, 9: 1 2 4 4 1 2 4 4. ( 收稿 2 修回 2 ) 0 1 2 0 2 1 0; 0 1 2 0 6 0 5
[] 创可贴敷盖保护创口 3~5 d2 。 每隔 1 5 d施 治 1 次, 6
次为 1 疗程 。 疗效标准 坐位功 能 测 评 治 疗 前 和 治 疗 后 参 照
陕西中医 2 0 1 2 年第 3 3 卷第 1 0期 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 表 坐 位 发 育 1 5项内容进行评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1 3 1 3 强腰膝 。 选用狗脊 , 《 本草正义 》 载: “ 能温养肝肾 , 通调 百脉 , 强腰膝 , 坚脊 骨 , 起 痿 废 …” 。 当 归 专 能 补 血, 又 能行血 , 佐之 以 补 则 补, 以 养 营 养 血, 补 气 生 精, 强形 体, 益神志 , 佐之以 攻 则 通 , 能 利 筋 骨, 治 拘 挛、 瘫痪等 证 。 诸药共奏健脾 补 肾 , 益 气 养 血, 填 精 补 髓, 强筋壮 骨之效 。 《 灵枢 · 经脉 》 曰: “ 督脉之别 … 挟膂 … 下当肩胛左 右, 别走太阳 ” , “ 膀胱足太阳之脉 … 挟脊抵腰中 … 下挟 脊” 。 小儿脑瘫腰控制力差 , 肌力低下 , 脊柱弯曲 , 属督 脉和太阳膀胱经 。 督脉乃阳脉之海 , 总督诸阳 ; 膀胱经 上交会于巅顶 , 络 于 脑, 过 腰 背。 本 组 患 儿 取 脾 俞、 肾 俞、 腰阳关 、 命门穴位埋线 , 刺激诸穴既能通调督脉 , 又 调理脾肾 , 肾充则 脑 髓 实 。 这 样 有 效 地 调 节 体 内 诸 阳 经气血的运行 , 调整 和 振 奋 周 身 阳 气 , 而 且 脾 主 肌 肉, 有利于调整全身肌力 与 肌 张 力 , 对加强腰背部控制能 力, 提高肌肉 力 量 、 改 善 坐 姿、 调 解 平 衡 有 积 极 意 义。
功能障碍改善报道尚 少 , 其机理在于长时间及较大的 刺激作用于穴位 , 穴位埋线的羊肠线对局部肌肉有持 续的兴奋作用使穴位发挥更大的调节作用 。 在羊肠线 软化 、 分解 、 吸收的过程中会对穴位产生一种柔和而持 久的刺激 。 且埋线过程对机身是一个综合的刺激有类 似于针剌 、 留 针、 持 久 行 针、 组织埋藏法等等多种效
伤寒论 》 , 原用于治 “ 伤寒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 《 八九日 , 下 之, 胸 满, 烦 惊, 小 便 不 利, 谵 语, 一 身 尽 重, 不可转侧 ” 等少阳热郁 、 阳明热盛 , 大阳不利之证 , 因其 有烦惊 , 谵语等突出的精神症状 , 故后世每用本方治疗 精神神志失常的病 证 。 本 方 柴 胡 、 黄芩清解肝胆之郁 热, 调畅肝经之气机 ; 大 黄 清 泄 阳 明 之 邪 热、 平浊热之 上扰 ; 桂枝 、 茯 苓 通 阳 化 气、 健 脾 利 湿, 以杜绝生痰之 路, 且茯苓尚有安神 定 志 之 效 ; 半 夏、 生姜化痰消饮以 解心窍之围 ; 党 参 益 气 扶 正, 病 久 正 虚, 可 适 当 重 用。 龙骨 、 牡蛎 、 黄丹镇肝胆 , 安心神 , 定惊除狂 。 加之公认
[ 3]
络, 调整气血 , 平衡阴阳 , 从而强化人体免疫功能 , 调节 人体生理机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达到消除疾病的目
6] 的[ , 对于腰部肌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
在督脉和膀胱经 所 过 腰 部 取 穴 进 行 穴 位 埋 线 , 通 过综合刺激 , 可促进 血 液 循 环 , 改 善 肢 体 营 养 状 态, 使
补益药配合穴位埋线对 6 8 例小儿脑瘫坐位运动功能的影响
) 王 辉 闫炳苍 郭延昭 杨 成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西安脑病医院 ( 西安 7 1 0 0 3 2 观察补益类中药配合穴位埋 线 对 小 儿 脑 瘫 坐 位 运 动 功 能 的 影 响 。 方 法 : 治疗组6 8例 摘 要 目的 : 在B 黄 芪、 党 参、 白 术、 当 归、 熟 地、 怀 牛 膝、 狗 脊、 杜仲 o b a t h 疗法基础上采用调中益胃颗粒 ( 等) 配合脾俞 、 肾俞 、 腰阳关 、 命门穴位埋线治疗 , 对照组采用 B o b a t h 疗法 。 治疗 前 后采 用 粗 对 坐 位 运 动 功 能 进 行 评 价。 结 果: 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 治 疗 3 个 月 后, 治疗组有 GMFM) 对照组总有效率 7 效率 9 差异有统 5. 1 8% , 6. 5 3 %, 2 组 GMFM 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 ) 计学意义 ( 。 结论 : 中药配合穴位埋线更有利于提高小儿脑瘫坐位运动功能 。 P<0. 0 5 脾俞 穴 , 肾俞 主题词 脑性瘫痪/中医药疗法 补益药/治疗应用 穴位疗法 穴 , 文献标识码 】 ( ) 中图分类号 】 文章编号 】 7 4 2. 3 【 0 0 0 7 3 6 9 2 0 1 2 1 0 1 3 1 2 0 3 【 R A 【 1 治疗方法 脑瘫患儿运动落后 , 大部分伴有坐位发育不好 , 坐 对照组 : 用 康复运动治 o b a t h 疗法 , B 位前倾 、 脊柱后突或 脊 柱 弯 曲 , 影 响 患 儿 坐 位 的 稳 定、 跪立位的平衡能力 , 也影响到头的稳定及手眼协调能 力 。 在治疗上没有有效的方法 , 治疗时间长 , 患儿痛苦 大等特点 , 给患儿 及 其 家 属 带 来 极 大 的 影 响 。 脑 瘫 患 儿坐位运动功能的提高 , 关键在于腰部肌力的改善 , 是 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 回归社会 的 前 提 。2 0 0 9年2月至 0 1 1 年 8 月来我们在 B o b a t h 疗法基 础 上 采 用 调 中 益 2 胃颗粒配合脾俞 、 肾 俞、 腰 阳 关、 命门穴位埋线治疗相 结合的治疗方法 , 对小儿脑瘫坐位运动功能进行研究 , 现报道如下 。 临床资料 2 0 0 9 年 2 月至 2 0 1 1 年 8 月在我院收 诊断参照 治的坐位运动功能 障 碍 的 脑 瘫 患 儿 1 3 6 例, 昆明) 的 0 0 4 年全国小儿 脑 性 瘫 痪 专 题 研 讨 会 通 过 ( 2 [ 1] 女3 年龄1 定义 、 诊断条 件 及 分 型 。 男 9 8 例, 8 例, 岁 ~3 岁 , 平均 1. 9 岁 。1 3 6 例患儿随即分为 2 组 。 治 肌张力低下型2 不随意运 疗组 6 8例痉挛型3 5 例, 1, 动型 7 例 , 共 济 失 调 型 1 例, 混 合 型 4 例。 对 照 组 6 8 例, 痉挛型 3 肌张力低下型2 不随意运动型 4例, 2 例, 混合型 3 例 。 两组资料对比 P>0. 0 5。 9例, 疗师每天 4 反射性促通 0 m i n,采 用 反 射 性 抑 制 手 法 、 手法 、 叩击关键点等 3 种 技 法 。 治 疗 中 常 用 全 身 伸 展 模式 、 伸腿坐位模式和以躯干为轴心的旋转模式 。 治疗组 : 在与对照 组 治 疗 相 同 的 基 础 上 口 服 调 中 , 淮牛 益胃颗 粒 , 由 本 院 制 剂 室 提 供 主 药 物, 当归6 0 g 、 粉碎成细粉 , , 党参 、 膝、 狗脊 、 杜仲各 4 黄芪 1 白 5 5 0 g g , 加 6 倍水煎煮 2 次 , 术、 熟地各 9 合 并 煎 液, 浓缩后 0 g 加入上述药物及适量蔗糖细粉 、 混匀 , 低温干燥 , 粉碎 , /包 。 每 日 2 包 ( /包 ) 装包 , 分成 1 , 分 3~4 次 , 0 0 1 g g 服用 3 个月 。 穴位埋线 : 取脾俞 、 肾俞 、 腰阳关 、 命门穴 位 。 常规消毒局部 皮 肤 , 戴 无 菌 手 套, 盖 上 洞 巾, 镊取 一段约 1~2 放置在穴位 c m 长 已 消 毒 的 1 号 羊 肠 线, 埋线针针管的前端 , 后 接 针 芯, 左 手 拇、 食指绷紧或提 起进针部位皮肤 , 右 手 持 针, 刺 入 到 所 需 深 度, 当出现 针感后 , 边推针芯 , 边 退 针 管, 将羊肠线埋填在穴位的 皮下组织或肌层内 , 用棉球或纱布压迫针孔片刻 , 再用
5] 应[ 。 经连续刺激把信息 、 能量经络传入体内 , 疏通经
n
6 8 6 8
治疗前 2 1. 8 5±9. 6 8 2 2. 0 8±9. 4 6
治疗后 3 4. 9 6±9. 2 8▲ △ 3 2. 8 8±9. 3 9▲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与本组治疗 前 比 较 , 0 5; 注 : △P<0. 0 5。 ▲P<0.
讨 论 本病属中医 “ 五迟” 、 “ 五软” 、 “ 五硬” 范 畴, 多因先天禀赋不 足 , 后 天 脾 失 所 养, 气血生化无源 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 产 时 脑 部 损 伤 , 导致先天禀赋不 足而 发 病 。 明 代 《 保 婴 撮 要 · 卷 三 · 五 软》 治疗体现 “ 治痿独取阳明 ” 的思想 : “ … 骨 脉 不 强, 肢 体 痿 弱, 源 其要总归于胃 。 盖胃水谷之海 , 为五脏之本 , 六腑之大 源也 ” , 主张使用 “ 补 中 益 气 汤, 以滋 化源” 。小儿生长 发育有赖于肾气的充 足 , 先天肾气需要后天脾胃之气 不断化生气血以滋养 , 而后天之气又必须依赖先天肾 气温运资助才能够 化 生 气 血 。 肾 藏 精 而 主 骨 , 肝藏血 而主筋 , 肾充则骨强 , 肝充则筋健 , 盖腰为肾之府 , 二经 虚, 则腰脊筋骨软而精气乏 , 症见腰软无力 , 坐而不稳 , 故治疗以滋化脾胃 为 主 , 辅 以 补 肾 健 脑, 填 精 益 髓, 强 壮筋骨
4, 5] , 但对脑瘫坐位 近年穴位 埋 线 治 疗 脑 瘫 多 见 报 道 [
△
半前倾坐 、 头能否直立 、 扶腰坐 、 头在中 。 评价内容 :
、 双手支撑坐 3 、 直腰坐 3 、 扭身坐 、 线稳定 3 自由玩 、 s s s 椅上坐 、 凳上坐 、 自己坐矮凳 、 自己坐高凳 、 坐位前方平 衡、 坐位侧方平衡 、 坐位后方平衡 , 每项3分总分值4 5 分进 行 测 评 。 评 分 标 准 : 完 全 不 能 完 成 运 动; 0 分: 1 能完成运动的2 分: 能完成 运 动 的 1 0% ; 2 分: 0% ~ 能完成运动的1 顺 利 完 成) 。治 疗 后 9 0% ; 3 分: 0 0% ( 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达到 4 0~4 5 分为显效 , 2~4 0 2 分为有效 , 1 分以下为疗效不明显或无效 2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 χ 检验 。 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2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n
6 8 8 6
显效 2 1 1 3
有效 4 3 3 9
无效 4 1 6
总有效率 % 9 5. 1 8 7 6. 5 3
与对照组比较 , 0 5。 △P<0. 注 :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评价评分比较 见表2 。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评价评分比较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