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修身哲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的修身哲学
●●●修身,即修养身心。

道儒墨三家都讲究修身,道家修身讲究顺应自然,儒家修身更多是为了完善自己,而墨家修身则更讲究修心。

纵观三家对于修身的要求,道家的修身颇有出尘的意味,而墨家的“兼爱”对于多数人来说,是一生心灵的修习。

而儒家的修身,则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国天下。

早在两千多年前,儒家的修身之道就比较系统和完善。

这大概,与儒家创始人孔子十分重视修身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于儒家的修身之道,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论语?子罕》记载:“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军队
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个人的志气却是不能被改变的。

立志就是要在思想深处确立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明确的目标可以确定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志向一旦确立,便不容易被改变。

立志是对于每个人来说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

对于修身来说,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学习是对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论语?阳货篇》中,孔子提出了著名“六言六弊”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吸收知识是学习的一个方面,然而对于学习来说,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如何把知识融合,如何学以致用。

《论语?里仁篇》中记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学而》中记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儒家对于自省的重视,从《论语》中便可见一斑。

自省是提高自我修养的重要方法,在不断的反省自己,克制自己中,才能不断的深化自我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而《论语?季氏》中所记载的“君子三戒”,则是儒家对于自省的基本定义。

对于自身的修养,应该从少年之时开始,至垂垂暮年而不松懈。

《论语?子罕》中记载:“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自省是为了反省自己,可是反省过后如果不改过,那么自省,其实是无意义的行为。

一个有道德的人,行为应当光明磊落,对于自己所犯的错误,亦应当坦荡承当并加以改正。

人无完人,但这绝不是放任自己的借口。

只有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去改正它,才是对自省最好的实践。

道德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的修养,更是我们应当付诸行动的思想。

《论语?宪问》中写“君子耻其言之过其行”。

可见,在儒家的定义里,“行”比“言”要可靠的多。

道德的深浅,必须在实践之中才能得到证实。

而身体力行,则是道德实践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论语?学而》中写道“巧言令色,鲜仁矣。

”满口花言巧语的人,少有仁德之辈。

真正重要的,并不是说的如何,而是如何付诸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