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岗位试题库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岗位试题
初级工
一、填空
1、催化裂化的主要作用是(将重质油轻质化),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和发展石油化工所需的原料。
2、催化裂化的目的产品是(汽油、轻柴油、液态烃)。
3、石油是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4、石油的化学组成按元素分主要是(C、H、S、N、O)等。
5、催化裂化的主要特点是轻质油收率高,产品质量好,催化剂可以不断(再生),装置开工周期长。
6、催化裂化装置是由(反再系统)、(分馏系统)、(稳定系统)、(产品精制)、(机组)几个部分组成。
7、催化剂的使用性能主要有(活性)、(稳定性)、(选择性)等。
8、催化裂化过程中化学反应的种类:(裂化反应)、(异构化反应)、(氢转移反应)、(芳构化反应)、(叠合反应)、(烷基化反应)、(甲基转移反应)等。
9、风开阀是指有风就(开),无风则(关),且阀心开度与风量的大小成(正比)变化。
10、风关阀是指有风就(关),无风则(开),且阀心开度与风量的大小成(反比)变化。
11、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班组级安全教育)。
12、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13、催化裂化反应是(吸)热反应。
14、原料分析指标包括原料的比重、含水量、硫含量和(残炭值)。
15、再生催化剂的含炭量越低,催化剂的活性越(高)。
16、再生催化剂的含炭量越高,催化剂的活性越(低)。
17、催化剂的密度表示方法有(堆积密度)、(颗粒密度)、(骨架密度)。
18、真实密度是单位(骨架体积)催化剂的质量。
19、颗粒密度是单位(颗粒体积)催化剂的质量。
20、堆积密度又分为(充气密度)、沉降密度、密实密度。
21、双动滑阀是用来控制(再生器压力),实现两器压力平衡的设备。
22、反应时间增加,焦炭和干气产率(增加)。
23、反应时间增加,汽油产率(先上升后下降)。
24、反应时间增加,柴油产率(下降)。
25、再生温度越高,烧焦速度(越快)。
26、再生床层氧分压越高,烧焦速度(越快)。
27、待生剂含炭量越高,烧焦速度(越快)。
28、在发生事故时,可通过(双动滑阀)放空以防再生器超压。
29、在发生事故时,可通过(气压机入口放火炬阀)放空以防反应超压。
30、单动再生滑阀可调节再生催化剂(去提升管的流量)。
31、辅助燃烧室101一次风进入(炉膛),二次风进入(炉壁与筒体夹层)。
32、催化剂循环量是靠(再生滑阀开度)来调节。
33、在正常工作中,再生器料位低或催化剂活性下降应启用(小型加料)进行加剂。
34、炭堆积发生后会使催化剂的活性及选择性(下降),轻质油收率(下降)。
35、渣油组分重、残炭高、生焦量大、进入提升管后使催化剂活性(下降)。
36、原料的雾化效果好,可以(降低)生焦,从而利于反应。
37、催化剂颗粒越小,越(易)流化.。
表面积越()。
38、催化剂颗粒越小,其气流夹带损失越(大)。
39、当采用汽油—气体生产方案时反应岗位应(提高)反应温度。
40、当采用柴油生产方案时反应岗位应(降低)反应温度。
41、原料馏分越重,残炭越高,生焦量就(越大)。
42、喷燃烧油会破坏床层的流化状态,使催化剂的损失(增大)。
43、当分布管下温度达到(550℃)或沉降器顶达到(250℃)恒温一定时间后可切换汽封。
44、本装置反应温度控制范围是()。
45、原料预热炉在正常生产中,炉膛温度不能大于(800℃)。
46、原料预热过程中,炉出口温度不能大于(400℃)。
47、在处理炭堆积事故时易超温,严重时需(切断进料)进行烧焦。
48、二次燃烧的危害有:损害设备、(催化剂跑损加大)。
49、绝压是表压与(大气压)之和。
50、真空度是大气压力与(绝压)之差。
51、常用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1211灭火
器)。
52、压力平衡的任务是(保证催化剂在两器之间流化正常)。
53、反应岗位的三大平衡包括:(物料平衡)、(压力平衡)、(热平衡)。
二、选择题
1、本催化裂化装置所用原料是常压生产的(C)。
A、重柴油;
B、常底油;
C、减压蜡油;
D、减压渣油
2、催化裂化属于石油加工的(B)加工。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3、催化裂化反应中最重要的反应是(D)反应。
A、烷基化;
B、异构化;
C、缩合;
D、裂解
4、催化裂化反应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C)。
A、反应温度;
B、反应压力;
C、催化剂;
D、进料量
5、催化反应温度主要是由(B)控制。
A、加热炉;
B、催化剂循环量;
C、油浆换热;
D、进料量
6、原料在提升管中的反应时间约为(A)。
A、1秒;
B、4秒;
C、8秒;
D、15秒
7、反应压力主要由(A)控制。
A、气压机入口压力;
B、再生器压力;
C、分馏塔压降
D、V202液面
8、对原料和催化剂起转向和提升作用的主要是(D).
A、汽提蒸汽;
B、雾化蒸汽;
C、松动蒸汽;
D、预提升蒸汽
9、再生催化剂循环量主要是由(C)调节。
A、双动滑阀;
B、待生滑阀;
C、再生滑阀;
D、闸阀
10、油浆回炼量主要是根据(A)调节。
A、再生床温;
B、塔底液面;
C、塔底温度;D原料量
11、反应器中的旋风分离器主要作用是回收(B),使其不至分馏塔。
A、再生催化剂;
B、待生催化剂;
C、油气;D蒸汽
12、再生器中的旋风分离器主要是以(A)原理回收再生催化剂,以免排入大气。
A、离心力;
B、向心力;
C、重力;
D、流化
13、再生器的压力主要由(A)来调节。
A、主风量;
B、主风出口放空;
C、待生滑阀;
D、双动滑阀
14、主风进入再生器靠(B)使其在再生器横截面上均匀分布。
A、单向阀;
B、分布管;
C、一次风手阀;
D、二次风手阀
15、辅助燃烧室只在(C)时点火使用。
A、再生床温度低;
B、反应器温度低;
C、开工两器升温;
D、停工
16、两器升温时,辅助燃烧室刚开始时一次风开的(C).
A、很大;
B、相对较大;
C、相对较小;
D、基本关死
17、两器升温时,辅助燃烧室刚开始时二次风开的(B).
A、全开;
B、较大;
C、相对较小;
D、基本关死
18、两器升温到最后时,一次风手阀(A).
A、基本全开;
B、开一半多一点;
C、开不到一半;
D、开很小
19、两器升温到最后时,二次风手阀(D).
A、基本全开;
B、开一半多;
C、开不到一半;
D、开很小
20、当燃烧量一定时,两器升温主要靠调节(B)。
A、主风量;
B、一、二次风相对量;
C、再生器压力;
D、喷燃烧油
21、再生后催化剂落入(A),经再生斜管送入反应器。
A、淹流管;
B、溢流管;
C、斜管入口;
D、主风入口
22、大型加料一般只在开工(B)的情况下使用。
A、慢速装剂;
B、快速装剂;
C、转剂;
D、催化剂循环
23、小型加料一般在正常生产时用于增加(C)使用。
A、催化剂循环量;
B、催化剂流化;
C、催化剂活性;
D、催化剂损失
24、小型加料所用输送风是(A)。
A、非净化风;
B、净化风;
C、主风;
D、增压风
25、大型加料所用输送风是(D)。
A、增压风;
B、净化风;
C、主风;
D、非净化风
26、大型加料的输送过程属于(B)。
A、稀相输送;
B、密相输送;
C、夹带现象;
D、扬析现象
27、小型加料的输送过程属于(B)。
A、稀相输送;
B、密相输送;
C、夹带现象;
D、扬析现象
28、反应温度主要是观察(C)点的温度。
A、提升管底部;
B、提升管中部;
C、提升管出口;
D、沉降器顶部
29、汽油方案中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B)度。
A、480;
B、505;
C、515;
D、520
30、正常操作时,反应器顶压力一般(A)。
A、不作调整;
B、根据分馏操作调节;
C、根据气压机操作调节;
D、根据再生压力调节
31、双动滑阀主要用来调节(C)。
A、反应器压力;
B、催化剂循环量;
C、再生器压力;
D、烟气流量
32、平稳操作时两器压差一般(D)。
A、根据进料调节;
B、根据再生温度调节;
C、根据反应温度调节;
D、不调节
33、正常操作时,要求再生器顶压力(C)沉降器顶压力。
A、等于;
B、小于;
C、大于;
D、不等于
34、当再生床温度下降很快不能控制可以(B)来控制床温。
A、切断进料;
B、喷燃烧油;
C、提油浆回炼;
D、提主风量
35、点炉101时,如未点着,应关燃料气(B)再点。
A、过一会;
B、用风或蒸汽吹一会;
C、马上;
D、不要
36、汽提蒸汽的主要作用是(A)。
A、汽提待生剂上的油气;
B、保证再生剂正常流化;
C、保证反应器压力;
D、降低反应器温度
37、旋风分离器料腿的主要作用是(B)。
A、分离催化剂;
B、把催化剂送回床层;
C、把催化剂带入稀相;
D、把催化剂带入旋分入口
38、原料油的四个喷嘴的中心线相交于提升管中心线的(A)。
A、一点;
B、二点;
C、三点;
D、四点
39、主风机出口单向阻尼阀的主要作用是(B)。
A、防止主风倒流;
B、防止催化剂倒流;
C、调主风量;
D、调主风气速
40、CO助燃剂一般在(C)时使用。
A、床温下降;
B、床温正常;
C、二次燃烧或尾燃;
D、氧气过剩
41、CO助燃剂通过(C)加入再生床层。
A、主风线;
B、燃料油线;
C、小型加料线;
D、大型加料线
42、预提升蒸汽所用蒸汽是(C)蒸汽。
A、0.6MPa饱和;
B、1.0MPa饱和;
C、过热;
D、任意一种
43、汽提蒸汽所用蒸汽是(A)蒸汽。
A、过热;
B、0.6MPa饱和;
C、1.0MPa饱和;
D、任意一种
44、原料雾化蒸汽所用蒸汽是(C)蒸汽。
A、0.6MPa饱和;
B、1.0MPa饱和;
C、过热;
D、任意一种
45、燃料油雾化蒸汽所用蒸汽是(A)蒸汽。
A、过热;
B、1.0MPa饱和;
C、0.6MPa饱和;
D、任意一种
46、膨胀节的主要作用是(B)。
A、高温;
B、热胀冷缩;
C、低温;
D、催化剂冷缩
47、防焦蒸汽的作用是防止(D)。
A、高温;
B、氧化;
C、油气积聚;
D、结焦
48、待生剂带油严重会出现(B)现象。
A、床温超高;
B、烟囱冒黄烟;
C、流化不好;
D、再生压力不稳
中级工
一、填空
1、在催化反应中,同类烃分子量越大,越(容易)被吸附。
2、沉降器的作用是将(油气与催化剂通过沉降分开),使催化剂进入汽提段。
3、汽提是用(蒸汽)将催化剂吸附的油气置换出来。
4、停工卸料时管线温度不能大于(450)度。
5、启动燃料油时,床层温度必须大于(380)度。
6、反应切断进料,单器流化时可启动(燃料油)维持床层温度。
7、原料在催化剂上的五大步骤:(扩散)、(吸附)、(反应)、(脱附)、(扩散)。
8、焦炭主要沉积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使催化剂活性下降。
9、提高剂油比,能使反应速度(加快),加深反应深度。
10、发生炭堆积时,正常情况下两器藏量(增加)。
11、发生炭堆积时,再生器粗旋压降(上升)。
12、烷烃的催裂化反应主要是(分解)反应。
13、芳烃的催裂化反应速度很低,主要是(缩合)反应。
14、催化剂活性提高,产品中不饱和烃含量减少,汽油辛烷值(下降)。
15、原料中的(Fe、Cu、Ni、V、Na)等重金属会使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大大降低。
16、辛烷值是评定汽油抗爆性能的指标,它规定以(异辛烷)的辛烷值为100,以(正
庚烷)的辛烷值为0为标准进行测定的。
17、马达法辛烷值表示(高转速)时汽油的抗爆性能。
18、研究法辛烷值表示(低转速)时汽油的抗爆性能。
19、十六烷值是评定柴油抗爆性能的指标。
它以(纯十六烷)的十六烷值为100,(纯a-甲基萘)十六烷值为0为标准进行测定的。
20、回炼油罐液面是观察(反应深度)的眼睛。
21、转化率一定时,汽油辛烷值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2、提升管内的催化剂输送属于(稀相输送)。
23、再生斜管内的催化剂输送属于(密相输送)。
24、蒸汽管和油管连接处要安装(单向)阀。
25、沉降器或再生器内催化剂突然下降的现象叫(塌方)。
26、再生斜管中的催化剂循环中断的现象叫(架桥)。
27、催化剂中毒会使轻油收率下降,应加入(金属钝化剂)或(置换部分催化剂)。
28、反应器内的人字挡板使蒸汽均匀上升,避免了(短路)现象。
29、待生催化剂带油会使烟囱冒(黄烟或冒火)。
30、开工装剂时应用较少的风,并及早封住(一级料腿),避免催化剂跑损。
31、主风机突然停车,应立即投用主风自保,严禁喷(燃烧油)。
32、只要系统中有催化剂,严禁关闭(汽提蒸汽)和各松动点和反吹风。
33、催化液态烃产品中最多的组分是(丙稀)。
34、预热锅炉操作过程中,严禁汽包(满罐)和(干锅)。
35、主风自保后,必须带(原料)自保。
36、催化分馏塔进料为(过热气体),且带有催化剂粉末,因而塔底设置(脱过热段)。
37、回流比过大使塔内(液相负荷过大)而限制塔的处理量。
38、裂化催化剂的活性表示方法有(D+L活性法)、(KOH指数法)、(微活测定法)。
39、各烃类中,催化裂化的理想原料是(烷烃)。
40、原料朝几个方向同时进行反应是(平行反应)。
41、随反应深度增加,中间产物又继续反应是(顺序反应)。
42、操作过程中分馏冲塔,反应应(降量)或(调节操作)。
43、停工卸料时两器差压应保持(负差压)。
44、反应温度可通过开关再生滑阀和(原料预热温度)来调节。
45、反应温度越高,生焦量越大,再生床层温度(越高)。
46、反应再生系统所用热电偶均为(耐磨热电偶)。
47、本装置反应压力通过调节(分馏塔顶蝶阀)来控制。
48、开热油泵前必须(预热)。
49、催化裂化液面测量仪表有(差压式液位计)、(玻璃管液面计)、(浮球液面计)、(沉筒式液面计)、(磁浮子液面计)。
50、催化裂化单体烃反应中,环烷烃先(开环)再继续反应。
51、启用余热锅炉应(先加水)再开烟汽蝶阀。
二、选择题
1、胜利原油的相对密度是(C)。
A、0.65;
B、0.8005;
C、0.9005;
D、0.9985
2、我国多数原油属于(B)原油。
A、超重质;
B、较重质;
C、轻质;
D、高硫
3、我国多数原油属于(A)原油。
A、含硫;
B、高硫;
C、低硫;
D、超低硫
4、原油中的主要有害的微量元素为(D)。
A:Mg、Ca;B:Mg、V;C:Ca、Ni;D:V、Ni
5、我国原油所含有害微量元素的特点为(A)
A、钒少镍多;
B、钒多镍少;
C、钒镍等量;D钒镍量均多
6、石油中的碳元素含量为(B)
A、80-85%;
B、83-87%;
C、87-91%;
D、90-94%
7、石油中的氢元素含量为(C)。
A、20-24%;
B、15-20%;
C、11-14%;
D、8-12%
8、石油中C、H元素的含量合计一般为(C)。
A、90-94%;
B、93-96%;
C、95-99.5%;
D、97-100%
9、常压馏分油的干点都在(D)以上。
A、180℃;
B、280℃;
C、500℃;
D、350℃
10、减压侧线油的馏分范围一般为(A)。
A、350-500℃;
B、400-500℃;
C、450-600℃;
D、300-500℃
11、减压渣油一般都是沸点(C)以上的重质组分。
A、350℃;
B、400℃;
C、550℃;
D、500℃
12、减压塔是靠(A)来保持它的真空度的。
A、蒸汽抽真空;
B、动力抽真空;
C、抽风机;
D、密封
13、常压塔的主要热源是(B)。
A、换热器;
B、常压炉;
C、减压炉;
D、汽提蒸汽
14、催化汽油的抗爆性比常压汽油(C)。
A、一样;
B、差;
C、好;
D、不一定
15、催化柴油的抗爆性比常压柴油(B)。
A、一样;
B、差;
C、好;
D、不一定
16、催化裂化原料是(C)。
A、常压重柴;
B、常底重油;
C、减压蜡油;
D、减压渣油
17、催化裂化原料是(B)。
A、来自罐区的冷原料;
B、常减压来的热原料;
C、冷热混合油;
D、冷热原料都有
18、催化裂化反应中最主要的反应是(D)。
A、烷基化反应;
B、异构化反应;
C、氢转移反应;
D、分解反应
19、石油中最难裂解的组分是(C)。
A、烷烃族;
B、烯烃族;
C、芳香烃族;
D、环烷烃族
20、石油中的烃类在裂化催化剂上的吸附能力最强的是(B)。
A、环烷烃;
B、稠环芳烃;
C、烯烃;
D、烷烃
21、催化裂化反应中的分解反应属于(A)。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置换反应;
D、可逆反应
22、原料油的残炭值越高,此原料(B)。
A、越易裂解;
B、越不易裂解;
C、催化剂活性越高;
D、越易反应
23、原料油雾化用的是(C)蒸汽。
A、0.6MPa饱和;
B、1.0MPa饱和;
C、过热;
D、任一种
24、膨胀节保护蒸汽用的是(B)蒸汽。
A、0.6MPa饱和;
B、1.0MPa饱和;
C、过热;
D、1.4MPa饱和
25、主风机设计出口压力是(C)。
A、0.254MPa;
B、0.294MPa;
C、0.35MPa;
D、0.39MPa;
26主风机出口流量在正常情况下用(A)调节。
A、入口蝶阀;
B、出口放空;
C、出口手阀;
D、单向阻尼阀
27、催化反应中的平行反应是原料朝(C)进行反应。
A、一个方向;
B、一个方向连着;
C、几个方向;
D、几个方向连着
28、催化裂化反应中的顺序反应是指(B).
A、反应根据难易程度依次进行;
B、反应产物又继续进行;
C、各种反应按次序进行;
D、反应向几个方向同时进行
29、催化汽油是催化裂化反应的(A)。
A、中间产物;
B、最终产物;
C、唯一产物;
D、初始产物
30、催化柴油是催化裂化反应的(C)。
A、唯一产物;
B、最终产物;
C、中间产物;
D、缩和产物
31、火焰燃烧的助燃物是指(A)。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一氧化碳、
32、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遇火爆炸的(C)。
A、极限压力;
B、极限温度;
C、极限浓度;
D、极限体积
33、蒸汽灭火是(D)灭火的一种。
A、冷却;
B、隔离;
C、控制可燃物;
D、窒息
34、H2S在空气中的含量为(C)以上时可使人立即中毒。
A、0.01mg/m3;
B、1mg/m3;
C、1mg/L;
D、100mg/m3;
35、石油中的硫最大量的是以(D)方式存在。
A、H2S;
B、硫元素;
C、硫醇;
D、硫醚
36、催化分馏岗位所产汽油是粗汽油,只控制(A)。
A、干点;
B、初馏点;
C、闪点;
D、凝点
37、气压机把富气压缩到约(C)MPa,送入稳定系统。
A、0.4;
B、0.7;
C、1.0;
D、1.5
38、液化石油气主要控制指标是(D)含量。
A、C1 C2;
B、C2 C3;
C、C3 C4;
D、C2 C5
39、干气的主要组分是(B)。
A、C3 C2;
B、H2 C1 C2 ;
C、H2 C2 C5;
D、C1 C2 C3
40、液化石油气的主要组分是(A)。
A、C3 C4;
B、H2 C1 C2 ;
C、C2 C5;
D、C4 C5
41、正常生产时,炉201所用燃料是(C)。
A、燃烧油;
B、液化气;
C、干气;
D、天然气
42、本装置的净化风主要用做(D)。
A、输送风和反吹风;
B、输送风和动力风;
C、反吹风和仪表风;
D、仪表风和动力风
43、本装置的非净化风主要用做(A)。
A、输送风和反吹风;
B、输送风和动力风;
C、反吹风和仪表风;
D、仪表风和动力风
44、废热锅炉主要是回收(B)的能量。
A、高温催化剂;
B、高温再生烟气;
C、烟气中的CO;
D、催化剂上的焦炭
45、再生器中的氧分压越高,(C)速度越快。
A.催化剂循环;B、流化;C、烧焦;D、夹带
46、催化剂颗粒越小,越容易(D)。
A、烧焦;
B、加快反应;
C、循环;
D、夹带
47、催化剂的(A)越大,它的吸附能力越强。
A、比表面积;
B、颗粒;
C、表面积;
D、重量
48、开工时,加盲板建立汽封是指将空气封在(C)以前。
A、分馏塔顶;
B、分馏塔底;
C、沉顶大油气放空线;
D、沉顶放空线
49、开工时,加盲板建立汽封是指用(B)来封住空气。
A、氮气;
B、蒸汽;
C、油气;
D、氢气
50、开工时切换汽封是指把反应器中的空气用蒸汽从(A)赶入大气。
A、沉降器顶放空;
B、大油气线放空;
C、分馏塔放空;
D、烟囱
51、开工装剂时,催化剂未盖过(B)时必须快速装。
A、燃烧油喷嘴;
B、料腿出口;
C、分布管;
D、再生斜管入口
52、开工装剂时,料面达到一定的高度,床温大于(D)时喷燃烧油。
A、300℃;
B、400℃;
C、450℃;
D、380℃
53、装完催化剂后,床温达到(B),其他参数正常,则可以转催化剂。
A、400-450℃;
B、500-550℃;
C、580-600℃;
D、620-640℃
54
55、反应进料时,开喷嘴必须(C)逐渐开大。
A、一个一个;
B、只一个;
C、对角同时;
D、随意
56、检修完上人孔时,螺栓必须(B)紧。
A、一个一个;
B、对角同时;
C、按三角形;
D、随意
高级工
一、填空题
1、原油评价是为了合理利用石油资源,得到(理想产品),为生产装置提供依据。
2、在汽油馏分中含有(C5-C11)的烃类物质。
3、在煤油、柴油馏分中含有(C11-C20)的烃类物质。
4、分子筛活性的来源一种认为是酸性催化剂提供质子酸,另一种认为来源于(催化剂的静电场)。
5、液化气容器不能在(满罐)情况下操作。
6、重金属在原料中以(金属化合物)形式存在,在反应中分解金属就汇集在催化剂上。
7、流化床固体颗粒向流体一样流动,使操作能连续的(自动控制)。
8、分馏塔顶一般采用(顶循环)回流而不用冷回流。
9、反应保持好气体产量和气体压缩能力的平衡,就能保持系统(压力)的平衡。
10、反应搞好生焦和再生烧焦能力的平衡,可防止(炭堆积和二次燃烧)。
11、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应走换热器的(管程),便于(清洗管子)。
12、被冷却的流体应走换热器的(壳程),以增加(冷却)效果。
13、具有腐蚀性的流体宜走换热器的(管程)。
14、压缩机使分馏来的富气(升高压力),以便于更好的分离出合格产品。
15、两器装卸催化剂时采用(稀相输送)的方法,输送介质是(压缩空气)。
16、提高富气压缩机的入口压力可以(降低)气压机的功率消耗。
17、吸收稳定是利用(吸收和分离)的方法将富气和粗汽油分离成(干气、液化气、稳定汽油)。
18、稳定塔实质上是(精馏)塔。
19、再生器的烧焦能力常常是决定催化(处理能力)的关键因素。
20、催化再生器为(稀相和密相)两段。
21、催化裂化再生器底部与(辅助燃烧室101)相连接。
22、在再生器壳体内壁敷有(隔热层和耐磨层)。
23、分布管的作用是使空气(沿整个床层截面分布均匀)创造一个良好的流化条件。
24、旋风分离料腿的作用是保证分离的催化剂(顺利的流回床层)。
25、翼阀的密封作用是依靠(翼板本身的重量)。
26、操作弹性是指在正常操作调件下所允许的(最大最小操作范围)。
27、附加炭是由于原料中的(残炭)所造成焦炭中的炭。
28、滑阀的灵敏度必须达到(1/400)。
29、滑阀的准确度必须达到(1/100)。
30、提高反应压力的实质是提高(油气反应物浓度)以增加反应时间。
31、石蜡基原料易裂化,产品(安定性稍差)。
32、循环裂化是把(回炼油和油浆)送回反应器重新裂化。
33、催化剂被重金属污染后,裂解气体中的氢含量明显(增加)。
34、催化剂粒度中粗粒过多时,会使流化性能变差,容易使斜管(堵塞)。
35、CO助燃剂是一种含有(铂或钯)金属的一种催化剂。
36、催化剂的机械性能是指其耐磨性和机械强度,用(磨损指数)表示。
37、两器总藏量包括(提升管)、沉降器汽提段、再生器、输送斜管的催化剂量。
38、反应岗位事故蒸汽包括(进料事故蒸汽和主风事故蒸汽),以及套筒事故蒸汽。
39、反应进料量增加,反应压力(上升)。
40、油气在提升管中停留时间长,反应深度(增大),转化率高,但过长也不好。
41、提高油浆回炼量可以(降低)油浆中的固含量。
42、操作中可通过提高油浆回炼量和(外甩油浆)减少油浆固含量。
43、启用自保后,再次恢复开工时,自保必须先(复位).
44、吸收-解析双塔流程(C3 C4)吸收率较高。
45、催化剂的初活性比平衡剂活性(高)。
46、催化裂化经历了固定床、(移动床)、流化床三个阶段。
47、催化剂再生有三种:高温再生、多段再生、(完全再生)。
48、废热锅炉加药的作用是防止(设备结垢)。
49、锅炉连续排污的目的是防止(水中盐量),保证水质稳定。
50、锅炉间断排污是将炉内的(水渣、泥渣)排掉,调整蒸汽品质。
51、装置正常停工的目的是对(设备和工艺管线)进行全面检查、鉴定、检修。
52、两器压力平衡,实质是两器间催化剂输送线路两端(推动力与阻力之间)的平衡。
53、炉201烧瓦斯时,火焰呈(淡蓝)色说明燃烧完全。
54、炉201瓦斯管线装有(阻火器),以防回火。
55、建立汽封的目的是防止(分馏塔的油气)串入反应器。
56、旋风分离器入口线速越高,分离效果(越高)。
57、原料中的钠可与钒生成(共熔物),降低催化剂活性。
58、在外压一定时,纯物质的沸点是一个(衡定值),而馏分油品的沸点是一个(
温度范围)。
59、油品的闪点分两种,即(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加热条件)和(引火条件)不同。
60、气体比液体具有较大的(压缩性)和(热膨胀性),其重度随(温度)和(压力)的改变而有较大的变化。
61、当液体在(重力和压力)的作用下达到平衡时,则流体处于(静止)状态。
62
63、试验证明,离心泵的(流量和扬程)与被输送介质密度有关,但泵的功率消耗随被输送介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64、离心泵的效率达不到100%是因为流体在泵内运动时,存在(水力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
65、离心泵的平衡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克服和消弱)轴向推力。
66、按叶轮的结构分,离心泵可分为(开式叶轮泵)、(闭式叶轮泵)、(半开式叶轮泵)。
67、往复泵的出口压力大小取决于泵本身的(强度)、(配带功率)及(密封条件),与泵的(流量)无关。
68、汽油发动机的燃料点火采用(点燃式),而柴油发动机采用(压燃式)。
69、仪表的精度等级表示仪表指示值的(准确性),它是用仪表的(允许折合误差)来表示的。
70、汽油的辛烷值是表示汽油(抗爆性)的一个指标,汽油中加MTBE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的(辛烷值)。
71、运动流体所具有的能量形式有(比位能)、(比动能)、(比静压能)。
72、大气压就是大气层内的空气的重量所产生的(静压力),绝对压力等于表压加上(大气压)。
73、石油火灾的特点是(燃烧速度快)、(火焰温度高)、(易发生突沸)、(火势蔓延快)。
74、石油馏分中烃类分布情况大致是:汽油馏分中含有(C5-C11),煤、柴油馏分中含
有(C11-C15),润滑油馏分中含有(C20-C35)。
、
75、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有(安全阀)、(爆破片)、(压力表)、(温度计)、和液面计。
76、灭火的基本方式有(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化学中断法)。
77、气体吸收主要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二、选择题
1、石油中的C、H两元素的含量合计一般为(C)。
A、90-94%;
B、92-96%;
C、95-99%;
D、97-100%
2、石油中的硫主要以(D)方式存在。
A、H2S;
B、元素硫;
C、硫醇;
D、硫醚
3、大气中的H2S含量为(B)时人即可察觉。
A、1ppb;
B、10ppb;
C、1ppm;
D、10ppm
4、H2S与空气作用,可生成危害更大的(A)。
A、SO2;
B、SO3;
C、H2SO4;
D、S
5、石油中对加工过程危害最大的两种微量金属元素是(D)。
A、Ag Ca;
B、Na Zn;
C、Ti Co;
D、Ni V
6、常减压装置中的常压塔主要热源是(A)。
A.常压炉;B、换热器;C、减压炉;D、汽提蒸汽
7、目前工业上用催化剂的分子筛主要是(A)两种。
A、X型 Y型;
B、X型 A型;
C、Yn型 A型;
D、An型 W型
8、工业上应用的催化剂一般含有(D)的分子筛。
A、50%;
B、100%;
C、30-35%;
D、5-15%
9、分子筛是一种具有晶格结构的(C)。
A、硅酸铝;
B、结晶盐类;
C、硅铝酸盐;
D、担体
10、裂化催化剂活性与其表面的(B)直接有关。
A、碱性;
B、酸性;
C、AL离子浓度;
D、湿度
11、平衡剂活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催化剂的(C)。
A、选择性;
B、初活性;
C、稳定性;
D、催化剂的表面积
12、再生器床层温度越高,催化剂的烧焦速度(B)。
A、越慢;
B、越快;
C、不变;
D、趋于零
13、催化剂上的含炭量越高,其再生烧焦速度(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