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提高)
满分:8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2016·泰宁模拟)下列物态变化的例子中,正确的是()
A. 寒冬时,窗户的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凝固现象
B. 夏天阴凉的地方的石头比较湿润,这是液化现象
C. 舞台上用干冰制作的“云雾”,这是汽化现象
D. 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这是凝华现象
2.夏季,小华在饭店吃饭时,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空调吹出了白茫茫“冷气”的同时,自己的幵水杯水面上正在冒“热气”.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正确的是()
A.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B.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C.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3.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
B.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C. 常见的温度计都是用水银作测温物质
D.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4.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 加入牛奶杯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B. 冬天寒冷的清晨,室外花草上有霜
C.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了
D. 花盆中的潮湿泥土变干了
5.使装水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 ( )
A. 烧杯A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B中水能沸腾
B. 烧杯A中的水能沸腾,试管B中水不能沸腾
C. 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都不能沸腾
D. 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一起沸腾
6.如图所示,能正确的描述冰的熔化过程的图象是()
A. B. C.
D.
7.(2019八上·南通月考)将两种或多种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化物: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由下表数据判断,不宜采用上述方法来制取的合金是()
A. 铜铁合金
B. 镁铁合金
C. 铝钠合金
D. 铜铝合金
8.(2017八上·宿豫期中)甲、乙两只标准水银温度计,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些,但温度计的内管直径相同,当周围温度改变时()
A. 甲水银柱长度变化比乙大,因此甲的读数比乙大
B. 甲水银柱长度变化比乙大,因此甲的读数比乙小
C. 甲水银柱长度变化比乙大,但甲、乙读数相同
D. 甲、乙水柱柱变化相同,读数也相同
9.通过热传播,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如图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是非晶体
B. 此过程是液化过程
C. t=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D. 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
10.(2017八上·麦积期中)0℃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空气温度为0℃),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会出现()
A. 水全部凝固成冰
B. 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C. 水和冰都没有发生变化
D. 无法判断
11.生活中常用的“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 “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的止沸
C. 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的止沸
D. 扬汤止沸能彻底的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12.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 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 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
D. 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
13.(2020·北京)做研究水沸腾的实验时,当水温为8℃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水沸腾后持续加热一段时间。
利用记录的数据绘制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从图像可知,从计时开始,水被加热________min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________。
14.(2016·商丘模拟)当湿热的低层大气升高到一定高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达到饱和.如果那里的温度高于0℃,多余的水汽就会形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0℃,多余的水汽就会形成小冰晶.当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形成了云.因此,云的形成所包含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和________.
15.(2017八上·南江月考)如下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在t =5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固态、固液共存、液态、气态”).EF段该物质温度________,_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放出”),该物质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者“非晶体”).
16.黄山景色闻名天下,严冬经常会出现“雨淞”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朔风里飘扬的雨滴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如图(甲)所示;而松花江畔,严冬却经常出现“雾淞”现象,它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如图(乙)所示.“雨淞”、“雾淞”的形成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的(填:“相同”或“不同”)。
17.(2017八上·富顺期中)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示数是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4℃和39.1℃,则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将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18.把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温合物中时,水银柱长20cm,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水银柱长为40cm,将它插入某液体中时,水银柱长25cm,此液体的温度是
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3题;共17分)
19.(2015八上·松原期末)如图所示,甲杯中是热水,乙杯中是常温的凉水,我们会看到甲杯中的水“冒热气”,而乙杯中的水“不冒热气”,请你回答“冒热气”是什么物理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热水“冒热气”和凉水“不冒热气”的原因.
20.(2018八上·大连期中)冬天,小红在洗漱间的水盆中放热水,洗漱间中平面镜的镜面变“模糊”了,她在镜前看不到自己在镜中的像。
请分析说明镜面变“模糊”及看不到像的原因。
21.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
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
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
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四、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7分)
22.(2018八上·兴隆期中)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填“可以”“不可以”)碰到烧杯底。
(2)当看到图________(填“乙”“丙”)的情形时,就表明水沸腾了。
(3)分析图丁,若他们使用的是相同器材,小红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小明发现温度计表面有水雾,不利于读数,是因为在温度计表面发生了________现象。
(5)水沸腾后,若换用火焰更大的酒精灯接着加热,温度计的示数会________(填“升高”“不变”“降低”)。
23.(2018八上·龙子湖期中)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两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量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__;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
(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4.(2018八上·安徽月考)如图,是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实验,加热烧瓶里的水,一段时间后金属盘下部出现了“雨”。
(1)汽化实验中烧瓶里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
(2)为了使实验中的“雨下得大些”,可以在上方的金属盘里放置________(选填“热水”或“冰块”)。
(3)实验中发现金属盘底部出现小水滴同时温度升高了,这说明________。
25.(2018八上·丹东期末)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下列实验器材时,其合理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
(2)温度计放置在水中的要求是________。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观察到第2分钟水开始沸腾。
请在如图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4)分析图象,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
(5)在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让水尽快沸腾,除了给烧杯盖上纸盖,请另外说两种合理的方法①________,②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