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70练含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70练)
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青蒿素是中国医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

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智慧的唯一果实。

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有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

对治疗失忆颇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

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

这样的辩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国医学。

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

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

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

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全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

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切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

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
(选自《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材料二:
中医文化传延几千年,出现了神农、黄帝、扁鹊、华、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中医药名家,留下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学著作和《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药学著作。

20世纪50年代,小儿流脑、乙脑流行,中医成功地运用白虎汤和白虎加苍术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疗。

在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以及2009年的甲型流感战疫中,中医药再次让人们见证了其特殊疗效。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中医药及时参与病毒感染群众治疗,其治愈和康复效果更为明显。

张伯礼院士团队观察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5.15天,比单纯西医治疗少2天;体温恢复
时间为2.64天,比西医治疗少1.7天;平均住院天数少2.2天,CT影像好转率高22%,临床治愈率高33%,普通转重症比率低27.4%。

(摘编自王守富《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谈增强中医文化自信》)
材料三:
新中国传承中医药精华,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已经走了几十年,这就是中医药人做的搜集、整理、传授、应用等工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药中的应用,还要进入传承中医药精华的第二阶段,要解剖、分析、消化、吸收。

对于中医药的精华,不能只满足于拿来主义,不能只知应用,不问缘由,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应当敢于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经方所含的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按照君臣佐使配伍的理论进行组合试验,从而发现经方有效治疗疾病的奥秘,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研发出新的治疗重大疾病的药品和方案。

这是具有生命力的传承,而不是跟在前人后边机械地套用,是在传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

衡量中药与西药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制作手段和工艺,而在于天然药物与化学药物之分。

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研制出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依然属于中药范畴,她为中药现代化闯出了一条新路,她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路,应当成为推动中药现代化的动力。

完善人工种植中药材的质量标准规范,加强中草药材质量控制,强化中草药材种植环境保护,推行生态种植、野生种植和仿生种植。

更为重要的是制定中草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标准,并实行优质优价。

中草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是维护中药疗效的前提和关键,必须切实保障。

(摘编自《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青蒿素不同,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砒霜不用复杂的提取就能很好地治疗白血病。

B.对症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复方用药是中医的主要用药方式,体现了中医疗法的辩证施治。

C.活血化瘀这个中医治则,在冠心病术后维护方面体现出比治疗其他疾病更好的临床效果。

D.生物力药理学的实验表明,保健运动联合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50年代,中医运用白虎汤和白虎加苍术汤对小儿流脑、乙脑进行了成功的治疗,是中医现代化的典型实例。

B.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中医药治疗病毒感染作用显著,数据显示,中医比西医在治愈和康复效果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C.中药与西药的根本区别,在于药品中天然药物与化学药物成分比例的多少,而不在于制作手段和工艺的不同。

D.加强中草药质量控制,制定中草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标准,保障中草药有效成分含量,
是中医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青蒿素、砒霜、石杉碱甲的应用为例,论证了中国医学对人类健康发挥的重要作用。

B.材料一先论述单一药物的研发,再论述复方用药的辩证施治,最后论述中医治则的创新应用,层次清楚。

C.材料二列举真实具体的数据,增强了论证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效果显著的可信度。

D.材料三通过工作方式的对比,论证了中医药精华传承已经结束第一阶段而进入第二阶段。

4.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你对中医药发展的认识。

5.综合材料,简要谈谈怎样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进程。

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九江印象
丰子恺
九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虽然天气热到九十五度(华氏度),还是可爱。

我们一到招待所,听说上山车子挤,要宿两晚才有车。

我们有了细看九江的机会。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崔颢)“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常常替诗人当模特儿的九江,受了诗的美化,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风韵犹存。

街道清洁,市容整齐;遥望岗峦起伏的庐山,仿佛南北高峰;那甘棠湖正是具体而微的西湖,九江居然是一个小杭州。

但这还在其次。

九江的男男女女,大都仪容端正。

极少有奇形怪状的人物。

尤其是妇女们,无论群集在甘棠湖边洗衣服的女子,还是提着筐挑着担在街上赶路的女子,一个个相貌端正,衣衫整洁,其中没有西施,但也没有嫫母。

她们好象都是学校里的女学生。

但这也还在其次。

九江的人态度都很和平,对外来人尤其客气。

这一点最为可贵。

二十年前我逃难经过江西的时候,有一个逃难伴侣告诉我:“江西人好客。


当时我扶老携幼在萍乡息足一个多月,深深地感到这句话的正确。

这并非由于萍乡的地主(这地主是本地人的意思)夫妇都是我的学生的原故,也并非由于“到处儿童识姓名”(马一浮先生赠诗中语)的原故。

不管相识不相识,萍乡人一概殷勤招待。

如今我到九江,二十年前的旧印象立刻复活起来。

我们在九江,大街小巷都跑过,南浔铁路的火车站也到过。

我仔细留意,到处都度着和平的生活,绝不闻相打相骂的声音。

向人问路,他恨不得把你送到了目的地。

我常常惊讶地域区别对风俗人情的影响之巨大。

萍乡和九江,相去很远。

然而同在江西省的区域之内,其风俗人情就有共通之点。

我觉得江西人的“好客”确是一种美德,是值得表扬,值得学习的。

我说九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主要点正在于此。

九江街上瓷器店特别多,除了瓷器店之外还有许多瓷器摊头。

瓷器之中除了日用瓷器之外还有许多瓷器玩具:猫、狗、鸡、鸭、兔、牛、马、儿童人像、妇女人像、骑马人像、罗汉像、寿星像,各种各样都有,而且大都是上彩釉的。

这使我联想起无锡来。

无锡惠山等处有许多泥玩具店,也有各种各样的形象,也都是施彩色的。

所异者,瓷和泥质地不同而已。

在这种玩具中,可以窥见中国手艺工人的智巧。

他们都没有进过美术学校雕塑科,都没有学过素描基本练习,都没有学过艺用解剖学,全凭天生的智慧和熟练的技巧,刻划出种种形象来。

这些形象大都肖似实物,大多姿态优美,神气活现。

而瓷工比较起泥工来,据我猜想,更加复杂困难。

因为泥质松脆,只能塑造像坐猫、蹲兔那样团块的形象。

而瓷质坚致,马的四只脚也可以塑出。

九江瓷器中的八骏,最能显示手艺工人的天才。

那些马身高不过一寸半,或俯或仰,或立或行,骨胳都很正确,姿态都很活跃。

我们买了许多,拿回寓中,陈列在桌子上仔细欣赏。

唐朝的画家韩幹以画马著名于后世。

我没有看见过韩幹的真迹,不知道他的平面造型艺术比较起江西手艺工人的立体造型艺术来高明多少。

韩幹是在唐明皇的朝廷里做大官的。

那时候唐明皇有一个擅长画马的宫廷画家叫做陈闳。

有一天唐明皇命令韩幹向陈闳学习画马。

韩幹不奉诏,回答唐明皇说:“臣自有师。

陛下内厩之马,皆臣师也。

”我们江西的手艺工人,正同韩幹一样,没有进美术学校从师,就以民间野外的马为师,他们的技术是全靠平常对活马观察研究而进步起来的。

我想唐朝时代民间一定也不乏像江西瓷器手艺工人那样聪明的人,教他们拿起画笔来未必不如韩幹。

只因他们没有象韩幹那样做大官,不能获得皇帝的赏识,因此终身沉沦,湮没无闻;而韩幹独侥幸著名于后世。

这样想来,社会制度不良的时代的美术史,完全是偶然形成的。

我们每人出一分钱,搭船到甘棠湖里的烟水亭去乘凉。

这烟水亭建筑在像杭州西湖湖心亭那样的一个小岛上,四面是水,全靠渡船交通九江大陆。

这小岛面积不及湖心亭之半,而树木甚多。

树下设竹榻卖茶。

我们躺在竹榻上喝茶,四面水光滟滟,风声猎猎,九十度(华氏度)以上的天气也不觉得热。

有几个九江女郎也摆渡到这里的树荫底下来洗衣服。

每一个女郎所在的岸边的水面上,都以这女郎为圆心而画出层层叠叠的半圆形的水浪纹,好像半张极大的留声机片。

这光景真可入画。

我躺在竹榻上,无意中举目正好望见庐山。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概就是这种心境吧。

预料明天这时光,一定已经身在山中,也许
已经看到庐山真面目了。

(摘选自丰子恺《庐山游记》)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常替诗人当模特儿的九江……”一句,既写出古人对九江的喜爱,也交代了作者畅游九江的原因。

B.第二段“绝不”“恨不得”等词语,极写九江人的和气与热情,表达了作者对当地风俗人情的赞美。

C.作者联想到唐代韩幹学习画马的故事,其用意在于赞美九江手工艺人善于观察研究、极具天才的特点。

D.文章结尾从人物与环境两个角度描绘了富有诗意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沉浸其中、悠然自得的心境。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从风俗人情、人的聪明才智和环境等方面叙述了对九江的所历、所见、所感,呈现了对九江的美好印象。

B.文章第三段以无锡泥器作为衬托对象,写出了九江瓷器工艺的复杂性和形象的多样性,着力突出了两地瓷器质地的不同。

C.文章开头和结尾段落写到的出行方式、中间段落写沿途接触到的九江风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等,体现了游记散文的常见写法。

D.本文的语言只用平常的字句,不加粉饰,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具有一种朴素而又明亮的味道,体现出随笔体散文的特点。

8.本文在第二段和尾段都引用了诗句,各有什么作用?(4分)
9.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写出九江印象的。

(6分)
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

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

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恒定不变的价值,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

近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与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

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

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

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较少,缺乏像《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

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

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

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

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

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

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

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

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

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

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
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

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

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

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

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摘自《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获得时空延伸,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
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D.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

2.下列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述了当前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C.材料二围绕着中国文化,文章论及时间轴的古代与现代,空间轴的西方与中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论证方法丰富。

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价,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

3.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它特色的文化形式,不变的是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只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材料二认为任何时期的文学所遭受的作为纵轴的文学传统与作为横轴的现实世界所构成的压力都不尽相同。

C.材料三认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新性转化、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要多种文明共同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D.三则材料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而且还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最本质的文化基因。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两者在论证方法上有何不同。

(4分)
5.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播与创新发展?(6分)
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鱼的故事
张炜
父亲被叫到海上拉鱼了。

我觉得有趣,沿着父亲的足迹,去海上看那些拉大网的人。

海上没有浪,几个人把小船摇进去。

随着小船往海里驶,船上的人就抛下一张大网,水面上留下一串白色网漂。

小船兜一个圈子靠岸,剩下的事儿就是拽住大网往上拖,费劲地拖。

这就是“拉大网”。

网一动,海上老大就呼喊起来,嗓门吓死人。

所有的拉网人随号子嗨呀嗨呀叫,一边后退一边用力。

大网慢慢上来了,岸边的人全都狂呼起来。

我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活蹦乱跳的鱼一齐离水。

各种鱼都有,最大的有三尺多长,头颅简直像一头小猪。

有一条鱼的眼睛睁得老大,转动着,一会儿盯盯这个,一会儿盯盯那个。

我相信它懂事。

所有鱼都在海上老大的吆喝声中被网包抬起,倒在了不远的一片苇席上。

席子旁早排好了长队,都是赶来买鱼的人。

他们有的推车,有的担筐。

鱼不值钱,买鱼的扔下一块钱就可以随便背鱼。

拉网人真辛苦,每天要拉好多网。

早晨要拉“黎明网”,这网最重要。

这时也是海上老大最精神的时候。

拴网绳了,喊号子了,领头喊的人两手伸得像大猩猩一样长,一举一举大喊。

海上老大就高兴这样。

父亲也跟上喊,额头冒着汗珠。

父亲在海上学会了做一种毒鱼。

这种鱼肉最鲜,可偏偏有毒,毒死的人数不完。

母亲一见它就吓得叫起来,说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冒这个险。

父亲把衣袖绾起,用一把小刀剖开鱼肚,然后分离出什么,把鱼头扔掉。

用清水反复冲洗,又将鱼脊背上那两根白线抽掉,说:“没事了。

”母亲喘着把鱼做好。

一种奇特的鲜味飘出,真好吃。

这才叫好吃。

语文阅刊公众号
父亲从酒葫芦里倒出一点酒,让我和母亲都尝了一小口。

这天晚上很愉快,父亲还唱起了一首拉网的歌,母亲为他缝补衣衫。

我胆子大了,伏到父亲背上,脊背热得像炕。

父亲常把海上的欢乐带回,又差点全部抵销。

另一次父亲又捎回几条毒鱼,扔在地上就睡去了。

母亲仿照父亲上次那样把鱼剖开,从头全做一遍。

还是鲜气逼人,又美吃一顿。

一个多钟头过去,我有点晕,真的晕了。

接着我看见父亲全身抖动,手指像按在一根琴弦上,又颤又挪,嘴里吐出了白沫。

母亲比我们好一点,脸也黄了。

母亲摇晃过来,我们扶在一起。

母亲说:“到外面采一点木槿叶,采一点解毒草。


我往外连爬带跑。

草地上全是一样的草稞,根本分辨不出有什么不同。

这些草稞像是向我伸来,抚摸我。

我低下头,它们就摸我的眼睛、头发,一会儿又像火焰一样烧我的脸。

母亲已经采到了一株解毒草,她先嚼碎一些,吐在我嘴里。

原野在眼前变成一片紫色,又变幻出更奇怪的颜色。

整个原野都有一层紫幔,下面像有一万条蛇在拱动。

它不停地抖、舞,升上来,眼看就要把我覆盖了。

我不能挣脱。

我想起了妈妈,睁大眼找,四周一个人也没有。

我喊,不知喊了多久,才听到一阵脚步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