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合集下载

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运动的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好奇心,培养其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运动的特点。

2.教学难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有温度?(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瓶里的水为什么会变凉?),引导学生思考分子运动的规律。

2.知识讲解(1)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分子运动、分子间作用力等。

(2)讲解分子运动的特点: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等。

(3)讲解分子间作用力:引力、斥力、平衡位置等。

3.实例分析(1)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①为什么闻到花香时,香味会逐渐扩散?②为什么热水瓶里的水会变凉?(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分子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4.练习与讨论②举例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心得。

5.课堂小结(2)强调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四、作业布置1.阅读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尝试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子运动的规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分子动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例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巩固所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互动性,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讲解时,可以通过动画或模型展示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运动和作用力。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件 课件 2022-2023学年初中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件 课件 2022-2023学年初中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练一练
例3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用吸盘吸住玻 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下表面 刚好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会( D )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水的浮力 C.变大,由于玻璃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分子引力 D.变大,由于玻璃上的水分子与水里的水分子之间的分子引力
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它们的扩散速度和 什么因素有关呢?
活动2 感受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实验操作 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冷水和温水的
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仔细观察所
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墨水在温水中扩散的更快些。
实验结论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a)墨水 在冷水中
(a)墨水 在温水中
2.分子热运动
大量实验表明:物质中分子的运动情况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 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练一练
例2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 《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 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无规则运动 加快,说明当时 周边的气温突然 升高 。
4.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3)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练一练
例4 “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C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C.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第十三章 内能第一节(预习)

第十三章 内能第一节(预习)

第十三章内能(预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一、本节知识归纳: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1)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2)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

(3)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

(4)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二.例题分析:[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的是()A.湿衣服晾干了B.在公共场所吸烟,污染环境C.房间几天不打扫,就有一层灰尘D.腌制咸鸭蛋[例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的是()A.腌制咸菜时,放盐后经过较长时间菜才变咸;炒菜时,放盐后菜很快就有了咸味B.固体的体积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洗过的衣服冬天比夏天干的慢D.气温高时植物生长快[例3]下面物理实验中能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实验是()A.两个橡皮碗压紧后,很难拉开B.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的泡沫塑料小球C. 磁铁吸引铁屑D.两块接触面锉得很平的铅块,压紧后下面能挂很重的重物,而不被拉开【例4】如图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例5】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事实的一句是()A.绿树荫浓夏日长 B.楼台倒映入池塘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满架蔷薇一院香【例6】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B.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D.把蔗糖放在水中变成糖水,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例7】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这是_______________现象,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10章 第2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第10章 第2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第2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领会从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这种间接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简单的现象里可能包含深刻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养成通过分析、理解来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分子热运动的观点.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难点】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教学过程知识点一认识分子动理论【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8-111,完成以下问题:1.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它叫做扩散.2.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3.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就是分子动理论.【合作探究】探究一体会分子的运动1.将香水瓶的盖子打开,很快就能在较远处闻到香味.2.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不一会儿,整杯水就变成了红色.3.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 mm深.(1)以上三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气体、液体、固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你还能举出哪些事实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答:例如糖块放入水中,整杯水变甜.煤炭堆在石灰墙角,石灰墙变黑等.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即使很少有人吸烟,整个场所也会充满烟味(吸烟有害健康,公共场合禁止吸烟).概念: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它叫做扩散.无论气体、液体或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探究二感受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在分别盛有冷水和温水的烧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现象.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答:墨水在热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快得多.2.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物质中分子的运动情况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探究三分子间有空隙吗在一根长玻璃管中注入一半的水,再缓缓地注满酒精,用塞子塞住开口端,上下颠倒几次再竖起来,观察现象.1.你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答:玻璃管内的液面比原来的低,即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2.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探究四探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会收缩的液膜在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把铁丝圈浸入肥皂水中,使它上面附着一层肥皂液膜.再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何一侧,被碰一侧的肥皂液膜破了,棉线被拉到了另一侧.这里是谁把棉线拉过去的?答:是未碰一侧的肥皂膜把棉线拉过去的.2.能吊起钩码的铅柱取两块断面磨平、干净的铅柱,将它们紧压后,可以在它的下面吊起一串钩码,如下图所示.是什么力使得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答:分子引力.3.不听话的活塞将注射器中吸入适量的水,再用橡皮套将针管的口子封住.(1)你试着用力推活塞,能否把活塞压进去?答:不能.(2)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3)请运用类比法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关系1.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2.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3.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就是分子动理论.【跟进训练】1.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C)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C.扫地时灰尘飞扬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2.将10 mL的水与10 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 mL,这是因为(A)A.分子之间有空隙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知识点二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2,完成以下问题: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合作探究】演示一固体的分子模型1.留心观察,你知道固体有什么特点吗?答:既有一定形状,又有一定的体积.2.你能根据上图分析为什么固体具有这种特点吗?答: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演示二液体分子的模型1.留心观察,你知道液体有什么特点吗?答: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其形状随容器而变化.2.你能根据上图分析为什么液体具有这种特点吗?答: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演示三气体的分子模型1.留心观察,你知道气体有什么特点吗?答: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2.你能根据上图分析为什么气体具有这种特点吗?答: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可以认为气体分子除了相互碰撞或跟器壁碰撞外,都不受其他力的作用.每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可以充满它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教师点拨】不同状态下物质的分子排列方式可以用类比法进行理解: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就像上课时坐在座位上的学生;液态物质的分子可以移动,就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气态物质的分子几乎不受分子间作用力的约束,就像操场上奔跑的学生.【跟进训练】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质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C)A.固态、液态、气态B.气态、固态、液态C.固态、气态、液态D.液态、气态、固态课堂小结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隙.4.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第一节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知道分子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3、会解释扩散现象。

4、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重点:①分子和分子的运动。

②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特点。

难点:①分子间的不规则运动。

②分子间相互使用力特点。

一、课题引入提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讲解: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思考这一问题。

一粒大米可以破碎成更小的米粒,小米粒可以磨成粉,粉可以研磨得很细很细;一桶水,一杯水,一滴水……这样分下去能得到什么呢?我国古代庄子曾说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2400多年前,希腊有一位学者叫德漠克利特,他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多微粒组成的,17世纪以后,科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了前人提出的猜想,并建立了分子的概念。

一、任何物质均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讲解:把一根粉笔分成两段,再把每段分成更小的两段,直到还能保持粉笔的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这就是构成粉笔的分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讲解:分子有多大呢?经科学家大量实验测定如果将分子看成球体,球体直径仅为10-10米,分子的质量大约为10-27~10-26kg。

打个比方,1cm3的HO分子数,全世界60亿人若每秒数一个分子,需要20万年2数完。

一个水分子与一个苹果比大小,就相当于一个苹果与地球比大小。

所以说物质是由大量微观分子组成。

分子是无法用肉眼观测的,只能用特定的仪器显示其踪迹。

下面请大家看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之和。

思考:为什么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原来两体积的和呢?讲解: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构成物质的分子不是一个个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有间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可以进入彼此缝隙中,使得混合后的总体积会小于原来两者体积之和。

上述说明液体分子之间有空隙,还有大量的实验可证明气体分子,固体分子之间同样存在间隙。

有人曾用两万标准大气压的压强压缩钢管中的油,发现油可以透过筒壁逸出,说明钢分子之间也有空隙。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分子动理论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了解分子运动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知道分子的运动规律。

2. 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运动规律。

难点: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香味四溢的饭菜、湿漉漉的地板等,让学生感受分子动理论的实际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子运动规律。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香味会四溢、为什么湿漉漉的地板会干等。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加深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

5. 实践环节:进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分子运动现象,进一步巩固分子动理论的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运动规律。

难点: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实践环节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了分子运动现象,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避免误解。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其他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酒精会挥发、为什么冰块会融化等,进一步巩固分子动理论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情境导入环节的设计是我教学活动的起点,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后续学习的效果。

(八年级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八年级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八年级物理教案教学目标a.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b.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d.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运动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

按照分子运动论的观点,一切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利用分子运动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

分析三: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法建议建议一:可以从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的实验引入课题,例如关掉动力的汽车慢慢停下来,掉到地面的乒乓球最终停在地面,它们的机械能到哪儿去了?从而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分析转移到微观分析上来。

八年级物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八年级物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八年级物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知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

4.会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领会从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这种间接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简单的现象里可能包含深刻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养成通过分析、理解来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观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玻璃缸(一侧上、下各打一孔,胶带纸封口),烧杯,红墨水,清水,香水,乒乓球,集气瓶,二氧化氮气体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情境:南宋诗人陆游在《村居书喜》中写道:“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桂花开了,在很远的地方就会有阵阵花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教师:这个现象跟分子有关。

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提出假说教师:为了了解分子的有关情况,咱们先做一个实验。

多媒体展示:“用三通管把红墨水同时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的Flash动画。

(动画中只有操作过程和方法,没有实验结果和现象。

)请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做一做这个实验,提醒学生观察两个水杯中发生的现象,通过对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学生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交流、思考。

教师:发现了什么?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教师:都是这样吗?大屏幕投出巨幅特写照片(如果方便可以用实物投影):冷水杯中红墨水丝丝缕缕,扩散不明显;而热水杯中鲜艳的墨水几乎染红了整杯热水,扩散效果很明显。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分子动理论的定义
分子动理论是一种描述物质中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运动 规律的物理理论。
它将热现象和统计力学结合,提供了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 及其性质的理论框架。
分子动理论的研究范围
分子动理论研究分子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它还涉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分子与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 对物质宏观性质的影响。
分子动理论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推动物理学发展
分子动理论为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促进化学研究
分子动理论对于理解分子的化学反应和化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为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 理论基础。
指导生物学研究
分子动理论对于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具有指导意义,为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 的理论基础。
分子光谱学是利用光谱分析化学物质的方法,分子动理论可以解释光
谱现象,为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分子动理论在物理中的应用
量子力学
分子动理论是量子力学的基础之一,为原子和分子的行 为提供了微观描述,为物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
热力学
分子动理论在热力学中也有广泛应用,如研究分子的能 量分布、热容量、熵等物理量,为热力学现象的解释和 预测提供了基础。
分子动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气体的运动规律,例如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扩散系数等。
液体动力学
分子动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液体的运动规律,例如 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和黏度等。
固体动力学
分子动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固体的运动规律,例如 固体分子的振动和晶格结构等。
03
分子动理论的发展历程
分子动理论的起源
起源背景
19世纪初,科学家开始对分子和原子进行研究,试图揭示物质 的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

方法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 热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高温物体 放出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 温度升高,直至它们温度相等时为止。 2.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3.热传递的形式: (1)热传导; (2)热对流; (3)热辐射。
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
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 ) 2.做功一定能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 ) 3.物体放出100焦的热量,且对外做功20焦,
则物体的内能增加焦。( × ) 4.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 )
1.什么叫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
方法一: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克服摩擦 对物体做功
弯折铁丝 对铁丝做功
压缩气体 对气体做功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内能增加。
气体膨胀 对物体做功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内能减少。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 实质是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
4.答:“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内 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物体的燃点而燃烧。而用 火柴点火是利用热传递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温 度升高到燃点而燃烧。
观察对比
我在动,也 有动能噢。
运动着的小轿车具有动能。那么运动的分子呢? 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有动能。 分子由于做无规则的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分子动能。
石块由于地球的吸引落 向地面
弹簧由于压缩,各部分 相互排斥
石块由于和地球的相 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 互吸引而具有势能。 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 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分子之间存在势能吗?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表明:直接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只要为人眼所能看到的物体的运动,都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比如:蒙蒙细雨、粉笔灰等。

只要与气味、颜色变化等有关的都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第二节内能1、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前言分子动理论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分析分子在运动中的行为和特性,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现象。

分子动理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既可以解释温度、压力等热力学量的性质,也可以研究化学反应、热传导和电导等物理过程。

本文将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初步的了解和入门。

分子动力学基本原理分子动力学是研究分子在距离分子直径尺度的范围内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种分支学科。

基于分子动力学,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分子的位置、速度、寿命等参数,来预测和解释分子的行为和性质。

在分子动力学中,分子的运动被视为一种三维的布朗运动。

每个分子在每个时间点的运动是无规律的,它将根据当前位置、速度和碰撞等因素而改变方向和速度。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碰撞也会影响它们的行为。

分子运动的基本参数分子动力学描述了分子在空间中的运动状态。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常用的参数来描述它们的运动特性。

1.位置 - 分子在空间中的位置,通常使用x, y, z坐标来表示。

2.速度 - 分子在空间中的速度,单位通常是米/秒。

3.加速度 - 分子在空间中的加速度,通常使用米/秒²表示。

4.动能 - 分子的动能与其速度成正比,是分子在空间中的运动能量。

5.碰撞 -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碰撞,它会影响分子的运动和速度。

热力学和统计力学分子动力学的研究需要涉及到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的相关知识。

热力学是研究热学和热力学性质的学科,它将热学量(如温度、压力、热能等)视为系统状态的基本属性。

而统计力学则是描述大量粒子系统微观行为的一门学科。

它分析粒子的随机行为,并根据得到的结果来推断和预测宏观热力学量的变化。

在分子动力学研究中,我们可以使用这些学科的知识来解释分子间相互作用、物体的温度和压力等特性。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分子动力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是分子间引力、斥力,也可以是分子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如分子与溶液或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堂练习
1.“八月桂花香”,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它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根铁棒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胶水能把两张纸粘在一起,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________。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脏水中有许多小虫在乱动,毫无规律
B.衣箱里放樟脑丸,过些日子衣服上也有了樟脑味
C.教室里大扫除时,灰尘满屋飞扬
D.洗过的湿衣服,过些日子变干了
3.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作用的是()
A.煤堆在墙角时间长了,墙内部变黑了
B.打开醋瓶后,很快嗅到醋味
C.用手压面包,面包体积变小了
D.封闭在容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
4.将两块光滑的干玻璃放在一起,很容易把它们分开,但是如
果在玻璃上洒些水后再将它们放在一起,就很难把它们分开
了。

这一现象说明()
A.固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而液体分子间有作用力
B.同种分子间没有作用力,而异种分子间有作用力
C.任何分子间均有作用力,距离越小,作用力越大
D.水具有黏性,但分子间是否具有作用力与此无关
5.吸烟有害健康,国际卫生组织规定了“世界戒烟日”,公共场所的无烟标志也处处可见。

因为在公共场所一个人抽烟,其他人也会“被动抽烟”,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

6.在建材市场上有一种用锯末压制成的板状或块状的材料,它是在锯末中添加黏剂,使锯末和黏剂分子间距离接近相互吸引的范围,再加以压制而成,这种制造方式利用了分子动理论的哪个观点?。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05
分子动理论的应用实例
气体动力学的分子动理论解释涉及分子平均自由程的概念和气体流动的分子碰撞模型。
总结词
在气体动力学中,分子动理论用于解释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碰撞频率。通过考虑气体分子的速度和碰撞频率,可以建立气体流动的分子碰撞模型,进而研究气体的宏观流动特性。
详细描述
气体动力学的分子动理论解释
温度对分子平均动能的影响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量度,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条件下,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
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分子平均自由程的定义
分子平均自由程与气体性质的关系
分子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的关系
分子平均自由程与气体性质的关系
分子扩散的定义
由于浓度梯度的存在,物质分子会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进行的自发转移过程称为分子扩散。
xx年xx月xx日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CATALOGUE
目录
分子动理论概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分子动理论的数学表述分子动理论的重要结论分子动理论的应用实例
01
分子动理论概述
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2
3
分子动理论是研究气体分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
它涉及分子的速度分布、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等概念。
分子动理论在科学中的应用
分子动理论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其他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分子动理论还为化学反应动力学提供了基础,有助于理解反应过程中的分子碰撞和能量转换。
它用于解释气体的物性(如压强、温度和粘度)以及传递现象(如扩散和热传导)。
在生物学领域,分子动理论有助于解释生物大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详细描述
在固体导热过程中,热量通过晶格振动(即声子)传递。声子是一种传递热量的粒子,其在固体中扩散并带动热流。分子动理论通过考虑声子的产生和传播来解释固体导热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2.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原理。

3.能够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物质的热胀冷缩、变形和熔化等现象。

4.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2.分子动理论的假设与实验观测的一致性。

3.分子速度的分布和分子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4.理解和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物质的热胀冷缩、变形和熔化等现象。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引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物质的热胀冷缩、变形和熔化等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非常有趣的物理学理论,分子动理论,它能帮助我们解释这些现象。

Step 2: 阐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1.讲解:分子动理论是一种解释物质微观结构和性质的理论,它认为物质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这些微观粒子不断运动,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

2.分子动理论的作用:解释物质的宏观性质和变化,以及提供科学解释和实验依据。

Step 3: 分子动理论的假设与实验观测的一致性1.分子动理论的假设:a.分子运动呈无规则运动,碰撞时具有弹性。

b.分子之间互相作用,相互之间有吸引力或斥力。

c.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占据一定的体积。

d.分子质量相等,但速度和能量不同。

2.实验观测与分子动理论的一致性:a.用布朗运动观察分子运动。

b.利用弹簧测力计观察分子间的斥力和吸引力。

c.通过等体积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力增加的实验验证理论。

Step 4: 分子速度的分布和分子速度与温度的关系1.分子速度的分布:理解最概率分布和麦克斯韦速度分布率。

2.分子速度与温度的关系:解释温度与分子速度的平均值和分子速度分布的关系。

Step 5: 物质热胀冷缩、变形和熔化的分子动理论解释1.物质热胀冷缩: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物质的膨胀和收缩。

2.物质变形:解释物质的变形是分子之间相对位置重新排列的结果。

3.物质熔化:解释固体熔化为液体是分子振动增强、距离增大,从而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例1]
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哪个?( B ) A.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B.放一些粗粒食盐到一杯水里,过了一段时间, 整杯的水都变咸了 C.一滴墨水落入水中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
[例2] 一根铁棒很难被压缩或拉长,这个事实说明( D )
A.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只存在斥力 D.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例3]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运动”的是( C ) A.鲜花香味扑鼻B.洒在地的水,过一会儿就蒸发了 C.沙尘暴
D.臭味剌鼻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1.引力: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2.分子间存在着空隙。 3.斥力: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4.分子间的作用力和距离的关系。
a.当r=r0时,f引力=f斥力,两分子处于平衡位置。 b.当r<r0时,f引力<f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当r>r0时,f引力>f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作者:沉默雷霆
一、分子的运动:
表明: 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液体的分子也在不断运动着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固体的分子也在不断运动着
扩散:
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 的现象,物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结论: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的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当r>=r0时,两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a.当r=r0时,f引力=f斥力,两分子处于平衡位置。
b.当r<r0时,f引力<f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练习
一、基础过关
1.如下四幅图所示现象中,与分子的运动有关的是( )
2.我们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可以防止人们被动吸食“二手烟”,“二手烟”被吸食的
主要原因是烟的( )
A.分子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
3.(2017扬州)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厚度约3×10-8m,如图,水在“纳米纸”表面呈露珠状,两水滴靠近时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
4. 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B.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C.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D.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二、能力提升
1.“花气袭人知骤暖”对于这句古诗,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这样理解:当周边的气温突然变暖,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
越(选填“快”或“慢”),因此花香就特别浓郁,这是一种现象.我们看到湖中荷叶上水珠缩成球形,这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

2.下列关于微观粒子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0℃以下水变成了固体冰,分子停止了运动从而保持一定的形状C.大风扬尘天气,空中飘满了沙尘降低了能见度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D.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认识它.如“满架蔷薇一院香”明;铅笔很难被拉断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