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洮供水工程干渠、加压提水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工程综合说明
第一节编制依据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招标文件、招标图纸、业主提供的参考资料、补遗书等;
2、本标段现场调查资料、场地影响范围内沿线调查报告;
3、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则、质量技术标准,以及甘南藏族自治州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规定;
4、我公司现有机械设备、人员和施工能力等。

二、编制原则
全面响应招标文件
认真阅读、领会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补遗书,明确工程范围、技术特点、工期、安全、质量等要求,全面响应招标文件。

确保工程安全
充分认识本工程的地质、水文及周边环境的特点,结合水利工程施工特点,使用可靠成熟的施工方法,做好信息化施工,确保工程安全。

确保工期实现
优化施工组织,科学选用施工设备,合理配置资源,采取操作性强的技术措施,确保节点工期的实现,努力提前总工期。

确保工程合格
确立对质量终身负责的观念,完善质保体系,严格过程控制,精益求精,确保合格工程。

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施工中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文明施工,争创文明工地;千方百计减少扰民;尽力创造良好的施工、生活环境,保证职工安全健康。

努力探索认真总结试验数据
在做好各项技术工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提高,加大科研投入,研究、推广新技术,勇于创新。

第二节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引洮供水工程是以已建成的九甸峡水利枢纽为水源,从洮河流域调水到严重干旱缺水的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11个国家扶贫重点县,解决该地区极其困难的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农村人畜饮水、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的大型调水工程,工程分两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工程经过7年多的建设,已于2014年年底实现了全线试通水运行。

引洮供水二期工程供水范围为定西市安定区、陇西县、通渭县,白银市会宁县,天水市武山县、甘谷县、秦安县及平凉市静宁县4市8个县区97个乡镇1692个行政村,供水县城4个(通渭、会宁、秦安、静宁)。

总干渠设计引水流量20 立方米每秒,加大引水流量为22.5 立方米每秒。

2030年二期工程供水量为3.13 亿立方米,受水区总人口达到267.76 万人,新增灌溉面积29.2万亩。

施工总工期70个月。

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1条总干渠,长95.091km;6条干渠(四~九干渠)及2条分干渠,总长299.968km(其中:干渠总长254.719km,分干渠总长45.249km);18 条供水管(渠)线,总长176.471km(包含三座加压提水泵站)。

八干渠主要建筑物(倒虹吸除外)级别为3 级,次要及临时建筑物级别为4 级;八干渠1#~3#倒虹吸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 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3 级;韩坪、掌里供水管线水渠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 级,次要及临时建筑物级别为级。

本次发包的主体工程施工第47~52 标内容简述如下,各标段水工建筑物形式、详细尺寸及桩号见相应招标图纸,标段工程量详见工程量清单。

(1)主体工程施工第50标:
该标段包含八干渠10#隧洞后半段(出口控制段)~3#倒虹吸前半段,渠系桩号22+538.35~28+955.29,标段渠线长6416.94m。

主要建设内容:10#隧洞后半段(出口控制段)桩号22+538.35~23+990.60 长1452.25m;第8 段暗渠桩号23+990.60~24+114.95 长124.35m;11#直斗分水口桩号24+114.95~24+129.95 长15m;2#陡坡桩号24+129.95~24+191.95 长62m;第9 段暗渠24+191.95~25+648.30 长1456.35m;3#倒虹吸前半段桩号25+648.30~28+955.29(含11#穿管隧洞前半段桩号27+314.93~28+955.29 长1640.36、3#倒虹吸退水、12#直斗分水口)长3306.99;金结设备安装、电气设备采购安装;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实施;配合本标段所属安全监测及管理信息系统现场施工。

本标段隧洞、暗渠及倒虹吸设计流量3.5m³/s,加大流量4.4m³/s。

八干渠10#隧洞后半段采用现浇砼衬砌,三心圆断面型式,纵坡1/1250,净断面尺寸宽×高=2.0×2.277(m),设计水深h=1.35m,设计流速v=1.40m/s。

八干渠11#隧洞前半段为穿倒虹吸管道隧洞,采用现浇砼衬砌,城门洞断面型式,净断面尺寸宽×高=3.5×2.7(m)。

第8~9 段暗渠采用现浇砼衬砌,矩形断面型式,纵坡1/1500 ,净断面尺寸宽×高=2.0×2.2(m),设计水深h=1.44m,设计流速v=1.21m/s。

2#陡坡为现浇钢筋砼箱型结构,出口消力池长10m。

3#倒虹吸前半段为地埋式倒虹吸,其中跨马路沟处采用架空钢管形式,进出口采用现浇钢筋砼箱型结构,管道采用钢管,管径1.4m,3#倒虹吸退水管为地埋式,管径1.0m,沿线布置三级消能箱。

11#、12#直斗分水口采用闸阀分水。

本标段计划工期47 个月。

第二节水文、气象及工程地质
1、水文气象
引洮二期工程供水区气候属北温带温和干旱、半干旱区,受地形及纬度影响,区域内气候具有较明显的分带性,总体特征是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夏季不热,冬季寒冷,日照时间长,气温日差大。

根据供水区气象统计资料,其年均气温6℃~10℃,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8℃,极端最低气温-29.6℃,多年平均风速1.1~3.2m/s,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131~2666h。

工程区降水多集中在汛期七、八、九三个月,约占年降水量的60%~78%;4、5、6 月作物生长需水季节降水量相对较少,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

降水的这种年际变化特征,导致农作物易受旱涝而减产,对以集雨水窖为饮水源的黄土丘陵干旱山区,枯水段常造成连年无水可蓄,给人畜饮水带来极大困难。

2、第50标段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1)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引洮供水二期主体工程施工第50 标,八干22+538.35~28+955.29,长6416.94m。

10#洞出口控制段(22+538.35~23+990.60)长1452.25m、第8 暗渠段(23+990.60~24+114.95)长124.35m、11#直斗节制闸(24+114.95 ~24+129.95) 长15m 、2# 陡坡(24+129.95 ~24+191.95) 长62m 、第9 暗渠段(24+191.95 ~25+648.30) 长1456.35m ,3# 马路倒虹吸上半段长3306.99m( 即倒虹吸进口25+648.30~11#洞进口27+314.93~11#洞进口控制洞段(27+314.93~28+955.29 长1640.36m),包括3#退水渠、12#直斗)等。

第50 标自总干渠伏家湾始,其地貌类型总体呈黄土覆盖的低中山丘陵梁峁区,地形较破碎,梁峁沟谷相间发育,基岩出露很少,大部分为黄土覆盖,黄土溯源侵蚀强烈,10#~11#隧洞和暗渠布置在黄土梁峁及沟脑掌地,在黄土梁峁坡脚、沟脑及黄土川沟
道阶地有落水洞和塌陷洞穴分布。

部分隧洞进出口洞段为饱水黄土状土(plQ31),围岩稳定性差。

隧洞围岩主要为马兰黄土(eolQ32)、黄土状土(plQ31)、新近系砂质泥岩。

3#倒虹吸镇墩持力层为黄土状土(plQ31)、新近系砂质泥岩。

连接段为暗渠,渠基为马兰黄土(eolQ32),地下水埋深一般大于15m,对渠基无影响。

第50 标沿线为大面积黄土覆盖,未通过区域性断裂和褶皱带。

基岩主要为新近系砂质泥岩,属软岩类,断裂不发育,产状平缓,表层风化强烈,与上覆第四系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干渠沿线为会宁历史地震多发区,八干10#隧洞出口~11#洞进口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

工程区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主要为地震诱发滑坡及黄土湿陷坍塌。

工程线路基本上避开了大的滑坡及崩塌体,但局部仍无法躲避,须采用工程处理措施。

(2)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①隧洞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10#~11#隧洞进、出口地处黄土丘陵区的沟道岸坡上及阶地后缘等,土质边坡,表层多覆盖有eolQ32马兰黄土,结构松散,厚5~15m,具中~高压缩性、自重强烈湿陷性,整体边坡稳定,部分边坡底部位于地下水位附近,plQ31黄土状土处于饱和状态,呈软塑状。

建议洞脸边坡比1:0.75~1:1,坡高大于8m 时需设1.5m 宽的马道;在边坡外围设排水沟对坡面水进行疏导,以防坡面水对边坡的冲刷破坏。

10#~11#隧洞洞身围岩岩性:马兰黄土和黄土状土围岩类别黄土隧洞V1、黄土隧洞V2。

隧洞围岩为马兰黄土(eolQ32)、黄土状土(plQ4),结构疏松,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弱透水,具中~高压缩性、中等~强烈自重湿陷性,一般自重湿陷性深度在13~16m,属自重湿陷性场地,湿陷等级为III 级(严重)~Ⅳ级(很严重),干燥
时毛洞围岩局部稳定,当围岩处于地下水位附近或地下水位以下,饱和或接近饱和状态,遇水浸泡后围岩强度显著降低,极易变形、坍塌,围岩自稳能力差、时间短,变形破坏严重,边挖边塌,无自稳性。

洞身围岩地下水活动轻微,隧洞开挖时洞壁潮湿、局部有滴渗水现象,地下水对围岩稳定有一定影响。

黄土状土(plQ31),杂色土为主,青灰色夹黄褐色,具水平层理,结构疏松,具大孔隙,具中~低压缩性,表层一般深度3~6m 具中等~轻微自重湿陷性,弱透水,随深度增加逐渐基本无湿陷性,但含水量增大,呈软塑~流塑状态。

饱和度48~66%。

洞室围岩含水量低于20%时,能基本稳定,含水量大于20%饱和时,软塑~流塑状态,强度显著降低,不能自稳,边挖边塌,甚至呈流塑状,开挖困难。

围岩类别为黄土隧洞V1 类,建议紧跟支护,采用钢拱架和挂网喷混凝土支护,及时衬砌。

围岩类别为黄土隧洞V2 类,建议隧洞开挖时应短进尺,及时支护,采用钢拱架和锚喷支护,二次衬砌严密止水防渗。

在饱水土洞段,应在超前支护下进行开挖,短进尺,严
格控制施工用水,及时封闭底拱,洞底设干硬性混凝土或砂砾石垫层。

新近系砂质泥岩围岩类别为极不稳定的Ⅴ类,砂质泥岩,泥质结构,干燥时呈块状,遇水易泥化、崩解,失水干裂,干湿效应明显,其饱和抗压强度0.1MPa,为软岩,膨胀率0.8~1.5%,膨胀力25~37.5kPa。

洞身段节理裂隙不甚发育,主要结构面以层面为主,岩层产状平缓,呈薄层、极薄层状构造为主,局部呈中厚层,岩体较完整~完整。

围岩中基本无地下水,施工时岩壁处于干燥或局部潮湿状态,局部裂隙密集带、强风化带可能施工时有滴渗水现象。

围岩强度应力比S<1,预测隧洞施工开挖时,毛洞顶拱极易坍塌变形或掉块,围岩自稳能力差、时间短,变形破坏严重。

建议及时进行支护,设锚杆、挂网喷混凝土,局部洞段设钢拱架支护;及时衬砌,同时严格控制施工用水,及时封闭底拱,防止洞底泥化,洞底设干硬性混凝土垫层,并设集水井排水。

鉴于新近系极软岩、饱和杂色黄土状土土洞段的围岩稳定性及变形问题较为突出,建议隧洞施工过程中及时支护衬砌、加强围岩变形观测并及时反馈观测资料。

②3#倒虹吸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3#马路倒虹吸:含11#马路隧洞,斜坡为埋式倒虹吸,过马路、北家岔沟为桥式倒虹吸。

桩号26+704 为马路沟底,桩号27+314.93~30+576.21 为11#隧洞,长3261.28m,桩号30+597 为北家岔沟底。

马路冲沟左侧进口斜坡段:桩号25+648.3~26+694.51,埋式倒虹吸,线路位于马路沟左侧黄土梁峁斜坡,局部呈台阶状梯田,边坡稳定。

表层eolQ32马兰黄土,厚度30~35m,具高压缩、强自重湿陷性,属自重湿陷场地,地基湿陷等级为III 级(严重)~IV 级(很严重);下部plQ31洪积黄土状土(杂色土),表层3~5m 有轻微湿陷性,下部无湿陷性,低压缩性。

下伏基岩为(N2l3)砂质泥岩,在沟底坡脚处有出露,产状水平,属软岩。

建议倒虹吸进口镇墩采用端承桩,桩端进入基岩1.5m。

斜坡段支墩及镇墩可采用摩擦桩,桩端可置于plQ31黄土状土(杂色土)中不小于10m,管基为马兰黄土,管槽开挖深度2~14m,可对管基进行原土翻夯加水泥土垫层处理,临时开挖边坡1:0.5~1:0.75。

管道严密防渗,利用管身段开挖土及时回填,回填后加强坡面排水设施。

马路沟沟床段:桩号26+694.51~26+734.51,桥式倒虹吸。

沟道左侧自然坡度71°,整体边坡稳定,基岩N2l3砂质泥岩出露,产状水平,软岩。

桩号26+704,为马路沟底,倒虹吸高于沟底11m,冲沟底及沟道右侧为delQ4滑塌堆积体,地形起伏不平整,以黄土状土(杂色土)堆积为主,厚度35~41m,呈饱和状态,地下水位埋深0.5m,尤其雨季易产生向沟道内蠕滑,冲沟底地表水SO42-含量5773mg/L,地下水SO42-含量6527.76mg/L,Cl-含量8788.41mg/L,地表水及地下水均对砼具硫酸盐型强腐蚀性,对
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

冲沟内有泉水汇集而成的地表水及季节性洪水。

下伏砂质泥岩,产状水平,属软岩。

建议桥式倒虹吸桥墩基础采用端承桩,桩端深入下部基岩3.0m,并采取抗滑和防冲刷措施,采用抗硫酸盐水泥,对沟道两侧边坡进行整治和防护。

马路沟右侧及台地段:桩号26+734.51~27+314.93,埋式倒虹吸。

26+734.51~26+891.23,为马路冲沟右侧delQ4滑塌堆积体,地形起伏不平整,以黄土状土(杂色土)堆积为主,厚度35~41m,呈饱和状态,该段地表有潜水泉水溢出,地下水位埋深0.5m,尤其雨季易产生向沟道内蠕滑,稳定性较差,水质对砼具硫酸盐型强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

26+891.23~27+314.93 为马路沟右侧台地,呈台阶状梯田,表层eolQ32马兰黄土,厚度16~25m,具高压缩、强烈自重湿陷性,湿陷性土层厚度23m,属自重湿陷场地,地基湿陷等级为IV 级(很严重)。

下部plQ31洪积黄土状土(杂色土),厚度大于36m,呈水平层理,具低压缩无湿陷性。

地下水PH 值7.7,SO42-含量4356.2mg/L,Cl-含量10232.3mg/L,地下水对砼具硫酸盐型强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

地下水位埋深20~42m,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产状水平,属软岩,埋深较大。

桩号27+053.21~27+083.64 段跨一小冲沟,无洪水,需垫方高度5~6m。

建议倒虹吸镇墩及支墩可采用摩擦桩,桩端置于plQ31黄土状土(杂色土)内不小于10m。

26+734.51~26+826.46 段镇墩,应采取抗滑措施,采用抗硫酸盐水泥。

管槽开挖深度2~14m,管基为马兰黄土,可对管基进行原土翻夯加水泥土垫层处理,临时开挖边坡1:0.5~1:0.75。

管道严密防渗,利用管身段开挖土及时回填,回填后加强坡面排水设施。

通过马路村公路及居民点附近采取工程保护措施。

11#马路隧洞:桩号27+314.93~30+576.21,长3261.28m。

倒虹吸压力隧洞,线路通过黄土梁峁及沟脑掌地。

进口边坡为eolQ32马兰黄土,出口边坡为基岩边坡,自然坡度47°,岩性为新近系N2l3砂质泥岩,进出口边坡稳定。

进口段27+314.93~27+430
围岩为eolQ32马兰黄土和plQ31黄土状土,隧洞埋深15~35m,27+430~30+575.77洞身围岩为新近系砂质泥岩,泥质结构,水平层状,遇水易泥化、崩解,失水干裂,干湿效应明显,属软岩,基岩中基本无地下水。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b<3MPa,侧向约束轴向膨胀率6.1%。

隧洞最大埋深约200m,最浅段埋深约88m,隧洞通过沟脑段、掌地、浅埋段、裂隙密集及强风化带可能有滴渗水现象。

11#隧洞洞身围岩岩性:马兰黄土和黄土状土围岩类别黄土隧洞V1、黄土隧洞V2。

围岩为新近系砂质泥岩,为不稳定IV 类及极不稳定Ⅴ类。

建议黄土隧洞段成洞条件差,严格止水防湿陷,加强支护及时衬砌,洞脸开挖边坡1:0.75~1.0。

不稳定IV 类、极不稳定Ⅴ类,开挖时应及时支护,锚喷、钢拱架支护,及时衬砌。

隧洞进口通过马路村空心砖厂及居民点房屋附近开挖时采取超前支护措施,防止地表沉降变形。

隧洞出口洞脸基岩削坡比1:0.75。

鉴于马路倒虹吸沟床段边坡稳定性差,易发生滑塌,黄土落水洞及洞穴发育,建议施工过程中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③暗渠及节制闸、退水渠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
第50 标段设暗渠2 段,渠道多傍山布置,通过黄土梁峁、沟脑及掌地,局部呈台阶状梯田,边坡稳定,以挖方为主,渠道开挖深度一般为2.9~2.1m,局部为填方,垫方高度2~4m。

渠基和渠坡岩性均为eolQ32马兰黄土,其下多为plQ31洪积黄土状土,具非自重湿陷,低压缩性,渠线沿线地下水埋深一般大于15m,渠基均位于地下水位以上。

eolQ32马兰黄土,厚度10~20m,具中~高压缩性,中等~强烈自重湿陷性,属自重湿陷性场地,地基湿陷等级为III级(严重)~IV 级(很严重)。

具自重湿陷性土层深度一般自地表以下15m 左右,15m 以下为非自重湿陷性土。

eolQ32马兰黄土暗渠及节制闸、退水渠基,需原土翻夯加水泥土垫层处理,并严格
止水防渗,且采取地面排水措施;其临时开挖边坡1:0.5~1:0.75。

(3)天然建筑材料
根据设计对料场的配置,第50标段由寺子人工料场供应砂子和石子,料源岩性为华力西期花岗岩,各项试验指标符合质量技术要求。

供料方式为自行开采。

料场有县乡公路通行。

引洮供水二期主体工程施工第50 标天然建筑材料拟购买社会商品料。

(4)施工用水
工程区沿线地表水源较缺,需拉运,建议拦蓄丰水季节的地表水及洪水来满足施工用水源。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说明
第一节机构设置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为确保本工程施工任务的顺利实施,从我公司抽调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组建“引洮供水二期工程第五批主体工程施工第50标段工程项目部”,项目部下设生技部、质安部、综合部等三个职能部门和一个工地试验室,具体负责本工程的施工管理、组织、协调各部门及作业班组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

拟配置的项目部人员组成情况如下表,拟配置的项目管理人员均具有丰富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特别是隧洞工程方面的经验,拟任人员具体情况详见本标书商务部分“拟投入本合同工作的主要人员表”。

项目部各部门职责:
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组成现场领导决策层,全面负责本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