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寒假作业 氨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对市爱好阳光实验学校作业23 氨
一、选择题(此题包括7小题,每题3分,共21分)
1.有关氨气的较多,下面对这些或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选项是( ) A.某同学将收集到的一大试管氨气倒扣在盛满水的烧杯中,充分吸收后试管中还有少量气体,该同学用石蕊试纸检验后获知该气体中可能含有氨气B.氨气的复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
C.因氨水中的氨主要以NH3·H2O的形式存在,故25%的氨水是指每100 g 氨水中含NH3·H2O 25 g
D.NH3·H2O的不稳性可以解释室中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
2.如下图转化关系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3.[双选题]在如下图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枯燥的
气体a,将滴管内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并
翻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
满烧瓶.那么a和b分别是( )
a(枯燥气体) b(溶液)
A NO2水
B CO2 4 mol·L-1NaOH溶液
C Cl2饱和食盐水
D NH3 1 mol·L-1盐酸溶液
4.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②幕布的质量增加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5.用加热法可以别离的一组物质是( )
A.氯化铵和消石灰B.碳酸氢铵和过氧化钠 C.氯化铵和氯化钠D.碘和氯化铵
6.[双选题]以下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选项是( )
A.NH4HCO3与足量NaOH混合加热:NH+4+OH-=====
△NH
3↑+H2O B.NH3通入稀H2SO4中:NH3+H+===NH+4
C.NaOH和NH4Cl稀溶液混合:NH+4+OH-===NH3↑+H2O
D.氨水中参加稀盐酸:NH3·H2O+H+===NH+4+H2O
7.如下图,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
假设挤压滴管头,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可见
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
A.X是NH3,Y是水 B.X是SO2,Y是NaOH浓溶液
C.X是CO2,Y是稀硫酸 D.X是HCl,Y是NaNO3稀溶液
二、非选择题(此题包括4小题,共39分)
8.(8分)根据以下变化进行推断.
无色
晶体A
――→
水无色
溶液
――――――――――→
先加BaCl2溶液
再加NaOH溶液,加热①


⎧气体B,遇HCl冒白烟
白色沉淀C――→
HCl

无色、无味、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D
且强热A产生的气态物质的平均式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
(1)推断A、B、C、D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①②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9.(8分)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
(1)写出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氨气使用__________法,要得到枯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____作枯燥剂.
(3)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喷泉,上部烧瓶已装满枯燥氨气,引发喷泉的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该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只提供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10.(11分)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以下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
答复以下问题:
(1)A中参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发生反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参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在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时在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D中收集到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检验该物质的方法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2分)如图表示A、B、C、D、E五种含氮物质
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A、B、C、D常温下都是气体,
B为红棕色,写出A、B、C、D、E的化学式和各步反的
化学方程式.
(1)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各步反的化学方程式
①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23
家长签字:_______
1.选D 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的水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故A 项中剩余气体中不含氨气,该同学的做法多余,A项错误;氨气与氯化氢的反为非氧化复原反,B项错误;虽然氨在其水溶液中主要以一水合氨的形式存在,但我们说25%的氨水指100 g氨水中溶有25 g NH3,C项错误;NH3·H2O不稳,受热容易分解,放出氨气,加热浓氨水使NH3·H2O分解制取氨气正是利用了NH3·H2O的不稳性,D项正确.
2.选A N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与H2直接化合生成NH3,NH3发生催化氧化反生成NO,NO与O2直接化合生成NO2,②、③、④都能一步实现,只有①,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反生成的是NO而不是NO2.
3.选BD A选项中NO2与水反可以形成喷泉,但由于NO2与水反还可以产生NO,故最终有1/3的体积不会充满,A选项错误;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故不会形成喷泉,C选项错误;B、D两选项中的气体都会与相对的液体快速反而使得烧瓶内的压强快速的减小而形成喷泉,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应选B、D两项.
4.选B 氯化铵分解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达不到幕布的着火点,且分解产生的气体可隔绝空气也使幕布不易着火.
5.选C 此题考查物质的别离与提纯,除要考虑铵盐受热分解、铵盐和碱的反外,还需考虑其分解产物是否与另一物质发生反.
铵盐可与碱反,因此选项A在加热时发生反,不能用于别离.选项B的NH4HCO3分解,且产生的H2O及CO2能与Na2O2反,也无法到达别离的目的.碘在受热时升华,NH4Cl受热分解再重合后仍与碘混合,应选项D无法到达别离的目的.对于选项C,NH4Cl热分解后可从体系中脱离,遇冷又重合为NH4Cl晶体,从而到达与NaCl别离的目的.
6.选AC A项中,NH4HCO3与足量的NaOH混合,HCO-3也要结合OH-生成CO2-3,离子方程式:NH+4+HCO-3+2OH-=====
△NH
3↑+2H2O+CO
2-
3;C项中,两种稀溶液混合放不出NH3,改为NH+4+OH-===NH3·H2O;D项中,氨水写成NH3·H2O.
7.选C 氨、氯化氢都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二氧化硫是酸性气体,能够与NaOH溶液反,造成锥形瓶内气体压强急剧减小,气球a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鼓起.CO2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小,在硫酸溶液中就更小,所以不会使锥形瓶内压强减小,气球a鼓起.
8.解析:由转化关系及“气体B遇HCl冒白烟〞,可确B为NH3,那么A 为铵盐;又加BaCl2生成白色沉淀,且与HCl反产生CO2,那么A中阴离子为HCO-3或CO2-3.分别设A为NH4HCO3和(NH4)2CO3,由对A强热分解产生气态物质的平均式量分析,可确A为NH4HCO3.
NH4HCO3=====
△NH
3↑+H2O↑+CO2↑.
答案:(1)NH4HCO3NH3BaCO3CO2
(2)NH+4+HCO-3+Ba2++2OH-=====
△NH
3↑+BaCO3↓+2H2O BaCO3+2H
+===Ba2
++H
2O+CO2↑
9.解析:(1)室是用铵盐与碱反来制备氨气的,碱一般用Ca(OH)2.
(2)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枯燥氨气采用碱性枯燥剂,不能用酸性枯燥剂,也不能用中性枯燥剂无水氯化钙,因氨气与氯化钙反生成氯化钙的氨合物.
(3)欲形成喷泉,必须使烧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从头滴管中挤入水,可将氨气溶解,使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减小.
(4)与图甲相比,图乙装置中没有预先吸水的头滴管,为了减小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必须使烧瓶中气体的量减少;为了持续形成喷泉,必须让氨气与水接触.联想气密性的检查方法,那么可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使氨气与水接触,即能引发喷泉.
答案:(1)2NH 4Cl +Ca(OH)2=====△2NH 3↑+CaCl 2+2H 2O
(2)向下排空气 碱石灰
(3)翻开止水夹,挤出头滴管中的水 氨气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翻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将烧瓶焐热,使氨受热膨胀,排出导管内的空气
10.解析:由题干“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得到氮气和金属铜〞并结合装置图可知,A 装置提供NH 3,且是固、固加热制备气体,那么A 中参加固体NH 4Cl 和Ca(OH)2,发生的反为: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B 装置是枯燥装置,除去NH 3中的水蒸气,参加碱石灰或CaO 碱性枯燥剂.C 装置中发生的反为:2NH 3+3CuO=====△N 2+3H 2O +3Cu ,那么C 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反生成的N 2及水蒸气和未反的NH 3均会从C 装置中进入D 试管中,那么D 中收集到的是氨水,因为水蒸气在冰水中转化为液态水,氨气极易溶于水.E 装置是气体收集装置,收集到的是氮气.
答案:(1)固体NH 4Cl 和Ca(OH)2
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碱石灰(或CaO) 枯燥NH 3
(3)黑色粉末逐渐变为 2NH 3+3CuO=====△N 2+3H 2
O +3Cu (4)出现无色液体 氨水 用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无水硫酸铜变蓝
11.解析:此题的突破口B 为红棕色气体,B 是NO 2,C 与O 2能生成气体B ,故C 为NO.E 在常温下不是气体,故E 为HNO 3,由图转化关系进一步分析知A 为N 2,D 为NH 3.
答案:(1)N 2 NO 2 NO NH 3 HNO 3 (2)①N 2+O 2=====放电2NO
②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③3NO 2+H 2O===2HNO 3+NO ④2NO +O 2===2NO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