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极外侧并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极外侧并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
床效果评价
刘合庆
【摘要】目的评价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及外侧并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在我科治疗的32例极外侧并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经皮椎间孔镜下BEIS技术极外侧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结果术前ODI、VAS评分与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极外侧并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7(015)014
【总页数】2页(P12-13)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极外侧型;钙化
【作者】刘合庆
【作者单位】菏泽市立医院脊柱外科,山东菏泽 27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
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在我科行经皮椎间孔镜BEⅠS技术治疗的32例极外侧合并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综合评价该手
术方式的临床疗效。
1.1 一般资料:32例单节段极外侧合并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
镜BEⅠS技术髓核摘除术,男18例,女14例,年龄(38.7 ±10.2)岁。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及感觉、肌力减退,其中2例出现足下垂,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常规X线、CT、MR检查。
手术方式均为经皮椎间孔镜下BEⅠS技术髓核摘除术,同一术者完成。
1.2 手术方法:全麻成功,取健侧卧位。
X线下分别标记L5上关节突与L4/5间隙中点连线和L5上关节突肩部与L5椎体后上缘连线。
两连线交点即L4/5间盘摘除术进针点。
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麻醉至关节突。
18号穿刺针尖位于上关节突尖部置入导丝,取出穿刺针,穿刺点切口,扩通道,顺导丝置入TOMY针至Ⅰ
区(图1和图2),螺纹钻依次椎间孔成形,置套管至Ⅰ区(图3)。
置内镜,镜下盘内摘除退变髓核组织。
将套管退至Ⅲ、Ⅳ区(图4),取出突出髓核,探查
L4根,行纤维环成形,显露L5根,向头、尾侧松解粘连,至伴行血管充盈,硬脊膜搏动良好,神经根滑动良好。
术后处理:术后卧床休息12 h,戴腰围保护下床活动,术后3周恢复正常活动。
1.3 观测指标及评价方法:①腰椎Oswestry功能指数(ODⅠ)评分标准。
采用0~50分标准。
评价分析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ODⅠ评分。
将ODⅠ指数按分值阈段划分为:优(0~25%)、良(25%~50%)、可(50%~75%)、差(75%~100%)。
计算方法:ODⅠ=实际评分/50分X100%。
②疼痛VAS评分(术前、术后):评定疼痛程度,采用VAS 0~10分评分方式: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中度疼痛,尚可忍受,疼痛已影响睡眠,但仍可入睡;7~10分,重度疼痛,难忍,睡眠中疼醒或不能睡眠,甚至止
疼药物也无效。
③钙化灶残存程度:术前100%,评估术后有多少例患者遗留钙化髓核,每例具体残存的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2例患者顺利完成经皮椎间孔镜BEⅠS技术髓核摘除术,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脊髓损伤。
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3±4.7)个月。
在患者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复查时,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资料和2种临床评分记
录均予以完整收录。
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ODⅠ、VAS评分、钙化灶
残存程度的比较,见表1。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间盘钙化时,医师多选择PLⅠF手术治疗,造成
创伤大,有邻椎病风险。
近年来,脊柱微创经皮内镜手术是治疗脊柱疾病的新趋势,具有创伤小、风险低、围手术期短、康复快的特点[1-4]。
在对腰椎关节突关节解
剖深入研究的基础上[5],白一冰以TESSYS技术为依据,改良了经皮椎间孔镜
BEⅠS技术,其优点:适应证更广、术野扩展空间更大,适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
并纤维环、髓核、黄韧带钙化等,可视下手术、标准规范流程操作[6];手术成功
和结束标准明确[7]:伴行血管充盈并搏动良好,硬脊膜清晰可见,随心脏跳动自
主搏动良好,直腿抬高试验(-),镜下神经根滑动自如。
经皮椎间孔镜BEⅠS技术的核心理念是神经根、硬膜囊的腹侧减压,手术靶点是神经根和硬膜囊,建立BEⅠS通道。
经皮椎间孔镜BEⅠS技术治疗钙化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优势在于椎间
孔镜直接进入椎管内,镜下直接切除致压物,必要时可结合磨钻镜下取出钙化灶。
因钙化组织常与出口神经根、硬膜囊紧密粘连,常会造成出口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并非所有钙化型极外侧椎间盘钙化灶都适用于经皮椎间孔镜BEⅠS技术手术治疗,如钙化致严重椎管狭窄或小关节突严重增生内聚[8]等。
本组出口神经根或硬膜囊与钙化灶粘连较重时不强行摘除钙化灶。
白一冰[9]等认为,对纤维环或椎间盘突出髓核钙化的患者,只需修整钙化部分,不可过分摘除,
可减少粘连引起的并发症,术后恢复快。
极外侧型合并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常有直腿抬高试验常阴性,易误诊为梨状肌综合征或肿瘤[10]。
并非所有脱垂的髓核都可以通过椎间孔入路甚至极外侧入路摘除[11]。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损伤的病例,为达到安全、有效,将其视为PELD治疗的相对禁忌证[12]。
我科采用经皮椎间孔镜BEⅠS技术治疗极外侧型合并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32例患者腰椎功能恢复良好。
经皮椎间孔镜BEⅠS技术的优势:避免损伤神经根;不破坏腰椎生理结构;因通道可抵达下位椎体后上缘,内镜向尾侧倾斜度大,利于处理向尾侧脱出游离髓核[13]。
本研究显示:经皮椎间孔镜BEⅠS技术治疗极外侧型合并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良好,手术安全、微创,见效快,费用低。
不足之处:穿刺定位是经皮椎间孔镜BEⅠS技术的关键操作步骤[14],需要术者有较强的手眼脑协调能力,才能准确定位到靶点[15]。
不能为减少X线辐射,而减少透视次数。
鉴于本组病例数比较少,随访时间短,经皮椎间孔镜BEⅠS技术治疗极外侧型合并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远期疗效还要继续观察。
【相关文献】
[1] 李嵩鹏,白一冰,李义凯.侧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展[J].颈腰痛杂
志,2014,35(3):217-220.
[2] 金晓峰,白一冰.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
志,2014,20(6):441-442.
[3] 温志娟,王德强,曲明芬.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伴钙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5,11(1):24-29.
[4] Ahn Y.Percunatneous endoscopic decompression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J].Expert Rev Med Devices,2014,11(6):605-606.
[5] 程艳,孙兆忠,李瑞.腰椎关节突关节毗邻动脉的解剖及数字减影造影的观察[J].中国医学杂
志,2015,95(27):2198-2201.
[6] 金晓峰,白一冰.椎间孔镜下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39例报道[J].浙江创伤外科杂
志,2014,6(27):66-67.
[7] 管晓菲,范国鑫,吴信波,等.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
志,2015,25(6):549-552.
[8] 瓦热斯江•尼牙放,孙治国,袁宏,等.椎间盘镜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12):917-920.
[9] 白一冰,李嵩鹏,简伟,等.椎间孔镜下侧隐窝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2):919-921.
[10] 沈亿新,郑祖根,成茂华,等.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分析[J].中华外科杂
志,2006,44(8):559-561.
[11] 曾建成,陈果,宋跃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微创治疗游离脱垂型L5/S1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3(8):590-596.
[12] 胡帅,孔清泉,徐练.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马尾神经损伤患者的经皮内窥镜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5,4(6):494-498.
[13] 白一冰,李嵩鹏,简伟,等.椎间孔镜下侧隐窝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2):919-9221.
[14] 白一冰,徐岭,赵文亮,等.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的穿刺定位策略[J].中国微创外科杂
志,2012,12(6):540-543.
[15] 任佳彬,任强,孙兆忠,等.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期疗效观察[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6,39(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