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249号建议的答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249号建议
的答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
•【公布日期】2019.09.03
•【文号】农办议〔2019〕349号
•【施行日期】2019.09.0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副产品购销
正文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249号建议的答复
农办议〔2019〕349号石聚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县域农业品牌打造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有效平台的建议收悉。

经商供销总社,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构建现代流通体系
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是解决制约农村流通发展瓶颈问题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部着力加强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建设,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

一是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2015年,我部印发《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农市发〔2015〕2号),并与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10多个文件推动完善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

截至目前,已启动建设洛川苹果、牡丹江木耳等13个全国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已在河北、海南、云南等省份支持建设了53个田头市场示范点。

二是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点。

供销总社大力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全系统已有连锁企业6679家,配送中心10722个,连锁、配
送网点94.6万个,建设运营农产品批发市场1494个,实现农产品市场交易额8077.5亿元。

三是打造农产品电商平台。

我部启动益农社建设,供销总社建立“供销e家”全国电商平台,建设“网上供销社”,构建果蔬、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为主的大型专业市场流通网络。

下一步,我部将联合供销总社,探索更多适合小农户生产特点的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发挥供销合作社流通网络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的传统优势,嫁接并拓展综合服务功能,努力满足农民全方位、一站式服务需求。

二、关于构筑农户与市场之间交易的桥梁
近年来我部积极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效衔接。

一是加强市场分析预警。

我部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对优势特色农产品摸底调查,及时发布农产品价格和供求信息,引导贫困群众合理发展生产。

供销总社积极开展行业归口价格指数及预警体系建设,定期发布棉花、农资、茶叶、蜂产品价格指数及行业预警,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促进产销对接。

我部先后印发《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实施方案》(农办市〔2018〕18号)、《关于做好2019年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的通知》(农办市〔2019〕4号),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等10个部门发布《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倡议书》。

2018年,我部组织500余场品牌农产品专场推介活动,签约金额超过450亿元。

三是推进“抱团”发展。

积极发展龙头企业牵头、新型经营主体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从龙头企业的标准,品牌和资本以“集结号”聚集产业要素,把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广大农户一块“抱团”发展。

下一步,我部将联合国务院相关部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户和市场之间有效衔接,主动服务好农户生产,通过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带动更多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

三、关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近年来,我部跨界配置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推进要素跨界配置、产业跨界重组、主体跨界联合,大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培育融合主体。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引导各地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主体。

目前,全国已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97万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43家,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217万家,家庭农场60万个,大都开始向全产业链条方向发展。

二是搭建融合载体。

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业集中,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62个、农业产业强镇552个,创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200多个、各类乡村产业园1万多个,形成标准化原料生产、集约化加工转化、个性化体验展示、网络化物流销售有机衔接的格局。

三是丰富融合业态。

引导经营主体聚焦农业内外、生产两端、城乡两头,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推动“农业+”多业态发展,培育蟹稻共生、渔稻共生、中央厨房、乡村休闲旅游、数字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下一步,我部将积极发展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合作模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四、关于打造“一县一品”特色区块链
我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

目前,我部正在编制《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进一步明确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思路目标、重点产品、区域布局、保障措施,引导更多资源、技术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建设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品牌的乡村特色产业基地或产业集群。

二是加强示范引领。

2018年,我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中央财政两年安排12.74亿元,支持62个县围绕1—2个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链为基础,集科技创新、休闲观光、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
打造一批知名特色农业品牌。

三是加强品牌推介。

2019年5月,我部启动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遴选推介工作,创响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乡村产业“金字招牌”,推动特色产品高质量发展。

供销总社出台了《关于加强供销合作社品牌建设的意见》(供销科字〔2012〕35号),着力擦亮“供销社”金字招牌,引领农民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

通过上述措施,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或“一镇一品”“一县一品”的区块链。

下一步,我部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我部工作给予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
010-59192717
农业农村部
2019年9月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