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学名词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学名词详解
【导语】必修2遗传学知识是高中生物教学重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下面逍遥右脑将为大家带来高中生物的遗传学名词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
必修二遗传学名词
1.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围的核细胞。
它的遗传物质分散在整个细胞中或集中在某个区域形成类核。
例如细菌、蓝藻等。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整细胞核结构的细胞。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及真菌类。
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3.染色体:细胞分裂时可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性结构。
在原核细胞中,它指的是裸露的环状DNA分子。
4、姊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或dna)经复制形成的两个分子,仍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
5.同源染色体:一对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染色体。
其中一个来自父辈,另一个来自母辈。
6、染色体组:在通常的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
或者说是指细胞内一套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但在个体发育时彼此协调一致,缺一不可的染色体。
7.只有一个基因组的细胞或个体,如无人机。
8、单倍体:具有配子(精于或卵子)染色体数目的细胞或个体。
如,植物中经花药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物。
9.有两套或两套以上染色体的个体。
大多数动植物都属于这一类
10、二价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配对的图象。
联会: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建立连接的配对过程。
12、染色质或染色体:指细胞间期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洋红、苏木精等)染色的纤细网状物质,现在是指真核细胞间期核中dna、组蛋白、非组蛋白、以及少量rna组成的一串念珠状的复合体。
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质便螺旋化形成一定数目和形状的染色体。
13.额外染色体:出现在某些生物体细胞中的额外染色体。
也称为B染色体。
14、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过程中形成的非永久性的复合结构,主要成分是
碱性蛋白及酸性蛋白,由中央成分(central
(元素)将横丝延伸到两侧,将同源染色体固定在一起。
15、姊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16.反应规格:基因型对环境的反应范围(不同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的反应范围)
17、交叉的端化:交叉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并且逐渐接近于末端的过程叫做交叉端化。
18.受精:雄性配子(精子)和雌性配子(卵细胞)融合成合子过程。
19、双受精:
精子核(n)受精后与卵细胞(n)结合形成合子(2n),在未来发育成胚胎。
另一个
是受精过程,精核(n)和两个极核(n+n)结合形成胚乳核(3n)并在未来发育成胚乳。
20、胚乳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
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高中2生物遗传学术语的详细解释
21、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则另称为果实直感。
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进行核融合的无性生殖。
被认为是有性生殖的一种特殊形式
或变形。
23.细胞周期: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开始的时期。
24、无性生殖:
许多后代是通过父母的营养体分裂产生的,这也被称为营养繁殖。
例如,植物利用块茎、鳞茎、球茎、芽眼和枝条等营养物质生产后代,这些后代的遗传组成与亲本相同。
25、无性生殖:
许多后代是通过父母的营养体分裂产生的,这也被称为营养繁殖。
例如,植物利用块茎、鳞茎、球茎、芽眼和枝条等营养物质生产后代,这些后代的遗传组成与亲本相同。
26、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7.单位性状:生物体表达的性状一般分为不同的单位。
这些分离的特征被称为。
28、显性性状: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出现的一个亲本性状。
29.隐性性状:另一个父母的性状,不出现在后代身上,即后代处于隐藏状态的性状。
30、基因位点(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31.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基因座的同源染色体上并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
32、纯合体(homozygote):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上的两基因成员完全一致(双显或
双隐),具这种基因型的个体为纯合体。
如:cc、cc。
33.杂合子:等位基因中两个成员一致的个体称为杂合子。
34、测交: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间的杂交。
37.共显性:指F1个体同时表达亲本性状。
如人类ABO血型和Mn血型。
38、显性转换(reversalofdominance):显性性状在不同条件下发生转换的现象叫做
显性转换。
39.基因型:也称为基因型,生物体所有遗传物质的组成是性格发展的内在原因。
40、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
状的总和。
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知识点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一生物体同一性状的不同表达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同一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或授粉(自交是其中之一)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
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型——个体有机体表达的特征。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并控制相关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的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2
具有易于辨别的特征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与分析-提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2。
精子形成:3。
卵细胞形成
1个精原细胞(2n)1个卵原细胞(2n)
↓ 间期:染色体复制↓ 间期: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 早期阶段:联席会议、四分体、交叉交流(2n)↓ 早期阶段:联席会议,四分体。
(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中期:(2n)
后期:配对同源染色体分离(2n)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
2个次级精母细胞(n)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
↓前期:(n)↓前期:(n)
中期(n)中期(n)IV.细胞分裂期的鉴定: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
等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如果是偶数-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单侧无同源染色体——晚期有丝分裂和性相关遗传的第三节
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类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一、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
2、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
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携带者)
3、遗传特点:
(1)男性的数量大于女性
(2)隔代遗传现象(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父母没有病,孩子有病——隐性遗传(从无到有)
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
父母生病,孩子没有疾病——显性遗传(有中年人,没有)DNA的第一部分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1、怎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艾弗里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知识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盐交替连接并排列在外部,形成基本骨架;底座在里面。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
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
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
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t;g=c;
(a+g)/(t+c)=1;(a+c)=(t+g)
一条链中a+t与另一条链中的t+a相等,一条链中的c+g等于另一条链中的g+c
如果(a+T)/(c+G)=a在一条链中,另一条链中的比例也是aDNA复制的过程(DNA
复制的概念、条件、特征、结果和意义)
dna分子复制过程是个边解旋边复制。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
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近些年还发现有遗
传信息从rna到rn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物质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
性状。
2.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特性。
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也在疯牛病毒中还发现蛋白质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质的自我控制复制)
DNA复制的条件应该与酶、原材料、能量和模板有关。
其特点是(非连续性的)半保留复制。
它的意义在于确保父母和孩子的性格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