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调肝法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糖尿病肾病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4
җ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2017-305
)第一作者:杨军,E -m a i l :150********@139.c o m
补肾调肝法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糖尿病肾病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观察җ
杨 军,李 倩,李世倩,刘秀枝
(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济南250012
)ʌ摘要ɔ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法治疗糖尿病肾病(D N )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㊂方法:将60例D N 肝肾阴虚证患者按
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㊂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厄贝沙坦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调肝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㊁血糖指标㊁血脂指标及肾功能指标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 B G )㊁餐后2h 血糖(2h B G )㊁糖化血红蛋白(H b A 1c )㊁总胆固醇(T C )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 -C )㊁三酰甘油(T G )㊁尿微量白蛋白(U -A L B )㊁血尿素氮(B U N )㊁血肌酐(S C r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补肾调肝法治疗D N 肝肾阴虚证,
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血糖㊁血脂水平,改善肾功能㊂ʌ关键词ɔ 糖尿病肾病;
肾消;肝肾阴虚证;补肾调肝法;中医证候;血糖;血脂;肾功能中图分类号:R 587.2;R 255.4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
.c n k i .11-3555/r .2023.1416 糖尿病肾病(d i a b e t i cn e p h r o p a t h y ,D N )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因糖代谢紊乱致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肾小球硬化,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㊂在D N 的治疗上,西医以降压㊁控制血糖㊁降脂㊁改善循环㊁减少蛋白尿等对症治疗为主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 R B )类药物厄贝沙坦属于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除降血压作用之外,还可以降低肾小球囊内压,减少蛋白尿,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D N 的治疗㊂然而仍有大量D N 患者病情得不到阻止,转变为终末期肾脏病㊂中医药治疗D N 具有独特优势,但因对本病的认识多样,治疗方法众多,疗效评价不一㊂D N 归属于中医 肾消 范畴㊂中医认为,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肝肾相互影响,糖尿病日久,病及肝㊁肾,肾水失调,肝失疏泄,则精㊁血㊁水液代谢障碍,发为D N ,故治疗重点在调肝㊁肾㊂可见,D N 的治疗需以固肾收摄为主,同时兼顾调肝㊂本研究探讨补肾调肝法治疗D N 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㊂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济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D N 肝肾阴虚证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㊂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80ʃ7.22)岁;平均病程(4.17ʃ1.05)年㊂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0.70ʃ6.93)岁;平均病程(4.20ʃ1.12)年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通过济南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审批号:2020001
)㊂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㊂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 A C R )ȡ30m g /g 或预估肾小球滤过率(
e G F R )<60m L /(m i n ㊃1.73m 2)
,尿白蛋白排泄增加,同时排除其他慢性肾脏病[1]
㊂②中医诊断标准㊂参考‘糖尿病肾病中医防治指南“中肝肾阴虚证的辨证标准[
2]
㊂主症:尿浊,眩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痛,两目干涩,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脉细数㊂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者愿意接受本研究方案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治疗依从性高者;参与研究前30d 内未发生急性代谢紊乱者;无其他免疫系统疾病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㊂
中西医结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023,V o l.31N o.14
1.4排除标准急性肾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肾外纤维化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㊁类风湿关节炎㊁肝硬化)者;伴有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㊁脑卒中等)者;有药物过敏史者㊂
2治疗方法
入院后给予两组患者常规降糖治疗,嘱其适量运动,低盐㊁低脂㊁优质低蛋白饮食,注意休息,限酒,禁烟,避免感染和过度劳累㊂
2.1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厄贝沙坦片(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紫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164,75m g/片)口服治疗,每次75m g,每日1次㊂治疗3周㊂
2.2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厄贝沙坦片配合补肾调肝法治疗㊂基础方:黄芪25g,党参片10g,麸炒白术㊁丹参㊁熟地黄㊁山萸肉㊁炒山药㊁牡丹皮㊁茯苓㊁女贞子㊁墨旱莲㊁菟丝子㊁芡实㊁金樱子肉㊁白芍㊁川芎各9g,泽泻㊁柴胡㊁枳壳各6g,甘草片3g㊂随症加减:口干明显者,加知母㊁天花粉各9g;肝气亢逆明显者,加天麻㊁钩藤㊁黄芩片各9g;阴虚阳亢明显者,加龟甲㊁龙骨㊁牡蛎各12g(先煎);便秘者,加大黄6g,瓜蒌12g;视物欠清者,加枸杞子㊁菊花㊁石斛各9g;肢体麻木明显者,加当归9g;腰腿疼痛者,加桑寄生㊁怀牛膝各12g,续断片9g,杜仲6g㊂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3周㊂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①中医证候评分㊂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浊㊁手足心热㊁头晕目眩㊁舌干眼涩㊁腰膝酸痛症状进行评分,症状按无㊁轻度㊁中度㊁重度分别计为0㊁1㊁2㊁3分,总分为0~15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3]㊂②血糖指标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 B G)㊁餐后2h血糖(餐后2h B G)及糖化血红蛋白(H b A1c)水平㊂③血脂指标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 C)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C)及三酰甘油(T G)水平㊂④肾功能指标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U-A L B)㊁血尿素氮(B U N)及血肌酐(S C r)水平㊂
3.2统计学方法应用S P S S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㊂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时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时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Q1,Q3)]表示,采用秩和检验㊂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
3.3结果
(1)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表1两组糖尿病肾病肝肾阴虚证患者治疗前后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M(Q1,Q3)]
组别例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
治疗组306.00(5.00,7.00)3.00(2.00,4.00)әһ
对照组306.00(5.75,7.00)4.00(3.00,5.00)ә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һP<0.05㊂
(2)血糖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F B G㊁2h B G㊁H b 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F B G㊁2h B G㊁H b A1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
表2两组糖尿病肾病肝肾阴虚证患者治疗前后
血糖指标比较(m m o l/L,xʃs)
组别例数时间F B G2h B G H b A1c
治疗组30治疗前10.99ʃ3.8717.32ʃ5.778.70ʃ1.96
治疗后7.92ʃ2.21әһ8.25ʃ0.77әһ7.52ʃ1.57әһ对照组30治疗前10.81ʃ3.6517.13ʃ4.898.44ʃ1.49
治疗后10.24ʃ3.46ә8.88ʃ1.02ә8.29ʃ1.54ә注:1.F B G,空腹血糖;2h B G,餐后2h血糖;H b A1c,糖化血红蛋白㊂
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һP<0.05㊂
(3)血脂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T C㊁L D L-C㊁T 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T C㊁L D L-C㊁T 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3㊂
表3两组糖尿病肾病肝肾阴虚证患者治疗前后
血脂指标比较(m m o l/L,xʃs)
组别例数时间T C L D L-C T G
治疗组30治疗前5.25ʃ1.243.02ʃ0.731.97ʃ0.77
治疗后4.03ʃ0.72әһ2.53ʃ0.67әһ1.38ʃ0.35әһ对照组30治疗前5.33ʃ1.013.05ʃ0.572.07ʃ0.80
治疗后4.53ʃ0.92ә2.88ʃ0.51ә1.76ʃ0.59ә注:1.T C,总胆固醇;L D 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 G,三酰甘油㊂
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һP<0.05㊂
(4)肾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U-A L B㊁
中西医结合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023,V o l.31N o.14
B U N㊁S
C 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U-A L B㊁B U N㊁S C r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4㊂
表4两组糖尿病肾病肝肾阴虚证患者治疗前后
肾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时间
尿微量白蛋白
[m g/L,M(Q1,Q3)]血尿素氮
(m m o l/L,xʃs)血肌酐
(μm o l/L,xʃs)
治疗组30治疗前406.15(216.15,529.70)6.45ʃ2.2286.81ʃ29.96治疗后282.80(118.77,411.30)әһ4.09ʃ1.52әһ71.43ʃ20.33әһ对照组30治疗前394.10(219.80,521.05)6.58ʃ2.1183.36ʃ23.25治疗后325.40(200.32,501.92)ә5.40ʃ2.03ә76.84ʃ19.83ә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ә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һP<0.05㊂
4讨论
D N的发病机制复杂,如环境㊁代谢㊁遗传等因素引起机体糖脂代谢紊乱㊁炎性反应㊁氧化应激反应等,使肾小球滤过屏障异常及肾血流动力学改变,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㊂本病起病隐匿,多不可逆转,若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㊂西医临床多通过降压㊁降糖㊁调脂㊁降低蛋白尿等治疗方法以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保护肾功能,但疗效一般㊂因此,尽早诊断D N,并予以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治,对于控制本病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㊂
D N病位在肾,与肝㊁脾㊁心㊁肺有关㊂肾虚是疾病的关键,肾功能正常,则固摄有度,精微代谢正常;若肾气虚弱,精微失于摄藏,可见蛋白尿;肾气化失常,开阖不利,则水湿㊁瘀血㊁浊毒等内停,出现小便不利㊁水肿等症㊂研究发现,D N的发生及进展与肾中精气亏虚密切相关,肾虚则精关不固㊁蛋白外泄,日久正虚邪盛,可见浊瘀㊁水毒停聚,导致本病发生发展㊂肝疏泄失调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肝疏泄平衡,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协调,气血㊁津液输布及代谢正常㊂肝疏泄不及,影响肾主水㊁主藏精的功能㊂肝㊁肾在生理㊁病理上相互影响,若肝疏泄过亢,则肝阴被耗,肝阴亏虚,不能制阳,日久必竭肾水,肾水虚衰,不能涵木,肝体失柔,必亢逆伐肾㊂可见,对于D N的治疗,补肾需结合调肝㊂本研究发现,补肾调肝类药物治疗D N,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还能调理肾功能,降低尿蛋白等指标㊂金鑫等[4]㊁张文顺等[5]㊁吴成态等[6]对补肾调肝法有相似认识㊂本研究所用的补肾调肝中药以六味地黄汤㊁柴胡疏肝散㊁二至丸㊁水陆二仙丹为基础方加减,方中熟地黄滋阴养血㊁补精益髓,善滋肾水㊁补真阴;山萸肉味酸收敛,益肝血而敛肝气,善固精髓㊂两者合用肝肾同补,且固摄收敛精气㊂山药健脾固肾,女贞子甘苦而凉,墨旱莲甘酸而寒㊂三者性味平和,补而不腻,善滋肝肾之阴㊂芡实甘涩,补脾胃,益精气,固涩滑泄;金樱子酸涩,涩精气,止遗泄㊂两药合用加强固肾涩精之效㊂菟丝子益气强阴,补髓填精;牡丹皮清热凉血,益肺平肝;茯苓味淡微甘,健脾利湿,能补脾气㊁利小便;泽泻下降为阴,专主渗泄,长于利水渗湿,泄肾浊㊂上述诸药从肾而治,恢复肾封藏之职㊂糖尿病燥热日久,耗伤真阴,肾阴不足,进而损耗肝肾阴精,不能制阳,易出现肝阳上亢等肝疏泄太过的病理表现,肾失封藏加重,治以滋水涵木㊂滋水即养肾精㊁补肾阴,涵木即寓调肝于补肾之中,制约肝阳亢逆,疏调肝经气血以助肾之闭藏,故用白芍养肝阴,平肝阳㊂肝失疏泄,气血循行失常,故用柴胡疏理肝气,川芎调气活血,调畅全身气血循行,枳壳疏利气机,丹参生肝血,养肝阴,补肾精,调气活血,以促进津血正常运行㊂消渴日久不愈,阴损及阳,气虚则水谷精微失摄,故用党参㊁黄芪㊁麸炒白术益气扶正固精㊂甘草调和诸药㊂根据肾虚肝旺的程度不同,随证加减,若肝气亢逆明显者,加天麻㊁钩藤平肝降逆息风,黄芩清热;阴虚不摄明显者,加龟甲㊁龙骨㊁牡蛎等滋阴固肾㊁养阴潜阳㊂诸药相伍,可平衡肝肾阴阳㊁固本培元,使清升浊降㊁气调血顺,肾脏脉络通畅,肾气渐复,精微物质得以密固㊂
研究显示,黄芪有明显的抗醛糖还原酶活性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㊁抗氧化的作用,对D N早期肾脏高滤过㊁
高灌注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能抑制血小板黏附,改善血流异常,保护肾小球[7];山药能降糖,降脂,增强免疫力,促进肾脏再生修复[8];泽泻可降血脂,抗血栓,促进水肿消退,对水肿及小便不利有良好的治疗效果[9];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还有抗炎㊁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10];芡实提取物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能力较强[11];金樱子提取液对肾脏肥大等病理变化有抑制作用,可以延缓D N进程[12];川芎中的川芎嗪,能降脂,抗氧化,拮抗钙离子及抗纤维化,有效防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的排泄[13];丹参可抑制血管内皮素释放,具有清除氧自由基㊁保护线粒体㊁改善能量代谢的作用,保护肾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肾组织血流[14]㊂
中西医结合中国民间疗法
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4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中医基础理论㊁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出发,综合脏腑㊁八纲辨证,从肝肾入手,调整机体肝肾阴阳平衡,使肝肾同调㊂补肾调肝法既能改善D N 肝肾阴虚患者的临床症状,
又能稳定血糖㊁血脂水平,改善肾功能,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在延缓本病的进一步发展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㊂
参考文献
[1
]童国玉,朱大龙.糖尿病肾病国内外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解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3):211-216.
[2]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肾病中医防治指南[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1151-1153.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3-168,215-219.[4
]金鑫,康紫厚.补肾调肝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J ].新中医,2021,53(9):54-57.
[5
]张文顺,曲超,佟奕霖,等.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中医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方规律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1,39(2):243-247.
[6
]吴成态,杨杰,吴文静,等.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J ].西部中医药,2021,34(5):99-102.
[7]俞翔,陈敏.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5):2847-2850.[8]孙晓生,谢波.山药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3):353-354.
[9]张建英,刘玉洁.泽泻的药性及其在肾脏病中的应用[J ].武警医学,2016,27(5):519-520.[10
]程玥,丁泽贤,张越,等.茯苓多糖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8):4332-4340.[11]时振声,赵进喜,沈蓓,等.芡实的现代研究进展[J ].西北药学杂志,2012,27(2):185-187.
[12
]周钰娟,罗玉萍,廖前进,等.金樱子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2,
40(5):452-456.
[13
]郑雅婷.川芎嗪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医医院药学杂志,2009,29(11):931-933.
[14
]高秀梅,张伯礼,宫涛,等.丹参及提取物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天津中医,2002,19(1):74-76.
(收稿日期:2022-03-20
)第一作者:孙慧,E -m a i l :s u n h u i 8302@126.c o m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
气虚血瘀型早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孙 慧1刘永明2,石志红1
(1.山西省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太原030012;2.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山西太原030012
)ʌ摘要ɔ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气虚血瘀型早期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 乙肝 )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㊂方法:将68例气虚血瘀型早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㊂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㊁肝纤维化指标㊁中医证候积分,评估临床疗效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 T )㊁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 S T )㊁Ⅲ型前胶原N 端肽(P ⅢN P )㊁层粘连蛋白(L N )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㊂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3%(29/34),高于对照组的73.5%(2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采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气虚血瘀型早期乙肝肝硬化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改善临床症状㊂
ʌ关键词ɔ 乙肝肝硬化;早期;扶正化瘀胶囊;恩替卡韦;肝功能;肝纤维化;中医证候中图分类号:R 512.6+2;R 256.4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
.c n k i .11-3555/r .2023.1417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损伤性疾病,
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 乙肝 )后肝硬化为
主[1]
㊂乙肝肝硬化早期可有腹痛㊁乏力㊁黄疸等症状,
肝功能轻度异常,肝组织轻度纤维化;晚期则表现为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