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
试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量取液体
C.称量氯化钠固体D.滴加液

2.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B.蜡烛C.硫粉D.红磷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到许多含氮的物质,如:N2、NO2、NH3、NO、N2O3、
N2O4、NaNO2、NH4NO3,则这八种物质中氮元素显示的化合价共有()
A.4种B.5种C.6种D.7种
4.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铁B.氯化钠C.二氧化碳D.水
5.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鲜奶制酸奶
B.食物霉变
C.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光
D.陶瓷烧制
6.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葡萄酿酒B.蜡烛燃烧C.海水晒盐D.牛奶变酸
7.通常状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
A.酒精溶液B.蔗糖溶液C.氯化钠溶液D.碘酒
8.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组成元素不同
B.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
C.NaOH溶液可导电,因为水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因为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9.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D.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1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
B.原子一定比分子小
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1.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往水中加活性炭可使硬水软化
B.长期饮用纯净水有利人体健康
C.肥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D.过滤得到的无色透明的水是纯水
12.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氮元素和钠元素所属周期不同——最外层电子不同
B.硫和磷的元素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
C.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不同——氧气浓度不同
13.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木炭B.氦气C.汞D.二氧化碳14.小军同学在做碘遇淀粉变色的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没像课本中描述的一样变蓝色。

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B.查找有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15.工业上,锻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

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5∶l,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 )
A.15∶16 B.15∶14 C.5∶4 D.15∶8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某小组同学进行了有关蜡烛燃烧的实验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
液滴
产物中有_____
将内壁涂有_____
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_____
产物中有二氧
化碳
由上述实验可知判断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理由是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已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 kg,碳原子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则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18.(8分)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化学式为CO(NH2)2,请填空:
(1)一个尿素分子中氮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

(2)尿素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3)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若干问题进行如下探究。

(1)(问题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的选择
在KClO3、H2O、H2O2、NaCl这些物质中寻找制取氧气的原料,肯定不能作为分解反应原料的物质是________,说出你的判断依据________。

(2)(问题二):设计实验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可能用到的装置:
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填字母);反应前后,二氧化猛的作用是________。

(4)为了得到稳定的气流,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应选择________(填字母)组合成发生装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该反向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5)若用上述原理制取氧气并用C装置来收集时,若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请选择正确的操作及顺序,填编号)________,正放在桌面上。

a.盖上玻璃片
b.将导管移出
c.将集气瓶移出水面
(6)实验室取15克氯酸钾和5克二氧化锰混合制备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5.2克,则①产生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克。

②参加反应的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B
【解析】
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这样会使酒精灯内的酒精流出,引起燃烧,故A错;
B、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正确;
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放在纸片上或玻璃器皿(易腐蚀药品)中称量,故C错;
D、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D错。

故选B。

【点睛】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2、D
【解析】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发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发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并有水雾出现,不符合题意;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解析】
氮气中N为0价,二氧化氮中N为+4价,一氧化氮中N为+2价,三氧化二氮中N为+3价,四氧化二氮中N为+4价,硝酸钠中N为+3价,硝酸铵中N分别为-3、+5价,综上,N共6种化合价;
故选择C项。

【点睛】
从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0入手,进行作答。

4、B
【解析】
A、铁是金属,金属都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A选项错误;
B、构成氯化钠的是氯离子和钠离子,属于离子构成的物质,B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物质,C选项错误;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D选项错误;
故选B。

5、C
【解析】
A、鲜奶制酸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食物霉变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C
【解析】A、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牛奶变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A
【解析】
A、酒精溶液是酒精的水溶液,酒精是溶质,水的溶剂,溶质为液体,故选项正确;
B、蔗糖溶液是蔗糖的水溶液,蔗糖是溶质,水的溶剂,溶质为固体,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溶液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氯化钠是溶质,水的溶剂,溶质为固体,故选项错误;
D、碘酒,碘是溶质,酒精的溶剂,溶质为固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逐一分析判断即可。

8、B
【解析】
A、水和过氧化氢均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
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故A错误;B、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是因为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故B正确;C、NaOH溶液可导电,因为水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C错误;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

水分子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9、A
【解析】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符合题意;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氧化物和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
C、有的氧化反应是化合反应,如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的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如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不符合题意;
D、分解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故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解析】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故A不正确;
B、如果不知道哪种分子和原子,则无法比较大小,故B不正确;
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而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C不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11、C
【解析】
A、往水中加活性炭是为了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可以软化硬水,故错误;
B、纯净水中缺少人体需要的很多营养元素,故长期饮用纯净水不利人体健康,所以说法错误;
C、加肥皂水后,生成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生成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所以肥皂水能够区分软水和硬水,故正确;
D 、过滤后的水中可能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不属于纯水,故错误。

故选C 。

12、A
【解析】
A 、氮元素和钠元素所属周期不同不是因为最外层电子不同,而是核外电子层数不同,错误;
B 、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硫和磷的元素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正确;
C 、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正确;
D 、硫在氧气中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因为氧气含量不同,氧气浓度越大,物质燃烧越剧烈,正确。

故选A 。

13、A
【解析】
A 、木炭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B 、氦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汞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点睛】
判断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的关键是看物质是否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

14、D
【解析】
A 、向老师请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间接经验也很重要,故A 正确;
B 、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故B 正确;
C 、第一次实验失败了,还要反复试验,看是不是普遍情况,故C 正确;
D 、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没有探究精神,故D 错误;
故选:D 。

15、B
【解析】
混合物中只有碳酸钙含有碳元素,设CaCO 3中Ca 的质量是x ,40121x =,解得103x =,设CaCO 3中O 的质量是y ,121163y =⨯解得y=4,CaO 中的Ca 的质量为:105533
-=,设CaO 中的O 的质量为w ,540416w
=解得2w 3=,则混合物中O 的质量为:214433+=,
此混合物中Ca 元素与O 元素的质量比是:145:15:143
=,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知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水蒸气;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解析】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液滴,冷而干燥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则产物中有水蒸气。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由上述实验可知判断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理由是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1.993×
10-26 kg 【解析】
相对原子质量═1-1212
⨯一个原子的质量
一个碳原子质量。

【详解】
设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x ,则
26x
1211.99310kg 12
-=⨯⨯
x≈1.993×10-26 kg 答: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
10-26 kg 。

18、1:2 7:1 20%
【解析】
(1)化学式中的角标之比就是原子个数之比,所以一个尿素分子中氮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2)尿素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2):(4×
1)=7:1; (3)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100%=20%12+16+(14+21)2
⨯⨯⨯。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NaCl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NaCl 中不含氧元
素,所以不能用来制取氧气 集气瓶 AFC ; 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率 BH ;
2H 2O 2
2H 2O+O 2↑; 分解反应 bac 4.8; 0.1mol 【解析】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的选择在KClO 3、H 2O 、H 2O 2、NaCl 这些物质中寻找制取氧气的原料,肯定不能作为分解反应原料的物质是NaCl ,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NaCl 不含氧元素,所以不能用来制取氧气;
(2)据图可知仪器①是集气瓶;
(3)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4)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2H 2O 22MnO 2H 2O+O 2↑,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5)若用上述原理制取氧气并用C 装置来收集时,若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将导管移出、将集气瓶移出水面、盖上玻璃片;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气的质量=15g+5g-15.2g=4.8g ,生成的氧气的物质的量= 4.832/g g mol
=0.15mol ;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是x ; 2KClO 32MnO Δ2KCl+3O 2↑
2mol 3mol
x 0.15mol 20.153x mol mol mol
x=0.1mol ;
答: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是0.1mo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