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三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高三高中生物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B.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
C.用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进行染色时,需先将细胞用盐酸进行解离
D.平板划线操作中,随着划线次数增加接种环上的菌种会越来越多
2.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的团队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下列关于疟原虫的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的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B.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C.疟原虫的线粒体DNA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
D.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是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3.如图为果蝇精巢中细胞在某一时期的分类统计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组细胞的形态大小都相同,属于次级精母细胞
B.乙组的细胞中可能含有1个或2个染色体组
C.丙组细胞中正在进行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
D.丁组细胞中均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
4.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II)和非同源区(I、III),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II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无关
B.I片段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C.III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由于X、Y染色体存在非同源区,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
二、综合题
1.萌发的小麦种子中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

α淀粉酶较耐热,但在pH为3.6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C条件下15min后失活。

实验材料和用具:萌发的小麦种子、麦芽糖标准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

取7支干净的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后60℃水浴加热2min。

二:用萌发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

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70℃水浴15min后迅速冷却。

四:另取4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mL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各加2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麦芽糖)和蒸馏水,将4支试管40℃水浴10min。

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40℃水浴10min。

五: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mL分别加入E、F试管,然后向E、F试管分别加入,并进行,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试管中颜色与步骤一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小麦种子中。

(2)步骤一的5〜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X、Y、Z)分别是、、(单位mL)。

(3)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

(4)若要测定另一种淀粉酶的活性,则需在第步骤进行改变。

2.彩叶玉簪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

某研究小组将两种初始生长状态相同的彩叶玉簪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培养30天后.测得部分生长指标如下表,另一小组将金鹰玉簪培养在50%全光照的自然条件下,测得一天中光合作用的相关指标如下图中曲线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C0
进入植物细胞后被利用的部位是。

如果将黄金叶玉
2
簪从全光照下移至30%全光照环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H]的含量将。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条件下更有利于金鹰玉簪的生长,玉簪更适合栽种在光照很弱的荫蔽环境中,它们是通过来增强其适应能力的,彩叶玉簪的这种特性是长期的结果。

(3)据图分析,金鹰玉簪在10:00〜14:00时段蒸腾作用的变化是,在10:00〜12:00时段
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是气孔关闭引起的?,判断的依据是。

3.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2)己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3)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的细胞
是。

(4)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在“都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

4.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其体色有黄身(H)、灰身(h)之分,翅形有长翅(V)、残翅(v)之分。


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己知果蝇的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

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体色与翅形的遗传遵循定律,不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的基因组成是。

(2)F
黄身长翅果蝇中双杂合子的比例为。

2
灰身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若让F
2
(4)现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果蝇,从中选取亲本通过杂交实验来验证上述不能完成受精作用精子的基因型。

①杂交组合:选择双杂合子的黄身长翅果蝇为父本,为母本进行杂交。

②结果推断:。

5.【生物——选修i:生物技术实践】β—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植物、藻类和真菌中,人体内不能合成β-胡萝卜素,必须从外界摄取。

工业上大量获得e—胡萝卜素主要通过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生产。

请回答:
(1)根据胡萝卜素分子中的数目可将胡萝卜素分为α、β、γ三种。

一分子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被氧化成
两分子的,因此,β-胡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夜盲症等疾病。

(2)培养三孢布拉氏霉菌时,培养基中的基本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四大类。

为了获得高产菌株
的单个菌落,接种时可用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操作,为了使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进行该操作时应该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每一次划线前要灼烧接种环(并待其冷却),二是。

(3)让高产菌株大量繁殖的过程叫菌种培养,大量产生胡萝卜素的过程叫发酵培养。

这两个过程中,的培养基中
碳/氮比例更高,原因是。

(4)胡萝卜素的提取,也可采用优良的胡萝卜进行组织培养。

研究发现,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调控在植物
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

按照不同的顺序使用这两类激素,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若要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使用的顺序是 ;若同时使用这两类激素,则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会提高。

(5)萃取胡萝卜素时一般选择石油醚作萃取剂,原因是该有机溶剂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具有较高的并且不
与水混溶。

四川高三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B.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
C.用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进行染色时,需先将细胞用盐酸进行解离
D.平板划线操作中,随着划线次数增加接种环上的菌种会越来越多
【答案】B
【解析】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直接溶解在层析液中,A错误;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B正确;用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进行染色时,需保证细胞的活性状态,C错误;平板划线操作中,随着划线次数增加接种环上的菌种会越来越少,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基础实验。

2.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的团队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下列关于疟原虫的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的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B.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C.疟原虫的线粒体DNA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
D.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是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疟原虫的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A正确;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B正确;疟原虫的线粒体DNA为环状,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C正确;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考点定位】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细胞结构。

【名师点睛】生物膜系统的联系
1.成分上的联系
(1)各种生物膜组成成分基本相似:均由脂质、蛋白质等组成,体现生物膜系统的统一性。

(2)每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的差异性。

2.结构上的联系
(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分布其中,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图示如下:
3.功能上的联系
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核糖体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内质网对来自核糖体的多肽链进行初加工,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未成熟的蛋白质进一步加工,最后由细胞膜将成熟的蛋白质分泌出细胞外部。

3.如图为果蝇精巢中细胞在某一时期的分类统计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组细胞的形态大小都相同,属于次级精母细胞
B.乙组的细胞中可能含有1个或2个染色体组
C.丙组细胞中正在进行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
D.丁组细胞中均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
【答案】B
【解析】甲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其细胞的形态大小不一定相同,属于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乙组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可能含有1个或2个染色体组,B正确;丙组细胞中正在进行DNA的复制,染色体数目未加倍,C错误;丁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增殖。

【名师点睛】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和时期的方法
(1)结合染色体个数和同源染色体行为进行判断
(2)结合染色体的行为与形态进行判断
4.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II)和非同源区(I、III),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II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无关
B.I片段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C.III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由于X、Y染色体存在非同源区,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
【答案】A
【解析】II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率仍与性别有关,A错误;I片段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B正确;III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C正确;由于X、Y染色体存在非同源区,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D正确。

【考点定位】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

二、综合题
1.萌发的小麦种子中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

α淀粉酶较耐热,但在pH为3.6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C条件下15min后失活。

实验材料和用具:萌发的小麦种子、麦芽糖标准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

取7支干净的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后60℃水浴加热2min。

二:用萌发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

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70℃水浴15min后迅速冷却。

四:另取4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mL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各加2mL已经
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麦芽糖)和蒸馏水,将4支试管40℃水浴10min。

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
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40℃水浴10min。

五: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mL分别加入E、F试管,然后向E、F试管分别加入,并进行,观察颜
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试管中颜色与步骤一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
粉酶催化效率。

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小麦种子中。

(2)步骤一的5〜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X、Y、Z)分别是、、(单位mL)。

(3)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

(4)若要测定另一种淀粉酶的活性,则需在第步骤进行改变。

【答案】(共8分,每空1分)
2mL斐林试剂 60°C水浴加热2min后
(1)α淀粉酶催化效率(2)0.6 0.4 0(3)是否存在还原糖
(4)三
【解析】步骤一:由表中数据可知,蒸馏水+麦芽糖标准溶液=2mL,所以表中X为2、Y为1.4、Z为0.6。

步骤二:本题实验的目的是测定40℃条件下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可用萌发的小麦种子制取α-淀粉酶溶液,但萌
发的小麦种子也含有β-淀粉酶,所以需除去β-淀粉酶以防止干扰实验结果.因为α-淀粉酶在pH3.6以下迅速失活,但耐热,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就失活,所以将制备的淀粉酶溶液置于70℃怛温箱中
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却以即可获得α-淀粉酶溶液(若要测定β-淀粉酶的活性,则需将制备的淀粉酶溶液置于pH
低于3.6溶液中,获得β-淀粉酶溶液)。

步骤四:反应结束后,需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使用斐林试剂时需要在60℃水浴中加热3min后,再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最后将E1、E2、E3试管中的颜色与1-7号试管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a-淀
粉酶的催化效率的平均值。

讨论:(1)实验中F试管时对照组,作用是排除淀粉酶溶液中还原糖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对结果进行校对。

(2)若要测定β-淀粉酶的活性,则需要对步骤二进行改变,具体的操作是将淀粉酶溶液置于pH低于3.6溶液
中一段时间从而获得β-淀粉酶。

【考点定位】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用梯度法确定酶的最适温度和pH
设计思路:常用“梯度法”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pH),设计实验时需设置一系列不同温度(或pH)的实验组进
行相互对照,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酶促反应时间最短的一组所处的温度(或pH)即为最适温度(或pH)。

相邻组间的差值(即梯度值)越小,测得的最适温度(或pH)就越精确。

2.彩叶玉簪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园林植物。

某研究小组将两种初始生长状态相同的彩叶玉簪在不同光照强度下
培养30天后.测得部分生长指标如下表,另一小组将金鹰玉簪培养在50%全光照的自然条件下,测得一天中光合作用的相关指标如下图中曲线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回答下列问题:
进入植物细胞后被利用的部位是。

如果将黄金叶玉(1)绿色植物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C0
2
簪从全光照下移至30%全光照环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H]的含量将。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条件下更有利于金鹰玉簪的生长,玉簪更适合栽种在光照很弱的荫蔽环境中,
它们是通过来增强其适应能力的,彩叶玉簪的这种特性是长期的结果。

(3)据图分析,金鹰玉簪在10:00〜14:00时段蒸腾作用的变化是,在10:00〜12:00时段
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是气孔关闭引起的?,判断的依据是。

【答案】(共10分,每空1分)
(1)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基质下降
(2)50%全光照黄金叶增加总叶面积自然选择
浓度在增加
(3)减弱不是此时段内胞间C0
2
【解析】(1)绿色植物中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二氧化碳的固定发生在暗反应过程中其产所为叶绿体基质;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如果光照强度下降而二氧化碳不变,相当于在光反应阶段产所的[H]减少,而用于暗反应消耗的[H]不变所以导致[H的含量下降。

(2)根据表中数据在50%全光照的情况下,金鹰玉簪的干重最多,所以该条件下更有利于该植物生长;表中数据
金鹰玉簪在50%全光照下干重最多,黄金叶玉簪在30%全光照下干重最多且叶片面积最大,所以黄金叶玉簪更适
合栽种在光照很弱的荫蔽环境中,它们是通过增加总叶面积来增强其适应能力的;生物的特殊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据图分析,金鹰玉簪在10:00~14:00时段,气孔导度不断减小即气孔开放程度减小,所以该时段的蒸腾作
用减弱,在10:00~12:00时段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气孔关闭引起的,在图中可以看到此时此时段内
胞间C0
2
浓度在增加,并没有减少。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净光合速率和总光合速率的判定方法
(1)若为坐标曲线形式,当光照强度为0时,CO
2吸收值为0,则该曲线表示总(真)光合速率,若CO
2
吸收值
为负值,则该曲线表示净光合速率。

(2)若所给数值为有光条件下绿色植物的测定值,则为净光合速率。

(3)有机物积累量为净光合速率,制造量为总(真)光合速率。

3.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2)己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3)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的细胞是。

(4)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在“都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

【答案】(共9分,除标明的外,其余每空2分)
(1)细胞核(2)26%
(3)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4)不完全相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解析】(1)过程②为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2)α链是mRNA,其中G+U=54%,G=29%,U=25%,α的模板链中的G=19%,α链中的C=19%,所以α链中的A=27%,A+U=52%,mRNA中的A+U的比值与双链DNA中的A+T的比值相等,为52%,双链DNA中A=T=52%÷2=26%.A正确。

(3)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即DNA复制的细胞是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⑷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考点定位】基因的表达。

4.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其体色有黄身(H)、灰身(h)之分,翅形有长翅(V)、残翅(v)之分。

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己知果蝇的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

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体色与翅形的遗传遵循定律,不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的基因组成是。

(2)F
2
黄身长翅果蝇中双杂合子的比例为。

(3)若让F
2
灰身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现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果蝇,从中选取亲本通过杂交实验来验证上述不能完成受精作用精子的基因型。

①杂交组合:选择双杂合子的黄身长翅果蝇为父本,为母本进行杂交。

②结果推断:。

【答案】(共12分,每空2分)
(1)基因的自由组合 HV
(2)3/5
(3)灰身长翘:灰身残翅=8:1
(4)①灰身残翅的雌果蝇
②若后代出现黄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1:1:1,则不具有受精能力精子的基因型为HV
【解析】(1)F
2出现5∶3∶3∶1(与9∶3∶3∶1类似)的性状分离比,说明F
1
的基因型为HhVv,且两对基因
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由于F
1
的基因型为HhVv,则两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即HHVV
和hhvv、HHvv和hhVV,但已知果蝇的一种精子不能完成受精作用,进一步分析可知,F
1
中HhVv的雌性个体可以产生四种卵细胞,即HV、Hv、hV、hv,但HhVv的雄性个体只能产生三种精子,只有在HV的精子不具有受精
能力时,F
2
才会出现5∶3∶3∶1的性状分离比,故两亲本的基因型为HHvv和hhVV。

(2)根据第(1)小题的分析可知,基因型为HV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则F
2
黄身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有
1/5HHVv、1/5HhVV、3/5HhVv,故双杂合子占3/5。

(3)F
灰身长翅中hhVV占1/3,hhVv占2/3,则基因V的频率为2/3、基因v的频率为1/3,自由交配种群的基2
因频率不变,则子代中hhVV占4/9、hhVv占4/9、hhvv占1/9,故后代中灰身长翅∶灰身残翅=8∶1。

(4)选
择双隐性的灰身残翅果蝇(hhvv)为母本,双杂合的果蝇(HhVv)为父本进行测交,如果HhVv的父本产生的
HV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则它只能产生三种精子,后代中黄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1∶1∶1。

【考点定位】遗传的基本规律。

5.【生物——选修i:生物技术实践】β—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植物、藻类和真菌中,人体内不能合成β-胡萝卜素,必须从外界摄取。

工业上大量获得e—胡萝卜素主要通过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生产。

请回答:
(1)根据胡萝卜素分子中的数目可将胡萝卜素分为α、β、γ三种。

一分子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被氧化成
两分子的,因此,β-胡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夜盲症等疾病。

(2)培养三孢布拉氏霉菌时,培养基中的基本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四大类。

为了获得高产菌株
的单个菌落,接种时可用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操作,为了使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进行该操作时应该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每一次划线前要灼烧接种环(并待其冷却),二是。

(3)让高产菌株大量繁殖的过程叫菌种培养,大量产生胡萝卜素的过程叫发酵培养。

这两个过程中,的培养基中
碳/氮比例更高,原因是。

(4)胡萝卜素的提取,也可采用优良的胡萝卜进行组织培养。

研究发现,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调控在植物
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

按照不同的顺序使用这两类激素,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若要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使用的顺序是 ;若同时使用这两类激素,则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会提高。

(5)萃取胡萝卜素时一般选择石油醚作萃取剂,原因是该有机溶剂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具有较高的并且不
与水混溶。

【答案】(共15分,除标明的外,其余每空2分)
(1)碳碳双键维生素A
(2)(平板)划线下一次划线要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
(3)发酵培养胡萝卜素只含碳和氢,不含氮,三孢布拉氏霉菌产生胡萝卜素需要大量碳源
(4)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
(5)沸点
【解析】(1)根据胡萝卜素分子中碳碳双键的数目可将胡萝卜素分为α、β、γ三种。

一分子β—胡萝卜素在人体
内可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因此,β-胡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夜盲症等疾病。

(2)培养三孢布拉氏霉菌时,培养基中的基本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四大类。

为了获得高产菌株
的单个菌落,接种时可用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平板划线操作,为了使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进行该操作时应该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每一次划线前要灼烧接种环(并待其冷却),二是下一次划线要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

(3)让高产菌株大量繁殖的过程叫菌种培养,大量产生胡萝卜素的过程叫发酵培养。

这两个过程中,发酵培养的
培养基中碳/氮比例更高,原因是胡萝卜素只含碳和氢,不含氮,三孢布拉氏霉菌产生胡萝卜素需要大量碳源。

(4)胡萝卜素的提取,也可采用优良的胡萝卜进行组织培养。

研究发现,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调控在植物
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

按照不同的顺序使用这两类激素,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若要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使用的顺序是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若同时使用这两类激素,则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会提高。

(5)萃取胡萝卜素时一般选择石油醚作萃取剂,原因是该有机溶剂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具有较高的沸点并且
不与水混溶。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培养、胡萝卜素的提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