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肠系膜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蛙肠系膜的形态结构;
2. 了解肠系膜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3. 掌握蛙肠系膜实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蛙肠系膜是连接小肠与腹后壁的器官,具有固定小肠、支持消化器官、收集和传递营养物质等作用。
通过观察蛙肠系膜的形态结构,可以了解其在消化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三、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健康青蛙一只;
2. 实验器材和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粗剪刀一把,组织剪一把,眼科剪一把,镊子一把,探针一根、玻璃分针2把,蛙钉4个、培养皿一个,蛙板一个、滴管一个、棉线若干;
3. 生理盐水。
四、实验步骤
1. 实验动物准备:将青蛙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用探针轻轻刺激其头部,使其失去意识。
2. 肠系膜暴露:用蛙钉固定青蛙,用眼科剪在腹部正中剪开皮肤,暴露腹壁肌肉。
3. 分离肠系膜:用粗剪刀剪断腹壁肌肉,暴露腹腔内脏。
用镊子轻轻分离小肠,
暴露肠系膜。
4. 观察肠系膜:仔细观察肠系膜的形态结构,包括血管、神经、淋巴管等。
5. 生理盐水冲洗:用生理盐水冲洗肠系膜,去除杂质。
6. 固定与保存:将观察到的肠系膜用棉线固定在培养皿中,放入生理盐水中保存。
五、实验结果
1. 肠系膜呈白色,质地柔软,表面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2. 肠系膜与腹后壁紧密相连,起到固定小肠的作用。
3. 肠系膜中的血管呈放射状分布,有利于营养物质的传递和吸收。
六、实验分析
1. 肠系膜是连接小肠与腹后壁的重要器官,具有固定小肠、支持消化器官、收集和传递营养物质等作用。
2. 肠系膜中的血管呈放射状分布,有利于营养物质的传递和吸收。
3. 肠系膜表面的神经和淋巴管有利于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
七、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蛙肠系膜的形态结构,了解了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蛙肠系膜实验的操作方法,为今后相关实验奠定了基础。
八、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实验动物。
2. 观察肠系膜时,注意观察血管、神经、淋巴管等结构。
3. 实验结束后,将肠系膜固定并保存,以便后续观察和分析。
九、参考文献
[1] 王慧君,李晓辉,赵芳. 蛙肠系膜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8,(18):81-82.
(注:本报告仅为示例,实际字数不足1500字,可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适当扩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