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之觉悟——读《吾人最后之觉悟》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伦理之觉悟——最后之觉悟
——读《吾人最后之觉悟》有感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的同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

为支持袁世凯帝制复辟活动,中外反动派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

康有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有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

面对这股反动逆流,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却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新文化运动开始。

时代造就伟人,作为一名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仇视当时的封建军阀统治,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他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和伦理思想,认为要实现民主制度,必须消灭封建宗法制度和道德规范。

1926年,陈独秀在其创办的《新青年》中首卷中发表了《吾最后之觉悟》,总结了在西学东渐的六个过程,提出实现共和,需要政治的觉悟和伦理的觉悟。

其中,伦理觉悟是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人之生也必有死,固非为死而生,亦未可漠然断之曰为生而生。

人之动作必有其的,其生也亦然。

洞明此的,斯真吾人最后之觉悟也。

”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为何而生?洞明活着是为了什么,是我们最后的觉悟。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学再一次大规模传入中国,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凡经一次冲突,国民即受一次觉悟。

”,中国人的思想不断受到冲击。

几百年来,西学东渐大概分为了七期:
第一期在有明之中叶。

西教西器初入中国,知道的人极少,唯有徐光启清醒。

第二期在清之初世。

火器历法,朝野旧儒,群起非之。

是为中国新旧相争之始。

第三期在清之中世。

鸦片战争后,西洋武力,震惊中土,曾国藩、李鸿章兴起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虽是如此,顽固派实力强大,维护着腐朽的旧制度。

第四期在清之末季。

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如梦初醒。

康有为、梁启超发动戊戌变法,力图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是仍未改变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第五期在民国初元。

甲午以还,新旧之所争论,康、梁之所提倡,于政治根本问题去之尚远。

一部分优秀国民渐生政治根本问题之觉悟,进而为民主共和、君主立宪之讨论。

第六期则今兹之战役也,即新文化运动。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封建专制制度必
将破灭。

“今兹之役,可谓为新旧思潮之大激战。

”陈独秀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新旧思潮的大激战。

之前的民主共和、立宪都是少数人的主张和主导,如果要改变中国,就要唤醒沉睡的中国人。

人类在不断进化,根本上解决面临的政治问题,需要的是国民的第七次觉醒,即吾人最后之觉悟!
实现共和,需要的是政治的觉悟和伦理的觉悟。

一、政治觉悟
陈独秀认为,实现政治觉悟有三步。

第一步,“人类为政治动物”,多数国民要把政治作为分内之事,积极参与政治,不应该隔岸观火;第二步,“开宗明义之第一章,即为抉择政体良否问题”,抛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第三步,“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全体国民要把自己视为国家主人。

二、伦理觉悟
“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可见,陈独秀把伦理觉悟放在了何等重要的地位!“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是也。

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将矛头直指“三纲五常”的封建论理伦理,竭力提倡抛弃中国的传统纲常伦理,如果中国要实现民主共和就必须废弃传统的儒家伦理。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伦理觉悟的运动,它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它解除了思想禁锢的知识分子们,是他们开始投身更多的政治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倘于政治否认专制,于家族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由此可看出,陈独秀先生之所以如此看重伦理革命,其实在为推翻封建专制这一政治目的服务。

在古代中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巩固是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根基。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复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支撑着这些闹剧的正是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伦理纲常。

中国要真正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就必须破除这一思想根基,彻底抛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政治上要实现民主,思想上就必须得到解放,民主与科学必须要深入人心。

因此,只有进行思想解放,破除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这一思想根基,实现伦理觉悟,才真正有可能实现政
治觉悟,使中国建立民主政治。

然而,伦理觉悟要求的彻底抛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就真的能确保中国建立民主政治吗?其实不然。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内容丰富,虽然有收到一定的历史的、阶级的、社会的局限的道德旧识;但更有反映中华民族道德上的文明进步。

源远流长的中国伦理道德思想,始终贯穿着一种“公忠”的道德精神。

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长兴不衰,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就在于我们民族有着这种爱国、爱民的崇高道德精神。

陈独秀坚持救中国,不也是受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中的爱国思想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吗?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以儒家为代表的“仁爱”思想,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智慧,它对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起着积极作用。

同时,中国传统道德历来十分重视人伦关系的道德价值,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应有义务。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夫妇有情、朋友有信等美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虽然在封建社会的后期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它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却是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力图废除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却没有建立起完整系统的新道德,没有道德约束下的社会,能长期存在下去吗?没有道德的相辅,法律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吗?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道德伦理思想被批判得支离破碎,道德沦丧,法律如一纸空文,社会动荡不安。

可见,彻底抛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换来的是社会的不和谐。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适应时代发展的内容,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我们应该利用它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来增强人们对社会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

同时,民主社会、法制社会需要道德的力量,道德对人的约束作用不可否认。

中西方文化是在两个不同的环境下形成的文化,并没有优劣之分,中国人不应该妄自菲薄,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接受西方文化。

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在这场运动中,真正的国学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以致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国学在现在无法向前发展。

“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正如陈独秀先生所言,伦理的觉悟是最后的觉悟,中国要建立民主政治,需要的是真正觉悟。

虽然先生所言在今天看来有不现实的地方,但先生所呐喊的“人活着即要觉悟,在觉悟中寻得真理。

”却始终鼓励着每一代人。

社会要进步,又怎么能缺少人们的觉悟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