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书法上册《第10课 走之儿》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走之儿》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走之旁”是楷书学习中的难点。

每当学生们写到这一偏旁时,几乎都被它难住。

其原因:一是没能写好组成这一偏旁的点,横折折撇和平捺。

二是没能观察掌握它的书写规律。

【教学目标】
1、撑握正确书写姿势,撑握走之的写法,养成良好习惯,
2、泛舟历史,了解历代书法大家情怀、趣事,树立良好的人生学习榜样;
3、在学习中独立处理各个细节,拓宽心胸、静淀心性;
4、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身审美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细致、
专注、高雅的气质。

教学重点撑握正确书写姿势,撑握走之的写法,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在学习中独立处理各个细节,拓宽心胸、静淀心性
【教学策略】引导观察,示范讲解;反复练习,多元评价;体验成功,审美熏陶。

【教学准备】:ppt 课件
【德育渗透】感受祖国文化的灿烂,并领悟其中“字如其人”的做人道理。

【习惯训练】重点训练学生“会质疑”“会欣赏”习惯。

【教学过程】
一、关注生活,激发兴趣:用“我”的视角观察世界
1.了解汉字的历史以及写好汉字的重要性。

(出示画面)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过程,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

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既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又是一个人的脸面和终身财富。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让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谈谈不正确姿势的危害,和怎么样才是正确的书写姿势。

及好处。

二、欣赏古代著名碑帖,感受书法魅力,
1.质疑:在学过的部首当中,你觉得哪个部首最难写?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最难写的部首,出示课题:走之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以往学过的部首进行回顾梳理,并针对大家的共识来出示课题,既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解决学生共同的难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引发学生对本课的期待,提高课堂效率。

2.出示走之旁图片,看到走之旁,你觉得它像什么?引发学生对生活事物的联想,从而感受汉字的象形之美。

3. 你有什么好办法写好走之旁?让学生交流写字经验,体现主体地位。

三、联系生活,知识构建:用“我”的理解建构知识
(1)学写“走之旁”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走之旁的每一笔的写法。

并联想每个笔画与生活中的什么相像。

5师引导学生与生活相联系,让路、让座等等,让生感知祖国文字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

6、师范写并指导学生书写走之旁的字
【设计意图】:1、通过质疑,引导观察文字的谦让之美,并与生活相联系。

2、通过观察笔画与生活中事物的体验,有了生动形象的表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走之旁的书写方法。

并在观察、欣赏当中,感受到祖国文字的象形美、穿插避让谦和美等等。

(2)学写带走之旁的字
1、出示本册所有走之旁的字,分析例字,把据结构。

2、师:如果把走之旁比作是小卡车,那么这偏旁像什么?(驮的货物)
3、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货物”,它们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经过引导观察,要想写好带“走之儿”的字,在汉字中,走之儿和它里面的部件怎样搭配才和谐美观。

5、师:其实写字与生活是息息相通的,从生活中我们还能悟出很多写字的道理呢!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写好带“走之儿”的字,在汉字中,走之儿和它里面的部件怎样搭配才和谐美观,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走之旁字的书写位置,更能加深印象。

6、师范写这两个“走之底”的字。

并给出相关小提示:结构合理、笔画有力、捺画舒展。

7、生写字,老师巡视、指导。

8、反馈这两个字的书写情况,表扬笔画和字写得规范美观的。

学生有写的不规范的笔画指出来或给学生范写。

9、学生写完后对照字帖认真观察,看看你写的字和字帖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再在后面写一个更好的。

10、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字,表扬通过认真读帖后,又写了一个比前边的字有进步的同学。

引导学生观察哪个字好?好在哪?哪个字还需要练习?练习时注意结构还是笔画?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师评、让学生在互相欣赏当中,肯定别人的优点,提出不足。

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3)学以致用,练一练。

书写其它示范字:迎送远近通达道,进退迟速连逍遥。

根据已学写字技巧,自由练写两个。

四、参与生活,学以致用:用“我”的方式走向社会
师倡导:要想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就得有恒心,养成“提笔即练字”的好习惯。

“走之旁”是楷书学习中的难点。

每当学生们写到这一偏旁时,几乎都被它难住。

其原因:一是没能写好组成这一偏旁的点,横折折撇和平捺。

二是没能观察掌握它的书写规律。

通过引导导学生通过观察,规范地书写“走之旁”及带“走之底”的字。

并能领悟其特点和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