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现代诗歌和戏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现代诗歌和戏剧
知识积累1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的类别
划分标准类别阐释举例
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叙事诗
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一般借用
诗歌的形式叙述故事、描绘人物和抒发作者情感。
史诗、故事诗等都属于这一类。
《大堰河——
我的保姆》抒情诗
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
活,不强调故事情节的完整和人物形象的丰满。
如
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我爱这土
地》
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格律诗
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它对诗的行数、
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
式排列等有严格的规定。
《红烛》
自由诗
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后传入我国。
它不受格
律的限制,无固定的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
奏,韵律灵活,字数、行数、句式和音调都比较自
由,语言比较通俗。
《立在地球边
上放号》
散文诗
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
描写性特点,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
小,一般不分行,不押韵。
《海燕》
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阐释
分行排列,整散结合分行排列是现代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样式的最基本的外在形式;语言上整散结合,富有节奏感、韵律感。
立意新颖,饱含深情立意新颖、别致,抒发的情感真挚、动人,体现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体会和独特深刻的感悟。
联想想象,跳跃自如通过运用丰富的联想、想象来抒发情感;在诗歌中,意象的选用、情感的抒发等都具有跳跃性。
语言凝练,
形象生动
用凝练、准确、生动的语言反映生活,勾画生活图景等。
虚实结合,意境优美诗人往往会刻画真实的、具体的意象,并描绘既不脱离现实,又能超越现实的景物、画面等,再通过主观感受把描写的内容进一步升华,创设丰富的艺术境界。
现代诗歌的情感
情感阐释
抒发个人之情有的个人之情很“个人”,有的个人之情却具有普遍意义,要善于区分。
关注社会很多诗人在自己的诗歌中把个人的命运、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结合起来,或反思,或批判,或歌颂,或呼唤,或同情。
看世间百态,抒家国情怀许多诗人把自己诗歌的镜头对准世间百态,或展示,或赞美,或同情,或反思;还有许多诗人在诗歌中抒发家国情怀,为国家、民族放歌,表现出大视野、大情怀。
探索宇宙自然,感悟人生哲理许多现代诗歌把镜头对准宇宙自然,抒写与大自然的心灵对话,感悟人生哲理。
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语言特点阐释
音乐美诗歌语言的音乐美体现在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感上。
跳跃性诗歌较短的篇章使其不能娓娓道来,故有时时空跨度很大,这也造就了诗歌的跳跃性,给读者带来含蓄美的享受。
非常态①顺序倒置。
②搭配反常。
③词性转变。
④词句凝缩。
锤炼美跟古代诗歌的炼字、炼句类似。
修辞美常常借助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整齐有致、形象生动。
章法美具体体现在诗歌的分行形式和断句排列上。
风格美与作者的写作风格有关。
现代诗歌意象的分类
类别解说
比喻性意象比喻是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一。
比喻的主要作用是使诗歌生动化、形象化。
在诗歌中,用来进行比喻的意象可被称为比喻性意象。
象征性意象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其象征性往往是不确定的,可随着读者的不同阅读角度、不同文化背景而被解读出不同的内涵。
描述性意象描述性意象是诗人带着情感对物与景进行描绘、摹写而产生的意象,可以用来抒发自身的思想感情。
现代诗歌突出的手法和技巧
①象征手法:用具体事物来代替抽象事物。
②陌生化:指在语言上偏离常识,造成语言与感受上的陌生感。
这种手法可以赋予事物新的感觉、新的意义和新的生命力。
③蒙太奇:把看似没有联系的画面组接起来。
在现代诗歌中,那些原本独立存在的事物组合后,可以生成有意义的文本。
知识积累2戏剧
戏剧的结构和分类
戏剧结构外部分为幕、场、景等。
内部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戏剧分类表现形式话剧、歌剧、舞剧等。
内容性质悲剧、喜剧、正剧等。
题材历史剧、神话剧等。
戏剧的矛盾冲突
矛盾冲突的
特征尖锐激烈:由于矛盾的双方都
有足够的冲击力,因此最后爆
发的冲突是格外激烈的。
《雷雨》中所有的人物都卷入了戏剧冲突,人
物之间的交锋是惊心动魄的,矛盾层层叠加,
最终爆发。
高度集中:在一定的时间和空
间里表现矛盾,冲突鲜明而集
中。
《雷雨》中三十年来两代人的矛盾纠葛,在不
到二十四小时内展开,剧中场景集中在周家客
厅和鲁家。
矛盾冲突的表现形态人与人的冲突:人与人之间意
志和性格的冲突,属于外部冲
突。
意志冲突,是指人物间对
立的目的和动机出现,从而交
织成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
《雷雨》中资本家周朴园与工人代表鲁大海的
不同动机,封建家长周朴园和渴望爱情与自由
的蘩漪的不同动机,构成阶级、家庭之间的冲
突。
矛盾冲突的表现形态人物内心的冲突:存在于人物
的内心世界,属于内部冲突,
此类冲突往往不易摆脱。
在《雷雨》中,四凤和周萍的关系使鲁侍萍处
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她的内心深处展开了激烈
的斗争。
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自然环
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需
要戏剧化的表现形式。
《茶馆》展示了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中人与社会
环境的冲突。
矛盾冲突的单一型:这类戏剧冲突的对立《雷雨》中蘩漪与周萍的冲突一直存在,最终
不同类型面自始至终基本不变,在一次
次的交锋中,冲突越来越激
烈,最后爆发。
爆发。
主次型:全剧有一个主要冲突,但这一冲突并非每场都出现,有时出现的是次要冲突。
《西厢记》中主要冲突是崔莺莺、张生、红娘三人与老夫人的冲突,但这一冲突并非每场都出现,有时出现的是次要冲突,即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冲突。
多样型:一些剧作没有完整而
集中的戏剧情节,各场多由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组成。
这些剧作多在众多人物的活动中展示一个个分散的冲突,而这些冲突统一于一个共同的主题之下。
《茶馆》没有贯串到底的情节,三幕分别描绘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不同的冲突,但各种冲突又都统一于“葬送三个时代”这一主题之下。
戏剧的语言
(1)戏剧语言的分类
戏剧中有两种语言:一是人物的语言,即台词,包括对话、独白和旁白。
它是剧本塑造人物形象、描绘戏剧冲突、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是形成剧本的基本材料。
二是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
(2)戏剧语言的特点
戏剧语言的个性化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要求剧中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有益于表现人物独特的个性。
如老舍、曹禺笔下的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非常突出,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戏剧语言的精练美戏剧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语言必须精练。
戏剧语言的精练美表现为台词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也就是说,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是指戏剧语言要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它和表情、形体动作结合在一起,推动剧情的发展。
如《雷雨》中鲁侍萍所说的“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便表现了她内心世界的矛盾与痛苦。
戏剧语言的含蓄美优秀剧作的语言总是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的,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就是潜藏在人物台词之中的真正含意,即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戏剧语言的谐趣性“谐趣性”就是诙谐、幽默、有趣味。
剧作家有时也用一些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使语言妙趣横生,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增强戏剧艺术的感染力。
戏剧语言这一特色既体现在剧本创作的台词中,又体现在舞台说明的描绘中。
诗意是剧
的诗意作家追求的美学理想。
老舍认为:“戏剧语言要既俗(通俗易懂)而又富于诗意,才是好语言。
”
(3)舞台说明的类型及作用
舞台说明的类型
人物
说明
一般指戏剧文学剧本的“人物表”。
它主要介绍登场人物的年龄、职业以
及人物间的关系等。
如《雷雨》第一幕介绍鲁贵的人物说明:“鲁贵—
—约莫有四十多岁的样子,神气萎缩,最令人注目的是粗而乱的眉毛同
肿眼皮。
他的嘴唇,松弛地垂下来……他的身体较胖……和许多大家的
仆人一样,他很懂事,尤其是很懂礼节。
”
人物语
言说明
指对人物的动作、情态的说明,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并推进剧情发展。
同
时,也为演员提供了动作表演的依据。
这种说明一般用括号来标明。
如
“(脸色一沉)”“(以手叩额,往返急走)”“(大怒)”等。
舞台场
面说明
交代时间、地点、环境、灯光效果、道具运用、人物的上下场以及幕的
启闭等信息。
如《大风歌》的第一场中写“是年四月丁未日下午,在长
乐宫永寿殿西厢”。
舞台说明的作用
交代
环境
“舞台场面说明”多起这种作用。
如《雷雨》中的“午饭后,天气更阴
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些舞台说明文字交
代了雷雨将至的环境特点。
刻画
人物
“人物说明”和“人物语言说明”都有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如《雷雨》
中,写周朴园时,有“汗涔涔地”这一舞台说明文字,刻画了周朴园紧张
慌乱的状态。
推进剧
情发展
“人物说明”“人物语言说明”和“舞台场面说明”都有推进剧情发展的作
用。
如《雷雨》中,写周萍时,有“忍不住气,走到大海面前,重重地
打他两个嘴巴”的舞台说明文字,推动了剧情发展,把周、鲁两家的复
杂矛盾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