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史记选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 而 不 滓 者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找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
1.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罹,遭遇 反-返。返回,文章有 2.人穷则反本 思念的意思。 见-现, 3.明道德之广祟,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体现 指-旨,旨趣,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浊,污浊
弹 新沐者必弹冠
莫辞更坐弹一曲
而设法备贮弹药,则可也
离 “离骚”者,犹离忧也 约从离衡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多情自古伤离别 迁 顷襄王怒而迁之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战、守、迁皆不及施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离”为动词,通“罹”, 遭受 动词,离散,分离
动词,背离
动词,分离,离别 动词,放逐,流放 动词,调动官职。左迁:贬官 动词,迁移,迁都 动词,变迁,变更 动词,调动官职, 此指升迁。
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 记”“博闻强识”。 随波逐流 :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弹冠振衣 :整洁衣冠。
与世推移: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六 . 重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 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 动词,zhǔ,连接
通“嘱”,嘱托,动 词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动词,隶属,属于
动词,砍伐 动词,战胜,打败 名词,功业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此五霸之伐也 害 争宠而心害其能 邪曲之害公也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动词,嫉妒
使动用法,使…损害 名词,祸害
疏 王怒而疏屈平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论积贮疏 十三经注疏
动词,疏远
形容词,稀疏 动词,陈述,旧读 shù 名词,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 上书言事的文体,旧读 shù 名词,注解的一种,为“注” 作注的文字,旧读 shù 动词,用手指轻轻弹击 动词,弹奏 名词,弓弹、炮弹、 炸弹的总称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 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 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此人,可 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
《吊屈原赋》点评:
立意切题,分析政治与感情的关系精 辟;全篇用文言文写就,且文笔流畅,标 点准确,显示出雄厚的古汉语基础知识; 熟悉中国历史,把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结 合起来对比,提升了主题;将中国的传统 节日端午节自然结合进文章,生动感人, 乃历年来很好的文章。 ( 兰大评卷点语文 评卷组负责人)
练习:选出古今同义的一项(
C

• A、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 B、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 C、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为何一定要选择“自沉” 这种解脱方式
• 楚王的屡次疏远及小人使奸是屈原自沉的客观原因,他实在幽 愤难解,所以自沉以求解放。其次,屈原自沉也有他主观上的 原因。他太热爱楚国,他爱国胜于爱“志”,所以他不能像孔 子那样周游列国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另外,在古人 的思想意识里,人死魂去,死亡是对肉体的否定和对灵魂的驱 逐,灵魂可以离开肉体开始新的漫游和寻找新的存在方式。因 此,死亡的可畏性被灵魂的延续性冲淡了,这属于情感的自我 安慰和精神信仰所带来的诗化的自我欺骗。屈原也是相信神灵 的,他的很多作品都通过神游的方式与先圣交流,与仙女对话。 在虚幻的梦游之境,他可以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所以死后灵 魂的存在是解脱死亡可畏的一剂良药。他留念生命,也留念香 草美人,但当生命之中不可能得到香草美人之时,惟有死亡才 可以将他拯救。死亡是对无意义生命的强烈否定,是对无聊生 存的冷漠与藐视,惟有“自沉”才可以实现对人生价值的肯定, 达到对生存意义的高扬,才可以在异域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达到生命的另一种辉煌。
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被动句
7、是以见放
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D 1、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5、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状后
状后 状后 定后 状后 状后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6、 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
文章的含义
6.屈平既绌,其后秦伐齐,齐与楚从亲。 绌-黜,罢 免;从-纵, 7.厚币委质于楚 质-贽,见面礼 合纵 8.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 枯槁 被-披,披散着 9.亡走赵,赵不内。 内-纳,接纳
二. 词类活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
动作名,听觉,听力
动作名,中伤别人的小人
奈何绝秦欢
古义:怎么,为什么。今义:对付, 处置, “无可奈何”。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返回 ( 楚国 ) 恢复 ( 国 家 ) 。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
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颜,颜面。色,气色。又如: 暮去朝来颜色故。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 时所产生的印象。
亡国破家相随属 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人情有远近,而缘有亲疏,而公理无远近,正道无偏 邪,君于九天之上,可忆及昔日否,子兰之流,力劝怀王 之秦求和,终使怀王之魂留他乡,子兰岂不为楚王之亲近 哉,有骨肉之亲,却不能远谋,有远谋之臣,未有骨肉之 亲,情理相较,于情于理,竞何如哉?怀王屈理从情,终 至斯地,虽有天地为其悲惜,然留笑柄之青史矣。君沉汩 罗,去今两千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 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 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 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 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形作名,邪恶小人
形作名,方正之人
明道德之广崇
蝉蜕于浊秽
形作动,阐明。
厚币委质事楚
泥而不滓
蝉:名作状,像蝉那样。浊秽: 形作名,污浊环境。 名作状,用厚币 动词,nì ,生活在污泥里。 名作状,一天天地 名作动,结为婚姻
其后楚日以削
时秦昭天与楚婚
三、古今异义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 本末倒置 今背本而趋末
名词,根本 名词,本义:草木的根
名词,根本的、基础的东 西或方面,此指农业。
形容词,本来的 副词,本来 名词,稿本,版本
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在冀州之南
己后典籍皆为板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臣本布衣 抑本其成败之迹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 哙遂入……头发上指

博闻强志 忽闻门外虫鸣 初闻涕泪满衣裳
名词,学识,见闻
动词,听见 动词,听说
使动用法,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动词,懂得,明白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无何,宰以卓异闻 以勇气闻于诸侯 名词,声望,声名 动词,闻名 动词,闻名,出名
屈原列传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与日月同光。
理清文脉
• 第一部分(第1-3段) • ——屈原被疏——屈原为文 • 第二部分(第4-10段) • ——怀王被惑,纵仪归秦— —诸侯击楚,楚兵大败——怀王赴秦,客死异乡—— 屈原被放,心系怀王——子兰使奸,屈原被迁 • 第三部分:(第11、12段) • ——文泽后世,德威众杰 • 明线:屈原的命运(见任——见疏——见绌—— • 见迁——自沉)。 • 暗线:楚国的命运(被骗——被袭——客死—— • 灭亡)
四、 特殊句式
A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
判断句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B 1、遂绝齐 3、以出号令
省略介词“遂(于)齐”
省谓语 “(赂)用事者”
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勒尚
省介词宾语“以(之)出号令”
C 1、方正不容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而自令见放为
余叹其感情之无用焉,君临天下,当以理为 重,奈何信奸谗之语,而疏远信臣忠义之士也, 怀王不用汝击,终招患祸,身死国灭,为天下 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 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制 于情也,人情莫不好悦己者,而恶直言者也, 故庄宗虽有天下而终自戮于伶人之手,其沉溺 于私情使然也。夫奸谗当道,以美色诱之,丝 竹乐之,财物乱之,使其远正直而近谗邪,虽 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于祸已至矣,乃 有悔色,岂不晚哉?
甘肃高考语文评出满分 文言文
吊屈原赋 尚记两千年前,贾公过长沙,自慨命运之不济, 悒郁思索,而做斯赋。竟有同命相似之感叹,其悲叹 人才之不为用,而忠言不被纳之意,盖与君之所行谬 矣。命吾于考场之上,端午佳节,重做斯赋,以吊先 生之灵。
呜呼,君虽为楚王之同姓,其血缘之亲,可谓近 矣,君累世为官,与楚王之忠心,可谓昭然也,然竟 为世人所不容,被君王黜免,终于郁郁而沉于汩罗矣。 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齐辉之才,一旦被疏, 不复被用,虽心系楚国,胸怀天下,岂不枉然。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名作状,在朝内,在国外
身客死于秦 名作状,象客那样。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作动,说短处,诋毁。
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形作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作动,效法,模仿
形容枯稿 古义:形,形体。容,容貌。 今义: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而能与世推移 古义:变化。今义:移动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一说,“从 容”为举止行动之意。今义:不慌不忙,不急 迫,镇定自若的样子。如成语“从容不迫”
练习:下列“见”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F )
• A、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 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D、徒见欺 • E、渐见愁煎迫 • F、君既若见录
练习: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 A、博闻强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实 多 • B、娴于辞令:擅长写作楚辞和小令 • C、明于治乱: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 D、从容辞令:说话得体,善于应酬
属予作文以记之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动词,掌管 动词,类似
名词,类,这些人 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数。 吾属,我们。 若属,你们这些人
吾属今为之虏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其后秦欲伐齐 口诛笔伐 伐薪烧炭南山中
动词,耀,自夸 动词,讨伐,进攻
动词,声讨
名词,稿本、底本
量词,册 副词,本来 ( 是 ) ,原来 ( 是 ) 动词,推究,考察。
志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博闻强志 其志洁,其行廉 聊斋志异
名词,志向,心意。
名词,意愿 名词,记忆力
名词,志趣
动词,记述。
名词,表一种记事的文体 项脊轩志 名词,通“旨”,意旨,旨 指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趣。 指如削葱根 名词,手指。 璧有瑕,请指示王 动词,指出 动词,指向 动词,直立,竖起
7、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8、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状后
(否定句中代词“自”做宾语,前置,“自为 ( w é i ) ”与下文的“自佐”相对 ) 倒装句
E 固定结构 奈何绝秦欢 表疑问,怎么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五 . 成语典故
表反问,怎么…… 呢?
怀瑾握瑜: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