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吴忠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6高一下·株洲月考)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蹩脚biě汤镬huò纶巾gān孱头càn向隅而泣yú
B . 睥睨nì堤防tī给予gěi禀赋lìn恬不知耻tián
C . 罪孽niè蟊贼máo盗跖tuò汗涔涔cén畏葸不前sī
D . 奏瑟sè 楔子(xiē)自诩xǔ冠冕miǎn刚愎自用bì
2. (2分)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A . 上食埃土
B . 圣人之所以为圣
C . 顺流而东也
D . 始指异之
3. (2分) (2015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各词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指出,中国中小学生睡眠状况令人堪忧,约有2/3的小学生和3/4的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
B .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站在全国的高度建言献策,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履职热情。
C . 通过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民意中国网、中青在线和搜狐网3318名青年网友实施的专题调查显示,58.6%的人认可目前网络在青年参政议政方面的作用。
D . 我写这本小说,并不是要讲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所以我选择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让人们认识骨子里的北京人。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3分)
4. (6分) (2018高三上·齐齐哈尔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道德与文化确实是中国现实的一个短板,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短板之一。
我们一直有敬畏老天的传统。
问题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可知、不可控的神秘力量一步步减少,那么靠“老天”管理世道人心的机制还灵不灵?替代性的机制又如何建立?
除了“老天”,以前管理道德的另一个重要工具就是先人。
先人,或说祖宗,就是一个中国化的上帝。
祖宗意味着名誉和尊严,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公共监视和家族压力,多少能约束人的一些行为。
现在,因为环境的变化,因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祖宗这个制衡角色正在弱化、淡化、虚化。
这也是我们需要有所准备的一个历史过程。
当然,对于道德管理来说,历史性变化也不全是负面的。
以前的乡村人情有很强的经济功能,“人情是把锯,你一来我一去”,隐含着一种先存后取的互助机制和期权关系。
经济不仅仅是经济,也是道德和文化的关联条件。
一个人脱贫了,小康了,他的人格就可能更独立一些,更阳光一些,至少不必因一笔学费而背上沉重债务,受制于某种人情关系网的枷锁。
如果说历史的坐标是纵坐标,那么世界的坐标就是横坐标。
巴西、印度、墨西哥等国都有巨大的贫民窟。
因为土地私有化,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失地的农民无路可走,从四面八方涌向城市,而虚弱的城市和工业又吸纳不了他们,于是只能把他们排拒在城外,成了里三层外三层包围这些孤岛型城市的海洋。
不少经济学家说,如果容许土地自由买卖,农民立刻可以通过卖地获得可观的原始资本,就可以自主创业,进城做生意等,促进现代化和城市化。
但海南不少发了土地财的郊区农民,很快就挥霍一空,重新成了需要社会救助的穷光蛋。
所谓人们都是“理性人”的启蒙主义假设,以为人人都是天然的理财能手、都能“利益最大化”的假设,大半是想当然,具有极大风险。
只有从实际出发,我们才可能知道,为什么家庭承包责任制尽管不是一个最好的制度,却是社会巨大的稳定器,是给一大半老百姓社会保障托底。
为广大农民工留一条谋生的后路,这种安排也为工业经济应对波动周期,提供了充裕的回旋余地和抗压能力,形成另类工业化道路的“中国特色”。
事实上,日本、韩国等东亚社会,也都是警惕土地兼并风险的。
大体上说,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乡村建设、农业发展相对成功,日本、韩国的有关经验值得借鉴,比欧美经验更重要。
欧美基本上都城市化了,因为它们碰上历史机遇,抢上了工业化的早班车,已把辽阔的发展中国家当成它们的“农村”,自己当好“城里人”就行了。
欧洲多是“雨热不同季”,土地好,气候不好,即气候不大宜农,因此历史上从未有过东亚这样深厚的农耕传统。
这样,它们的经验离我们太远,参考价值不大,更不可作为发展范本。
(摘编自韩少功《观察中国乡村的两个坐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敬畏老天的传统在眼下的中国乡村已经不合时宜。
B . 祖宗对中国人来说就像一个无所不在的上帝一样的存在,时刻监视人的行为。
C . 乡村人情的弱化也不全是坏事,至少对培养独立的人格有积极的作用。
D . 中国不容许自由买卖的土地政策,客观上制约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探讨中国乡村的道德文化与经济建设等问题。
B . 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乡村道德失范的缘由,提出了道德重建的方案。
C . 文章在横向论述乡村建设时举出反面实例,间接肯定了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相对优势。
D . 对于乡村建设,文章先提出问题,接着纵横分析,最后指明了它可能的发展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如果没有新的道德文化机制,乡村建设就只有加强“法天敬祖”的教育。
B . 巴西、印度、墨西哥等国家贫民窟现象的突出,与当地的土地政策关系密切。
C . 中国农民人数众多,又不都是“理性人”,所以出台新土地政策要十分慎重。
D . 与欧洲相比,拥有深厚农耕传统的日本等东亚地区的乡村建设经验更值得中国借鉴。
5. (7分) (2020高二下·包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小题。
又是一年春天
侯发山
那年我高三,有一天,妈告诉我,妗子①捎来信儿,让我周六去给她帮忙,刨树。
终于盼到周末,又要干活啊。
我把书包甩到沙发上,很不痛快。
还是到舅家去,我心里就更不愿意了。
舅家在小关南边的大山里,虎脑村,路也不好走,还要走好远。
有时走上半天也瞅不见个人影,瘳得慌。
看到我一脸不高兴,妈说:“你舅,还有你表哥都不在家,难为你妗子了。
她有了难,轻易不来信,这次张了口,你就去吧。
”
“妈,高三课程紧张,还有作业呢。
”我推辞道。
“你舅,还有你妗子,平时白疼你了。
不说别的,哪年少吃人家的核桃了?”妈恼了。
舅家的门前有条蜿蜒小路,路边长着一棵又高又大的核桃树。
核桃每年都结得嘟噜连串,从不空枝。
上小学时,一到星期天,就缠着爸妈到舅家去,害怕核桃长熟了,被表哥他们摘吃完。
稍微懂事了,知道核桃树是舅家的摇钱树,表哥表姐也很少吃,核桃都卖了,卖核桃的收入要维持全家人平时的一应开销。
再到核桃成熟的季节,即便有其他事,我也就不好意思去了。
不过,每到过年的时候,舅和妗子到镇上来卖核桃,总要留一些送到我家。
想到这里,我对妈说:“好吧,我明个去……”
当时是春天,那个核桃树已经开花了。
一串串、绿绿的核桃花挂在枝头,像女孩的小辫子,在微风中轻盈地舞蹈,煞是好看。
妗子看到我来了,很高兴,忙抓把柴禾去给我煮荷包蛋。
我吃了荷包蛋,背上䦆头跟着妗子去刨树。
等来到那棵大核桃树下,我愣住了:怎么刨这棵啊?听妈说,这棵核桃树一年结好几百斤核桃,有上千元的收入。
树又没干枯,怎么舍得刨啊?
妗子也不说话,使劲抡起镬头,发狠地刨着。
“妗子……”我心里藏着多个问号,想弄清刨这棵树的原因,张开嘴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妗子不说话,也没抬头。
“妗子,您咋啦?”我又叫了一声。
妗子扔掉镬头,抱着树干哭泣起来。
我一下子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安慰妗子。
没了这棵核桃树,等于妗子家的银行被盗了,她能不伤心吗?
“瞧我这没出息样儿……村里要修水泥路,这棵树碍事,不刨掉不中。
”妗子朝我凄然一笑,细碎的泪珠如朝露般挂在她长长的睫毛上。
原来是这样。
我顺嘴说道:“赔偿多少钱?少了可不中!”
“哪能这样说话?修路是为了咱自己方便,比起人家,咱,唉!”妗子说罢,摇了摇头。
我看着妗子,不明白她话里的意思。
妗子说:“李支书为了咱村,丢了在郑州每年上百万的生意。
为了修路,人家带头捐款。
还有在外办厂的苏家,头一次捐了8万,第二次捐了2万……”说罢,妗子又抡起镬头刨起来。
眨眼间,几年光景过去了。
今年春上,得知我从大学回来了,妗子打来电话,让我到南岭新村给她帮几天忙。
南岭新村?妗子家搬家了?挂断电话,我急忙问妈。
没搬家。
妈说,小关镇的荻坡、杨树洼、虎脑三个村合成一个村,就是南岭新村。
如今那里大变样了,城里人都争抢着去旅游呢。
听妈这么一说,我来了兴致,问给妗子帮啥忙。
会是啥忙?妈说。
眼前富,拾粪土;长远富,栽树木。
我骑上摩托直奔南岭新村。
路是水泥路,宽阔,平整,像飘带似的,时而挂上山脊,时而落入谷底,时而钻进树林,时而缠在山腰。
不时有各种小轿车、摩托车从我身边经过。
我循着水泥路把车骑到了一栋两层小楼前,楼房像是刚竣工的。
没错,就是舅家,因为楼房旁边还保留着原来的石窑。
几年不见,妗子不但不显老,好像年轻了不少,脸色红润,一扫过去的沉重。
跟着妗子来到地里,地里已栽了不少树。
相邻的地里,不少村民也在栽树。
我问:“妗子,都是栽的啥树啊?”
妗子说:“核桃树。
老辈人讲,高山松树核桃沟,溪河两岸栽杨柳。
”
“妗子你说得老理哩。
这些树苗要不少钱吧?”
“政府补贴一部分,咱自己掏一点。
”
我说:“妗子,都种树,不种庄稼了?”
妗子说:“山上的地,不能机械化,种地不划算。
一亩地种40棵,五六年后就能挂果,一棵树按1000块来说,一亩地就是40000块。
若是种粮食,也就是千把块钱的收入。
”
听妗子这么一说,我感到种核桃是比种地强,但依靠这点收入想脱贫奔小康,那是戴草帽亲嘴,差远喽。
我不便打扰妗子的兴致,把话题引开了:“舅呢,在外打工赚了不少钱吧,小楼都盖起来了。
”
妗子撇了一下嘴。
说:“打工也不中,这不都回来了,打算整农家乐呢。
今儿你舅和你表哥去镇里买装修材料了……一个农家乐镇里补助两万块呢。
”“不算咱家,村里已经开了十家,生意好的,一年能挣二十多万。
”妗子说这话的时候,眉毛、眼睛里都透露出掩饰不住的喜色。
妗子忍不住告诉我:“你表哥找了个对象!明年春上结婚,你可来啊。
”
“真的?”表哥已经三十好几了,之前谈了几个,都黄了,就是因为住在山窝里,家里还穷。
“一定来!一定来!”我忙不迭地答应,心里也跟吃了表哥的喜糖似的,甜丝丝的。
(有删改)
(注)①妗子:民间用以称呼舅母。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 . 文中画线句子中,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摹出核桃花花色繁多美丽的状态,呼应了前文描述核桃树果实丰硕的文字。
B .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虎脑村村民在政府的扶持下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奔小康的精神面貌,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C . 妗子很舍不得自家的核桃树,但想到修路为大家,她主动刨掉了自家珍爱的核桃树,可见妗子顾全大局,目光长远。
D . 小说使用“俺”“不中”等方言词,“眼前富,拾粪土;长远富,栽树木”等俚语,让语言通俗且富有地方特色。
(2)小说的灵魂是叙述,请简要分析本文在叙述技巧上的特点和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6. (14分) (2020高一下·临沂期中)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
”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
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①,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②;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
其备豫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③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
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④;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
(选自《礼记》)
注释:①齐难(zhāi nán):庄重恭敬的意思。
②和:舒适。
③沮:恐吓。
④干橹:盾牌。
(二)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
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
”遂使徒兵距孔子。
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
颜回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①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
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
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
”子贡以所饭告孔子。
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
”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
回即食之,不可祭也。
”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
”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选自《孔子家语》)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爱其死以有待也爱:吝惜
B . 儒有委之以货财委:推托
C . 子贡以所赍货赍:携带
D . 穷改节乎节:操守
(2)材料(一)中谈到儒者“言必先信”,下列语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
A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B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C .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论语•公冶长》)
D .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
(3)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4)根据材料(二),完成以下题目。
①材料(二)结尾“二三子由此乃服之”一句中的“之”,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依据原文简要说明理由。
②材料(二)中有“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请你结合材料(一)中的语句,从儒者人格的角度简要评析孔子的上述行为。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 (10分)(2017·烟台模拟)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眺望(一作“鹦鹉洲①即事”)
崔涂②
怅望春襟郁未开,重吟鹦鹉益堪哀。
曹瞒尚不能容物,黄祖何曾解爱才。
幽岛暖闻燕雁去,晓江晴觉蜀波来。
何人正得风涛便,一点轻帆万里回。
【注】①东汉末年,才子祢衡因羞辱曹操,被曹操遣送到荆州刘表处,又因轻慢刘表,转寄于江夏太守黄祖门下。
黄祖的长子黄射曾在江中沙洲上大宴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即席写成著名的‘鹦鹉赋’,鹦鹉洲从此得名。
后祢衡因讥讽黄祖被杀,葬于鹦鹉洲。
②崔涂:唐末诗人,进士,曾屡遭谗毁,仕途不顺,终生漂泊。
(1)诗的首联有何作用?
(2)诗人在后三联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五、默写 (共1题;共6分)
8. (6分) (2016高三上·攀枝花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荀子在《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议论部分中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3)《陋室铭》中写主人公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9. (3分)(2017·醴陵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地铁是以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大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地铁建于地底,①________。
地铁运量大,使用电能,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
地铁速度快,准点率高,②________,既快捷又经济,民众乐于搭乘。
总之,与其他城市交通工具相比,③________。
10. (3分) (2020高一上·榆林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化学能发热纤维是将一些化学物质加到纤维中,①________。
比如把铁粉加入纺丝的原料当中,铁粉与空气接触时,发生氧化反应放热,从而达到升温加热的目的。
但是这种产品发热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由于铁粉全部被氧化以后,就无法再继续氧化放热,②________。
最适合用在衣服上的是电能发热纤维,但是想要穿在身上,既轻便又柔软,能够随意弯折,并能够经过洗衣机和水的考验,用金属就不合适了,于是碳的优越性便体现出来了。
碳虽然不是金属,③________。
将含碳的有机纤维材料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得到碳纤维,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而且韧性好,耐高温。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高一下·石嘴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弟子去请教师父:“人生的美好希望需要什么呢?”
师父道:“幻想。
”
弟子问道:“怎样才能实现人生的美好希望呢?”
师父说道:“去掉幻想,努力行动。
”
弟子不解。
师父说:“人生如果没有美好的幻想,怎么会产生人生的美好希望呢?然而你如果一味地沉湎于幻想中,幻想
永远只是幻想,就会成为虚幻。
只有去掉幻想,努力行动,才能成就人生美好的愿望。
”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不得脱离材料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3分)
答案:4-1、答案:4-2、答案:4-3、考点:
解析:
答案:5-1、答案:5-2、
考点:
解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考点:
解析: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答案:7-1、
答案:7-2、
考点:
解析:
五、默写 (共1题;共6分)
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考点:
解析: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答案:9-1、
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1-1、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