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达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的一项()
A.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呐喊》中的人物。

B.“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豆蔻枝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D.古时,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令尊”和“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D. “令爱”是称对方女儿的敬词。

“令堂”是称对方母亲的敬词。

故答案为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缅怀广袤发祥地查言观色浮光掠影
B.寒暄箴言金钢钻如愿以偿矫揉造作
C.松弛亵渎篮板球万籁俱寂探骊得珠
D.沧桑宽宥挡箭牌鸠占鹊巢殃殃大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查——察;B.钢——刚;D.殃殃——泱泱。

故选C。

二、名句名篇默写
3.名篇名句默写。

散入珠帘湿罗幕,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_________,烘炉照破夜沉沉。

(于谦《咏煤炭》)子夏曰:“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则》)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不宜__________,_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 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唐代陆龟蒙《别离》一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句子。

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________,
__________”的心态。

(用《岳阳楼记》中原句作答)
【答案】(1)狐裘不暖锦衾薄(2)爝火燃回春浩浩(3)切问而近思(4)濯清涟而不妖(5)妄自菲薄,引喻失义(6)风掣红旗冻不翻(7)长风破浪会有时(8)引无数英雄竞折腰(9)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0)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

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

此题中注意“裘、衾、爝、濯、涟、掣、竞、歧”的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
4.父亲的游戏
周海亮
两天前,儿子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城市。

现在,父亲要送他回去。

他们来到火车站,却在候车室的入口停下来。

两个人盯着安检仪的小屏幕,那上面不断流动着各种箱包和编织袋的轮廓。

男人说:“看到了吗,把行李放进去,屏幕上就会照出行李里面的东西……你看看,这是一个脸盆……这应该是一床被子……这个——一双皮鞋吧。

可是,他为什么可以照出里面的东西呢?”男人低下头。

问他七岁的儿子。

“是X光的原因……你昨天跟俺讲过。

”儿子说。

男人满足地点头:“是……是X光。

只有X光,才可以把东西变透明了,俺们才可以看到它的里面。


男人穿一件蓝色的工作服,那上面沾着点点泥水的痕迹。

男人头发凌乱。

目光是城里人所认定的那种卑微。

看得出来他在某个建筑队打工。

城市里有太多那样的男人,他们从家乡来到城市,散落到各个建筑工地。

然后,用超负荷的劳动,来维系一种最低限度的期望。

男人说:“要是人钻进去,内脏就会清楚得很。

这东西,就是你娘给你说的医院的X光机。


儿子使劲点点头,表情很是兴奋。

安检员不屑地撇了撇嘴。

假如说一开始男人的话还有些靠谱,那么
现在,他已经开始胡说八道
....了。

男人冲儿子笑笑:“你看好了……”
然后他就做出一个让四周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举动。

他忽然扑向安检仪,蜷了身子,像一个编织袋般趴伏。

安检员大喊一声:“你要干什么?”可是来不及了。

传送带把男人送进安检仪,屏幕上出现了男人趴伏的瘦小轮廓。

几秒钟后。

男人被安检仪吐出。

男人爬起来,满面红光。

安检员冲过来,朝男人吼叫:“你发什么疯?”男人尴尬地笑。

他说:“俺和儿子做游戏呢。

”“做游戏?”安检员怒火冲天:“你们拿安检仪来做游戏?这东西对身体有害你不知道?”
男人慌忙朝他眨眼。

安检员正大喊大叫,忽略了男人求救的眼神。

男人飞快地拉起他的儿子。

男人说,走,俺们去等火车吧!
他们来到候车室,找两个座位坐下。

男人问儿子:“你刚才看清楚了吗?”儿子说:“不是很清楚。


男人说:“没关系。

你看个梗概就行了。

得了肺病的人,肺那儿会有一个很大的黑影,你看见俺有吗?”
男人跟儿子比划着肺的位置。

他比划得并不正确
...。

“是,你那儿没有黑影。

”儿子认真地说。

“这就对了。

”男人满足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看俺们多聪明,俺们骗那个没穿白大褂的大夫说俺们在做游戏,他竟信了。

他竟没收俺们的钱。

你看看,俺早说过你也可以当大夫嘛。


“是啊,是啊。

”儿子两眼泛光。

“回去,你娘问你,你陪着你爹去看X光了吗,你怎么说?”男人问。

“去看过了。

”儿子说。

“去哪个医院看的?”男人追问。

“去火车站医院看的。

”儿子回答。

“好儿子,”父亲捏了捏儿子的小脸,“俺们拉钩吧!”父亲伸出手,钩住了儿子的小指。

他们仔细地钩勾,每一下都很到位。

“告诉你娘,俺的肺病早就好了,别再让她担心。

也别再让她把你一个人送过来,陪俺去医院了。

”男人站起来。

火车马上就要来了。

“好。

”儿子使劲地点头:“你的肺上没有黑影,俺和娘都知道你的病早好了。

”男人笑了笑。

他再一次捏了捏儿子红扑扑的小脸。

男人把儿子送上了火车,往回走。

他走得很快,他还得赶回去干活,他还得在这个城市里拼命挣钱。

他要把赚来的钱全部带回家,家里需要钱。

他不敢去医院检查他的病。

哪怕只是挂个门诊,然后照一张X 光片。

男人走得很急,他轻轻地咳起来,咳出的痰里,夹着淡淡的血丝。

他紧张地
...回头,却想起儿子已经上了火车。

于是男人笑了。

刚才他和儿子做的那个游戏,让他满足和幸福。

1.请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文中的父亲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2.联系全文内容,评价文中父亲的形象。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假如说一开始男人的话还有些靠谱,那
么现在,他已经开始胡说八道
....了。

他紧张地
...回头,却想起儿子已经上了火车。

4.文章以“父亲的游戏”为题有哪些好处?作者写作本文有哪些用意?
【答案】1.(1)钻进安检仪与儿子做游戏,让他“诊断”自己肺病痊愈。

(2)其实肺病严重,但还是为与儿子玩的游戏感到满足和幸福。

2.示例1:文中的父亲吃苦耐劳,富于牺牲精神,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从他病情急需诊治,却把所有的钱都寄回家,不肯为自己花钱,还以做游戏的方式安慰妻儿可知。

因此,我认为他是一位值得尊重和歌颂的典型的中国父亲的形象。

示例2:文中的父亲富于牺牲精神,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从他病情急需诊治,却把所有的钱都寄回家,不肯为自己花钱,还以做游戏的方式善意地欺骗和安慰妻儿可知。

我认为他的举动并不值得推崇,因为与其延误病情,给家庭造成无法补救的损失,还不如及时诊断,等痊愈后再挣钱养家。

3.(1)描写安检员认为父亲对儿子讲述的关于安检仪的话很荒谬的心理,侧面表现了父亲为了安慰妻儿不
得不善意欺骗他们。

(2)描写了父亲在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真实病情而唯恐儿子发觉时的心理,表现了他为了家庭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4.好处:交代了文章的主线;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用意:歌颂了以文中这位父亲为代表的底层劳动者勤劳的美德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同时抒发了对他们迫于生计,艰难挣扎的生存现状的同情;呼吁人们关心和帮助他们。

【解析】
1.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概括。

概括分两类:一类是概括事件;一类是概括情节。

本题是事件概括,可以采用“谁+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形式进行概括。

如父亲钻进安检仪与儿子做游戏,让他“诊断”自己肺病痊愈。

其实肺病严重,但还是为与儿子玩的游戏感到满足和幸福。

2.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章中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要结合句子进行解答,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可以从文章中表现概括出父亲吃苦耐劳,富于牺牲精神,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父亲富于牺牲精神,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3.考查赏析词语的作用。

(1)解答时要将句子在原文中找到,看这个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考虑其在语境是用侧面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然后分析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即可。

句中的“胡说八道”表现出父亲对儿子讲述让人觉得很荒谬,表现了父亲的用心良苦。

(2)父亲只所以紧张,是担心儿子看出自己病重,想起儿子已经上了火车,说明父亲还沉浸在先前的游戏中。

要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分析。

4.文章的标题一般来说有充当线索、点明主要情节、突出主题的作用。

标题有独特之处的,可以从吸引读者、设置悬念方面来概括。

本文的标题是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又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

作者的写作目的,要结合故事的意义来分析。

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社会底层次的农民工生活的艰苦,他们勤劳的工作,但挣到的钱很少,自己的健康也得不到保证。

作者想借此歌颂文中这位父亲为代表的底层劳动者,同时通过他的遭遇引起人们的关注,呼吁人们关心和帮助他们。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换票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

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

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③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

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

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

不仅银行大厅里的纯净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

干什么都可以赚钱。

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

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

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

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

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

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

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整体感知全文,完成下列题目。

(1)小说为什么以“换票”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1)第一次相遇:__________
(2)第二次相遇:__________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1)成功者:__________
(2)拾破烂者:__________
4.品读小说⑥至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

5.假如当初两个打工者没有“换票”,小说的结局又会怎样呢?为什么?
【答案】1.(1)换票与文章主要内容有关,也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

(2)小说叙述了两个外出打工者不同的经历和两次相遇的故事。

2.(1)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两人截然不同境遇埋下伏笔(作铺垫)。

(2)通过鲜明对比,使小说情节富有戏剧性,给人以深刻的教益。

3.(l)精明能干,勤劳务实,积极进取。

(任选两点即可)(2)愚钝无能,目光短浅,不思进取。

(任选两点即可)
4.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机遇,还要善于把握机遇。

5.结局不会改变(与“换票”的结果一样)。

因为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了两个人不同的命运。

【解析】
1.①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答作用要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内容上就答字面或深层的含意,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为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本文以“换票”主要来展开写作,点明文章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文章的线索,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②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本文的人物是两个外出打工者,主要事件是两个外出打工者不同的经历和两次相遇的故事。

概括的时候,把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清楚即可。

有结果的,最好把结果概括出来。

2.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

第一次相遇,为换票,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第二次相遇则与主题有关。

通过两个人不同结局的对比,使小说情节富有戏剧性,给人以深刻的教益。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

在文中找到对两个打工者描写的内容,根据他们的言行表现来概括他们的形象特点。

⑥⑦⑧段写成功者的做法,表现其精明能干,勤劳务实,积极进取的一面。

⑤段写拾破烂者的做法,表现其愚钝无能,目光短浅,不思进取的一面。

4.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根据两个打工者不的行为产生的不同的结果来说明一个努力与否与其前途的关系。

6-8段写的是成功者成功的过程,他的成功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经过自己的观察和劳动、努力后得来的。

结合“努力、机遇”阐述即可。

5.考查学生的阅读创意解读理解。

小说塑造两个打工者的形象,通过对比,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要想成功,就得勤劳务实,积极进取,善于发现并把握机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就此来看,假如当初两个打工者没有“换票”,结局也不会改变,因为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了两个人不同的命运。

6.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各题。

熊熊烈火中的盾牌——消防服
杨丹妮
①熊熊烈火是个性格暴虐的怪兽,它可以吞噬一切.原本繁华喧闹的闹市区,可能转瞬就被大火烧为灰烬。

在火苗乱窜的火灾现场,外面的人无法进去,里面的人也很难出来。

②但是,有一类人,他们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危险的火灾现场,跑进跑出,救人灭火。

③他们,就是可敬的消防员。

④消防队员也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可是他们为什么能穿行在浓烟滚滚的火灾现场,从死神的手中救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呢?这是因为他们都穿着一种特殊的服装——消防服。

消防服是保护活跃在消防笫一线的消防队员人身安全的重要装备品之一,它不仅是火灾救助现场不可或缺的必备品,也是保护消防队员身体免受伤害的防火用具。

⑤消防服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有很多独特功能。

它既具有良好的耐火焰、隔热性能,又可以轻松防止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还具有一定的防静电作用。

另外,消防服的样式宽大,用料厚实。

这样可以保证消防员穿着舒服,行动时不受衣服约束。

⑥现在,消防服基本都是分成好几层。

最外面的是反射层、中间的是防水层、里面的是隔热层等。

⑦別看消防服的反射层只是一层薄薄的金属材料——金属铝涂层,正是因为有了它,火场中的大部分热辐射才能被反射出去,帮助消防员成功接近目标。

⑧消防服的防水层的材料通常采用的是聚四氟乙烯。

它遇水不会被浸湿,也不会膨胀,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塑料。

此外,聚四氟乙烯可以耐受-269.3℃的极端低温和250℃的高温,而且不惧强酸浓碱。

即使是面对腐蚀性超强的王水,它也毫不畏惧。

聚四氟乙烯还有“塑料王”的美誉,它的介电性能也非常好,电磁频率和温度的变化都无法影响到它。

⑨消防服里面的隔热层具有耐高温、阻燃性强两大特点,通常用阻燃纤维制成。

芳族聚酰胺纤维也叫芳纶,其分子中含有由酰基和亚氨基组成的酰胺基团和苯环。

芳纶是经常用于消防服隔热层的合成纤维。

如果酰胺基团在苯环中的位置处于间位(即间位芳纶),苯环共价键便不会岀现共轭效应,容易自由活动,因此大分子链呈现柔软性结构,化学结构特别稳定。

当间位芳纶纤维的温度超过400℃时,其表面纤维会炭化,起到连续性阻隔热量的作用,从而延缓纤维的炭化速度,发挥巨大的防热效果。

⑩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涤纶、腈纶、维纶等其他合成纤维中加入阻燃剂,使纤维具有阻燃性。

大多数阻燃剂是以磷为中心元素的化合物,其作用是在燃烧温度下分解生成不挥发的玻璃状物质,包覆在纤维聚合物的表面,形成厚厚的保护层,最终实现阻燃的目的。

消防服的反射层、防水层、隔热层构成了层坚实的防护盾牌,使勇敢的消防员能够不惧熊熊烈火,为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奋斗在火龙肆虐的第一线。

1.文章主要介绍了消防服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文章第①段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消防服不仅是火灾救助现场不可或缺的必备品,也是保护消防队员身体免受伤害的防火用具。

B.消防服里面的防水层通常是阻燃纤维制成的,它不惧强酸浓碱。

C.消防服非常合身,用料轻便,这样才能保证消防员行动迅速。

D.大多数阻燃剂在燃烧温度下分解生成不挥发的玻璃状物质,他们是以碳为中心元素的化合物。

【答案】1.消防服材料特殊,有多种独特功能,具有耐火焰、耐高温、阻燃,防止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防静电作用;消防服样式宽大,用料厚实,能够保证消防员穿着舒服,方便行动。

2.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熊熊燃烧的烈火比作肆虐的火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火灾的可怕,衬托出消防服的重要作用。

3.A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提取。

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根据⑤段:消防服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有很多独特功能。

它既具有良好的耐火焰、隔热性能,又可以轻松防止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还具有一定的防静电作用。

另外,消防服的样式宽大,用料厚实。

这样可以保证消防员穿着舒服,行动时不受衣服约束。

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
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

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此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熊熊烈火比作肆虐的火龙,生动形象地写出火灾的可怕,衬托出消防服所起的作用之大的特点。

3.B错误,消防服里面的隔热层。

C错误,用料厚实,能保证消防员穿着舒服,方便行动。

D错误,大多数阻燃剂是以磷为中心元素的化合物。

故选A。

四、文言文阅读
7.文言文阅读
真山水之岩石,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

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①,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

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②,则云气之态度活矣。

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气象正矣。

真山水之风雨,远望可得,而近者玩习不能究一川径隧起止之势。

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

盖身即③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

——节选自郭熙(《林泉高致》)有改动
(注)①融怡:暖和。

②斩刻之形:形容过分雕琢刻画的风格。

③即:靠近、接触。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1)画见其大意.(____)
A.目似瞑,意.暇甚(《狼》) B.此中有真意.(《饮酒》其五)
(2)远望可.尽(____)
A.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B.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
(3)盖身即山川而.取之(______)
A.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B.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3.细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赏析。

作者通过观察景物特点进行作画的。

如春天的山影浅淡如同美人的微微一笑,⑴_______,⑵____,冬天的山惨淡无色就好像睡着了没有精神。

画家这样创作旨在告诫我们⑶_______。

4.画家李可染创作山水画的技法之一是让科学规律服从于艺术规律,其效果是追求景与情的巧妙结合,以期达到意境的独创性。

郭熙的山水画能达到“山水之意度见矣”,他的创作技法和效果与李可染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简要阐述。

【答案】1.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

2.A A B
3.夏天的山是鲜美的翠绿,秋天的山是明净的如同美人的面妆,或画画的视角借用雾气的不同特点来描写四季山峦景色。

或不同季节的山水画给人带来的画意与美感应四时而不同。

或自然界四时都有丰富的美景可观。

或只要捕捉景物的大致意趣,就有了画的独创之美。

4.郭熙技法之一是“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创作效果能达到四季的云气之态度就活灵活现了;技法之二是“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创作效果能勾勒四季的烟雾之景色就纯正了。

可见,在艺术上,郭熙与李可染类似,都让科学规律服从于艺术规律,推崇云雾和山水画的意境与大致意趣,追求景与情(境)的统一,让山水画的意境具有独创之美。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

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自然山水的阴晴,远望可以穷尽,而从拘狭切近处就不能看见它明媚晦暗、隐藏显露的迹象。

故停顿应为: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

2.(1)A与例句都是“神情”。

B意趣。

(2)A与例句都是“大约”。

B 可以。

(3)A表顺承。

B与例句都是“表修饰”。

3.本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取。

根据“春天”这个季节不难找到句子“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然后按照“山影浅淡如同美人的微微一笑”分别写出夏山的苍翠和秋山的明净即可。

不同季节的山水画给人带来的画意与美感应四时而不同。

4.考查分析比较能力。

“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是郭熙对山水画创作提出的一个美学命题,它要求山水画“体道”。

通过对“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

”的描绘,让山水画的意境具有独创之美。

表现自然对象全幅生动的气韵,强调形神兼备,创造意境,技法上要求笔墨浑融,虚实结合,从而表现大自然的生命精神。

与李可染类似,作画要遵从自然规律,为的是追求景与情的巧妙结合,以期达到意境的独创性。

【点睛】
翻译:自然山水中的川流涧谷,通过远望去摄取它的走势,通过近看去摄取它的形质。

自然山水的云彩烟气,四季不同:春天融洽和乐,夏天茂盛浓郁,秋天疏远淡薄,冬天阴沉昏暗。

画时如果能抓住它的气象,而不斤斤计较于雕琢刻画形状,云彩烟气的形态状貌就会活起来。

自然山水的烟雾岚气,四季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画时如果能抓住它的整体意趣,而不执着于刻画形迹,烟雾岚气的景象就会正而不偏。

自然山水中的风雨,在远处观望可以把握,如果从近处把玩就不能探究它错综复杂、起始止息的形势。

自然山水的阴晴,远望可以穷尽,而从拘狭切近处就不能看见它明媚晦暗、隐藏显露的迹象。

8.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