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0版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2020版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19高一上·黑龙江期末) 宋代一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他论及的制度()
A . 以三公为其最高长官
B .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C . 权力由贵族世袭垄断
D . 是古代政治腐败产生的根源
2. (2分) (2017高二上·重庆期中) 下列选项中与金种子酒的广告语“传以诚,可立人;传以信,能齐家;传以仁,堪治国”核心理念一致的是()
A .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B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C .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D .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3. (2分) (2017高三上·东城期末) 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里写道:“中国最伟大、最富创造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在兵连祸接的时代,即完成政治统一之前。

”下列思想属于“这一时代”的是()
A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 . “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4. (2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

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
A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 .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 . 治大国,若烹小鲜
D .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5. (2分)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
A .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B . 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C . 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
D . 是“哲学的刨遗者”、“智慧”的化身
6. (2分)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 . 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 . 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 . 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 . 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7. (2分)(2019·泉州模拟) 某学者认为:“启蒙运动时期,英国是西欧经济发展最快、社会改革最早的国家。

英国的社会改革,不是先有理论,后有革命,而是先有革命后有理论。

”该学者旨在说明()
A . 启蒙运动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B . 社会实践与革命理论相辅相成
C . 启蒙思想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 . 英国革命丰富和发展了启蒙思想
8. (2分)有人将雅典民主体制与美国民主体制的关系制成如下图片,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 . 雅典民主体制直接发展为现代美国民主体制
B . 雅典民主体制与美国民主体制没有本质区别
C . 雅典民主制度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一脉相传
D . 雅典民主制度是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摇篮
9. (2分)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是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其基本含义是()
A . 拿破仑的业绩人人都可以做
B . 当历史需要时任何人都会成为英雄
C . 拿破仑并不是英雄人物
D . 当时的时势造就了拿破仑这个杰出人物
10. (2分) (2017高二下·天水期中) 拿破仑后来回忆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

”这样“东西”是指()
A . 颁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民法典》
B .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 . 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D . 打败了反法同盟
11. (2分)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 . 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 . 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 . 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12. (2分) (2018高二下·南京期末) 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

图1和图2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

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做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3. (2分)甘地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

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

……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

”基于这种认识,甘地
A . 组织了“食盐进军”
B . 提出“回到纺车去”
C . 提出印度自治的目标
D . 号召民众进行绝食
14. (2分) (2017高一下·长沙期末) 列宁在1895年指出:“《共产党宣言》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在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其主要说明《共产党宣言》()
A . 阐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途径
B . 其社会价值会永远存在
C . 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D . 值得世界所有工人研究
15. (2分) (2018高一上·定远月考) 《共产党宣言》和《物种起源》的发表时19世纪欧洲思想界的重大事件。

二者都()
A . 评击了分配不公现象
B . 挑战了传统观念
C . 揭示了生命演变规律
D . 指导了国际工人运动
16. (2分)《四月提纲》提出
A . 把大型企业收归国有
B . 推翻沙皇专制
C .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D . 立即开始夺取政权的武装起义
17. (2分)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

《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A . 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C .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 . 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18. (2分) (2019高一下·蛟河期中) 毛泽东指出,中国“有那么多人,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以上史料可作为()
A . 社会主义改造的动机
B . 召开中共八大的背景
C . 发动“大跃进”运动初衷
D . 中美关系改善的理由
19. (2分) (2016高二上·日喀则期中)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但仅过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前提是()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 . “一五”计划的执行
D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20. (2分) (2017高一下·阿拉善盟期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去苏联模式化”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以下史实中,属于中国“去苏联模式化”的是()
A . 着重发展重工业
B . 实行“一五计划”
C .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
D . 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
21. (2分) (2018高一下·綦江期末) 1978—1980年间,我国外事活动频繁,其中国家经委代表团和工商管理考察团重点考察了日本和美国的企业管理问题,经济学家于光远等五人前往考察匈牙利经济体制;1980年国家经委代表团又访问西德、瑞士、奥地利等国。

上述活动()
A . 有利于更新对现代化的认识
B . 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C . 开启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
D . 表明外交重点转向西方国家
22. (2分) (2018高三上·遵义模拟) 明朝末年,作恶多端的魏忠贤遭贬自缢后,人心大快,世何紛传,演魏忠贤一事的小说一时成为热门。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载有《皇明中兴圣烈传》(后改为《佛忠贤轶事》、《警世阴阳梦》《梼兀用评》等。

这主要说明了()
A . 评论宦言专权是明末小说的题材之一
B . 市民阶层对通俗小说有更深认识
C . 魏忠贤的倒台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D . 明末印刷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3. (2分) 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后来,美国首先研制了原子弹,并于1945年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平民伤亡惨重,爱因斯坦非常痛心。

以上史实说明
A . 科学技术应用于战争,促进了人类和平
B . 科学技术推动了军事的发展,以暴制暴换取了和平
C . 科学研究的初衷有时与实际应用效果有较大偏差
D . 科学本身是客观的,不受任何利益集团左右
24. (2分)(2016·徐州模拟) 20世纪最深刻的科学革命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建立。

这两个理论的共同之处有()
①突破了经典物理理论②否定了传统狭隘观念
③论证了质能转换关系④扩大了人类认识领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25. (2分) (2018高三下·镇江模拟) 小说《白鹿原》产生于以追求历史、改写历史为宗旨的新写实历史小说思潮盛行的年代,白鹿原作为皇权制度下的一个典型的自然村落,自清末民初以来随着现代国家的兴起,诸如耕织、家政、祭祖、婚礼、认干亲、伐神取水、治丧、迁坟等礼俗都遭到了破坏。

对此解读的史观角度是()
A . 文明史观
B . 社会史观
C . 近代化史观
D . 整体史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20分,27题14分,2 (共3题;共50分)
26. (20.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

少年时代,勤奋好学,熟读诗书。

22岁考中乡试副榜贡生,但这远未能走上仕途。

难能可贵的是,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他以44岁高龄在基层任职,并没有丝毫心灰意冷,也没有打算做一个太平官,而是要做到“天理良心”。

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

他怜贫苦、抑豪强、治盗贼、赈灾荒、清杂派、平冤狱、肃吏治,为官一任,流惠一方,被百姓称为“青天”;他箪食瓢饮,淡泊自甘,数十年如一日,位愈尊而操守愈厉,志节弥坚。

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清康熙十七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江防道员,操练水师,亦卓有成效。

在直隶巡抚任内,告诫州县,不许搜刮百姓,馈送长官,如有违反绝不宽宥。

赴任两江总督时,于成龙不像其他官员一样大张旗鼓,以示威严,而是与幼子共骑骡车一辆,悄悄入衙。

平日里,轻车简从,查访民间,革除积弊,通宵达旦地工作,由于于成龙常常食用青菜而不知肉味,竞还得了个“于青菜”之称呼。

1684年于成龙在江宁任上离世,当时整个南京城万人空巷,大家都举着香,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这就是正义与纯粹的力量,人性的光芒,永远不被遮拦,善良的意义,永远会被人民所诠释。

——《清初吏治清明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于成龙成为清朝第一廉吏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这一现象。

27. (14.0分) (2018高三上·滨州期末)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曾子,名参,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

曾参守孔子墓三年后,孔门弟子子夏、子游、子张认为有若面貌很像孔子,要把有若当孔子来事奉,强叫曾参同意。

曾参拒绝说:“不可。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父病故时,曾参“泪如涌泉,水浆不入口者七日”,以后“每读丧礼则泣下沾襟”。

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摘编自《曾子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曾子被后世尊奉为“宗圣”的原因。

28. (16分)阅读下面材料:
1979年11月27日的《人民日报》第四版登载了一则新华社短讯:“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今天上午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委会副主席费·吉布尼和保·阿姆斯特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教授和夫人。

会见时邓小平副总理同来自美洲的朋友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从上述报道中,人们看到的只是礼节性的外交辞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出版后,人们从中发现了这次谈话的内容。

邓小平在这次谈话中说,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一场新的大革命。

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

此语一出,石破天惊!
此后,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多次阐述。

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是做了明确的论述。

请回答:
(1) 1979年11月邓小平的谈话为什么没有受到重视?谈谈你的推测。

(2)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再次谈论这些问题起到什么作用?1979年的谈话如果公开,你认为能起到南方谈话的效果吗?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共25题;共5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20分,27题14分,2 (共3题;共50分)
26-1、
26-2、
27-1、
27-2、
28-1、
2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