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过程中的护理指导-护理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过程中的护理指导-护理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1临床资料
本组87 例, 男48 例, 女39 例, 年龄56~79 岁, 平均年龄60 岁, 其中糖尿病肾病27 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23 例, 高血压肾损害7 例, 梗阻性肾病 6 例, 慢性肾盂肾炎13 例, 多囊肾5 例, 其他原因6 例。
5 年间因并发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各种原因37 例,目前仍透析50 例。
对50 例患者实行个体化透析方案, 有效地清除了体内毒素, 钙磷代谢紊乱、心力衰竭、贫血等尿毒症相关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缓解, 患者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
2护理措施
2. 1血液透析操作要点上肢血管内瘘患者, 每次穿刺前,应仔细观察瘘管有无红肿、感染及动脉瘤等并发症, 并触摸吻合口有无震颤。
内瘘穿刺时, 首先选择好穿刺点, 以上下穿刺点为中心, 常规消毒, 穿刺前摸清楚内瘘血管走向, 然后左拇指绷紧患者皮肤, 用左食指及中指固定好血管, 明确感觉到内瘘搏动的同时, 右手握穿刺针, 与内瘘成30~40方向进针。
穿刺时应注意, 选择的动脉穿刺点应距造瘘口2 cm 以上( 5 cm), 静脉应向心方向穿刺, 静脉穿刺点离开动脉穿刺点8~10 cm 以上, 不在同一条血管, 以减少再循环, 达到提高透析效果的目的。
另外, 老年患者皮下脂肪薄, 注意进针斜面不可过大, 回血后固定穿刺针柄, 防止穿刺针滑脱。
2. 2腹膜透析护理操作要点
2. 2. 1腹膜透析置管术前准备及护理术前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认真详细的向患者介绍腹膜透析的原理及手术过程, 消除
患者的紧张情绪,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腹膜透析。
2. 2. 2腹膜透析管的护理腹膜透析置管术后, 防止腹膜透析管阻塞、扭曲和受压, 下床活动时应注意防止腹膜透析管垂悬于身体一侧, 以免造成腹膜透析管脱出。
术后常规进行无菌包扎, 3 d 给予第 1 次换药, 每周换药2~3 次。
伤口如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敷料, 切口处碘伏消毒, 敷料覆盖,隧道出口处管路应用生理盐水擦洗, 出口周围皮肤碘伏消毒敷料覆盖。
切口保持清洁干燥, 防止感染。
严格交接班, 记录手术切口、腹膜透析管及引流的情况。
3透析患者的心理指导
3. 1情绪管理因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脑出血、肺部感染、脱水不充分等各种原因导致钠水潴留、血液透析不充分,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愤怒等情绪[1]。
为了帮助患者克服或减轻恐惧, 医护人员首先应当准确分析出患者恐惧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让患者由恐惧转为接受适应, 给予教育引导安慰和鼓励, 从而达到信托关系。
在预见到患者产生恐惧之前, 医护人员就应主动把可能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威胁, 通过合适的方式作适当
说明, 并给予安全暗示和保证[2]。
3. 2安抚引导教育对透析患者的教育管理应符合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要求, 由传统意义上的宣教模式向鼓励患者自我评估、身心全面康复模式转变, 并影响自我效能形成与改变的因素[3]。
4饮食指导饮食蛋白的选择和控制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残存肾功能的保护有很重要的作用, 而且无论血液透析还是腹膜透析,特别是腹膜透析从腹膜透析液中丢失大量蛋白质和氨基酸,导致患者极易出现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4], 指南建议透析患者的饮食蛋白摄入应在1.0~1.2 g/(kgd), 能量摄入达到146.44 kJ/(kgd), 以维持患者良好的营养状态。
宜补充充足优质蛋白和热量, 热量摄入量为147~167 kJ/ (kgd ), 比例:脂肪占35%, 糖占60%, 活动量大的可以适当酌情增加。
5小结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累积发病率逐年增加, 他们作为一群特
殊弱势群体, 给社会和家庭都增加了负担, 因此, 让他们回归社会在减少家庭经济负担的同时也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只有充分理解患者, 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思想感情, 才能进入患者的内心世界, 达到让患者产生真正心理安全的目的。
病情重的患者易产生悲观、抑郁心理, 护士应安抚患者, 鼓励患者克服不良心理, 让其面对现实, 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才能逐步达到治疗目标。
综上所述, 出现血液透析并发症需合并腹膜透析的患者在中转期心理问题突出, 严重者甚至拒绝继续治疗。
有研究表明恰当、准确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可减轻透析患者的焦虑情绪, 提高疼痛阈值, 增强患者舒适度, 减少透析中的并发症, 提高透析质量。
故医护人员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给患者针对性的引导、教育、鼓励, 同时合理利用家庭、社会的支持系统, 帮助患者解除心理痛苦, 平稳过渡到腹膜透析治疗, 最大限度的延长终末期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孙文阁, 祖静, 王莹, 等. 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工企医刊,2006, 19(1):50.
[2]明臻.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研究.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1, 8(20):2358-2359.
[3]鹏飞, 王宜芝, 孙玉梅, 等. 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7):615.
[4]何丽君, 娄淑敏, 毛鑫. 饮食教育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 22(11):879-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