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无棣县第一实验学校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 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一年级学生
2.学科:初中生物学
3.课题: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4.课时:2
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鱼和家鸽骨骼标本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等学习活动,能说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列表比较各类脊椎动物的异同
(3)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相关实验的探究和相关信息的搜索和收集,发展学生对资料信息筛选、掌握、进一步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的实施,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2)通过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使学生加快生物学科价值观的形成,进一步树立爱护大自然,爱护动物。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济南版)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中的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对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帮助学生发现知识内在的联系,并学习用思维导图等归纳总结。

四、教学方法:
尝试观察、比较、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
五、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
在自学结合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其分布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异同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类群动物特征的比较,初步树立动物进化的观点。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作用,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比较、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观看课件中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图片,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并让学生试着说出无脊椎动物
与脊椎动物的差异。

师生总结:根据动物体中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主要类群。

脊椎动物又可细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二)自主学习与探究过程
活动一:鱼类
展示学生准备的鲫鱼,并提出问题
1、看一看鲫鱼的体色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这种体色与它的水生生活有什么联系?
2、看一看鲫鱼的体形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这种体形与它的水生生活有什么联系?
3、看一看鲫鱼的体表有什么结构?把鲫鱼握在手里有什么感觉?想一想这种结构与它的水生生活有什么联系?
4、观察一下鲫鱼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什么,猜测一下它的作用。

(提示:去掉侧线可除鱼腥)
5、观察鱼的鳍,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成对存在的有哪几种,成单存在的有哪几种?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6、鱼口与鳃盖的交替张合,在鱼的水生生活中起什么作用?(提示:根据鱼鳃的颜色判断死去的鱼是否新鲜)
师生共同总结:
1.鱼的身体呈梭形,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2.身体表面覆有鳞片,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既可以保护身体,又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3.身体两侧各有一行侧线。

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4.鱼的运动器官---鳍。

5.鱼的呼吸器官---鳃。

活动二:两栖类
过渡:大家知道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它和它妈妈长的像吗?
自学探究:
1、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2、蝌蚪和青蛙的呼吸器官是什么?
3、比较蝌蚪和青蛙的运动方式。

4、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生共同总结:
1、生活环境: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2、体色:保护色
3、皮肤:裸露;能够分泌粘液
4、运动器官:具有强壮的四肢
5、呼吸: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观察课本p82页图2.2-15图2.2-16思考讨论:
1.青蛙和鳄鱼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
青蛙必须在水中产卵,幼体在水中完成发育,成体既可以在水中又可以在陆地上。

鳄鱼在陆地上产卵,幼体在陆地上完成发育;成体即可以生活在陆地上又可以生活在水中。

2、尝试描述青蛙和鳄鱼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青蛙有四肢,能在陆地上爬行、跳跃,趾间有蹼和光滑的皮肤又能使其适于在水中游泳,皮肤有保护色便于隐蔽。

鳄鱼的四肢更强健有力,且指(趾)端有爪,适于快速爬行运动,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能防止水分蒸发,皮肤干燥,适于陆地生活。

过渡:鳄鱼的形态结构与青蛙不相同,鳄鱼还属于两栖动物吗?不属于两栖类那么属于哪一类呢?
师生共同总结:
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1、皮肤干燥,厚实,体表覆盖有鳞片或甲壳,减少了体内水分的散失。

2、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
3、以爬行方式运动,
4、卵生,并且卵有坚韧的卵壳,真正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三)课堂总结:
过渡: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现在大家来对比一下它们有哪些异同点?相同点:
1、体色:都有保护色
2、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大部分都有冬眠的习性
3、繁殖方式:都为卵生
4、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

不同点:
生活环境体表呼吸运动
鱼类终生生活
在水中
被覆鳞片鳃鳍
两栖类幼体生活
在水中,成
体既可以
生活在水
也可以生
活在潮湿
皮肤裸露且
湿润
幼体
用鳃
成体
用肺
皮肤
辅助
幼体
游泳
成体
强壮
的四

的陆地呼吸
爬行类陆地,完全
脱离了水
的限制
皮肤干燥厚
实体表覆盖
着角质的鳞
片或甲
肺四肢
爬行
总结:每一种动物的结构特点都是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从鱼类、两栖类到爬行类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过程。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出问题:什么是变温动物?接下来学习恒温动物。

(二)自主学习与探究过程
活动一:鸟类
合作探究:
讨论家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1.家鸽的体形是怎样的?
2.家鸽翼羽和尾羽的排列各有何特点?
3.家鸽的骨骼、肌肉各有什么特点?
4.家鸽的形态结构特点对其飞行生活有什么意义
老师点拨:
1.家鸽的体形式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候的空气阻力。

家鸽的翼羽、尾羽排列需要老师点拨
2.翼羽、尾羽生有若干排大型的正羽,覆瓦状排列成扇形。

扇形适于扇动空气。

过渡语:家鸽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又有哪些适于飞翔生活呢?
课件展示家鸽的呼吸结构模式图:认识一下鸟的呼吸器官;阅读教材P85,讨论肺和气囊的功能。

气囊

教师总结讲解:鸟类的呼吸系统十分特别,表现在鸟类的体内有非常发达的气囊,气囊与肺相通。

气囊的存在,使鸟产生了特殊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

释疑解难:鸟类气体交换的部位是气囊吗?
点拨:鸟类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而不是气囊。

气囊起到了辅助呼吸的作用,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具体讲解双重呼吸的过程:当家鸽飞行时,两翼上下扇动,这样就促使气囊扩张和收缩。

当两翼举起时,气囊扩张,外界的空气就进入肺里,其中大量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也有一部分气体进入气囊。

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空气又经过肺而最后排出体外。

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空气两次进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拓展气囊的其他功能:
辅助呼吸
散发体内过多热量
减小身体比重
减少内脏之间的摩擦
课件展示家鸽的消化器官,阅读教材P85,讨论这些结构的功能。

肌胃

食道
嗉囊
腺胃小肠肝直肠
泄殖腔
提出问题:
1、家鸽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结构特点与飞行生活相适应?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嗉囊:暂时储存和软化食物
肌胃:充分研磨和初步消化食物
腺胃:分泌消化液
小肠:充分消化和吸收营养
直肠:极短,随时排出粪便
课件展示几种鸟的图片请同学们观看。

总结鸟类的共同特征
鼓励学生总结出特征如下:
1、 有角质的会喙
2、 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
3、 有的骨中空,有的愈合
4、 直肠短,能减轻体重
5、 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

活动二:哺乳类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本87—88页,思考下面问题,主要的内容在书上标记出来,完成后展示出自学的成果。

1、家兔的体毛具有什么作用?
2、胎生、哺乳对家兔的繁殖有什么意义?
3、家兔的门齿、臼齿各有什么 ?这与它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
4、发达的神经系统对家兔的陆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参照图2.2—24师生共同总结:
体表被毛;具有保温作用,牙齿分化,食性复杂;大脑发达;体内有膈,用肺呼吸;胎生、哺乳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教师总结: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都属于恒温动物。

(三)课堂总结: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学完各种动物,你们认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有什么区别?
生活环境 体表 呼吸 运动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主要出现了一些比上节课要高等一些的动物——脊椎动物。

其实脊椎动物离学生们的生活视线更近,脊椎动物的重难点比无脊椎动物的要多,所以在本节课堂上更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如应该相应的为学生留一点儿消化的时间;探讨每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在每一类群学完之后加上同类的其他动物的介绍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增加了热爱动物与生物学的情感。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的主要异同点,从而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动物进化的观点。

总之,整节课都以学生为主体性,营造良好的积极上进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究生物奥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