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微观理清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角度
返回
1.分析区域地理位置特征
角度
内容
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 绝对位置 据经纬度来确定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
海陆位置 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 内部、大洋东西岸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山河 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 相 位置 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对 政治地 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 位 理位置 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置 交通地 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点、线的分布等
返回
聚焦热点·应用体验
1.(2018·北京高考·节选)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 返回 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
中国原创歌剧《运之河》在意大利罗马、米兰等地演出, 引起当地民众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向意大利民众介绍京杭运河,运用所学地理知识, 据图简述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返回
解析:注意题目要求是简述自然地理特征,因此要从位置、地 形、气候、河流、自然带等方面组织答案。由图可知,京杭运 河沿途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如黄河、 淮河、长江等;自北向南,由温带季风气候变为亚热带季风气 候,植被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变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降水南多 北少,季节变化大,因而河湖南多北少,水量季节变化大。 答案: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位于北纬 30°~40°之间,季风气候 显著,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丘 陵为主;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湖南多北少,水量季节变化 大;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资源
种类、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 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
(2)人文要素差异
返回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人口
人口数量、 人口素质、 人口结构
劳动力丰富(不足);人口素质高(低);老龄 化问题××;人口就业压力××
城市 数布化量局、、规城模市、城 用×市×数;量×多沿×; ×规 ×分模布×;×城,市辐化射水带平动作××
返回
角度二 比较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其思维流程为:
返回
角度三 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思维流程为:
返回
2.抓关键词掌握区域差异分析的答题模板 (1)自然要素差异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海 位于××半球;位于××纬度(或
陆位置、相对 ××带);距海较远(近);位于××
位置
为内(外)流河;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 大(小),汛期××,含沙量大(小),结冰 期××,有(无)凌汛;流域面积大(小), 流程长(短),支流多(少),东西(南北)对称
分布,河网密度大(小)
植被
植被类型、 覆盖率
以××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
土壤
类型及肥力 状况
肥沃的土壤(紫色土、黑土等);土壤贫瘠、 荒漠化严重
最终海岸线(实线)为 2003 年实际状况。根据图中信息完成(1)~(2)题。
(1)图中盘锦湾面积逐渐变小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辽河流域植被覆盖增加 B.辽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
C.辽河河口不断围海造田 D.辽河河口潮浪侵蚀减弱
(2)1979 年以来,辽河三角洲向南发展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环境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 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明确区域环境差异 的形成及影响,循线索分析区域的环境差异是解答此类 问题的关键,具体表现如下:
返回
线索一:依据区域的整体性特点,执因索果层层推理自然环 境差异:位置→气候(结合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线索二:按照“遵地之规、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分析自然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线索三:从产业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城市化水平、 人口状况等方面比较人类活动差异。
—————[应用体验]———————————————— 返回 读世界两个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图 1、图 2)和两
城市气候资料统计图(图 3),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①②两城市冬半年降水比夏半年降水丰富的原因。 (2)简述图 1、图 2 所示区域河流开发利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判断图 2 的甲、乙、丙三地区中哪一地区小麦种植业比较发达, 并分析原因。
(2)图 1 中河流以水能开发为主。原因:降水丰富,河流径流 量大;多山地丘陵,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 图 2 中河流以航运为主。原因: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河 流水量丰富;主要流经平原地区,地势落差小;各河流间有运 河相连,水运条件优越。
(3)乙地区。原因: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光热条 件相对较好;城市人口集中,市场需求大。
理位置 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返回
2.分析区域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角度
内容
地形特征 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方面来描述
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 气候特征 素、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
方面分析
河流特征 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
植被特征 主要从植被的种类、植被覆盖率的高低方面分析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_____海_拔__较_低__;_处__于_夏__季_风__背_风__坡_,__有_焚__风_效__应______,24 ℃等温线沿晋陕 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地__形____。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 特征。 陕南:山地、谷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
返回
解析:第(1)题,①位于日本海沿岸,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北 季风影响,降水较多;②位于大西洋沿岸,受强盛西风的影响, 冬季降水多。第(2)题,从两地的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即可。 第(3)题,从地形、气候、市场等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1)①城市冬半年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 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作用,水汽凝结,降水丰富。②城市冬 半年西风强盛,水汽充足,降水丰沛。
—————[典题示例]———————————————— 返回
[例 3] (2019·广东七校联考)辽东湾海岸经历了多次变迁。20 世纪 80 年代前,大量人口自发迁入辽河流域,促进了流域的大规模开发。 1950 年后为扩大灌溉和保护生态,辽河干支流先后兴建了若干水利枢 纽工程。如图示意辽东湾辽河河口附近近百年来海岸线的变迁,图中
析
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 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环境 问题
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返回
命题点二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分析
返回
————[典题示例]————————————————— [例 2] (2018·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 1 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
主要分析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状况、丰富程度、 自然资源
开发条件等
返回
3.分析区域的主要人文地理特征
角度
内容
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 农业 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
类型等方面分析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 工业 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等方面分
A.人为截取河水,下游常年断流
B.流域内降水减少,干流流量减少
C.流域内植被增加,水库调沙蓄水
D.海防大堤和海产养殖工程束缚
返回
————[师说技法]————————————————— 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
返回
题型技法 区域差异分析类问题的答题规范
返回
—————[技法指导]———————————————— 1.分角度把握区域差异分析类问题的思维流程 角度一 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思维流程为:
返回
2.归纳区域差异比较的类型 (1)位置、轮廓相似的地理事物相比较。如马达加斯加岛和台
湾岛纬度位置(回归线穿过)接近,轮廓相似,可对比两岛半 球差异、气候差异等。 (2)两区域气候、地形等地理要素比较。如刚果河和亚马孙河 两大河流水文特征及综合利用比较,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 气候和 20°S 大陆东岸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差异比较,南美洲 热带沙漠气候与非洲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及成因比较,大洋 洲、北美洲、南美洲地形比较等。
返回
(3)区域经济特征比较。如鲁尔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工业发展的 区位因素比较;我国东北与美国中部地区商品谷物农业的 异同比较;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在东南部的 原因比较。
(4)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面临问题的比较。如黄土高原与东南丘 陵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的比较等。
返回
命题点三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 环境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 农业等
农业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 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土地价格、
科技。有利条件是××,不利条件是××
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 旱地)
返回
要素 关键词
大陆××部,××大洋××岸
气候类型、气 夏季××,冬季××;气温年较差
气候 温、降水、光 大(小),降水季节变化大(小);光
照、灾害
照充足(不足);易受××灾害影响
地形类型、地 以××地形为主;地势××高××
地形
势特征
低;多××地貌
返回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河流
内流河、外 流河、水文 特征、水系 特征
答题术语
工业类型
以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工业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 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 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
运输方式、
交通
便利程度、 区位因素
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便利(不 便);有利因素是××,不利因素是××
环境问题 环境 类型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 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 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 方面
关中:平原(盆地)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
陕北:黄土高原为主;温带草原(森林草原)。
(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
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
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
陕北:农林牧结合
返回
—————[师说技法]————————————————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分析技巧 1.明确区域差异分析的三大线索
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图1
材料二 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 返回 单元。图 2 为陕西省沿 109°E 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图2 材料三 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 3 767 m,其南北坡 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图 3 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 月变化图。
图3
返回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___夏_季__,_北__坡_大__于_南__坡_;__冬_季__,_南__坡_大__于_北__坡_______。
第2课时 共性归纳•实践应用
Contents
命题点一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命题点二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分析 命题点三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分 析题型技法 区域差异分析类问题的答题规范 聚焦热点 应用体验 课时跟踪检测
返回
命题点一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典题示例]———————————————— 返回
[例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苏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轻、重工业 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主要工业有机械、电子、化工、 纺织等。其中纺织和丝绸工业居全国首位。右图为江苏 省略图。材料二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 理分界线。8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与其基本一致。
(1)简述江苏境内长江的水文特征。 (2)图例甲、乙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 __。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3)简析江苏发展纺织和化学工业的有利条件。
(1)水量大、江阔水深;水量平缓(流速缓);水位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
(2)小麦 水稻 差异的原因:甲区域地处淮河以北,为暖温带,降水量少于800 mm(为半湿润区),旱田为主;小麦具有喜温、耐旱的习性。乙区域地处淮河以南,为亚 热带,降水量大于800 mm(为湿润区),水田为主;水稻具有喜热喜水的习性。
(3)盛产棉花、蚕丝,有盐类资源,分别为纺织工业和化学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产品可远销国内外市场;地处沿海地区,临近海港, 海陆交通便利;江苏省人口众多,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工业基础雄厚,先进的技术,社 会协作条件好。(任答四点即可)
—————[师说技法]——————————————— 返回 (一)宏观把握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类试题分析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