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9课《说木叶》同步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顶山市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9课《说木叶》同步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共10题;共25分)
1. (2分) (2019高三上·天津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消行一向就甚为寥(liáo)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B .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彤(tóng)云密布,朔(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 . 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他通宵做噩(è)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彩,脸色苍白。
D . 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chéng)净都会永驻心中,即便身形羸(l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yín)而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纽扣楹联剑拔弩张胆战心惊攻城略地
B . 惆怅瓦菲奋笔疾书举一反三绿草如荫
C . 斑斓作揖书生意气陨身不恤提要钩玄
D . 落漠机缘暗然神伤天伦之乐迥乎不同
3. (2分)(2017·河北模拟)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公厕中设置“人脸识别厕纸机”,①_________从经济的层面看,这一做法也未必可持续,未必具有可推广价值。
添置一台“人脸识别厕纸机”的投入不小,②_________它能节省多少厕纸,③_________是个大疑问,若算经济账,这做可能很不划算。
更重要的是,④_________游客的道德水平依旧,以前⑤_________糟蹋厕纸,将来
⑥_________连机器也会破坏。
A . 即使虽然还只要只是 /
B . 就算虽然还如果 / 恐怕
C . 如果但则如果 / 可能
D . 即使但则只要只是可能
4. (2分)对于课文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 .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是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该句采用对比论证,突出了马克思剩余价值的发现的重大意义。
B . 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说明鲁侍萍认识程度低下,没有认识到偶然中包含着必然,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根源缺乏认识。
C . 对西班牙斗士的打击向来不在意的阿斯杜公牛,却被狗和抢刺激怒了。
——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加西莫多虽然能够承受笞刑的痛苦,却被群众的辱骂激怒了。
D . 我从来不干涉这里的作业过程.——言下之意是对犹太人的屠杀完全是按照德国纳粹的要求进行的,你别想从我这里钻空子把犹太人带走。
5. (2分) (2018高一上·佛山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笔锋犀利,力透纸背。
鲁迅用文字去揭露统治者的丑恶面目,鞭挞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②西樵山上的南海观音寺,规模浩大,香火鼎盛,慕名前来参拜的僧侣信徒很多,每逢法会更是香客如云,不绝如缕。
③周末不妨与大自然展开一次心灵对话,到佛山美轮美奂的绿岛湖畔欣赏碧波荡漾,感受佛山城市升级带来的新变化。
④韩国以允许美国在其领土部署雷达监控范围可覆盖东北亚的萨德系统来防范朝鲜的核威慑,这无异于火中取栗。
⑤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覆盖可计日程功。
⑥台风“天鸽”带来的强降雨,导致广东部分地区城市内涝。
灾情严重,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紧急行动组织救灾。
A . ①③④
B . ①④⑤
C . ②③⑥
D . ②⑤⑥
6. (2分) (2017高二下·天津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诗句,最符合文意要求的一项是()
“,”,不是简洁;“行到闹荷无水面,红莲沉睡白莲酣”,更不是简洁。
“,”,就是简洁;“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就是简洁。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②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④涧草殷勤绿,岩花造次香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②
7.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在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全球华人中间,它已是华人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节日。
B . 纵观古今,我们不难发现,决定国家兴盛衰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政府是否清正廉洁确实是制约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C . 积极发展家庭农场,适当扩大农户经营模式,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追溯制度的实施力度,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
D . 9个省份实行中职教育学费全免政策后,中职学校在校人数并没有明显增多,这主要是由于人口数量变化导致初中毕业生人数减少造成的。
8. (2分)读《说“木叶”》,文章共有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主要举________;第二部分(4——6)说明________;第7自然段时课文小结。
9. (3分)白居易,________(时代)著名的诗人。
字________,号________。
他的文章精切,擅长写诗歌,
他的诗歌________,乡村老妪都能读懂。
他也是________运动的倡导者。
晚号
________先生,初与________齐名,后人称其“元白”,又与________齐名,被称为“刘白”。
他的著作是________。
10. (6分)《伊豆的舞女》中的主人公是“我”和________,小说写的是一个20岁的高中生“我”,为了排遣假期校园生活的寂寞,独自登上了南去的旅程,在风景秀丽的伊豆与一个14岁的卖艺舞女________萍水相逢的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
11. (6分) (2018高一上·清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的家长用于训诫、教育子弟后代的文字。
它包括家诫、家规、家书、家范、家箴、家语、遗训等形式。
家训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家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历代的名人志士、文家学者、文武大臣多以家训的形式训诫子弟、垂饬后代。
这些家训有不少一直流传到今天,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很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有些家训收集了不少警世哲语,并将这些警世哲语加以编排、分类,读来朗朗上口,对今人也颇有警策意义。
有些家训,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涉及音乐、风俗等内容,简直可以说是一部家教百科全书了。
一般来说,家训的内容包括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立志、气节、为政等几个方面,其中又以修身、处世、治家为最主要。
封建士大夫历来重视对子孙后代的人格教育,反映在家训中,就是勉子立志、劝子为学、教子修身的内容。
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尤其在家书中,更是占绝大部分。
其中如“志当存高远”、“有志者当勉学以就业”、“君子忧天下不忧个人”等,足可让人奋发;“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正不可不守”、“清白之家,当以家声为要”等,又足可让人守定气节,义不受辱;反映戒骄戒躁、反躬自省、节欲制怒、淡泊寡欲等思想的力诫之言也举不胜举。
因为是“家训”,所以“治家”在其中占主要地位是可以理解的,由于中国封建时代盛行宗法制度下的大家族,所以“治家”不仅仅是父慈子孝,耕读传家,而且包括了相当部分的有关宗族礼法、墓域祸堂、田产房屋、奴仆侍役等方面的规定。
其中立家以勤俭为本的思想为主,中间还夹杂安贫乐道、耕读传家、教子当早、教子当严、齐家以和、忍让兴家、教子以正等思想,这些思想都是今天应该加以弘扬的。
已广为人知的家书,是家训的一种重要形式。
家书往往随事而写,有感而发,尽管不很系统,但富有情感,词
气真切。
在家书中,有的直接点出了教子的主题,如西汉刘向的《诫子歆书》、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等。
与家诫的板起面孔的训诫相比,家书中那些妮娓道来的长者之言,更富于感染力,更能启发、教育和鼓舞下一代。
如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鼓端淑的“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为者亦难矣”,左宗棠的“志患不立,尤患不坚”等,都是家书中的教育名言。
这些名言,今天读来,仍使我们的心大为之震撼。
(选自《华人时刊》,2011年第十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家训”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的家长用于训诫、教育子弟后代的文字。
它包括家诫、家规、家书、家范等形式。
B . 家训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家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 . 家训的内容包括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立志、气节、为政等几个方面,其中又以修身、为政、治国为最主要。
D . 家训中安贫乐道、耕读传家、教子当早、教子当严、齐家以和、忍让兴家、教子以正等思想都是今天应该加以弘扬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到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成文的家训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可见家训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
B . 有些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涉及音乐、风俗等内容,简直可以说是一部家教百科全书,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C . 由于中国封建时代盛行宗法制度下的大家族,所以“治家”在“家训”中占主要地位是可以理解的。
D . 富有情感而又词气真切的家书,比板起面孔的家诫更富于感染力,更能启发、教育和鼓舞下一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历代的名人志士、文武大臣多以家训的形式训诫子弟、垂饬后代。
这些家训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很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B . “志当存高远”、“有志者当勉学以就业”、“君子忧天下不忧个人”等,体现了封建士大夫勉子立志、劝子为学、教子修身的家训内容。
C . “治家”中相当部分的有关宗族礼法、墓域祸堂、田产房屋、奴仆侍役等方面的规定,给我们现代人留下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D . 封建士大夫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尤其在家书中,更是占绝大部分。
12. (25分)(2019·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湖殇(有删改)
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
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致远。
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个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
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
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
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
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
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
靠近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
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派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染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
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
⑪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的数字。
近50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243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62个。
罗布泊消失于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1974年;玛纳斯湖消失于1974年;艾丁湖消失于1987年。
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个消失的。
⑫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
⑬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
如果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
⑭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
⑮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侯,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1)第①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感染力强烈,请加以赏析。
(2)本文是抒情散文,第⑪段却用了若干数据和年份,有何效果?
(3)以第⑫~⑮段为例,分析本文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4)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湖殇”的含义。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3. (5分)(2016·天津模拟)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字)
央视著名记者柴静蛰伏一年后,带着一部《穹顶之下》走进公众视线。
这部纪录片,上网一播即大火特火,据报道一天播放量达5000万次,社会效应非常巨大。
在网上,关于这部纪录片和其人的争论一时间充斥网络每个角落,各方视角不同,褒贬不一,争论不休。
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 (共10题;共25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
11-1、
11-2、
11-3、
12-1、
12-2、
12-3、
12-4、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