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题申报书:志愿服务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愿服务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学科分类:德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当前社会呈现出复杂、多变和多元的特点,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价值观教育的需要。

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可靠途径。

将志愿服务纳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从而实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预期目标。

2.课题界定(1)课题名称:志愿服务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2)课题研究对象:某省属高校大学生(3)相关概念:
志愿服务是指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在自愿的前提下,本着利他的理念与宗旨,
不计物质报酬与补偿,贡献时间与精力,用知识、技能与财富无私为他人及社会提供服务的崇高精神。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进入教材和课堂,成为大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西方发达国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研究不仅时间早,而且研究的领域广泛且深入,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内涵、动机、志愿服务与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大学生性别差异四个方面(龚万达,2010)。

李哲在《国外志愿服务概况》中指出,目前国外志愿服务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与公民的成才和就业全面挂钩。

二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切入点。

国外志愿服务研究重视人性与志愿服务的联系,注重实证研究。

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志愿服务起步较晚,“对志愿服务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外国志愿服务状况的介绍、志愿服务心理与管理、实证与案例等方面,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龚万达,2010)。

龙永红、吴晓东(2011)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动力及其激励进行了研究,党秀云(2011)探讨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此后,国内的学者不断探索,对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新的理论,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开始有更多学者对志愿服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相关研究。

如白月(2015)认为,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有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

高山(2014)明确提出“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

李广群(2014)认为“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

由此可见,党的十八大后,尽管我国志愿服务相关文献数量呈井喷状态,但缺乏系统性,有一定理论高度的研究成果很少。

受西方价值观念影响,有些研究者在理论导向上过分强调志愿服务的独立性,甚至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综上所述,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与志愿服务研究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深入研究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作用,提高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志愿服务的重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志愿服务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积极探索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运行机制,自觉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的价值观,要使其从价值高地走向现实,为大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则需要有吸引人、说服人、打动人的实践载体。

团中央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年志愿
者行动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活动(47.6%)”。

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有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诠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作用,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途径势在必行。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1.理论依据(1)强调知行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内涵。

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人的主动性,他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正确的途径是将智育、体育与生产劳动教育相结合。

”作为社会实践的形式之一,志愿服务活动将停留在学生的认知领域的转化为一定的实践活动,达到知与行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题中之义。

(2)内化转为外化是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最终落脚点。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有三个阶段:灌输、内化和外化。

灌输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依托路径。

志愿服务促使大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更好地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自觉化为外在行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预期目标。

2.研究目标本课题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分析志愿服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研究志愿服务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探索志愿服务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以达到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3.研究内容(1)研究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实质
以某省属高校为例,通过调查、走访、问卷等形式了解目前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实践效果,
进一步挖掘新形势下志愿服务的内涵和志愿服务精神的实质。

(2)研究志愿服务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一致性
①提出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是相一致,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②结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研究志愿服务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的问题。

③提出志愿服务精神所倡导的奉献精神,是人们在思想道德领域的价值标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3)研究志愿服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受西方国家价值体系以及各种物质诱惑影响,大学生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倾向不断出现。

与此同时,志愿服务的功效和作用尚未得到完全发挥,志愿服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诸多困境。

通过实证研究,结合志愿服务发展趋势,对不同困境提出合理解决措施,提高志愿服务在该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实效性。

(4)研究志愿服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中的积极能动作用
①提出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与实现的有效载体。

②进一步明确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

③用数据指出志愿服务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的。

(5)研究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
①推广和普及志愿服务精神,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功能。

②丰富和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认同。

③探索和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

4. 研究假设(1)志愿服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具有内在统一性,二者有良好的双向互动关系。

(2)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上的重要途径,发挥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3)提高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公益化和品牌化,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体内化。

5. 创新之处(1)在传统志愿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和品牌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

(2)利用具有20多年历史的“湖北省十佳青年志愿公益组织”,探索“政府—社会—高校”协同机制,建立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促进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1. 研究思路本课题拟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志愿服务内涵和实质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解析志愿服务践行核心价值观发展困境,从两者互动关系入手,研究内在一致性,探索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研究志愿服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作用和实现路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体内化,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实效。

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分析法。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了解并归纳现有的关于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新研究成果。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调研等形式,分析高校志愿服务现状,研究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定性
定量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3)实证研究法。

通过对某省属高校志愿服务进行实证研究,完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发挥志愿服务在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促进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

3.技术路线(1)确定研究目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研究主题。

(2)制定研究计划:实地考察、统计分析、访谈反馈,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

(3)具体研究过程:结合本校品牌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实证研究,探索和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将志愿服务实践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

(4)研究结果及其反馈:收集整理第一手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4.实施步骤
(1)2015年07月--2015年10月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梳理现有文献关于志愿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新研究成果。

(2)2015年10月--2016年2月研究志愿服务的内涵及实质,分析志愿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一致性。

(3)2016年3月--2017年05月对某省属高校志愿服务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志愿服务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作用。

(4)2017年05月--2017年10月撰写调研报告和专题论文。

课题编号:8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