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集场(图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阴集场
集场,又称“庙市”或“节场”,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

早期集场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集场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

悠久的吴文化孕育了江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江南地区悠久的民俗传统中,庙会集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一个展示民间民俗文化的日子,也是江阴风俗中最重要的节日。

春光明媚,风和日暖,正是游春踏青赶庙会集场的大好时光。

江阴的集场,大多数是因为庙会兴起的。

据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古时候的寺庙因为要增加人气,借此提升寺庙的声望,选定一个时日,杜撰一个名目。

每逢这个节日,就会有全国各地蜂拥而来的信徒们赶来庆祝,有许多老百姓也来凑闹热,商贩们就抓住商机,这样就无形中由庙会形成了集场!
过了元宵节,江阴各地就陆续开始集场了!从农历二月初八到八月二十八,江阴大大小小有40多个集场。

每逢集场,家家亲朋盈门。

人们呼朋引伴,往往方圆十里数十里,条条大道人来人往,个个身上衣着一新,走亲眷,游节场。

亲朋们欢聚一堂,借酒助兴,高谈阔论,或纵论天下大势,指点江山人物;或交流商品信息,企业管理经验;或直面谈买论卖,当场拍板成交。

歌谣“莱花虫虫嗡嗡响,摇纱织布呒心相,一心要想去游集场”,正反映了当年庙会集场期间少女们渴望游节场的心情。

每逢集场,街市摊贩云集。

赶集场做买卖的主要是供游人吃喝玩乐的生意人和杂耍艺人。

他们来自四面八方,远至江阴、常州、苏州、常熟以及苏北、安徽、浙江等地,有唱小热昏的(卖梨膏糖),卖拳头的(卖膏药),卖荤汤豆腐花的,卖玩具和糖人人的,卖甘蔗荸荠的,看西洋镜的,猢狲出把戏的,耍马戏的……真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门。

庙会期间,这些赶集场的人在庙场内外和街头巷尾,有的搭帐摆摊,有的行走叫卖,呼喊声、说唱声、锣鼓声、喧哗声交织一起,俨然盛大节日。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除了亲友聚会,大家美餐一顿外,就是到集场上看看热闹,买一点小农具和农用物资等以备农忙所用。

集场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拥挤不堪,多的时候达到数万之众。

可是,不知是触动了高尚人士何方神经,突然间,一纸禁令,集场似乎销声匿迹。

昔日涌动的人潮难觅,盛况不再!
下面是当时某地的一则报道:
“**镇政府经过了多方面的权衡,决定取消传统庙会集场。

首先,**镇三产发达,物质资源丰富,已经能够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需要,不再需要每年一度的物资集中交易。

而且,集场上很多都是外地的流动商贩,许多商品质量不过关,如果市民购买到劣质的商品,根本无法追回损失。

另外,一年一度的集场对社会治安也有很大影响,政府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财力、人力维持治安。

此外,集场人多拥挤,摊位也是临时搭建,秩序混乱,会给环境、交通造成影响,对公共设施也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害。


既然庙会集场会带来如此巨大影响,而且“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似我等小民自应恪遵功令。

只是,我的心中,始终难割集场情结!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地理环境不同,风俗习惯自然相异,从而形成自己
的地域性民俗文化,而这也是该地域人文底蕴的标志。

近年来,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许多传统文化遭遇颠覆,诸如集场这样的民俗文化惨遭屠戮也似在意料之中。

君不见,生活中,民俗及其文化消亡的现象其实比比皆是:大批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老建筑遭到野蛮拆除,大批具有文物收藏意义的民俗物品纷纷消亡。

老式生活用品、古老的生产工具,在弃之不用、束之高阁之后,因存放场地的消失而被抛弃。

真不知,这是现代文明之幸,抑或不幸?
今天的民俗文化是由历史延续而来,正是这种代代相承的民俗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

因此,弘扬和发扬中国民俗文化传统,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理应在创新中被继承。

愚以为,而今的庙会集场,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革故鼎新,去芜存菁,是优秀传统的延续,更是美好今天的记录。

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的有机结合,让庙会集场文化发生了新的审美转变。

从戏曲、歌舞、杂技到一般性的民间工艺,都鲜明地体现出了时代的变化。

但有一点永不会变,那就是,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不能让活遗产变成死化石!
集场简介
江阴集场是一个展示江阴民间民俗文化的日子,又称“庙市”或“节场”,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

早期集场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集场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

悠久的吴文化孕育了江阴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江阴地区悠久的民俗传统中,庙会集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城乡庙会节场由来已久,昔时带有浓厚封建迷信色彩。

人们为祈求神灵保佑,消灾降福,择定传说中某个菩萨的生日,在庙会演戏酬神。

更有迎神赛会,烧香念佛,民间杂耍纷呈,于是商贩云集,买卖兴隆,沿袭成俗。

庙会之日,家家备菜。

如山观的香山,有大小庙宇8座,从清咸丰年间起,农历三月十五为庙会节场,各路菩萨被抬出,更换新袍,接受祭祀,然后按古时官场,全副执事仪仗,掮旗打伞,浩浩荡荡"出会"。

其中夹着民间文艺"荡荡船"、"茶酒担"、"踩高跷"、台阁"仙牛打水"等。

整座香山连同周围仓廪桥、占文桥、三甲里、王家埭4个小集镇热闹非凡,农民们趁此一年一度节场,买回自己所需农具和日用品。

江阴君山农历三月廿七、廿八庙会节场,盛行拜香会。

各乡善男信女,结队成群,手捧香凳,顶礼膜拜,称为"文香";更有"吊肉香"者,用多枚钢针勾在臂膀上,下挂铜锣、香炉,最重达50余公斤,称为"武香"。

全城路之为塞,是日物资交流兴旺,店家莫不利市数倍。

解放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科学的逐步普及,庙会不禁自绝。

从1953年起,江阴县人民政府为了活跃农村经济,积极提倡利用各地庙会之日,举办城乡物资交流会,人们习惯仍称为"节场"。

买卖商品,走亲访友,结合演戏、放电影、体育比赛,内容更新,备受人民群众欢迎。

过了元宵节,江阴各地就陆续开始集场了!从农历二月初八到八月二十八,江阴大大小小有40多个集场。

北国龙舟
昔日龙舟竞渡,是为预庆端阳,其活动日期不定,有在农历三月十七、十八,也有在农历四月初十、十一举行。

一般为两天时间。

清光绪末和宣统初,北国龙舟竞渡最为兴盛。

龙船从常熟租来,邀请各乡镇拳师并由其主持的"当船"前来参加划龙船。

"当船"上有十五名左右的国术员。

北国许巷南拳大师许太和是北国划龙船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每逢划龙船日,北国市河的南北向东新河段和东西向应天河段的大小客船停靠在边,河岸两旁观众数千人。

十余艘披绸扎彩的"当船"摇撸自南金家湾起,往北经太平桥向东至邹家巷路前与二干河交界处:再转向西至银杏树桥;由银杏树桥转向南往返而行。

国术员在锣鼓声中登船劈拳弄刀,当众表演。

他们有的劲使枪棍,有的飞舞钢叉,有的前后左右掷石锁,还有的在船头跑倒立等等。

龙舟上两排青壮年挥臂划桨,数艘昂首翘尾的龙舟竞相追逐,破浪前进,场面蔚为壮观。

北国划龙船,实是盛大的水上武术会。

抗战胜利后,民国三十五年(1946)恢复北国划龙船,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水上武术会。

从此以后,这一活动就停止了。

[1]
时间历程
江阴各镇集场时间列表
江阴市澄江镇二月初八
江阴市周庄镇二月十九
江阴市璜土镇二月十九
江阴市利港镇二月廿八
江阴市马镇二月廿八
江阴市新桥镇三月初一
江阴市峭岐皋岸三月初二、初三
江阴市河塘镇三月初三
江阴市北国镇三月初三
江阴市周庄镇定山三月初三
江阴文林西阳桥三月初五、初六
江阴青阳镇塘头桥三月初五
江阴市文林三月初七、初八
江阴市青阳镇三月初七、初八江阴市长寿镇三月初九、初十江阴市长山清明节
江阴市山观镇三月十一、十二江阴市顾山镇三月十二
江阴市文林三月十二
江阴市桐岐镇三月十三
江阴市璜塘镇三月十五、十六江阴市月城双泾三月十五
江阴市占文桥三月十五
江阴市陆桥三月十七
江阴市瓠岱桥三月十七
江阴市峭岐三月十七、十八江阴市月城镇黄桥三月十八
江阴市马镇三月十九、二十江阴市长泾镇三月二十、廿一江阴市南闸镇三月廿一
江阴市云亭镇三月廿四、廿五江阴市祝塘镇三月廿七、廿八江阴市澄江镇三月廿七、廿八江阴市华士镇四月初一、初二江阴市夏港镇四月初一、初二
江阴市南闸镇四月初一
江阴市月城镇四月初三
江阴市西石桥四月初八
江阴市青阳镇四月初八
江阴市申港镇四月十三
江阴市陆桥四月十五
江阴市毗山七月廿五
江阴市石庄八月二十
江阴利港镇黄丹九月十三
2010年南门会
南门是江阴的老城区,农历二月初八是当地传统民俗文化中的庙会集场日。

经过改造,这里的明清一条街还原了历史风貌,街道两侧的建筑以明清时期的特色修建,古朴优雅。

此次,江阴举行的“二月初八”南门印象系列活动,除了南城门开门外,还有忠义街、青果路美食一条街等开街仪式,它正是延续了庙会文化的“基因”。

同时,还有老江阴(老南门)图片展、极富浓郁地方特色的大型锡剧《豆腐女与状元郎》、调龙灯、申港段龙舞、利港九狮舞、踩高跷、西石桥茶花担舞等“作品”。

2011年南门会
二月初八春意闹。

以兔年南门会,幸福来相会为主题的’2011江阴“二月初八·南门会”将于3月12日开幕。

举办方透露,2011年的节庆活动将持续9天,游集场、观绝技、品美食,市民将在参与中领略江阴丰富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休闲文化。

为展示幸福江阴新成果,深化节庆经济,提升品质消费,我市策划了一系列活动。

12日上午,将在五云桥广场举行’2011江阴“二月初八·南门会”开幕式;12日至13日,在忠义街举办市民喜闻乐见的民俗会,现场制作糖葫芦、棉花糖、吹糖人、梅花糕等民俗小吃以及展示剪纸、捏面人、藤编、草编等民俗手工艺,大头娃娃、古装高翘、杂技“卖艺”等民俗演出活动将给游人一番体验“穿越”。

而朝宗门北广场也会热闹非凡,转呼啦圈之最、葫芦丝大王表演等精彩的民俗绝技会让人叹为观止。

历时8天的青果路美食文化节依然充当“二月初八·南门会”主角。

3月13日青果路美食文化节开幕后,“澄菜”名厨精英会、“政府放心食品工程”成果展示、红酒嘉年华、澄江福地环球美食汇、江阴美食自驾游、青果路美食夜市、中国河豚美食产业发展论坛、第二届中国河豚鱼烹饪技艺大赛等活动将相继登场,以享受和体验美食为主体的美食旅游将悄然兴起。

12日至17日,毗陵路绮山路口至花山路口段,南门传统庙会如约登场,集市、庙会、游玩、购物、小吃、艺术品将活跃城乡商贸经济,进一步弘扬江阴传统民间民俗。

2011江阴“二月初八·南门会”期间,还将举办“南门会”即时摄影比赛,记录幸福江阴新成果、市民幸福和谐生活的精彩瞬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