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培养中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拟南芥培养中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拟南芥培养中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作者:李玲刘开泉刘炳福孟静静张悦丽李新国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第11期摘要:主要介绍了拟南芥在培养过程中遇到菌害、虫害及藻类、苔藓滋生等的病虫害问题及5种防治措施,为在简陋条件下进行拟南芥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拟南芥;病虫害;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Q949.748.3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1—4942(2010)11—0085—02拟南芥由于其生长周期短,基因组小等特点,作为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式试验材料,尤其在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被国内许多实验室广泛种植。
但在试验条件简陋的情况下,拟南芥的培养工作具有一定的困难,尤其在温室培养过程中经常遇到病虫害等的侵袭,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严重影响了科研工作的进行,因此对拟南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现将笔者在拟南芥培养过程遇到的问题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病虫害的发生在拟南芥苗期的培养过程中常遇到菌性病害和虫害的发生以及藻类、苔藓的滋生。
1.1菌害的发生在培养过程中,发现部分拟南芥叶片发生萎蔫,失绿发黄、干死,有的甚至变紫色。
拔出其根部,发现几乎没有侧根,且主根短而膨大成病态。
进一步观察发现,发病初期根部出现近圆形的小瘤状物,后逐渐增大、变硬,表面粗糙、龟裂,颜色由浅变为深褐色或黑褐色,瘤内部木质化,符合根癌病的发病特征,初步判定为一种细菌性病害——根癌病。
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拟南芥种子本身带有病菌;二是培养基质未腐熟,里面含有大量的有害病菌及微生物;三是由于土壤湿度大,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
1.2虫害的发生虫害有根蛆、蚜虫、果蝇以及白粉虱。
根蛆又叫蒜蛆、地蛆、粪蛆,主要危害地下根部,引起根茎腐烂或全株枯死。
蚜虫主要危害新梢、花蕾、花梗及嫩叶背面刺吸汁液,植株受害后生长缓慢,花蕾和幼叶不易伸’展,展叶不正常,花蕾和花朵变小,花朵色泽减退。
白粉虱危害叶片、叶柄、嫩梢、茎秆及花蕾,严重发生时,造成花枝细小,叶片皱缩变小,花蕾畸形或不能开花,植株和叶片上布满白粉虱;同时白粉虱所排泄的蜜露,浮着于叶片和其它器官,引起霉污病的发生,影响植物光合作用,此外还能传播病毒病。
拟南芥室内培养技术

植物学通报 2004, 21 (2): 201 ̄204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技术与方法拟南芥室内培养技术①1,3李俊华 2张艳春 1徐云远 1种 康② 3王 辉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3)2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系 上海 200062)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杨凌 712100)摘要 本文报道了室内培养拟南芥的一些简便易行的改进技术。
采用我们改进的营养土、蛭石、素沙混合培养介质和直播方式培养拟南芥, 并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在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水分和光照等方面给予适当管理,能培养出生长更健壮、更好地满足实验要求的拟南芥植株。
此外还介绍了播种、浇水、生育期调节、种子保存、病虫害防治和防混杂等环节的一些技巧措施。
与其他培养方法相比,此法不仅简便、效果好,而且适合较简易的培养条件。
关键词 拟南芥,培养技术Modification of Indoor Culture Techniques forArabidopsisthaliana1,3 LI Jun-Hua 2ZHANG Yan-Chun 1XU Yun-Yuan 1CHONG Kang② 3WANG Hui1(The Key Laboratory of Photosynthesis and Environmental Molecular Physiology, Institute of Botany,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2(Department of Biolog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3(College of Agronomy,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Yangling 712100)Abstract Arabidopsis thaliana is a model plant in research of genetics, molecular biology anddevelopmental biology. Several culture problems, however, exist in many laboratories of our country.We developed some indoor culture techniques of Arabidopsis for the laboratories. The modifiedprotocol provided an appropriate indoor conditions for Arabidopsi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temphasized culture medium, air humidity, temperature and photoperiod.Key words Arabidopsis thaliana , Culture techniques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我国分类学者又称之为鼠耳芥, 是十字花科拟南芥属植物,由于其具有生育期短、个体小及基因组小等特点,长期以来被作为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材料,尤其是作为第一个经完全测序的有花植物,其基因组全序列在2000年底完全测定并公开发表后,更加激发了人们对其基因结构与功能进行更为详尽研究的兴趣(黄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170094)。
拟南芥中与植物抗逆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

拟南芥中与植物抗逆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拟南芥作为植物学上的经典实验材料,被广泛用于解密植物抗逆性状相关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
植物在面对各种内外环境条件时,会通过基因表达的改变来调整其生物学特性,从而增强其与环境的适应性。
在这些逆境条件下,植物可能会发生生长速度减缓、水分平衡紊乱、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反应,进而影响其生存能力和生殖能力。
因此,研究拟南芥中与植物抗逆性状相关的基因,对于提高植物的逆境适应能力,改善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拟南芥与植物抗逆性状拟南芥是一种可以在实验室中容易培养和繁殖的模式植物。
其基因组序列已经完整解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优良的实验条件。
从植物的进化角度看,拟南芥是配子植物门下的拟南芥科,广泛分布于欧洲、北非和中亚等地。
它可以在艰苦的环境条件下存活和繁殖,比如可以在干旱、寒冷、高盐度、高镉等逆境条件下仍然保持正常的生物学功能。
植物在面对逆境时表现出的抗逆性状和产生的生物学响应是通过一套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来实现的。
拟南芥中的抗逆性状包括生长速度、作物产量和干物质的积累等多个方面。
与这些抗逆性状相关的基因主要包括激素信号转导通路、转录因子、代谢途径等。
这些基因通过调控拟南芥正常的生物学流程,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植物的逆境适应性。
二、拟南芥中与植物抗逆性状相关的基因家族植物抗逆性状的表现是由多个基因相互作用协同完成的。
这些基因被分布在整个基因组中,往往被组织成家族的形式,这些基因家族包含了多个类似或功能相似的基因。
在拟南芥中,已经鉴定出了多个与植物抗逆性状相关的基因家族,包括WRKY家族、AP2/ERF家族、bHLH家族和NAC家族等。
WRKY家族是拟南芥中非常重要的转录因子家族,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防御和抗逆应答等方面发挥了关键的调控作用。
WRKY转录因子包含一个高度保守的Cys-2/His-2型锌指结构,通过与DNA特异性结合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在环境逆境下,WRKY基因家族的成员可以被激活并调节其它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植物的生物学反应,来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
拟南芥培养攻略

拟南芥培养攻略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拟南芥培养全攻略拟南芥又名阿拉伯芥,属十字花科,为二年生草本植物。
具有植株形态小,平铺直径5cm,高30cm;生长区域小,易于培养;基因组小,只有5条染色体,15700万个碱基对,27000个基因;生长速度快,周期短,一个世代大约只需要6周的时间;可自花授粉,也可以在不同种质系间杂交,种子多,每株每世代可产数千粒种子等特点。
因此,拟南芥是植物科学,包括遗传学和植物发育研究中的模式植物之一(图1)。
在2000年,拟南芥成为了第一个基因组被完整测序的植物。
尽管拟南芥生长周期短,且易于培养,但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在培养过程中,对光照、水分及湿度等各种条件的控制有所差别,利用PERCIVAL AR 系列拟南芥培养箱可设置不同的生长环境,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
一、正常培养简单的拟南芥培养,可用于基因表达、器官发育、基因突变等研究。
1、首先把拟南芥种子放到滤纸上,用70%酒精进行消毒处理,再用无水酒精进行处理(也可选择20%漂白剂以及% Triton X-10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做杀菌处理20分钟)。
用无菌水冲洗5遍,然后将种子点到MS培养基上,,另加%琼脂以及2%蔗糖。
2、把种子放到4℃黑暗条件下进行春化48h-72h左右,AR系列培养箱图在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下催芽,然后转到PERCIVAL AR 系列培养箱中(图2)。
利用Intellus 控制器,编辑简单的昼夜模式,设定光照时间16小时(黑暗8小时)或者光照14小时(黑暗10小时);选配Q22连续光强调节装置,设定光照强度为100-150umol/;设定箱体内温度为光照条件下20-22℃,黑暗条件下18-20℃;选配湿度控制系统,设定箱体内相对湿度70%。
3、 出苗大约7~10天,然后移入土中培养,采用底部灌溉方式浇水(利用土壤的毛细作用)。
拟南芥模拟植物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植物,在植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其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基因组相对较小、易于转化和遗传操作等特点,拟南芥成为科学家们研究植物生命现象的理想材料。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拟南芥的生长过程,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并掌握相关实验技术。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拟南芥的生长周期和生物学特性。
2. 掌握拟南芥种子萌发、移栽、生长和观察的基本实验技术。
3. 熟悉拟南芥的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方法。
三、实验材料1. 拟南芥种子2. 培养基(MS培养基)3. 培养皿、移栽盘、水培箱等容器4. 电转化仪、PCR仪、凝胶成像系统等仪器5. 相关试剂(如D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等)四、实验方法1. 种子萌发(1)将拟南芥种子用70%乙醇消毒2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
(2)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到MS培养基上,置于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
(3)观察种子萌发情况,记录萌发时间和生长状况。
2. 移栽(1)待拟南芥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将其移栽到移栽盘中。
(2)在移栽盘中加入适量的营养土,保持土壤湿润。
(3)观察移栽后的生长状况,记录生长时间和生长情况。
3. 生长和观察(1)将移栽后的拟南芥放置于水培箱中,定期更换营养液。
(2)观察拟南芥的生长状况,包括叶片、茎、根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变化。
(3)记录生长数据,分析生长规律。
4. 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1)利用电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拟南芥细胞。
(2)通过PCR和DNA测序验证基因转化成功。
(3)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拟南芥基因进行编辑,观察基因编辑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种子萌发实验结果显示,拟南芥种子在消毒后2-3天内开始萌发,5-7天内大部分种子萌发,生长状况良好。
2. 移栽移栽后的拟南芥生长迅速,叶片展开,茎、根生长良好。
3. 生长和观察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拟南芥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叶片、茎、根的生长状况良好。
研究发现拟南芥表皮毛时序性发育的分子机理

- 46 -Vegetables 2019.4栽培技术目的是使植株生长营养均衡,防止徒长。
一般情况下,3~4穗果时进行掐尖,掐尖时最后一个花序上一定要留2、3片真叶,防止果实发生日灼病,设施条件好的温室可留5~8穗果。
当第1穗果停止生长开始转色时,应及时把下部叶子摘掉以利于植株通风透光和加快果实成熟,减少病害发生。
由于此茬口的开花坐果期处在低温季节,为保果必须采用蘸花措施。
可用果霉宁、保果宁、沈农二号等药剂蘸花,浓度要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控制,过大易出现畸形果,过小会坐不住果。
蘸花时还可加入0.2%速克灵,防止灰霉病发生。
为提高产品商品率,应及时去掉畸形、病果,每穗留3~4个果。
2.5 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方针。
一般7~10 d 打药1次,发病时2~3 d打1次。
2.5.1 主要病害防治措施晚疫病,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药。
施药后关闭棚内通风口,适量增加棚室温度可提高药效。
可采用40%乙磷铝150倍液、25%甲霜灵800倍液、64%杀毒矾400倍液或72.2%普力克800~1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溃疡病,育苗时进行温汤浸种,采用52 ℃温水恒温浸种30 min,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发现病株立即拔掉销毁,并喷洒30%DT500倍液、50%可杀得800倍液、新植霉素、硫酸链霉素或农用链霉素等进行防治;也可采用可杀得800~1 000倍液进行灌根。
叶霉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1 000倍液、50%扑海因1 000倍液等药液进行防治。
灰霉病,可用0.3%速克灵或扑海因蘸花,也可在花期喷洒速克灵、扑海因1 000倍液行防治。
果实膨大期每667 m2施用5%多霉灵或甲霜灵、灭克粉尘1 kg进行灰霉病的防治。
2.5.2 主要虫害防治措施白粉虱,育苗时培育无虫苗,在温室风口加设防虫网以控制外来虫源,室内挂黄板诱杀成虫。
可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40%康福多水剂2 000~3 000倍液防治。
拟南芥虫害类型

拟南芥虫害类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一种常用的模式植物,广泛应用于植物生物学研究中。
拟南芥也面临着虫害威胁,这些虫害会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拟南芥常见的虫害类型,并探讨如何有效防治这些虫害。
一、拟南芥的常见虫害类型1. 蚜虫:蚜虫是拟南芥常见的虫害之一,它们主要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植物叶片变黄、卷曲和干枯。
如果蚜虫数量过多,还会引发拟南芥的生长受阻和减产问题。
2. 蓟马:蓟马是一种极小的昆虫,主要在拟南芥的叶片上寄生。
蓟马通过吸食叶片的细胞液造成叶片失去绿色,影响光合作用,最终影响拟南芥的生长和发育。
二、拟南芥虫害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拟南芥的害虫数量,例如引入捕食性天敌昆虫或寄生性天敌昆虫,建立生物平衡,降低害虫数量。
2.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来喷洒拟南芥,对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但是要注意选择安全、高效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用,以避免对环境和植物造成损害。
3. 物理防治:采取物理方法来控制拟南芥的虫害,如用纱网覆盖植物,阻止害虫靠近植物,或者用人工捕捉器捕捉害虫,减少害虫数量。
4. 遗传改良:通过遗传改良培育出对虫害抗性的拟南芥品种,提高拟南芥对虫害的抵抗能力,减少虫害对植物的危害。
5. 清洁措施:定期清理拟南芥周围杂草和落叶,减少害虫栖息的地方,保持植物周围的卫生,预防虫害发生。
总结:拟南芥面临各种虫害威胁,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及时发现并有效防治拟南芥的虫害非常重要,采取合理的防治方法能够保护植物的健康生长,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
也需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选择环保、安全的防治方法来保护拟南芥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字数:497】第二篇示例:一、蚜虫蚜虫是拟南芥常见的虫害之一,它主要以吸食植物的汁液为食,从而导致叶片变黄、卷曲、糊状等现象。
蚜虫在植物表面产生蜜露,吸引其他害虫滋生,同时还可能传播植物病毒。
拟南芥养殖注意事项

拟南芥养殖注意事项嘿,想养拟南芥的小伙伴们看过来呀!今天咱们就好好唠唠拟南芥养殖的注意事项呢!首先哇,这光照可是相当重要的呢!拟南芥是一种比较喜光的植物呀,但是呢,它又不能被那种特别强烈的直射光长时间照射哦。
你要是把它放在大太阳底下暴晒,哎呀呀,那它可就受不了啦!所以呢,最好是把它放在有明亮散射光的地方,像那种靠近窗户但是又有东西稍微遮挡一下阳光直射的地方就很不错呢!这时候可能就有小伙伴问了,要是光照不足会怎么样呀?那拟南芥就可能会长得比较瘦弱,叶子也没那么绿,还可能会徒长呢!这可不好看了呀!接着说土壤的问题吧。
拟南芥对土壤也是有要求的呢!它比较喜欢疏松、透气、排水性良好的土壤哇。
那种很黏重的土壤,拟南芥在里面可就像被捂住了嘴巴和鼻子一样,难受得很呢!你可以自己调配土壤呀,比如说用腐叶土加上珍珠岩还有蛭石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起来,哇,这样的土壤就很适合拟南芥生长啦。
要是土壤排水不好,一旦积水了呢,拟南芥的根就很容易烂掉哦,这可就麻烦大了呀!还有温度呢!拟南芥比较适应凉爽一点的温度哦。
一般来说,15 - 25摄氏度之间是它比较舒服的温度范围呀。
如果温度太高了,超过30摄氏度,拟南芥可能就会打蔫儿,像是被热坏了的小娃娃一样呢!那如果温度太低,到了零下的话,那它也很可能就被冻坏啦!所以在夏天的时候呀,要给它适当遮遮荫降降温,冬天呢,要是在室内养的话,也要注意保暖呢!浇水也是一门学问呢!不能浇得太勤,也不能让它干着呀。
你要根据土壤的干湿情况来浇水哦。
可以用手指插到土壤里面去感受一下,如果感觉土壤比较干了,那就可以浇水啦。
但是哇,千万不要积水,每次浇水就浇透,让水从盆底流出来一点就好啦。
要是浇水太多,就像前面说的,根会烂掉;要是浇水太少呢,拟南芥就会缺水,叶子会发黄,看起来病恹恹的呢!施肥也不能马虎呀!拟南芥在生长期间呢,是需要一些养分的。
不过呢,不能施太多浓肥哦,薄肥勤施是比较好的原则呢。
可以用一些稀释过的液肥,每隔一段时间给它施一点。
拟南芥种植到培养基中的方法

拟南芥种植到培养基中的方法
拟南芥种植到培养基中的方法
材料:1/2MS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专用琼脂、1ml吸头(灭菌)、0.1%琼脂糖、水(灭菌)、75%酒精
种植过程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具体方法为:
1、种植前先将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物品放到超净工作台,紫外线灭菌15分钟左右,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
注:种子不能放在紫外灯下照射,以免引起损伤和变异。
2、用75%酒精棉球将暴露于实验台内的手及其他部分擦拭一遍,起消毒作用,种植过程中最好不要在上风向放东西,手也最好不要在上风向经过。
3、在放有种子的离心管中加入75%的酒精,消毒5分钟左右,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种子的活性。
酒精的量大约为离心管体积的2/3,上下颠倒离心管使种子与酒精充分接触。
种子不宜过多(超过50ul),否则消毒效果不好。
4、消毒完后,将离心管中的酒精吸出,用灭菌的ddH2O漂洗3-5遍,注意有一些种子会漂浮在水中。
在洗的过程中用移液器慢慢吹打,注意更换吸头,避免交叉污染。
5、种子漂洗完后将适量0.1%琼脂糖加入离心管中。
之所以用琼脂糖而不是水是因为琼脂糖有粘性,种子会悬浮在其中,而在水中种子一般都沉在底部不便于种植。
将种子均匀滴到1/2MS培养基中,每个平皿大约种植30粒左右,在培养皿的盖和底部最好都要写上种植的
拟南芥的名称以及日期,最后用胶条将培养皿封口。
6、将培养皿放到4℃冰箱中(主要是让种子均匀发芽),2-3天后便可拿到培养间中。
拟南芥作为模式生物的研究方法

拟南芥作为模式生物的研究方法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更加高效和准确的研究方法来探究生命的奥秘。
而拟南芥作为模式生物已经成为研究生物学和遗传学的重要工具。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拟南芥作为模式生物的研究方法。
一、拟南芥的生物学特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一种小型的植物,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具有明显的性别分别和雌雄同体的性质。
此外,它的基因组被测序出来,拥有大约2.9亿个碱基对。
这些生物学特点使得拟南芥成为研究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想模式生物。
二、拟南芥作为模式生物的研究方法1. 基因转化基因转化是指将外源DNA导入到目标细胞中,从而改变它们的遗传性质。
大量的基因转化研究已经在拟南芥上进行。
通过基因转化,可以研究基因在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中的功能,并且可以制备转基因植物。
这些转基因植物可以用于研究真核生物中的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
此外,基因转化还可以用于研究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机制。
2. 基因敲除基因敲除是指使用RNAi等技术使目标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或消失。
在拟南芥中,可以通过基因敲除来研究某个基因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研究基因在植物对逆境的响应中的作用。
3. 遗传连锁图谱遗传连锁图谱是指一组基因互相作用的网络结构,该结构可以反映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拟南芥中,可以通过遗传连锁图谱来分析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遗传连锁图谱还可以用于研究某些性状的遗传规律。
4. 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学研究是指对一个物种的基因组进行全面的分析。
在拟南芥中,可以通过测序研究其基因组,从而了解基因的数量、位置和结构等信息。
这些研究和分析可以协助科学家更好地研究基因表达和调控机制。
5. 免疫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是指使用特异性抗体来分析基因在不同生长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
在拟南芥中,可以使用免疫分析技术来研究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
这种技术可以进一步了解基因在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中的作用。
大叶万年青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大叶万年青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大叶万年青,又名大花万年青、大花拟南芥,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叶片宽大且肉质,深受人们喜爱。
在家庭养殖中,大叶万年青也是一种比较容易养护的植物,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就能够让它茁壮成长。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大叶万年青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选择合适的种植容器和土壤是养殖大叶万年青的关键。
种植容器可以选择花盆或花盆托,确保容器有良好的排水性能。
土壤方面,大叶万年青喜欢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可以选择腐殖土和珍珠岩混合的土壤,或者添加适量的蛭石、腐叶土和珍珠岩等材料来改良土壤。
其次,光照是大叶万年青生长的重要因素。
大叶万年青喜欢充足的阳光,但是在夏季高温时需要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可以选择半阴环境进行养殖。
保持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大叶万年青的健康生长。
再次,适当的浇水和施肥也是大叶万年青养殖的关键。
大叶万年青喜欢湿润的环境,但是要避免积水,因此在浇水时要注意控制水量,保持土壤微湿即可。
施肥方面,可以选择有机肥或者复合肥,每月施肥一次,但要遂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植株生长过旺。
此外,注意防治病虫害也是大叶万年青养殖的重要环节。
定期检查植株,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以选择有机农药进行喷洒,或者采取物理方法进行防治,如剪除受害部位等。
最后,注意适当修剪和翻盆换土也是养殖大叶万年青的重要工作。
定期对植株进行修剪,促进新梢的生长,保持植株的形态美观。
同时,每年春季可以进行翻盆换土,更新土壤,促进植株的生长。
总之,养殖大叶万年青并不困难,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就能够让它在家庭中茁壮成长。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在养殖大叶万年青的过程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芥蓝的常见病害防治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30
目 录
• 引言 • 芥蓝病害类型及症状识别 • 常见病害的发生规律和原因分析 • 防治技术和方法 • 防治效果评估和总结
01
引言
芥蓝病害防治的重要性
保持芥蓝健康生长
病害会导致芥蓝生长缓慢、品质下降,甚至死亡,对农业生产造 成严重影响。
保障食品安全
病害可能在芥蓝中产生有害物质,影响食品安全,对人类健康造 成潜在威胁。
提高经济效益
有效的病害防治可以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防治策略和方法
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 科学施肥浇水等农业措施,提高芥蓝 的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 病害发生,如使用生物农药。
2
病毒性病害通常通过昆虫传播,例如蚜虫、飞虱 等,或者通过接触感染,例如人为的传播病毒。
3
芥蓝的品种、生长条件和营养状况等因素也可能 影响病毒性病害的发生。
04
防治技术和方法
农业防治
01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环境 ,选择适合的、抗病的芥蓝品种
。
03
清洁田园
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和残株,减 少病原菌的传播。
THANKS
感谢观看
主要发生在芥蓝的叶片上,初期为水渍状的小斑点,后期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的黑褐色病斑,边缘不明 显。
真菌性病害
霜霉病
主要发生在芥蓝的叶片上,初期为淡黄色或黄绿色的小斑点,后期逐渐扩大为 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 霜状霉层。
菌核病
主要发生在芥蓝的茎基部或叶片上,初期为水渍状的小斑点,后期逐渐扩大为 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灰黑色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白色絮状菌丝。
病原菌侵染拟南芥实验报告

病原菌侵染拟南芥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拟南芥植株对病原菌侵染的反应,以及病原菌在植株内的传播和病变的形成过程。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植株- 病原菌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DC3000(Pst DC3000)2.实验方法2.1植物处理选择生长良好的拟南芥植株,将其放置在恒温箱中以25℃、16小时白天和8小时夜间的光照条件下生长。
在生长到6周大的拟南芥植株上进行病原菌的侵染。
2.2病原菌培养将Pst DC3000菌株从-80℃的细菌保存液中取出,接种在LB琼脂培养基上,37℃孵育过夜。
随后,取一小团菌落接种到新的LB琼脂培养基中,37℃孵育过夜。
第二天,将培养基中的菌落用生理盐水悬浮,并通过液体LB培养至菌液浓度为OD600 = 0.1,做为病原菌侵染拟南芥植株的菌液。
2.3植株侵染在全光下,将6周大的拟南芥植株的叶片上面涂抹几滴病原菌液。
在每组实验中,至少要选取5个独立的植株进行侵染。
在侵染后的植株上标记,并继续生长至一周。
2.4组织采集与样品处理侵染后1周,使用无菌的镊子取下侵染叶片,同时用无菌的刀片从植株的叶片上刮下菌液。
然后将叶片置于1%(w/v)的双氧水溶液中,进行1分钟的漂洗,以清除植物表面附着的细菌。
接着将叶片平放在滤纸上,以去除表面的水分。
处理后的叶片分别置于低温冰箱(-80℃)或液氮中保存。
三、实验结果将侵染后的拟南芥叶片制作成切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侵染情况。
观察到病原菌在叶片上形成黄绿色发光的斑点,这表明病原菌与拟南芥发生了交互作用。
此外,还观察到在侵染的植物组织中出现了细胞壁增厚和细胞死亡现象。
四、实验讨论和结论通过观察拟南芥植株对病原菌的反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拟南芥植株在病原菌侵染下,会产生抗病反应,如细胞壁增厚和细胞死亡。
这是拟南芥植物自身免疫系统的一种反应,旨在限制病原菌的传播和病变的扩展。
拟南芥花序侵染原理

拟南芥花序侵染原理
拟南芥花序侵染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病害。
病毒侵入拟南芥细胞后,利用植物细胞内的生化物质繁殖,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逐渐扩散到整个花序中,从而引起花序均匀发生病害的现象。
具体来说,拟南芥病毒先通过病媒介物(如蚜虫)进入植物体内,然后侵入植物细胞,并释放其遗传物质,包括RNA和蛋
白质等,进而干扰植物细胞的正常代谢机制,引发一系列病理反应。
在拟南芥病毒的感染过程中,病毒蛋白质可以与植物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蛋白质复合物,从而干扰植物信号传递、蛋白合成、细胞壁合成等正常生长发育过程。
此外,病毒RNA还可
以通过特定的机制进入植物细胞核,干扰基因表达和染色质结构。
总之,拟南芥花序侵染是由一系列病理反应引起的,包括病毒复制、蛋白质相互作用、RNA干扰等,最终导致花序发生病害。
这一过程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生物学机制,目前仍需进一步探究。
拟南芥植物组织培养

拟南芥植物组织培养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拟南芥组织培养一、种子消毒:方法一:将拟南芥种子置于1 .5 ml eppendorf 管(微量离心管)中,加入1 ml 蒸馏水,4C春化3 d,70 %(v/v )乙醇1mi n、7 %(v/v )次氯酸钠10 mi n 浸泡消毒,并用无菌水冲洗5 次。
方法二:在超净工作台内,用无菌蒸馏水浸泡1 min,然后用80%乙醇消毒90s,最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3~5次备用。
消毒完毕的种子可以用200ul的tips吸去洗涤液,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挥发掉残余水分、洗涤液。
方法三、取野生型拟南芥种子放人离心管内,75%乙醇清洗后,无菌蒸馏水清洗1—2次,转入无菌离心管;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5—6 min,用无菌蒸馏水清洗3~4次,加入1 ml无菌水,用移液枪接种。
二、选用的培养基选用1/2MS培养基对种子进行培养。
(MS和1/2MS都可以,1/2MS就是大量元素减半,其他东西和ms培养基是一样的量。
糖可以加,会长得比较好,但是也很容易污染。
如果在平板上要生长时间比较长,需要做一些实验的,比如根的发育,最好不要加。
)也可以用MS+30 g/L蔗糖的固体培养基。
(我想两种培养基都接种上,比作对比确定好坏)。
MS培养基配料表:三:接种方法拟南芥种子消毒后,用移液枪吸取拟南芥种子和水的混合物,均匀地在MS 生长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滴落,并使之形成两条平行的直线。
(如不行,可适当添加琼脂)。
四、培养得无菌苗接种后置于光照培养箱(型号:GXZ.500C;培养光照条件为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培养温度为22℃中竖直培养。
3天后即可取材用于器官离体再生实验。
萌发5天后,在超净工作台中,用镊子将苗移栽到装有1/2 MS培养基的50ml三角瓶中(每瓶4--6棵,视情况而定),于短日照条件下培养30天左右获得无菌苗。
吊冬瓜的栽培与种植技术

吊冬瓜的栽培与种植技术吊冬瓜,又称为拟南芥,是一种常见的蔬菜。
它原产于中南半岛地区,具有浓郁的芳香味道和独特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为您介绍吊冬瓜的栽培与种植技术,帮助您在家中成功种植出美味的吊冬瓜。
一、环境要求吊冬瓜喜欢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
在种植吊冬瓜时,需要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方进行种植。
如果土壤过于干燥或缺乏养分,可以在种植前进行肥料施用和土壤改良。
二、育苗吊冬瓜的育苗期为3-4周,一般在春季进行。
育苗时需要选用透气性好、保水能力强的培养土,并在温室内进行育苗。
在育苗期间,需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干燥或过度湿润。
三、移栽吊冬瓜的移栽期为育苗期结束后,一般在5-6周时进行。
移栽时需要选择天气晴朗、气温适宜的日子进行。
将育苗好的吊冬瓜移植到事先准备好的土坑中,每株吊冬瓜之间保持50cm的距离。
移栽后,需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四、管理吊冬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浇水、施肥和除草。
在浇水时,需要注意避免过量浇水,以免导致根部腐烂。
在施肥时,可以选择有机肥或复合肥,每隔10天左右进行一次施肥。
在除草时,需要注意不要伤及吊冬瓜的根部。
五、病虫害防治吊冬瓜容易受到白粉病、炭疽病、蚜虫和螨虫等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防治病虫害,可以在移栽后每隔10天左右进行一次喷药。
在喷药时,需要选择有效的农药,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六、采收吊冬瓜的采收期一般在种植后60-70天左右。
采收时需要注意不要损伤吊冬瓜的果皮,以免影响口感。
采收后,可以将吊冬瓜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进行保存。
总之,吊冬瓜的栽培与种植技术并不复杂,只要注意环境要求、育苗、移栽、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就可以在家中成功种植出美味的吊冬瓜。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试卷(黑龙江、吉林、辽宁)

2024年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试卷(黑龙江、吉林、辽宁)一、单选题1.钙调蛋白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Ca2+感受器。
小鼠钙调蛋白两端有近似对称的球形结构,每个球形结构可结合2个Ca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钙调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Ca2+是钙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C.钙调蛋白球形结构的形成与氢键有关D.钙调蛋白结合Ca2+后,空间结构可能发生变化2.手术切除大鼠部分肝脏后,残留肝细胞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肝脏中的卵圆细胞发生分化也可形成新的肝细胞,使肝脏恢复到原来体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肝细胞增殖过程中,需要进行DNA复制B.肝细胞的自然更新伴随着细胞凋亡的过程C.卵圆细胞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卵圆细胞能形成新的肝细胞,证明其具有全能性3.下列关于森林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的理化性质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B.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C.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属于群落演替D.砍伐树木对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总是负面的4.关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清洁能源的使用能够降低碳足迹B.在近海中网箱养鱼不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C.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D.水泥生产不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唯一原因5.弗兰克氏菌能够与沙棘等非豆科木本植物形成根瘤,进行高效的共生固氮,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增强其对旱、寒等逆境的适应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沙棘可作为西北干旱地区的修复树种B.在矿区废弃地选择种植沙棘,未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二者共生改良土壤条件,可为其他树种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D.研究弗兰克氏菌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沙棘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6.迷迭香酸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进行工厂化生产时,先诱导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再进行细胞悬浮培养获得迷迭香酸,加入诱导剂茉莉酸甲酯可大幅提高产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迷迭香顶端幼嫩的茎段适合用作外植体B.诱导愈伤组织时需加入NAA和脱落酸C.悬浮培养时需将愈伤组织打散成单个细胞或较小的细胞团D.茉莉酸甲酯改变了迷迭香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速率7.关于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琼脂糖凝胶浓度的选择需考虑待分离DNA片段的大小B.凝胶载样缓冲液中指示剂的作用是指示DNA分子的具体位置C.在同一电场作用下,DNA片段越长,向负极迁移速率越快D.琼脂糖凝胶中的DNA分子可在紫光灯下被检测出来8.鲟类是最古老的鱼类之一,被誉为鱼类的“活化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争 夺水 肥 、 阻碍 通 风透 气 , 遮 去光 照 , 又 并且 给 菌虫 害 的寄生提 供 了温床 , 当介 质干透 后 , 变成 就
褐色, 浇水 时不 易渗透 。
基金项 目: 山东省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R 09 O0 , Z 2 0 Z0 7) 博士后创新项 目资金( 0 82 0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研 基金。 2 00 0 5 , 作者 简介 : 李 玲 , , 读 硕 士研 究 生 , 要 从 事 植 物 生 理 与 分 子 生 物 学研 究 工 作 。E—ma :l g30 4 0 13 cr 女 在 主 i li 3 82 0 @ 6 .o l in n
13 藻 类及 苔藓滋 生 . 花 盆 内培养基 质 表 面 长有 绿 色 的青 苔 , 分 经 析 是 由于藻类及 苔藓 生 长引起 的 , 阳光 、 在 湿度 和
由浅变为 深褐 色或 黑褐 色 , 内部木质 化 , 瘤 符合 根
癌病 的 发 病 特 征 , 步 判 定 为 一 种 细 菌 性 病 初
山东 农 业 科 学
2 1 :5~8 00 1 8 J 6
S a d n giut a S i c s h n o gA r l rl ce e c u n
拟 南 芥培 养 中病 虫 害 的发 生 与防 治
李 玲 刘 开 泉 刘 炳 福。孟 静 静 张 悦 丽 李 新 国 r, , , , ,
(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1 山东 泰安 2 1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 , 7 0 82 山东 济 南 200 ) 5 10 20 0 ; 5 10
3 .山东省农业科学 院科技信息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 , 山东 济南
摘
要 : 要 介 绍 了拟 南 芥 在 培 养 过 程 中遇 到 菌 害 、 害及 藻 类 、 藓 滋 生 等 的病 虫害 问题 及 5种 防 治 措 主 虫 苔
霉污 病 的发生 , 影响植 物光 合作 用 , 此外 还能传 播
病毒 病 。
这 些 害虫 主要 通过 其 它 植 物传 播 而 来 , 因为 土培 室 内植 物种类 繁 多 , 病虫 害容了病 虫 害 的发 生 ; 害 的发 生 与 虫
季 节性 有很 大关 系 , 土 培过 程 中集 中在 早 春 季 在
{通 讯 作 者 , ma : O .o t c n E— i l n @ o o l li m.
8 6
山 东 农 业 科 学
21 0 0年
2 病 虫害 防治 技 术
2 1 种 子 消 毒 .
小巧 、 毒死 蜱 、 吡虫 啉和 啶虫 脒 , 根据 害 虫 的类 型
及发生 范 围 , 一定 的比例混合 均匀 , 洒到植株 按 喷
害— —根 癌病 。产生 此 种 现 象 的 原 因 : 是 拟 南 一
肥 料合适 的环境 下 , 特别 是 过 量 浇水 和通 风 不 良
时 极易 出现 。这 些藻 类 植 物 附 生 于盆 面 , 跟植 既
芥 种 子本身 带有 病菌 ; 二是培 养基 质未 腐熟 , 面 里
含有 大量 的有 害病 菌 及 微生 物 ; 是 由于 土 壤 湿 三 度大 , 容易 导致病 害 的发生 。
粉 虱所排 泄的蜜 露 , 浮着 于叶片 和其它 器官 , 引起
为重 要 。现将 笔者在 拟南芥 培 养过程 遇 到 的问题
和 防治措 施介 绍如下 。
1 病 虫 害 的 发 生
在拟南 芥 苗期 的培养过 程 中常遇 到菌 性病 害
和虫 害 的发 生 以及藻类 、 苔藓 的滋 生 。 1 1 菌害 的发 生 .
虫害有 根蛆 、 蚜虫 、 果蝇 以及 白粉 虱。根蛆 又
叫蒜蛆 、 地蛆 、 蛆 , 粪 主要危 害地下 根部 , 引起根茎
腐 烂 或全株枯 死 。 蚜 虫 主要 危 害新梢 、 花蕾 、 花梗 及嫩 叶背 面刺
吸汁液 , 植株 受害后 生 长缓慢 , 花蕾 和幼 叶不易伸 展 , 叶不正 常 , 展 花蕾和 花朵变 小 , 花朵色泽 减退 。
施, 为在简陋条件下进行拟南芥培养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南芥 ; 虫害 ; 拟 病 防治 技术 中 图 分 类 号 :9 9 7 83 Q 4 .4 . 文 献 标 识 号 : B 文章 编 号 :0 1 4 4 (0 0 1 ~ 0 5— 2 10 — 9 2 2 1 ) 1 0 8 0
节。
在 培养 过程 中, 现部 分 拟 南芥 叶 片发 生 萎 发
蔫, 失绿 发黄 、 干死 , 的甚 至 变紫 色 。拔 出其 根 有 部 , 现 几乎 没 有侧 根 , 主 根短 而 膨 大成 病 态 。 发 且
进 一步 观察发 现 , 病 初期 根 部 出 现 近 圆形 的小 发 瘤 状物 , 逐 渐增 大 、 硬 , 面粗 糙 、 裂 , 色 后 变 表 龟 颜
的侵袭 , 不能 正常 生长发 育 , 重影 响 了科研工 作 严
的进 行 , 因此 对拟 南 芥进 行 病 虫 害 的 防 治显 得 尤
白粉 虱危 害 叶片 、 叶柄 、 梢 、 秆及 花蕾 , 嫩 茎 严 重发 生 时 , 造成 花枝 细小 , 片皱缩 变 小 , 叶 花蕾 畸 形 或不 能开花 , 植株 和 叶片上 布满 白粉 虱 ; 同时 白
拟南芥 由于其生 长周期 短 , 因组 小 等特点 , 基
12 虫害 的发 生 。
作为遗 传学 和 分子 生 物 学研 究 的模 式 试 验材 料 ,
尤 其在 植物发 育 生物学 研究 中扮 演 了十分 重要 的 角色 , 国内许 多 实 验 室广 泛 种 植 。但 在试 验 条 被 件 简 陋 的情况 下 , 南 芥 的 培养 工 作 具 有 一定 的 拟 困难 , 其在 温 室培 养 过程 中经 常 遇 到 病虫 害 等 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