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市塘沽区中心庄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天津市塘沽区中心庄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亲爱的丽丽姑娘
陆清时
每次遇到名字叫丽的女孩,我都会深觉这个女孩生来就不受重视,好像就此被打上了平凡的标签一样。
很久以前在我认识陈丽的时候,我就是这么想的。
我们从小一起长大,陈丽在学业上毫无天分,和我隔着一条过道坐着,支着脑袋昏睡沉沉,永远睡不醒的样子。
她的座位也被越移越后,老师们提起她总像面前有只苍蝇那般不耐烦。
高中总开那种要命的家长会,陈丽和她妈妈坐在角落里,两人一模一样的表情,支着头像要睡觉的样子。
我妈奋笔疾书记着老师说的话,忙里偷闲还要嘲笑她们:“有其母必有其女啊。
”我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的嘲笑肯定是有的。
因为走得近,班主任总让我帮陈丽补课,好像不让她拖班级后腿是我的义务一样一有时候给她讲数学题,看她心不在焉的样子就忍不住来气,我一生气她就跑到楼下小超市买柠檬奶茶、妙芙蛋糕哄我。
陈丽的零用钱总是比我多,她做好多副业,比如代借漫画书、代买电影票、代送鲜花。
陈丽为这些小本生意忙得不亦乐乎,拿个小账本在我面前算得格外顺j留,还自己发明了一个类似复式记账的记账方法。
成长总会经历些不可预料的意外,而那时候,陈丽表现得异常坚强。
她开出租车的爸爸在她高二那年得肺癌拖了半年去世,她拉着我在小区门口呆坐了两个小时就转头对我说:“我好了,谢谢你陪我。
”后来我觉得,可能陈丽就是在那个晚上长大的,她把所有失去的悲伤、对生活的恐惧、对未来的不安都凝结到了一起,转化为对赚钱的热爱,隔壁班有两个女生吃着陈丽大热天跑腿买来的可爱多,还嘲笑她:“你说那个陈丽是不是想赚钱想疯了。
”那一瞬,我有点心疼陈丽。
当我们不愿意坐公交出门就打出租的时候,陈丽已经因为给快餐店送外卖而对这个城市的道路了如指掌、陈丽绑一个高高的马尾,光亮的额头上总是一层汗。
一小时八块钱的工资,风雨无阻。
有几次我问她:“累不累”,她笑了笑,擦擦汗,然后转身就开始忙碌。
高考结束后,陈丽和我都考到了苏州的大学。
我学音乐,她念大专的会计专业,时不时她会来看我。
要我带她去我们学校的食堂吃饭。
食堂的饭莱明明那幺难吃,她却总是吃得津津有味。
四年的时间里,我忙着谈恋爱,陈丽忙着赚钱。
从一开始的做家教、发传单到之后办兼职中介、办健身教室。
毕业的时候我的爱情结束了,工作没有着落。
陈丽却成为开店的老板,对于经营生意头头是道。
这中间经历的困苦与欺侮,陈丽说起来总是轻描淡写。
毕业的时候,因为在学校毫无建树,我的毕业履历看起来苍白无力。
陈丽鼓励我再怎样也要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丽用她那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某某妇产科医院,给了我一场个人小提琴独奏会的赞助。
我有些不乐意,谁愿意挂名一个妇产科医院啊,想想就觉得丢人.陈丽看着我只说了一句话:“尊严都是自己挣的,那种面子上的自尊不值钱。
”
那场看起来有些滑稽可笑的小提琴独奏会为我的大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看向观众席的陈丽。
她捧着一束鲜花,笑容真诚而欣慰,好像是我替她完成了什么一样。
我忽然想起我们年少时的那张合影,还是在大院子里,并肩站在葡萄藤架子下,穿着新发的校服蓝裙子,一个笑着,一个皱着眉。
照片因为有些曝光过度而显得天光格外亮,格外明媚我这样望着陈丽,突然想流泪。
那是我亲爱的丽丽姑娘。
(选自《2012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家长会时,陈丽和她妈妈坐在角落里,两人表情一模一样,支着头像要睡觉样子,说明陈丽从小就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B. 陈丽做过许多副业,很有经济头脑,说明她并非一无是处,只是现有教育评价制度无法对她做出全面评价,小说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现实问题。
C. 陈丽性格坚强,面对成长中经历的困苦和欺侮总是轻描淡写,从不抱怨,她对尊严的认识表现了她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D. 小说倒数第二段写年少时的合影,以“格外亮”“格外明媚”意在突出陈丽的形象,也表现出“我”对陈丽的感激和对陈丽认识上的转变。
2. 小说中的“我”在塑造“陈丽”的形象上有怎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 小说在整体结构安排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灯塔
刘建超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
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
去,下海耍吧。
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
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
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
地,没啥说的!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
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
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就随着部队的改编成了海军。
他以为海军就是要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
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
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
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
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
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
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
父亲从没有一点儿的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
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
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
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
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
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
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
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
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
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
闲暇,父亲教母亲游泳,在滩头捉螃蟹抓海参。
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
两个人对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
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岛儿、灯儿开始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
浓雾翻滚,暴雨雷鸣,海天像倒翻过来一样,几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被震得直摇晃。
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机发生了故障。
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
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
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
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
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
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了军装,可他依然留在岛上。
父亲在孤岛上守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
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
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抹去母亲的泪痕,自己的眼角却淌下泪水。
我是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
在那座小岛上,伫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
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
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节选自《当代中国经典小小说第五卷》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海鸟、海龟、螃蟹,写出了岛上的寂寞,但排长说“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给了父亲自信与坚定。
B. 父亲给母亲写信,每一封信都是介绍岛上的美好与快乐,没有写过半句在岛上的苦与累,这表现了父亲对小岛的喜爱。
C. 母亲上岛的坎坷遭遇,侧面表现了岛上的艰苦生活,这与父亲书信中所描绘的迷人小岛形成对比,这使母亲看到了父亲的乐观。
D. 父亲在一个特大风暴之夜依然决定上塔修理发生故障柴油机,维护好航标灯,表现了父亲对职责的坚守,以及对祖国的忠诚。
5.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叙写普通人的平凡事,语言质朴无华,如具有方言特色的“没啥说的”,但也不乏幽默风趣,如介绍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
B.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方法,如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方法来塑造父亲这一光辉形象。
C. 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却也刻画了一位坚定执着的母亲,母亲的出场能更”全面地展现守岛生活的艰辛,从而突出父亲的担当与乐观。
D. 小说的结尾写道了父亲“眼角却淌下泪水”是对母亲理解他并安排海葬的欣慰,被母亲誓死不渝的爱情所
感动。
6.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题目“灯塔”的含意。
7. 《灯塔》这篇小说在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全国小小说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请从人物、情节、主旨的角度阐述该小说荣获一等奖的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白发
冯骥才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
“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听罢笑而不答。
偶尔笑答一句:
“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
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
或者再努努力,往上登一登。
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
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
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
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
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
那种人生感,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到树枝上去……
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支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作?”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样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
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
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竞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中、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然生出这多白发?
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的、凄凉的、枯竭的颜色。
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我急于把她所有变白的头
发染黑。
她却说:“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
我一怔。
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
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一染。
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
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
不仅日日增多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
当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
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总是一茬茬涌现。
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的顽强。
挡不住的白发啊!
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放掉一根。
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它花白。
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
这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
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
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彻,亮如银丝,竟没有一根灰黑色的,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
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
“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冲淡自如的美。
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
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必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
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
听其自然,对!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
哎,我这话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小老弟?”
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
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8.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友人调侃“我”的白发起笔,语言轻松活泼,表现了“我”对人生老去的豁达态度,这种态度与后文表现出的其他态度有很大的不同。
.
B. 因为最强烈的情感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情感只能珍藏心底,所以“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为何“我”见到她的白发时会有那样的反应。
C. 文章在叙述“我”染发的经历时,词语、修辞、句式上分别选用了叠词、借代、反问句、感叹句等,这些艺术技巧有力地强化了抒情的效果。
D. 文章以“白发”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将不同时段、不同对象、不同情感有机地统一起来,内容丰富,文理清晰,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9. 母亲的白发、妻子的白发、邻居老者的白发,分别引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10. 文章对邻居白发老者的叙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及《五石之瓠》,回答各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立之涂,匠者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 其下/
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即惠施,庄子的朋友,先秦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
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B.“魏王”即魏惠王。
由于魏国曾定都大梁,所以魏国也称为梁国,因此魏惠王即《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梁惠王。
C.“石”即“禾石”,古代重量单位,相当于一百二十斤(担)。
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中的“衡制”:铢、两、斤、钧、石。
1石=4钧,1钧=30斤,1斤=8两,1两=24铢。
D.“樽”指腰舟,可以捆在腰间漂浮在水上。
古人以瓠系于腰间,用以渡水。
1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以“大瓠之种”为比喻,其实是要说在纷乱的现实社会中,有一些人怀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B.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来批评惠子的观点,指出有才能的人在施展自己的才华时可能是方法不对,用错了方向,而不是“才能”本身的错误。
C.惠子又用大树的比喻进一步申述自己的观点,大树的遭遇是“立之涂,匠者不顾”,而庄子同意他“大了就没有用处”的说法,这样大家就只有一同离开这个世界了。
D.庄子继续反驳惠子的观点,指出“无用”即是一种“逍遥”,在那远离尘世的地方,精神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比那些耍小聪明而不免于死亡的“狸狌”强多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①
沈约
眷言②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紛吾隔囂滓③,宁假濯衣巾?
愿以潺漫水,沾君缨上尘。
[注]①本诗系南朝梁诗人沈约于离京外任东阳太守途中所作。
②眷言:犹“蜷然”,回忆。
③嚣滓:犹“嚣尘”,代指尘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兹川信可珍”句总起下文,极目想象中的新安江景色之美,给诗人带来极大的震撼。
B.接下来四句,具体描写新安江水清澈澄碧,水面明净如镜,倒影如画,游鱼栩栩如生。
C.七八两句分别用典,村托新安江水的清澈,引发诗人生出随流而去、远离尘俗的念头。
D.全诗风格犹如兴安江水一般,清新舒缓,质朴自然,用语精巧,音韵和谐,巧妙生动。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辽远的时间、空间两方面,高度凝练地概述了诗人自己的人生际遇。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流畅与冷涩两种风格的
音乐的演奏效果。
(3)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蜀道上瀑布、山涧发出巨大的声响,渲染了蜀道的凶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这幅摄影作品展现的是刘璇在自由体操比赛中的精彩瞬间。
请从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中任选两种修辞方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面是一封书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语文报》编辑部:
我是清远XX中学学生李小红,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
久闻你刊大名,决定投稿。
现奉上大作《擂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
还望务必拨冗回示为谢!
此致
敬礼!
李小红
2020年11月2日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网上流传着李兰娟院士的一段话: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人树立正确人生导向,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青人一味追演艺明星,演艺明星是强不了国的。
国家的兴衰要靠教育,科技,医疗!要树立全民崇尚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的风气)!是他们在支撑民族脊梁!
你对此有什么感想?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陈丽从小就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错误,这一说法没有依据,文章二、三两段只是说“陈丽”“和我隔着一条过道坐着,支着脑袋昏睡沉沉,永远睡不醒的样子”“和她妈妈坐在角落里,两人一模一样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