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游泳场所卫生监督现状分析与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游泳场所卫生监督现状分析与建议
摘要】随着深圳市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市民体育锻炼的需求,新建游泳场所
的数量不断增加。

新建游泳场所建筑设计的缺陷,如多种原因导致的周围存在污
染源、场所布局不合理、新风量无法满足要求等问题成为游泳场所的卫生安全隐患。

通过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加强与发改建设规划部门的沟通、全面参与
项目的审查、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人才的培养等建议。

【关键词】游泳场所卫生监督分析建议
随着深圳市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市民体育锻炼的需求,新建游泳场所的数
量不断增加。

新建游泳场所建筑设计的缺陷给营业后带来了诸多的卫生安全问题,游泳场所建设商和经营商不重视或不主动接受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的预防性卫生监督,达不到《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1996)的基本要求。

1 问题分析
游泳场所预防性卫生监督是指卫生执法机构对游泳场所建设项目(包括新、改、扩建)的选址、设计、竣工验收实施卫生监督,实际工作中由于建设选址已
经由规划部门确定,预防性卫生监督主要包括对图纸设计的审查、建筑施工过程
中的监督、项目竣工的验收,实际工作中存在不到位之处。

1.1 周围存在污染源
一些游泳场所较近距离内存在楼宇及绿化工程,周边的花草树木和泥土污染
游泳池水。

1.2 场所布局不合理
1.2.1 不少游泳池在水质及循环净化设施方面投入较先进,但未符合“更衣室—强制冲淋—浸脚消毒池—游泳池”的布局设置,浸脚消毒池长度未达到2米的要求,有的强制性消毒浸脚池设置位置不合理,导致顾客不浸脚直接入池水中。

设计时
缺少专用消毒药储藏间或仓库,即使有消毒药储藏间或仓库位置不符合要求。

1.2.2 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建好了楼盘及游泳池后才申办卫生许可证,先天
不足导致游泳场所不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例如:有的面积过小;有的池边1-2米
就是高楼耸立高楼,高楼层掉下物品落到游客头上的危险;有的池边密密麻麻的
绿化花草花土,有的是高楼有的一半池在楼内,有的一半池在楼内露天,有的游
泳池防漏水用防水袋子兜上,五花八门的。

若企业进行整改,就要挖地挖墙,物
业管理处需通过业主委员会通过方可改造,关闭游泳池业主不同意,不得不冒风
险开放游泳场所。

1.3室内新风量无法满足要求,空气质量不良
室内游泳池的集中空调设施的卫生监督审查包括新风量参数、新风口位置、
风管、冷却塔位置等。

新风量设计参数未按最大客流设计,在游客较多时实际新
风量无法满足要求。

有的在设计时按照《游泳场所卫生标准》了,但不适宜了,
应按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卫生标准》[1]。

2 原因讨论
2.1 建筑设计部门不了解卫生部门的规定。

建筑设计和施工单位执行都是环保、消防、建设等部门的国家标准。

即使是国家一等地房地产开发商的项目也不清楚
卫生部门的规定。

导致了预防性卫生监督中图纸审查阶段就出现空白。

最常用的
卫生设施是浸脚池,由于浸脚池设计的位置不在去往游泳池的通道上,达不到卫
生效果[2],有的城市浸脚池问题也比较突出。

2.2 预防性卫生监督法规不完善、操作性不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
定了“国家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执行卫生许可制度”,2011年的新的《实施细则》规定了“公共场所的选址、设计和装修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但卫生部无监督评价规范具体规定,例如:环保部门的环评报告书就有可操作性。

地方政府在项目审批时也没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导致这项工作一直没有开展。

2.3 卫生监督员多数为医学专业出身,很少懂通风、设计、工程等相关的专业知识。

提出的审查意见不够专业。

3 建议
3.1 加强与发改、建设规划部门的联系。

2011年的新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了“公共场所的选址、设计和装修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明确了预防性卫生审查的要求及处罚规定,所以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取得其他部门的合作,参加到项目的联合前置审批工作。

建议深圳市建立预防性卫生管理条例,在配套有游泳池的商品房楼盘设计规划时经卫生部门审核通过方可施工,使深圳能全方位地步入国际化城市。

3.2 全面参与项目的审查。

卫生监督机构在设计图纸、施工、验收等过程中,全程跟进,提出卫生要求,让企业认识到,不按卫生审查要求,不整改对今后经营游泳场所的负面影响,执行预防性卫生监督的益处。

3.3 建议政府制定预防性卫生审查的规范。

使卫生监督机构执法员在履责时有依据、有程序。

3.4 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人才的培养。

尤其是在精通预防医学知识基础之上,注重建筑设计、通风专业方面的培训。

3.5 建议政府统一规划游泳场所。

把游泳场所列入文化建设、全民健身项目,对附近的小区联合可考虑建一个规范的游泳池,把资源整合,在卫生、社会、经济效益三方面的交叉点上找到平衡点。

参考文献
[1] 孙波.游泳场所卫生标准的探讨.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 29(1):85.
[2] 李平.2005年至2007年大连市游泳场馆卫生管理及水质状况分析.中国微生态杂志,2008,20(4):4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