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新学练考语文同步必修五鲁人版课件:第一单元 2 第2课 离骚(节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謇.(jiǎn) 谣诼.(zhuó) 侘.傺.(chà)(chì) 方圜.(yuán) 椒.丘(jiāo) 杂糅.(róu)
朝谇.(suì) 偭.(miǎn) 溘.死(kè) 延伫.(zhù) 芰.荷(jì)
2.通假字
①偭规矩而改错. ②延伫乎吾将反. ③忳郁.邑.余侘傺兮 ④芳菲菲其弥章. ⑤进不入以离.尤兮 ⑥何方圜.之能周兮
屈原是我国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出现之前,它早已熠熠 生辉,成为无数后继者仰慕的典范,但他的死给了我们太多的 争议,请谈一谈你对屈原抱石投江的看法。 [名师指津] 生有生的理由,死有死的价值,有观点有理由, 能自圆其说即可。
[我的理解] (示例 1)是懦弱、消极的表现。屈原应该继续战 斗,领导楚国的民众抗击秦国的侵略,争取国家的独立,而不 应悲观绝望,一死了之。像他所说那样:“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惜屈原空有报国志,却无救国策。选择 自沉汨罗江,是一种消极的抗争,是懦弱的表现。 (示例 2)是勇敢、积极的表现。屈原看到祖国沦陷,百姓受难, 自己因小人诬陷而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无法施展,只有以身 殉国,用死证明自己的清白,证明自己对祖国的忠诚,以唤醒 那些糊涂麻木的国民,所以他的举动是高尚的、勇敢的、积极 的表现。
○10 何方.圜.之能周兮
⑪谣诼谓余以善淫. ⑫固前圣.之所厚
使动用法,使……游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返回,掉转 使动用法,使……行走,缓行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悲伤 形容词作名词,方枘,圆凿
形容词作名词,淫荡的事 形容词作名词,圣贤的人
⑬固前圣之所厚. ⑭高.余冠之岌岌兮 ⑮长.余佩之陆离
2.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 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在反映现实上与现实主义强调冷静的观 察和如实的描写不同,它偏重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常用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 象。
1.字音
修姱.(kuā) 揽茝.(chǎi) 忳.(tún) 鸷.鸟(zhì) 兰皋.(ɡāo) 岌.(jí)
字号称谓
名平,字原籍贯楚国来自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
主要成就 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我
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
《离骚》
◎背景呈现 屈原与楚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因宗亲而任重臣。楚怀
王死后,长子顷襄王即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 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 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地区。屈原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 叹而已。他回楚都不能,远游、求贤又不成,“故忧愁幽思而 作《离骚》”。
1.《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我的理解]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志洁行廉 的高大的爱国者形象。 2.选文中写了屈原和哪些人的矛盾冲突? [我的理解] ①屈原和楚怀王的矛盾;②屈原和群臣(主要是楚 国旧贵族)的矛盾。
3.文脉梳理
1.屈原一心实现“美政”,又为什么“朝谇而夕替”,被君 王流放呢?
5.《离骚》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 韵散结合的新形式,有利于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和热烈奔 放的感情。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 性?
[名师指津] 解答此题可从“押韵”“大量使用语气词‘兮’ 字”“大量使用对偶句”“多用双声词及叠音词”四个方面 来分析。
[我的理解] (1)押韵。根据上古音韵系统,《离骚》是隔句用 韵的,如“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
错,通“措”,措施 反,同“返”,返回 郁邑,同“郁悒”,忧愁苦闷的样子 章,通“彰”,明显 离,通“罹”,遭受 圜,通“圆”,圆凿
3.一词多义
(1)长① ②长 长. .太 余息 佩以 之掩 陆涕 离兮
副词,长声 使动用法,使……加长
(2)修① ②余 退独 将好 复修 修. .以 吾为 初常 服 ③乃重修.岳阳楼
[名师指津] 此题答题区间在第一、二段。
[我的理解]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坦荡的胸怀、磊落
的品性,决定了他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不会瞻前顾后,更不
可能中途更改主张,因此得不到君王的认可。
原因一 “余心之所善”,爱用香蕙做佩带,又喜采芳芷
原因二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君王“终不察夫民心”
原因三
“固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以追曲兮”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
也不否认乙事实。
6.特殊句式
①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 状语后置句 ③步余马于兰皋兮 状语后置句 ④不吾知其亦已兮 宾语前置句 ⑤謇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 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被动句
定语后置句
7.成语积累 ①九死一生:形容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 ②九死不悔: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论经 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③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4.诗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创作对象中去,使本 无生命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这种方法叫“移 情”,像我们熟悉的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屈 原的《离骚》中也使用了“移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名师指津]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移情”的定义,然后从所举 的杜甫的例子入手,充分理解“移情”的特征、用法等。在此 基础上分析本诗中的移情。在本诗中,诗人移情于“花草禽 虫”。
形容词作动词,推重、看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高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长
5.古今异义
①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 恣情,放纵。
今义:形容广阔或壮大;水势大。
②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 善于取巧作伪。
今义:细致,精巧。
③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 改变措施。
今义:改正错误。
④竞周容以.为.度 古义: 把……作为。
兮,又申之以揽茝”中,“替”“茝”是韵脚;“固时俗之 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中, “错”“度”是韵脚。(2)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字 是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在这首诗里,一般是两句合起来 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兮”用在上下句中间,增加了停顿, 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3)大量使用对偶句,如“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4)多用双 声词及叠音词,如“郁邑”“侘傺”“陆离”等是双声词,“岌 岌”“菲菲”等是叠音词。
全诗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嘹亮。读起来 只觉得它一气呵成。而从全诗的结构组织来看,它绵密工巧, 独具匠心。开头是色彩绚丽的形象描写,把读者立即引入一个 不寻常的境界。中间两联,属对精整,而诗意则正反相生,扩 大了诗的容量,诗笔跌宕多姿。结尾四句,极意强调夸张,感 情更加激昂,酣畅恣肆,显出不尽的力量。
2.课文一、二两段分别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和“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开篇,诗人的 “哀”“怨”应怎样理解?
[名师指津] 结合屈原的生平和“背景呈现”栏目来组织答案。
[我的理解] 屈原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他学识丰富,具 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主张任用贤能,修明法度,抵抗秦国侵略。 曾辅助怀王图议国事,处理内政,甚得信任。后为同僚上官大 夫所谗,被怀王疏远。顷襄王时,更因令尹子兰之忌,被流放 江南。最后,他目睹国事日益混乱,楚国被秦国侵凌,郢都被 攻破,迫近危亡,便悲愤绝望,自投汨罗江而死。所以,前两 句抒写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民生、救亡图存的远 大政治理想难以实现时的哀伤。诗人着一“哀”字,与前句的 “长太息”“掩涕”相呼应,把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结合起来, 有形有色,有因有果,引人深思,深刻动人。后两句用“灵修” 喻指君心,流露出了对君王的抱怨。诗人抱怨君王没有准则, 始终不能体察他忧国忧民的衷情。
第一单元 人生的五彩梦
第 2 课 离骚(节选)
◎诗海拾贝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功 名富贵的蔑视,对屈原词赋的推崇以及对自己诗歌才华的自负, 显露出傲岸放达的胸襟和超凡脱俗的志趣。“屈平”一联最为 精警,乃在于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 起来。
今义:认为。
⑤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 (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⑥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 随流水而消逝。
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⑦长余佩之陆.离. 古义: 修长的样子。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⑧自前世而固.然. 古义: 本来就是这样。
◎语林撷英 1.名句积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③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④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⑤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⑦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写屈原的对联 ①衷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②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
(长沙“屈贾祠”楹联)
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长沙岳麓山“三闾大夫祠”楹联) ④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 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兴化三闾遗庙对联) ⑤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子祠屈原碑林)
◎作者卡片
姓名
屈原
朝代
战国
生卒年
约前 340~约前 278
①及.行迷之未远 趁着 (5)及②③怀延王及.悔岸,上追营落张仪,至不,及.到
追赶上
④徐公何能及.君也 比得上
(6)虽①②虽虽..九体死解其吾犹犹未未悔变兮
纵然,即使 即使
③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 唯,只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 连词,而,表示并列关系
(7)以②③④宁既竞溘替周死余容以以以...流蕙为亡度兮兮
连词,而,表示顺承关系 介词,因为 介词,把
⑤谣诼谓余以.善淫 介词,用
4.词类活用
①余虽好修姱以·羁.兮 名词作动词,束缚、约束 ②鸷鸟之不群.兮 名词作动词,合群 ③謇朝.谇而夕.替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④屈.心而抑.志兮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⑤忽反顾以游.目兮 ⑥回.朕车以复路兮 ⑦步.余马于兰皋兮 ⑧伏清白以死.直兮 ⑨哀.民生之多艰
[我的理解] 屈原用花草物象来表明自己的节操和志向。课文中 描写花草的诗句有“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步余马于 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 些诗句交代了诗人自己被疏远废弃的原因及被疏远废弃后的行为。 显然,诗人用自己爱好奇伟瑰丽的香蕙、芳芷比喻自己理想的崇高 美好;在被疏远废弃后的恶劣处境中,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 满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在长满椒树的山冈,依旧以荷花、荷叶为 衣,表现了诗人无论“进”“退”,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 变,九死不悔。在描述楚国群邪蔽贤,自己壮志难酬时,以古来雄 鹰和凡鸟不能同群比喻自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决心。诗人用它们 来象征自己高洁的品德,披戴亲近它们,这就写出了诗人高大芳洁 的形象。
3.根据诗句概括屈原的精神特征。
[名师指津] 逐段找出典型诗句,并分析概括出其精神特征。 [我的理解]
诗句
精神特征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美好
整理 修建
①固.前圣之所厚 副词,本来,原来
(3)固② ③④蔺 固汝.相 国心不如之以固固..山止,溪之固之不险可坚彻决
巩固 顽固
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坚固
(4)替① ②謇 以朝古谇为而镜夕,替 可.以知动兴词替,.废形弃容,词贬,斥衰落 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动词,代替
◎相关链接 1.骚体:骚体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
抒情韵文,以《离骚》为代表,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 多六、七言,以“兮”字作语气助词。后人常以“骚”来概括 《楚辞》,所以“骚体”亦可称为“楚辞体”。
文本节选自《离骚》。原作《离骚》长达 372 句,近 2 500 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